李神符是個聰明人,而牛進達其實也不逞多讓。

當年牛進達與程知節、秦瓊等人在洛陽大戰最關鍵的時刻改投李世民,說明他是一個懂得識時達變的人,豈會不明白護國公主將觸手伸向他這個前秦王府故將的意圖。

當然了,牛進達對護國公主的才華與功績,那也是打心眼裡佩服。只不過李世民不同於倒行逆施、猜忌刻薄的王世充,畢竟待他不薄又信任有加,而且以他的視角來看,至少在表面上李世民與護國公主之間的關係已是形如水火,更何況他改投過一次門庭,若在李世民最低谷之時,輕易接受護國公主的拉攏,恐怕他就要從“識時務”的俊傑變成世人不齒的“棄主求榮”之輩了。

但牛進達心底的這些心思,在場稍微有點閱歷的人都能猜得出來,根本不可能逃過李曜的眼睛,但李曜深知招攬前秦王府故將絕非易事,故而先退一步,託李神符之口給牛進達一個臺階,以便從長計議。

果不其然,面相粗獷內心細膩的牛進達立即借坡下驢,摘下兜鍪,改為雙膝跪地,向李曜伏拜道:“臣愚淺,不識國家大體,還請貴主大人不記小人過,臣一定謹從貴主安排,無論刀山火海,皆在所不辭!”

李曜離開席位,急忙走到牛進達近前,將其虛扶起身便適時地轉入正題,向牛進達與梁建方二將詢問此番夜襲的整個過程,隨著議事堂內的氣氛漸轉活躍,方才將帥之間發生的一場小插曲遂就此揭過……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幾乎與李曜聽取作戰彙報的同時,突厥牙帳內,十數名汗國大臣眼睜睜地看著一隻白釉瓷碗狠狠砸在頓首跪地的西域胡族男子耳邊,飛濺起來的碎片將此人劃得半邊臉頰鮮血長流。

頡利可汗餘怒未消,又衝上去一腳將對方踹了個滾地葫蘆,那人顧不得劇痛又就地恢復跪伏之姿。

頡利可汗指著西域胡族男子的腦袋罵道:“本汗千叮萬囑,唐人狡詐,尤以護國公主最是詭計多端,早早便下令你部加強戒備,誰知爾等竟毫不設防,讓三千唐軍長驅直入,隨心所欲,本汗若不處罰你,如何向其他諸部交代!”

胡族男子連連叩頭道:“可汗恕罪!可汗饒命啊!”

夾畢特勤阿史那思摩急忙上前勸道:“昨夜負首責者,乃是胡部酋帥統特勤,而安蘇尼作戰勇猛,向來對汗國忠心不二,可汗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

頡利可汗衝著跪在地上的安蘇尼重重冷哼一聲道:“你認為本汗該如何給你機會?”

事實上,頡利可汗完全沒有如他所說的那樣提醒過統特勤和安蘇尼二人,因為突厥諸部上下包括頡利可汗自己在內,誰都沒有想到從關中千里遠來的唐軍會在第一個晚上就向他們發動夜襲,如果牛進達和梁建方這二位唐將的膽子再大一些,繞開前沿的拓羯營地,直撲頡利可汗牙帳,興許提前改寫歷史進程也未嘗可知。

安蘇尼指日誓心:“臣若不能使唐軍血債血償,定不會活著回來見可汗!”

……

……

武德十一年十月下旬。

頡利可汗為報復唐軍,派吐屯安蘇尼率突厥胡部兵馬進犯豐州,豐安令張儉及時關閉城門,使安蘇尼掠城奪糧的算盤未能得逞,隨後安蘇尼又轉攻遷居豐安縣境的鐵勒部落,思結酋帥盧渾舉全族禦敵,然寡不勝眾,只得退守附近的小金河堡以阻來敵。

十一月初,豐州都督韋雲起親率五千騎馳援盧渾,安蘇尼恐遭唐軍與思結人聯手夾擊,不敢繼續鏖戰,於是帶領胡部撤退至諾真水上游,韋雲起與盧渾在小金河堡會師之後,一起北上諾真水汊,與安蘇尼隔河相峙,期間雙方偶有交戰,大致旗鼓相當。

而與之同時,北征唐軍六路兵馬全部抵達戰略計劃的初定地點,此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從狼山南麓到河套平原北部,再到青山東麓,方圓千里之地俱都變成了唐朝與突厥遊騎的活動區域。為了打擊對方的後勤和掠奪補給,雙方幾乎無日不戰,甚至一日數戰。

儘管突厥人憑藉優秀的騎射功夫,在戰鬥中佔據著一定優勢,但由於多處草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隨著隆冬時節的到來,突厥諸部的物資逐漸難以為繼,大量的牛羊凍餓而死,許多牧民開始以草根樹皮為食,為此突厥群臣紛紛勸說頡利可汗遷離鐵山,另尋他處過冬。

正如當初李靖所料,頡利可汗一番斟酌,最後還是接受了義成公主的進言,決定東徙牙帳於定襄,並下令安蘇尼與阿史德部俟斤那真各率本部人馬斷後,李曜見狀立刻派遣韋雲起、李神符領兵邀擊。

安蘇尼本為戴罪之身,自是全力以赴,眼見頡利可汗已經徹底擺脫唐軍的糾纏,於是打算迅速脫戰跟進,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作為東突厥四大核心部落之一的阿史德部居然全體中途降唐,以致萬餘拓羯被唐軍一舉截斷了東去之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拓羯們又因“火劫”之仇未報,大多不願投降唐軍,結果這位安大人一語成讖,只得率部繞道西行,投奔拓設阿史那社爾,從此餘生再也不用去見頡利可汗。

……

……

陰山北麓,李曜駐馬高坡,眺望冰河對岸。

此刻伴騎在她身邊的人,除了蘭韶英、羅仁俊、宋君明等心腹侍從,還有通漠道行軍總管李世勣及其副手勝州都督史大奈。

天空晴朗,在冬日的映照下,冰面反光頗為刺眼,李世勣見李曜直視其上似乎毫無所覺,遂恭謹地提醒道:“貴主莫看太久,要保重貴體呀。”

李曜朝李世勣拱了拱手:“多謝英國公關心,我無妨的……”

正說著,她忽然雙眸一亮,舉鞭指向前方:“他們來了,諸位隨我過去迎接!”

在一片響應聲中,李曜從坡頂策馬而下,李世勣等人緊緊跟上,隨後擺出旌旗儀仗,整齊排列在河岸附近繼續等待,舉目一望,就能看到遠方天際線上緩緩湧來黑壓壓一片車馬人潮,而對方顯然也注意到了李曜一眾人馬,十數騎離開行進佇列,策馬揚鞭之下,不消片刻就跨過厚厚的冰面,來到了李曜的面前。

當先一人正是李神符,左右兩人各落後他半個身位,一個是高鼻闊口的突厥中年人,此人形容憔悴,衣甲破爛,身無任何兵器,另一位是年過五旬的漢人老者,頭戴一頂舊幞頭,身上裹著厚厚的氈衣,看到李世勣,臉上盡是激動之色,但瞧見李曜的時候,眼裡又忽然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李神符先和李曜相互抱拳施了一禮,隨即便向左右介紹道:“這位便是護國明昭公主,舉世無雙的女戰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