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爵郎中榮九思正倚窗欣賞沿途冬景,忽見國師府女典軍從他眼前背道相馳而過,忙探出頭,衝著那道揹著包袱的背影高聲問道:“蘭典軍欲往何處?”

“奉命行事。”

李曜頭也不回,朝腦後拋去一句話,便揚長疾去。

對方未盡之言,便是無可奉告,榮九思自然也不敢再追問。

他本人原是齊王府記事參軍,但對齊王卻不甚忠心,當年李元吉陰養死士,他曾為此作詩諷刺說“丹青飾成慶,玉帛禮專諸”,成慶是春秋時代的著名勇士,但專諸卻是暗殺君王的刺客,李元吉只道是此君在讚揚他的做法,並沒有品味出詩句中的真正寓意,而一名聽出弦外之音的幕僚卻因此投靠了李世民,並給秦王黨帶去了大量的內幕。

李曜自覺可以左右皇帝李淵的想法之後,便開始對前東宮和齊王府僚屬進行甄選和招納,她發現此君竟早已離開齊王府,在吏部主管封爵之事,就索性借撫卹戰亡將士這個由頭,將他帶到身邊進行觀察。

榮九思身在朝廷中樞機關,政治嗅覺極其靈敏,深知護國公主此番宣慰地方,並非是代替朝廷進行正式撫卹,實質上只是為了達成自己個人目的而採取的行動,根本無需帶上他這樣的朝廷官員。

所以,他也隱隱明白了護國公主的用意。

畢竟,越是聰明的上位者,越喜歡把立場不明的人放在眼皮底下,而他榮九思就是處於這樣的境遇……

……

……

霧靄茫茫,大河滾滾。

李曜沿著岸堤,策馬向北馳行。

距離李曜喬裝離開東巡隊伍已快過去一天了,昨夜她在風陵渡的客舍住了一夜,天剛放亮,便急急坐船北渡黃河,其實只是為了完成一個既定的行動計劃。

聖賢有云,朝中無派,千奇百怪。

換句話說,任何勢力陣營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鐵板一塊。

當初李曜以充滿惡意的方式拔高了宋王李元嘉和宇文昭儀的地位,又逼得身為國舅的宇文士及不得不成為過去效力物件的權力競爭者,其目的就是從內部分化、瓦解李世民的勢力。

如果宇文士及的勢力膨脹到可以擺脫李世民及其黨羽的控制,接下來自然就是李曜喜聞樂見的權力摩擦,以及不死不休的明爭暗鬥。

只是宇文士及生性謹小慎微,行事瞻前顧後,似乎對李世民有些過於忌憚,幾個月下來,其勢力的發展程序遠遠沒有達到李曜的預期,顯然還須要外力加以推動。

所以,即便沒有虞世南的彈劾,李曜也會找個藉口進行一次東巡。

但被動而為,終究還是比不上主動。

虞世南這樣一個老學究,回朝任職的半路上,突然跑去關心民間疾苦,要說沒有人唆使,只怕連鬼都不信。

本來,在此期間李曜另有重要事情急需處理,結果被李世民的黨羽們這一攪合,也只好使出她的分身術來同時兼顧兩頭活動了。

臨近午時,濃霧終於散盡,一座巍峨的城池漸漸出現在李曜的眼前。

蒲州城,東臨張揚澤,南依中條山,西瀕黃河水,與朝邑古城隔河相望,相傳神農之子“柱”曾在此地建都,太史公司馬遷亦稱之為“天下之中”,名勝古蹟遍佈全城,其中北周宇文護所建的鸛雀樓,更以王之渙一首千古絕句而馳名天下。

不過,李曜明顯不是跑來做“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觀光客,她要去的地點與城西鸛雀樓的方向正好相反,只是蒲州東市一家名為“王五鹽行”的鹽鋪。

由於國師府女典軍的裝束太過拉風,所以李曜出現在鹽鋪前的時候,身上已然披了一件男式貂皮斗篷衣,頭頂上的兜帽前沿幾乎垂至鼻尖,讓人很難看清她的全部容貌。

北風蕭蕭寒到骨,市裡行人異常少,正百無聊賴的夥計瞧見李曜走進店裡,不由精神一振,殷勤地上前問道:“請問這位郎君,可是來買鹽貨麼?”

李曜道:“我要見萬東主。”

此言一出,夥計的臉色登時變了,條件反射般地後退兩步,右手伸入櫃檯一角,又警惕地掃了店外一眼,才道:“郎君來錯地方了吧,我們東主姓王,不姓萬。”

李曜唇角一勾,淺笑道:“難道姓崔?”

夥計的右手抽筋似地抖了幾下,聲音已然不善:“郎君是何人?”

李曜從腰間取出蘭韶英的銅符,輕輕拍在櫃檯上:“你莫要緊張,把這事物交給你們東主一看便知。”

話音剛落,七、八個明顯身藏兵刃的大漢呼啦啦地從櫃檯一側的小門衝出來,眨眼間將李曜包圍得嚴嚴實實。

“勞煩郎君稍等片刻。”

夥計抓起銅符,便飛也似地鑽進了櫃檯側面的小門內。

過不多時,鹽鋪的東主快步迎了出來,此人正是化身範陽鹽商王興的劉黑闥舊部,而萬奕興才是他的真正名字。

只見他衝著眾大漢沉聲道:“全都退下。”隨即掛起了笑容,向李曜躬身一禮,雙手奉還銅符,恭敬地道:“郎君,請入內說話。”

李曜跟著萬奕興走到店鋪後院的一間房屋,萬奕興拉開障子門,李曜就見到了高烈和崔元遜,以及一名氣質儒雅的中年文士。

待李曜步入屋內,萬奕興立即關上房門,自覺地守在門外,高烈、崔元遜二人忙抱拳跪拜:“參見貴主。”

“免禮。”

李曜見那文士只對她微微欠身,於是入座之後,又打量了對方一眼,問道:“不知這位郎君如何稱呼?”

文士拱手答道:“草民姓凌,單名‘敬’,行二,字仲清。”

竇建德的謀士凌敬?李曜眸光中閃過一絲讚賞,微笑道:“原來是凌祭酒,吾久聞你的大名了。”

她記得此君曾在竇夏任國子祭酒,多次向夏王竇建德獻出良策,讓唐軍吃過不少苦頭,若非竇建德沒有在關鍵時刻採納他的建議,李世民也不會在虎牢關之戰大獲全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凌敬再次欠了欠身子,緩緩說道:“貴主過獎了,往昔歲月皆成過眼雲煙,實難回首,如今草民已結廬歸隱,只希望朝廷能寬赦漢東軍舊部,讓我等都能正大光明地生活。”

李曜恍然大悟,難怪劉黑闥一度表現得那麼生猛,原來也有他在出謀劃策……

李曜心中暗暗稱奇,表面卻是一臉嚴肅:“凌郎君,此事並不難辦,但我提出的條件,想必定方和元遜都告訴你了吧?”

凌敬猶豫了一下,沉聲問道:“貴主為何一定要找到曹湛?草民很想知道其中緣由。”

李曜一字字道:“因為我需要知道真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