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已是秋末冬初,加之天剛破曉,草木凝霜,涼意侵人,然而此時站在轅門望樓上的張津,額上卻佈滿了細密的汗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他的視野中,一隊隊頭戴兜鍪,身披襦鎧,手持兵器的劉景軍士卒,正源源不斷從晨霧之中行出,他仔細數了數,前後足有二十七八部,一部以八百至一千人計,兵力高達兩萬餘人。

而交州軍傾巢而出,也不過才一萬四千人,雙方兵力相差之大,就算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除了數量驚人的步軍,劉景還擁有一支規模不小的騎兵,約一千餘騎。

荊南地區素來不產馬匹,而劉景軍所乘馬匹,皆骨骼高大,膘肥體壯,一看就是北方良駒,不用想也知道,這些必是劉表的“饋遺”。

張津麾下也有騎兵,他的州部所在交趾,與南中諸郡比鄰,其中益州郡滇池一帶,乃故滇國舊址,一向盛產良馬,其馬體小而雄駿,尤善山行,謂之“滇池駒”,也就是俗稱的南中馬。

張津身為一州之主,想要從南中獲得馬匹並非一件難事,何況交州眾將,亦多蓄良馬,數月前從交趾出兵時,張津麾下馬匹已逾千數,不過真正可用於作戰的戰馬,僅四百匹上下,其餘則只能用來騎乘代步。

不得不說的是,馬遠比人要嬌貴得多,此次北上,跋涉數千裡,死了近兩百匹馬,而今只剩下八百匹,折損率接近兩成。

步軍不如劉景,騎兵也不如劉景,可這卻不是最讓張津膽寒的,最讓他膽寒的是出沒於軍陣右側,深水之上的劉景水軍。

這意味著劉景在正面戰場投入遠遠多於己方的兵力後,猶有餘力。張津雖然懷疑劉景此舉是為亂己方軍心而故布疑兵,卻也不得不向右翼增兵,嚴加提防。

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雙方戰事一旦陷入膠著,劉景派水軍登陸,從側翼發動進攻,己方若無防備,必定逃難潰敗結局。

此前張津對劉景多有輕視之心,認為他是江南後進,得天相助,才僥倖戰勝劉表之軍,竊取荊南三郡。

張津自忖手握天子詔命,率領交州強軍,劉景絕非敵手。

如今張津內心再無一絲驕矜,眼下再談奪取零陵、桂陽二郡,不免有些自欺欺人,這次能夠全身而退,就已是萬幸了。張津甚至做好了戰敗的心理準備。

劉景不知對手已然未戰先怯,他率領步騎大軍抵達戰場後,面對背營而立,嚴陣以待的交州軍,實施昨日便擬定好的部署:

以韓廣為左部督,督阿僕、單日磾、區雄等,計四千人為左翼;以蔡升為右部督,督甘寧、馬周、習珍等,計四千人為右翼;以褚方為前部督,督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原荊州軍萬人居中;劉亮、桓彝、於徵等率步騎六千餘拱衛劉景。

三部督的人選,都是劉景經過仔細考慮後才最終敲定的。

褚方乃是荊南名將,昔日深得孫堅看重,前年匹馬入臨湘,被張羨表為“羅縣令、長沙北部都尉,督臨湘諸營兵。”要知道,那時劉景也只是酃縣長。他亦不負張羨厚待,率領長沙吏民,死守臨湘,使荊州軍連年不克。酃縣之戰,劉景亦讓褚方節制韓廣、蔡升、馬周等人。褚方可謂劉景軍中僅次於劉宗的大將。

中軍毫無疑問是此戰主力,兼且又是以荊州降兵為主,只有褚方親自坐鎮,劉景才能安心。

韓廣出身涼州,是後將軍楊定的心腹大將,其性恢弘、有心計、便弓馬,勇冠三軍,官至建武將軍。其戎馬超過十載,大小戰數以百計,論指揮作戰的經驗,劉景麾下所有人綁一塊,都遠遠不如他。其實韓廣才是前部督的最佳人選,只是劉景考慮到他作為涼州人督荊州降軍作戰,終究有些不妥,便放棄了。

以韓廣的能力,出任左部督,指揮四千人作戰綽綽有餘,甚至說是大材小用亦不為過。

褚方、韓廣二人無論是能力、經驗、戰績,劉景麾下眾將鮮有人及,他們擔任部督,眾將全都心服口服,與他們相比,蔡升就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了。如果單純比能力,不說甘寧這等名傳千古的猛將,即便是荊蠻出身的單日磾,也未必遜色於他。

不過綜合來看,蔡升卻是最適合的人選,首先,他與交州軍交戰月餘,對敵人比較瞭解,僅此一點,便足以讓他領先其他人。其次,蔡升是劉景識於江湖、拔於微末,堪稱心腹、爪牙,可類比孫權之於呂蒙、潘璋。劉景自然要大力栽培,以期日後能夠肩任股肱,寄以大事。

劉景軍的根基,是族兄劉修花費數年苦功精心打造而成,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正規軍的路子,是以佈陣嚴謹,講求章法。

首先以“直”、“術”劃地,制定作戰方位,其次定行列,隊伍排序、疏密皆有定數,再次立表、觀旗,列陣而後戰。

劉景還是首次指揮數萬人作戰,即便他兩世為人,性格一向穩重,心情亦不免有些激動。他不願在後方車輿內枯坐,當即跨上赤冀,親臨陣前督戰,族弟劉亮親持麾旗,緊跟其後,諸葛亮、徐庶、賴恭幾人亦策馬相隨。

劉景自西向東,所過之處,山呼海嘯,不絕於耳,軍中士卒未必人人認識他這位主帥,卻無一例外都認識主帥的麾旗。

《尉繚子》曰:“金、鼓、鈴、旗,四者各有法。”軍中指揮,不外此四物,而麾旗,則是重中之重,《淮南子》有云:“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

麾旗,麾之前則前、麾之後則後、麾之左則左、麾之右則右。不聞令而擅自前後左右者斬。

劉景一路行來,見己方軍陣嚴整,士氣高昂,心中十分滿意,尤其是與對面喧如鼎沸的交州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交州軍人數相對較少,因此分為前後兩陣,前陣多是椎結徒跣,貫頭左衽的烏滸人,喧囂聲基本都是出自他們之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