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從率軍抵達泉陵的那一刻起,就牢牢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原因很簡單,比起張津,他擁有壓倒性的水上優勢。

張津無論是主動進攻湘水北岸的劉景軍軍營,抑或選擇撤軍,都逃不過劉景水軍的打擊。

張津雖是文士,不通軍事,卻也不是白痴,豈會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不利的境地。要怪也只能怪他大大低估了劉景的實力,以致如今騎虎難下,進退失據。

與之相比,劉景就顯得從容多了,鑑於麾下將士一路舟車勞頓,因此他並不急於開戰,而是令將士待在營中,飽食終日,養精蓄銳,他則帶著諸葛亮、徐庶等人外出考察地形,偵伺敵情。

一連數日,劉景已然知己知彼,成竹在胸,將士亦恢復精力,且求戰心切,劉景見時機已經成熟,當即召集眾將商議。

在此之前,劉景已同諸葛亮、徐庶、賴恭等人定下大致章程,象徵性的徵詢過眾將的意見後,劉景直接下令,留羸兵千餘人守營,族兄劉宗督水軍五千人待命湘、深間,以為後援,劉景本人自將步騎兩萬兩千人出戰。

眾將應命而去,當日傍晚,劉景軍將士吃過晚飯,日入(17-19點)即睡下,於雞鳴初(1點)醒來。此時食物早已備好,將士飽餐一頓後,披戴甲冑,手持兵器,在各自屯將、曲長的指揮下,井然有序的行出營壘,藉助舟船、浮橋,跨越湘水。

劉景軍雖然銜枚臥鼓,但數萬人行動,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動靜,果然,沒過多久,交州軍斥候就察覺了劉景軍的行動。

張津被人從夢中喚醒,心中本有不悅,可當他得知劉景出兵的訊息,立刻清醒過來,想也不想便命人敲響戰鼓,準備迎戰。

劉景全軍透過湘水,登上南岸時,已是平旦中(4點),不過眼下正處於秋冬時節,天色尚未明朗。劉景令將士稍加休整,旋即揮軍南下,直抵泉陵郭外。

泉陵北門大開,蔡升、習珍率千餘人與劉景軍會合,劉巴、蔣琬亦隨之出城來見劉景。

劉景挽住劉巴、蔣琬的手,不住上下端詳,發現他們眼圈深黑,頭髮枯槁,比起上次見面時清減了不少,不由嘆道:“子初、公琰,辛苦你們了……”

劉巴緩緩搖頭道:“孟子有言:‘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府君任寄股肱,託以郡事,我二人自當盡心竭力,以不負府君的信任。”

蔣琬從容道:“在下本是零陵一刀筆小吏,承蒙明府看重,過蒙拔擢,信任有加,心中感激,無以為報,唯以身許國。”

劉景含笑道:“子初、公琰皆荊楚之才俊,有你們二人,我甘願效仿宗資、成瑨。”

桓帝年間,宗資、成瑨在擔任汝南、南陽太守時,任用範滂、岑晊理政,委以一郡大小事,故民間歌謠雲:“汝南太守範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

範滂、岑晊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們名列“八俊”,乃是享譽四海的黨人名士,而“八俊”現今唯一健在者,便是荊州牧劉表。劉景將劉巴、蔣琬比作範滂、岑晊,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

賴恭在一旁開口道:“劉子初才智兼人,乃國士也;蔣公琰我雖素未謀面,亦聞其才名,有他們二人幫助你治理零陵,仲達的確可以安枕無憂。”

賴恭既是荊楚名士,又是郡中長者,劉巴、蔣琬不敢怠慢,趕忙同賴恭見禮。劉景則藉機為兩人引見諸葛亮、徐庶。

劉巴雖久在荊南,然而由於他屢次拒絕劉表的徵辟,連舉茂才亦不屑一顧,令他名著楚地。

要知道,一旦成為茂才,外放最低也是執掌萬戶的千石縣令,本朝以來,不應茂才者,屈指可數,且無一不是海內高士。

正因如此,劉巴的名氣一路水漲船高,荊州士民,莫不聞其名,諸葛亮、徐庶亦不例外。

蔣琬的名聲則只限於零陵,不為外人所知。

劉景饒有興致地看著四人,歷史上他們皆投入劉備帳下,除了徐庶中途離去,其餘三人日後都成為了蜀漢的股肱之臣。

“咚……咚……咚……”

南方響起一陣驚雷般的戰鼓聲,眾人的談話亦因此而中斷。

劉景不禁失笑,對左右道:“張津這是在向我示威嗎。”

劉巴道:“交趾距泉陵數千裡,張津光是花在路上的時間,就用去了兩三個月之久,今又困頓泉陵城下月餘,士卒早已疲憊不堪,怨聲載道,不復堪鬥。”劉巴的祖父劉曜曾做過交州蒼梧郡太守,是以熟知交州地理。

劉巴繼續道:“正所謂‘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張津這麼做,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以府君之英勇明斷,用兵如神,率江、湘之眾,擊疲羸之敵,若順迅風而縱烈火,一戰可定也。”

“善。”劉景撫掌大笑道。

蔣琬素有志於軍旅,因此自請隨軍,劉巴則正好相反,其父蕩寇將軍、江夏太守劉祥便是死於攻劫,內心十分排斥軍事,這一個多月來的戰事,已讓劉巴煩惱不已,自不願“自討苦吃”。

劉景亦不強求,令劉巴留守泉陵,以千餘騎為前鋒,各營列成縱隊,依次遞進,魚貫向南。

此時天色漸亮,但仍難以遠視,交州軍大營燈火通明,宛如夜空中的明月,指引劉景軍前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津並沒有選擇死守營壘,他們深入敵境千里,兵力不佔優勢,又缺少水軍,一旦被劉景軍圍住,立刻就會成為甕中之鱉。因此張津孤注一擲,營中只留千人,其中重傷者過半,其餘包括輕傷者在內總計一萬四千人,傾巢而出,背營結陣,以迎敵軍。

張津站在望樓上,望著黑壓壓一片,如泰山壓頂一般推進而來的劉景軍,額頭不覺見汗。

他之前根據劉景軍的舟船數量,推測對方兵力當在己方之上,可到底多出多少,卻不甚清楚,而今謎底終於揭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