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不緊不慢地說道:“陳侍中的計策雖於今罕聞,卻存有兩大弊端,如若解決不好,只怕會招致亡國之禍啊。”

“哦?”李淵皺頭一皺,問道:“這‘兩弊’所為何來?”

李曜向李淵欠身道:“為了便於諸公理解,明昭需得畫圖以作示範。”

李淵點了點頭,朝侍立於門口的邱內謁比劃了一下。

邱內謁心領神會,不一會兒,他就領著兩個小宦官拿來畫案和筆墨紙硯,並自覺為李曜研起墨來。

李曜撩袍坐到畫案前,提筆輕蘸,一面在鋪開的畫紙上勾勒圖案,一面低頭說道:“‘以兵為險’之策的難點,在於必須同時具備兩大條件,方可奏效。

一,須兵馬精銳,二,須兵員龐大,如陳侍中此前所言,樊鄧可屯兵五十萬眾,但請諸位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戰事,朝廷為供養這支大軍,每年該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堂內諸人皆開始掐指計算,只消片刻,便聽得蕭報出了的答案:“臣認為陳公所指五十萬之數應為屯兵上限,在太平時期,肯定會裁撤一些兵員,假設以三十萬兵與五萬匹馬來計,歲耗米糧約為三百五十萬斛,僅以江淮、樊鄧之地歲收,顯然還遠遠不夠,故此朝廷仍須舉國調糧以濟京師。”

“蕭公說得沒錯。”

李曜向蕭微笑著點了點頭,繼續揮毫作畫,說道:“但糧食消耗巨大都是其次,遷都樊鄧之後,如若不將本朝承襲前隋的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定然無法滿足本朝對兵源的需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與此同時,朝廷還要謹防禁軍勢力威脅江山社稷,又須得增加辦事環節、增設官僚職位對其加以制衡,如此一來,朝廷的耗費,較之現在只會有增無減,不出數十載,朝廷就會面臨三冗之局,即冗員、冗兵、冗費,此乃第一大弊也。”

封德彝對李淵躬身道:“臣比較贊同貴主關於兵制的論點,若想以兵為險,唯有恢復漢代兵役之制,可這樣做的話,本朝遲早會重蹈漢末的覆轍,臣認為只憑此一點,就足以說明這遷都中原之事,斷不可行。”

反對遷都者又多了一人,蕭頗為意外地瞥了封德彝一眼,隨即介面道:“臣不知兵事,只覺貴主‘三冗’一說,堪為高瞻遠矚,遷都樊鄧不能使國家擺脫貧弱現狀,還會使得朝廷被迫進行前途未卜的變革,實在是得不償失。”

李淵表情上沒有任何波動,輕輕捋了捋鬍鬚,說道:“明昭把另外一弊也仔細道來吧。”

李曜頷首,繼續講道:“如今本朝設有軍府六百三十幾,關中、河東、隴右三地佔了半數,而河南、中原、淮南、江南四地僅佔兩成,若移都樊鄧,就必須將大量兵卒及家眷遷徙至中原,如此,京師的防備雖能得到鞏固,卻會使國家守內虛外,極易為異族所趁,此乃第二大弊也。”

陳叔達疑惑道:“歷朝歷代多採用強幹弱枝之策,居重馭輕,以禁軍威壓四方,為何到得貴主之口,就變成了守內虛外呢?”

