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飛箭,嗖嗖有聲,弓弩爭鋒,歡聲時起。

半柱香兒之前,羅秋紅選出的三十名精銳射手步入校場,列隊成行,前排單膝跪地,後排分腿站立,依照戰時的魚鱗陣形引弓勁射,“嘣嘣”弦響不絕於耳,支支利箭飛撲向前,二百步外的十餘個草靶頻頻中箭,搖晃不停。

靶場外,圍觀的女兵們數以百計,飛箭中靶,引來陣陣歡呼。

李三娘率眾校尉站在閱臺上,正饒有興致地觀看著場中的一舉一動。

晨風拂過,烏髻上的束髮紅巾輕輕擺動,幾絲鬢髮隨風而起,李三娘抬起手來,挽發耳後,對旁邊的秦蕊兒笑道:“咱們的弓箭手又有長進了!”

秦蕊兒聽聞,喜形於色,上前小半步,躬身說道:“殿下,她們可是千里挑一的精銳啊,當中有一大半是從終南山裡跟隨您出來的哩!”

李三娘點點頭,說道:“看她們的身手,我便知道都是老兵了,”繼而長長地籲了一口氣,接著說道,“她們算得上是身經百戰啊,伏擊紅嶺溝,攻取武功城,大戰臨川崗,勇奪長安城,潛出馬踏坪……”李三娘口中喃喃,如數家珍。

眾校尉聽聞,面露喜色,自豪之情洋溢在眉目之間。

正在說話時,只見一騎踏風,篤篤馳回,從草靶處飛奔而來,一名軍校翻身下馬,大聲稟報道:“角弓發射完畢,共擊中二百二十三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李三娘頷首微笑,轉過身來,目光落在申珂身上,說道,“該看你們的了。”

申珂稍稍遲疑,彎腰拱手道:“殿下,這些新卒雖已掌握了擘張弩的射法,但沒有見過什麼大場面,更沒有想到殿下今日會親臨閱視,所以……”

李三娘擺擺手,打斷了申珂的話,說道:“你去告訴她們,將今日的操習視同沙場的搏戰,在她們當面的不是草靶而是敵虜,不要說是我李三娘,就是三軍將士,今日也在此處注視著她們!”

“明白!”申珂躬身再拜,退後兩步,然後飛快地奔下閱臺,從親隨手中接過韁繩,躍身上馬,“駕”地一聲,朝校場中央馳去。

片刻之後,只見三十名身披甲冑,頭束紅巾,腰掛箭囊的女兵小跑入場,強弩在手,戰裙擺動,步伐整齊,嘩嘩有聲。

距離草靶二百步時,隊伍立即停下,隊正一聲高喝,三十人立即分成三排,第一排端弩瞄準,第二排持弩待射,第三排踏弦上箭。

只聽聞陣中傳來高高的一聲“射”頓時,第一排弦響“噹噹”,十支利箭朝著靶子“嗖嗖”飛去。

箭去弩空之後,第一排的女兵立即後撤,快步退到第三排的位置,抽箭囊中,踏張上弦;與此同時,第二排、第三排則依次上前,接替前排,端弩再射……三排女兵交替靠前,井然有序,輪番齊射,箭鳴陣陣。

伴隨著場邊一陣陣的歡呼聲,半柱香兒的功夫轉眼即到,校場中的女兵們收弩站定,三

排合成一隊,在隊正的口令下,轉身邁步,整齊地退出場外。

閱臺上,李三娘看在眼裡,喜在心頭,扭頭對眾校尉說道:“諸位,這就是擘張弩叄組輪射的迭射法,沒想到啊,短短幾日之內,申校尉居然能把這些新卒訓練得如此嫻熟,我們且看她們的戰績吧!”

片刻,報靶的軍士再次策馬馳來,在閱臺下大聲稟報道:“弩箭發射完畢,共擊中二百八十五支!”

臺上頓時一片“嘖嘖”之聲,稱賞者有之,驚愕者有之,疑惑者有之,眾人交頭接耳,嗡嗡不停,李三娘把手一揮,斬釘截鐵地說道:“回軍帳,我有話要說!”

……

風吹帳簾,開合不定,將校端坐,側耳傾聽。

行軍桌後的李三娘扯了扯青花鑲邊前襟,抬起頭來,笑呵呵地注視著眾人,問道:“諸位,今日牛角弓與擘張弩的比試,大夥兒如何來看呢?”

