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拂曉。

軍隊集合的號角響起。

六個都尉形色匆匆地趕到校場,一臉的茫然。

“校尉大人,您不是說十日之後,再率大軍打擊流寇嗎?”施秀人瞧著王若離集結軍隊,有些不解,“此時集合校尉營全體軍士,莫非今日就要出兵?”

“戰場情勢,瞬息萬變,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校尉營整合聚集,即時開撥。”王若離沒有多做解釋,重重地拍了拍施秀人的肩膀,沉聲說道,“本校尉率領校尉營出發,至於昨天召集的鄉紳財主、大小官吏對接事宜,以及籌備戰鬥物資,還需施都尉留守玉蘭城,加以督促。希望施都尉不會讓人失望。”

施秀人迎著王若離的銳利目光,心內微微發寒,連忙重聲回道:“校尉大人還請放心,屬下一定竭盡全力,不敢辜負校尉大人的期望。”

“如此最好。”王若離嘴角輕笑,仔細地看了施秀人一眼,接著轉身對蘇棄學吩咐道,“另外,後勤補給,運輸排程,需要蘇都尉聯合安排地方軍士做好相應的接應、佔領等事,莫要亂了分寸。”

“多謝校尉大人信任。”蘇棄學連忙揖禮恭敬道。

王若離含笑著點了點頭,發令啟程,帶領四位都尉,以及校尉營四百餘人,浩浩蕩蕩地朝著東邊方向出發了。

蕩寇之舉的首個目標,名叫捨命會。

捨命會,由一批亡命之徒組成,是玉蘭城東面勢力最大的流寇組織,一度蔓延肆虐周圍的數個軍鎮。

讓王若離始料不及的是,這個捨命會的總會,並非設在山上,而是建在一個清幽平寧的村莊,依山傍水,頗有幾分魚米之鄉的感覺。乍看之下,王若離不敢置信,這樣一座山清水秀的村落,竟然會是這些流寇的總會所在。

雖然有些意外,不過流寇殘虐,不可姑息,王若離縱身號令,率領校尉營軍士,直撲村莊而入。

王若離軍前有言,攻佔流寇據點,繳獲的一應財產,將會全部拿出,按照功勞大小,褒獎軍士,以此激勵鬥志。

隨著校尉營氣勢沖沖地殺入村落,場面紛亂,喊殺聲,驚叫聲,哀嚎聲,急呼聲,此起彼伏。

雖然村落之中,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不過,流寇終究只是流寇,遠遠不是這些訓練有素,而且築基之上修為的仙朝軍士可比。校尉營就像一道旋風,風捲殘雲,直插村莊的總會院落。

場上的戰鬥,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殺。

校尉營在四位都尉的帶領衝擊之下,很快便殺入了總會院落,這

個捨命會兩位頭領所住的地方,並將總會院落團團圍住。

雖然總會的守衛有些戰力,尤其幾個小頭目都是基田三道的修者,但是依舊徒勞,根本不是仙朝軍士的對手。等到捨命會的兩位頭領帶人衝出的時候,仙朝軍士已經攜著陣勢,奮勇直上,將一眾總會的守衛,斬殺一空。

捨命會的兩位頭領,站在欄杆憑風之處,望著整個村落,血流成河,臉色決絕,透出一股慘淡的悲涼。

王若離散出神識,這才驚覺這兩位頭領,竟是化丹期的高手。

王若離一直納悶,玉蘭城流寇問題由來已久,即使沒了仙朝軍校尉和城主,為何其他都尉或者地方軍校尉始終沒有發兵清剿?此時見到捨命會的頭領,總算明白,蓋因這些流寇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蕩寇初始,王若離並未將這些流寇放在眼裡,此刻驀然明白,確是自己有些輕視了。回想當年,在荊襄國,只要擁有基田三道修者的流寇山賊,基本都能排在前列,然而,漓州這邊身處兩朝戰亂之地,確實不能以常理度之。

