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眾女的面,新泰縣主唸誦了一遍廬陵公主和李曜二人的“金蘭帖”,然後取來筆紙謄抄了一份,並在此謄抄帖上面加蓋廬陵公主的章印和李曜的手印,待她回府將其交由長樂郡王上傳宗正寺,此番筵會的真正目的便算是達成了。

正戲結束之後,眾女紛紛送出自己的禮物,隨後廬陵公主便領著所有人到府邸中院的一座水榭中吃食玩耍。

水榭建在一片約莫四畝面積大小的池塘中央,三面是綠荷繁茂的池水,餘下一面是連線水榭與池邊地面的直廊,直廊掛滿綠蔓,池邊柳枝冉冉,濃蔭如蓋,可謂是個納涼的絕佳之所。

待得眾人入席坐定,婢女手拖果盤冷飲伺立在旁,廬陵公主拍了兩個巴掌,不多時十數名舞伎在樂工們的伴奏之下,一派笑靨如花,玉手揮舞,長袖翩躚,盈盈進入水榭之中。

公主府中的舞伎都是李淵賞賜給廬陵公主的人,各個水平都相當高超,而且舞伎們開場跳的舞蹈正是一種時下在涼州較為流行的龜茲舞,張十一娘等幾位涼州本地貴女頓時起了較量的心思,紛紛離席而起,加入了舞伎們的行列,一時間衣袂翻飛,榴裙飄轉,令人心曠神怡。

李曜看著一個個婀娜的身姿,一張張俏麗的容顏,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在因舞而飛,不得不暗自感嘆,那些所謂的明君還真是難做。

若有後世的男人穿越成古代的皇帝,莫說三宮六院裡的妃嬪,只是天天面對這樣一群佳麗,恐怕大多數都會變成荒淫無度的昏君,然後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吧……

一舞跳罷,廬陵公主從貼身丫鬟芷蘭手中接過一柄胡琵琶,開始領奏風行千年的涼州曲,在此前西域特有的忽雷、銅鈸、拍板、羯鼓、篳篥的基礎上,混入了漢家的鍾、磬、笙、箏、箜篌等樂器,樂曲節奏時而激烈歡快,時而舒緩悠揚,而新泰縣主也按捺不住,唱起了李曜從未聽過的一版涼州詞,歌聲婉轉清麗,有如黃鶯和鳴。

歌曲又畢,諸人便聽得大將軍安修仁的女兒安三娘英氣十足地問道:“公主可有劍器否?”

廬陵公主微微一笑,抬手拍了個巴掌,舞伎們紛紛退出水榭,隨即便有一名婢女遞給安三娘一柄裝飾劍。

廬陵公主撥動琵琶的絲絃,幾個音節之後,各種樂音紛紛奏起,安三娘辨出前奏,當即拔劍而起,但見場中身影飄忽輕盈,迅捷如飛,劍光閃動,猶如驚虹掣電,刺劈撩掛,一招一式,煞是精彩。

姑臧安氏自稱祖上乃西亞安息國之遺裔,並早在魏晉時期便在涼州紮根,迄今已有四百餘年,可安三娘的樣貌,依舊與漢家少女大為不同,長得五官深邃,眼大眉濃,身形健美,肢體修長,尤其是一頭如同火焰般的紅色長髮,有一種說不出的熱辣味道。

李曜曾在終南山見過靜雲師姐表演的所謂“劍器渾脫”,以優雅柔美的動作居多,而安三娘卻是大開大闔,酣暢淋漓,彷彿一員正在戰場上揮劍飲血的女將軍。

張十一娘等涼州貴女們看得情緒高漲,伴隨著鏗鏘激昂的樂音,不約而同地齊聲唱道:“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李曜聽得心頭一震,這分明是隋煬帝的《飲馬長城窟行》啊!不由掃了一眼廬陵公主和新泰縣主,發現兩位李家女滿面激動之色,口中也在輕聲唱著,竟是絲毫都不反感。

此歌此舞,徹底打動了李曜的心,也不自覺地唱和起來。

她現在總算明白,李世民為何會痴迷於隋煬帝的詩文。

自古風雲多變幻,不以成敗論英雄,隋煬帝超凡的文辭才華,的確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

待到安三娘表演完畢,便有清耳悅心的笛聲響起,笛聲方歇,含蓄深沉的蕭音又起,笛簫方罷,又是琴瑟和鳴。

除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歌舞曲樂,便再也沒有其他娛樂方式,眾女憑著個人喜好,竟生生把這場筵席變成了音樂聚會。

不知不覺間,便到了下午酉時,廬陵公主對一直坐得穩如泰山的李曜笑道:“義妹,只有你和魚巧巧沒有出場,是不是亦該展示一下才藝呢?”

李曜和身邊的魚巧巧對視一眼,彼此心照不宣,李曜自不必提,至於魚巧巧,不過是一個來自鄉間的小丫頭,歌舞也上不得這種檯面。

李曜略一沉吟,答道:“說來慚愧,明真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要不……我們改玩投壺,好嗎?”

廬陵公主吃吃嬌笑道:“投壺,那算甚麼才藝?你身為一個道士,難道沒學過齋醮科儀嗎?”

道教音樂早在南北朝初期就已出現,而且由當時崇尚道教的北魏統治者制定了《樂章誦戒新法》,並產生《華夏頌》、《步虛辭》等延續至後世的基礎道樂音韻。後來隨著唐朝將道教立為國教,道教音韻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原本齋醮科儀只使用鍾、磬、鼓等單純的打擊樂器,唐代又增加了簫、笛、琴、瑟、琵琶等吹管和彈撥樂器,甚至音樂達人唐明皇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其實也是一種道教法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曜心思轉了好幾轉,這才想到了一個主意,說道:“實不相瞞,明真本來也想耍一曲劍舞,只是安娘子珠玉在前,而自己卻是木櫝在後,唯恐汙了諸位娘子的眼睛啊。”

安三娘滿不在乎地笑道:“明真這是說的甚麼話,只要開心便好,快上快上,我拭目以待!”說著便直接把劍拋向李曜。

李曜不得不接住長劍,走向水榭中央,向廬陵公主問道:“不知阿姊可會《霓裳》?”

《霓裳》是非常流行的齋醮儀樂,便見廬陵公主嫣然一笑:“這還需問?”

李曜拔劍出鞘,道:“那就有勞阿姊了。”

廬陵公主當即教人在自己面前擺上古琴,隨後頷首表示準備妥當,水榭中人頓時全都翹首以待。

琴音驟響,諸多樂器附聲而起,就見李曜體靜神舒,隨著舒緩的旋律同步而動,動作柔和,美觀大方。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新奇,就連近期天天跟在李曜身邊的魚巧巧也不禁瞪大了眼睛,這顯然是任何人都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一種劍舞。

無論曲調如何變幻,李曜一直是神態從容安適,手中長劍時而靈動,時而輕柔,一身羽裳亦隨著劍勢飛舞飄揚,姿態妙不可言。

待到樂音停止,李曜收劍入鞘,便聽安三娘問道:“冒昧問一句,這玄門劍法叫做甚麼?”

李曜一字字道:“太極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