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話題再度回到聖明邪教這個焦點上。

經過一番交談,理解我並不諱言死靈這類詭異怪物,也並非純粹的獵奇心理後,他的話逐漸多了起來,與我分享的調查細節也豐富許多。

“反正都是遲早會公開的東西。”他彷彿敞開心懷般地笑著說:“也許是見報。當然,也可能出書,我更傾向於後者,可以詳細敘述這種複雜的連環事件。我想,到那時,你所說的元兇們應該都被繩之於法。”

他的意思,大概是等到案件塵埃落定,兇徒入獄,他也能花時間將這些事件彙總成一本書?只不過,不知道這將是多久後的事了。

至於“複雜的連環事件”……他為什麼會如此認為呢?

據他所說,這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測。他採訪過的消息人士,如檢察院、治安廳等機構,都有類似的提法,也是調查方向之一。

嗯……記得他是訪談過戴莎的,不知是否得到某些資訊?

接著,他繼續講起自己的看法。

假如這三年間發生在全國五個地方的詭異死亡事件,背後都有極端邪教徒策劃或參與,那這群瘋子究竟要達成什麼目的?因為,從未聽過他們有過任何具體宣示。

是要彰顯存在感?應該不是。

這就是個千百年內習慣地下活動的秘密宗教組織。如戴莎所說,雖然共和國的宗教信仰自由一度讓其走出地面,但自從被認定與幾起殺人事件相關並遭取締後,這個邪教又遁入黑暗之中。

難道是在進行某種邪惡的儀式?

林奇覺得有這個可能性。但是,據他的調查採訪,幾起事件的案發現場並無發現任何邪教圖案、儀式道具、神秘符號等東西。若拋開邪教背景,或許更像是殘忍的兇殺事件。就算是死靈,也像是意外般的野獸殺人事件。

再說了,邪教的儀式不是應該秘密舉行麼?製造如此匪夷所思的殺人事件,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講出這些疑問後,林奇沉默了片刻,又說出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話。

“我寫過5個專題事件的報道。現在……我覺得越來越後悔。”他淡淡地說。

“什麼?”我感到很驚訝,他怎麼會這麼想?

追求真相,揭露黑暗,不就是他堅持調查的原動力嗎?

“你別誤會。曝光罪惡是我的人生信念。”他向我解釋:“最初接觸到這類詭異死亡事件時,直覺就認為案情不簡單,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去調查,也寫了很多分析文字,力求在專題報告中窮盡一切細節,挖出作祟的邪惡勢力。”

“但是,當我曝光的細節越多,越覺得不對勁。類似事件好像按某種既定規律持續發生……”他搖了下頭,說:“1498年9月,紫櫻那起邪教徒殺人後又自殺的事件過後,一段時間後都沒再發生同類事件。我以為這種可怕的事情就此終止……沒想到,三年後的3月份,又開始發生新一輪的類似事件!”

“當時,總編堅持要我主筆這個系列專欄。還好報刊的風格比較開放,我就乾脆加倍摻入更多奇性元素,反正歪打正著也能提高報紙銷量,有所交代就好。”他接著說:“尤其是在月鈴鎮連續三天報道之後,總覺得哪裡不對後就提前回碎石城了。到7月份,報道碎石城中南城區發生類似不明命案後,不對勁的直覺更強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後來我暫時放棄這種專欄報道……特別是採訪過的那位聖明教徒去世後。”林奇最後嘆了一聲。

原來如此……如果在三年的時間內斷斷續續追讀他的報道,或許沒有明顯感覺。但我在中央圖書館那次,一次性重溫幾個專題報道就發現明顯的風格變化,最開始還偏向案件報道,越往後面獵奇色彩越濃,幾乎變成胡編亂造的鬼怪故事。

可是,他為什麼要給自己辛苦調查撰寫的專題報道塗上小丑般的“濃妝”?究竟他發現了哪裡“不對勁”,以至於要這樣做,乃至“要暫時放棄報道”?