捨命會的兩位頭領都是刀口舔血的兇惡之人,哪肯束手就擒,帶著手下親信奮力衝圍。

可惜,四位都尉聯袂圍上,將捨命會之人緊緊圍在垓心,始終脫身不得,終於在十數招之後,將捨命會所有負隅頑抗之人,全部擊殺。

順利地拔除第一個流寇據點,整合收割完捨命會的財產積蓄,校尉營馬不停蹄地朝著第二個目標前進。

第二個流寇窩子,叫做聚義堂。雖然名字透著情義,但卻是個犯案累累的流寇窩子。

聚義堂的山門,藏在深山老林之中,而且一路的崗哨防守,顯得相當嚴密,頗有幾分仙朝軍隊的路子。

耗費幾炷香的時間,校尉營終於打入山門,長驅直入,奔向聚義大堂。

堂前遭遇聚義堂的頑強抵抗,而且雙方膠著,似乎有些拉鋸。

王若離見此情景,眉頭微凝,火氣陡生,轉眼卻見一旁的閭丘明達,眼裡閃過幾抹憂色,當即便詢問緣由。

原來之前校尉營出走的仙朝軍士,落草為寇的大半都投到了聚義堂,成為了聚義堂中的大小頭目,尤其聚義堂的堂主,乃是以前的校尉營都尉,名叫鄧回。

王若離思慮片刻,若是一味的鐵血政策,只怕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恩威並施,來得穩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王若離便派了閭丘明達前去勸降。

半柱香時間不到,閭丘明達便走了回來,身後跟著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

“屬下

鄧回,拜見校尉大人。”鄧回走到近前,腳下一跪,額頭伏得很低,都快貼到地上了。

“機會僅此一次。”王若離淡聲說道。

“多謝校尉大人,屬下決計不敢再犯。”鄧回聞言,聲音裡帶著喜意,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或許,鄧回的出走是有苦衷的,若能好好地從軍效力,誰人願意落草為寇,惹來罵名。

王若離並非動了惻隱之心,而且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閭丘明達為何如此之快便勸降了鄧回,心中所想,只是小心謹慎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和方式前行。

隨著聚義堂的歸降,王若離帶領著校尉營,一鼓作氣,直撲玉蘭城東面的第三大流寇,烏馬幫。

烏馬幫,是一夥馬賊,多是一些為非作歹的暴戾之徒,作惡多端,禍害鄉里。

王若離毫不留情,指揮著校尉營,殺氣沖天,直把烏馬幫夷為平地。

烏馬幫的賊首,是一個化丹期的高手,趁著場面混亂,還想帶著親信逃竄,可惜被閭丘明達、鄧回二人聯手攔下,最後落敗身死。

首戰大捷,校尉營順利解決了玉蘭城東面的三大流寇據點,東邊方向的殘餘流寇,基本已經不足為患了。

校尉營載著滿滿的戰利品,興高采烈地迴歸玉蘭城。但見軍隊威整,似乎比出發之時,多了幾分肅殺之氣。

早已聞知喜訊的施秀人和蘇棄學,帶著一眾鄉紳財主、大小官吏,在城門列隊迎接校尉營,場面之上,盡是一片喜慶。眾人似乎已經忘了昨天的這個時候,這位新任校尉,才剛剛杖責打殘了玉蘭城通判董誼。

王若離騎在馬上,鎮定自若地帶隊進了玉蘭城。

校尉營的初戰告捷,讓玉蘭城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堅定了官軍掃平流寇的決心。試想,又有誰人願意一直生活在戰亂和流寇的雙重陰影之下。

當晚,在校尉營的校場,舉辦了一場篝火慶祝會。

不過,王若離並未參加,此次出戰,雖然剷除了玉蘭城東面的流寇威脅,但是其他三面依舊存在大批流寇,而且隨著此次掃寇的風聲傳開,其他流寇必然不會再像今日這般,被校尉營打得措手不及。

雖說以仙朝軍校尉營的實力,蕩平這些流寇,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身為指揮之人,總要盡量減少傷亡,誠如今日一戰,雖然大獲全勝,但是仙朝軍士依然陣亡了三人,還有二十多人受傷。

王若離集齊七個都尉,商討之後的戰略。

幾人商議良晚,直至深夜。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