其實,陳叔達生性謙和,並非不能容忍不同意見之人,他這“以兵為險”的說法,只是他研究春秋戰國及至魏晉南北朝的國家興衰所得出的個人觀點,本就缺乏案例佐證,如果有人能為此指出其中缺陷,向來好學的他,也是會虛心接受的。

李曜淡淡一笑:“陳侍中請稍候片刻,待我以圖解說。”

陳叔達點了點頭,微笑道:“無妨,臣不急。”

陳叔達跟太子黨和秦王黨皆無瓜葛,屬於當朝典型的中立派,而且其本身又以名士風骨著稱於世,所以他所提計策只是為了家國天下,自己觀點遭人反駁,非但沒有心生反感,反而還為明昭公主獨到的見解而暗暗驚歎。

過了一小會兒,李曜輕輕擱下畫筆,坐在寶座上的李淵迫不及待地抬眼朝畫案上看去,只見紙上呈現出來的是一副線條簡單明朗的地圖,重要的山川、城池的旁邊均有小字標註,其範圍不僅涵蓋了大唐全境,還將高句麗、東突厥、西突厥、吐谷渾等外域勢力統統繪入圖中。

僅瞅了一眼,李淵就發現這張地圖與他所熟知的地理地形有著明顯的出入,忍不住道:“明昭,你這輿圖似乎畫得有些奇特呢。”

隨即,李淵讓宦官們抬來了一張大畫屏,上面畫著兵部最新繪製的《天下疆域圖》。

李曜雙眸一掃畫屏,搖了搖頭,語氣誠懇地道:“父親,請恕明昭直言不諱,這張天下輿圖雖然畫技精湛,卻是錯漏頗多。”

仔細對比之下,李淵也覺得《天下疆域圖》的外藩部分的確不如李曜臨時所作的地圖精細,不由納罕道:“明昭為何會對這些外藩瞭解得如此詳盡?”

李曜一本正經地答道:“明昭作為一修道有成之人,當然能足不出戶,知天下啊。”

李淵笑罵道:“你這孩子莫要裝腔作勢,別以為朕不曉得你去過邊遠之地,來人。”

隨著他的一聲召喚,宦官們很快搬來一張木屏風,將之與《天下疆域圖》並放在了一起。

邱內謁吹了吹半乾的墨跡,然後用膠汁將李曜繪製的地圖貼在木屏風上,這時李曜已起身走到《天下疆域圖》前,指著樊鄧一帶,講解道:“按照這張疆域圖,中原是天下中心,樊鄧是中原之中,然而實際並非如此,中原一詞,初為天下至中之意,但在西漢張騫鑿空絕域之後的數百年間,中原在地理地勢上逐漸變得名不符實,及至現在,只是我泱泱華夏的代稱,而關中串聯隴右、河西、河東、河南、河北、巴蜀六地,同時也是抵禦戎狄、開通西域的關鍵所在。”

李曜頓了頓,走到自己所作地圖旁邊,接著說道:“請諸位再看此圖,大唐實際位於東方,而非居中,境外數萬裡,東有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西有吐谷渾、西域諸國、西突厥、波斯、天竺、拂,均不會對中原造成威脅,而南面更弱,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藩,唯有北面東突厥一國獨大。

諸位可別忘了永嘉之亂以後,劉漢、石趙佔據關中的可怕教訓,如果關中空虛,突厥人勢必野心膨脹,甚至讓其產生兵臨中原、飲馬長江之意也未可知。”

陳叔達作為前陳的皇室後裔,少時曾隨軍親眼目睹其父陳宣帝太建北伐所遭遇的艱難困苦,深知大好山河一旦失去,便難以奪還,於是向李淵和李曜作揖道:“貴主對天下大勢的剖釋,句句深知灼見,而臣險誤家國,真是慚愧至極啊!”

李淵見辯論結果已然分曉,於是開口道:“關中與樊鄧,孰輕孰重,朕心中已有論斷,今日之議到此為止。”

散會之後,李淵移駕內廷,裴寂同乘一輦,途間裴寂忽然輕輕一嘆,頗為遺憾地說道:“蓮華驚才絕豔,見識卓絕,若她是男兒該多好,陛下遇到此等朝堂難決之事,亦不用冒著天下人的非議向她求解了。”

李淵也嘆了口氣,對身邊的老友意味深長地說道:“裴監吶,正因為她是朕的女兒,所以才是最好、最讓朕放心的人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