而且,這些東西與他所說的“後悔”有什關係?沒聽出來。

“我不明白,學長。為什麼要放棄呢?難道有什麼勢力在施壓嗎……?”我直接問。

“莫名其妙人士的壓力是家常便飯,但從來都不是主要考慮因素。”他風輕雲淡般地一笑了之,接著才說:“這些隔段時間就會發生的可怕案件目前仍未告破。有時候我會覺得,犯下罪行的直接兇手或死靈雖也都‘死去’……對,那些死靈也並非完全不死的怪物,但操縱一切的元兇始終未現身過。”

“就這些案件的邪教背景看,假如他們真妄圖召喚所謂的惡魔、聖明或其他什麼鬼神,並真在施行某種規模龐大的邪惡儀式,那可能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林奇說:“比如某些獵奇文字中由昏暗燭火、血紅圖案、詭異擺件等等亂七八糟東西組成的儀式……也許那些聖明邪教徒會同樣嗤之以鼻。”

好像真是這樣。就如林奇所說,若不注意其案件的邪教背景,那就都是些離奇的命案。不明的殺人動機,詭異的某種致死機理,甚至有某些不合理的作案過程……

兇手們,以及可能存在的幕後元兇究竟要做什麼?我想起之前裡克所寫的書,還有剛剛看過的數百年前信件,好像確實都提到召喚或喚醒聖明之類的提法……

聽林奇的說法,似乎他也從某些調查資料中分析出類似結論。

天,難道這就是聖明邪教千百年來的堅持……?召喚一個根本就是虛無緲縹的“神”?

“那些邪教所信奉的神,能被召喚並現世的所謂聖明根本就不存在。”我搖搖頭說。

在這方面,我更贊同聖神教、聖主教和絡伊真神教的神學觀念。這三大教派所信奉的“唯一真神”,均代表宇宙間無所不能的無形力量,某種意義上也是凡人對未知的敬畏。

如果神能被召喚到世上,成為已知的可見“偶像”,甚至聲稱能實現人的願望,那肯定是人為捏造的假神,是野心家利用大眾的慾望來達成不可告人的罪惡目的。

“你說得對。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明辨是非,看破披著宗教外衣的邪惡組織。更何況,還有打著聖主教等正派宗教旗號進行歪曲傳教的邪教。”林奇順帶談了下當前“宗教信仰自由”環境下的某些亂象後,繼續談起剛剛的話題。

“且不論那些邪教信仰的荒謬。”他繼續說:“但對某些極端狂熱分子來說,那就是人生的全部。據說在聖明教義裡,短暫的生命是不重要並可隨時捨棄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思維,但也許對他們而言,就是偉大的殉道者情結。”

“所以,討論邪教徒信仰和行為的意義,本來就是一件無意義的事。”他先給出一個結論,讓我不必糾結這些邪教自身的荒謬之處,接著才說:“問題是那些邪教徒甘願為信仰赴湯蹈火,製造許多匪夷所思的血腥案件。甚至……讓這些案件曝光儘可能多的詭異細節,引發更多社會關注,說不定就是邪教召喚儀式的一部分。”

“什麼!?”我十分驚訝:“學長,那你的意思是?難道你的專欄報道……?”

“也許在某種意義上,成了聖明邪教的宣傳工具。”他神情嚴肅,看起來不像是在開玩笑:“報紙,專欄……就是邪教徒某種儀式的延伸。他們透過這種媒介來組織和‘召喚’躲在黑暗中的同伴或其他危險分子。發行量越大,曝光度越詳細,召喚就越高效。甚至,我自可能成了聖明邪教的宣傳手。”

“怎會這樣……”我仍有些不理解:“但無論如何,曝光罪惡,應該是對的吧?”

“當然是正確無誤的事,但也許在方式選擇上……需要認真考慮。”他給出一個肯定性前提後,接著說:“剛剛你也問過外部壓力的事。實際上也有一些人,包括朋友給過我委婉建議或溫馨提示。可是,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反而激起某種逆反心理,就是堅決要去揭露藏匿在黑暗中的罪惡。”

“因為,按照以前的經驗,我們所曝光的惡行就算不能及時被制裁,起碼也會有所收斂。”他繼續說:“讓陽光來消滅吸血鬼般的罪惡,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那也是我們身為調查記者的信念。但是,那些聖明邪教的所作所為,卻好像不畏曝光,甚至在被國家機構明令打擊的情況下仍一意孤行,這就很可怕了。”

“如果要作對比的話,大概就是一類心理扭曲的變態連環殺手。”林奇分析說:“他們以製造負面的社會效應為樂,作惡並期望獲得更大的曝光度,因為那是他們炫耀恐怖戰果的主要方式,公眾越恐懼,他們病態的心理滿足感越強。”

“若將這種心理擴大到某個群體,那就是徹頭徹尾的邪教組織,就像聖明教。當然,也許這個邪教還有其他目的,但目前不得而知。”他對我說:“而結果是明擺著的,就是一件接著一件有邪教背景的詭異死亡事件,帶著某種規律性持續地發生。這不是新聞曝光所能解決的問題。”

“而另一個問題,就是負面的社會效應並不僅僅是公眾恐慌。”他停頓片刻,說:“連續性的恐怖死亡事件報道,可能會召喚某類獨狼式的變態分子,使其模仿邪教作案方式實施犯罪。事實上,近期已經發生過幾起模仿犯罪的案件,只是沒有公開報道而已。”

“也就是說,明明是揭露罪惡的正義報道,卻反倒變成邪教徒召集同類犯罪分子作惡的公告欄和學習板?”我感到強烈的悲哀和無奈:“這實在是……太噁心了。”

“是的。所以,有時候我甚至會感到痛苦……找尋真相,揭露黑暗的努力,卻好像在誘發更多的罪惡,真是荒唐。”林奇又嘆了一聲,說:“但沒辦法。不是所有人都在渴望光明,還有些躲在陰溝裡的變態,更喜歡能為所欲為的黑暗。”

也許真是如此。那應該怎麼辦呢?難道放任這些邪教徒作惡,直到其“厭倦”為止?

林奇的答案自然不會如此。按他的意思,是有限曝光結果,省略詳細過程。但他會堅持調查,幫助執法機構抓捕元兇,最好是搗毀這個邪教組織。待得一切塵埃落地後,也許他會再出一個專題報道或是書籍之類,就如他之前所述。

“加油,學長。”我微笑著為他打氣,希望他能成功。

接著,我就問起另外的事,就是林奇剛剛在說的邪教活動“規律性”。

當時,我在中央圖書館整理資料時,隱隱也覺得聖明教似乎在按照某種“頻率”製造恐怖事件,就連各地慘案的結局也像是有些許關聯或相似性。

那麼,林奇發現了哪些規律性呢?

“數字,‘6’。”他說:“這是第一個有規避性的特徵。”

“6”?我呆了少刻,便馬上聯想起死亡人數。

咦……

“發生在幾個地方的命案中,除了今年小雲城和月鈴鎮那兩次,死者都是6人。”林奇說出我剛剛心裡的猜測:“小雲城那次,兩名檢察院調查官的意外死亡更像是事件外引起的。而月鈴鎮那次……那就是神蹟,真的。伊珂,你和同學都很幸運,感謝聖主。”

啊……我知道林奇的意思。

沒錯,也許聖明邪教所製造的恐怖案件中,“既定”犧牲者都將是6人。而今年這兩起案件中,小雲城那次可能是“多死”了兩人,不過原因至今不明。而月鈴鎮這次,則是“少死”了兩人,也就是我和凱爾,卻是因為我那奇異的能力而倖免於難。

然而,如果不是我碰巧遇上死靈並莫名“殺”了它們,也許那兩隻怪物會遊蕩到鎮上再殺死兩人,導致最終死者仍是6人。

想到這裡,我腦海中閃過一個想法:難道死靈本身,也只是某種作案工具?!所以才會被元兇準備6只,就為了達成某種既定的殺人目標?!

畢竟,普通人面對死靈是難以生還的。

就像……就像三年前,雷巖礦區發生的那次事件,也是發現了6只野狼實體和6名死者遺骸。現在想想,說不定那就是殺人後的死靈!

但為何死靈殺人後就會“迴歸”為屍體狀態……?它們又是如何被“啟動”行兇的?想不懂……

戴莎的團隊,似乎也沒研究出結論。

“聖明邪教為什麼要每次害死6個人?是巧合,還是故意?難道‘6’這個數字對他們來說有特殊意義?”我說著說著,想到好像有一樣東西就與“6”相關,而且聽聞過幾次。

比如,聚能聯合集團總部大樓襲擊案兇手的遺落筆記,由戴莎曾經講過的聖明教義標識,還有剛剛讀到的數百年前當地總督府打擊異端的行政令……

這時,林奇的聲音也響起來。

“對偏執的邪教徒具有特殊意義的東西,一定是與其信仰密切相關的教義或標識。比如,六芒星。”

啊!對,就是這個!

六芒星……!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