“殿下,”一名年青的女校尉大聲說道,“事情明擺著的,擘張弩射得遠,射得準,優於牛角弓!”

“另外,擘張弩易於上手,才幾天時間,申珂校尉便把這些新卒訓練出來了,真讓人羨慕哩!”有人在旁邊附和道。

“是啊,看來咱們應該大量換裝擘張弩了……”

“那些新卒用起弩來尚且快捷順手,更不要說咱們的這些老兵了,戰場上肯定箭無虛發,讓敵人有來無回……”

“現在營中的擘張弩只有三、四百把,哪裡夠用呀,應該請朝廷多多調派過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來,帳中如同蜂群飛舞,嗡嗡一片。

李三娘見羅秋紅和秦蕊兒低頭不語,始終沒有說話,便把手一抬,示意眾人安靜,然後和顏悅色地問道:“秦將軍,羅校尉,你倆兒以為如何啊?”

秦蕊兒嘴唇翕動,沒有立即回答,依舊低著頭,似乎還在思考,羅秋紅則緩緩抬頭,迎著李三娘的目光,不緊不慢地說道:“殿下,擘張弩的確射得又遠又準,若在平地對戰,其殺傷力甚於角弓,但是戰場地勢多變啊,豈能盡是平地?若遇到山林,沼澤,陡坡,河梁,恐怕它就不如角弓靈便了。”

“不止如此,”這時,秦蕊兒才昂頭挺胸,接過話兒來說道,“咱們女兵營中,有不少的姐妹能夠挽弓騎射,兩軍對戰時,若要以速度取勝,跨馬騎射必當首選,角弓靈便,利於攜帶,而一石二的弩重達三斤五十兩,笨重而沉緩,在馬背上毫無用處!”

羅秋紅聽聞,使勁地點點頭,說道:“請問各位,誰能在狂奔的馬背上使用擘張弩殺敵,我羅秋紅心悅誠服,第一個拜她為師!”說罷,下頜一抬,睥睨眾人,目光在申珂臉上稍作停留。

申珂蹙額低頭,眨眨雙眼,沉默不語。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色迷茫,啞口無言,帳中一時寂靜,只聽到風吹簾動的“啪啪”聲。

“呵呵,呵呵……”

行軍桌後傳來了李三娘爽朗的笑聲,眾人循聲看去,只見李三娘身體後仰,舒展地靠在椅中,似乎十分開心的模樣兒。

“各位,”李三娘抿抿嘴,笑道,“百姓有句老話,‘駿馬可涉險,犁田不及牛;牛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這天下的萬物呀,貴在量才使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軍械兵器亦然如此。”

李三娘收斂笑容,站起身來,繞過行軍桌,緩步走到眾人面前, 說道:“弓與弩,自古以來便是軍中長程殺敵的利器,然而,這二者卻各有所長,使用的時機與地點也各不相同,適才校場上的一幕,大夥兒已經看到了,軍帳裡的爭論也聽到了,問題是……”

李三娘稍作停頓,側頭看了看秦蕊兒,又看了看羅秋紅,說道:“問題是,今日咱們的營中是誰人使用它們,怎樣使用它們若是久經沙場的老卒,弓與弩均可上手;可是,帳外那幾百個剛剛才招募來的新卒,短時之內難以掌握角弓的射法,而擘張弩是一個穩定的射器,開完弓後無須強大的臂力支援,便於瞄準且射擊步驟簡單易學,相對角弓而言,更加有利於新手使用啊!”

“難得你下了功夫,專研擘張弩的迭射陣法,”李三娘踱步來到申珂旁邊,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叄組輪射的迭射法已在軍中多年未見了,我聽聞,當年隋煬帝東征高麗的時候,就徵發了三萬名‘江淮弩手’隨行,依此陣法,一度橫行於遼水河畔,可見其戰力之強!”

李三娘邁開步子,走到軍帳正中,掃視眾人一圈,語重心長地說道:“然而,誠如秦將軍和羅校尉所言,擘張弩難以在馬背上施展,更難在崎嶇不平的地勢上發揮作用,這只是其一;另外,你們可知道,前面是幾萬北征的大軍,朝廷為何只送來區區幾百張弩?”

眾人面面相覷,紛紛搖頭。

“哎,”李三娘輕輕地嘆息一聲,說道,“朝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

眾人聽聞,瞠目結舌,不明究裡,只是盯著李三娘看,等待下文。

李三娘示意申珂從帳外拿來一把擘張弩,在手裡掂量了幾下,說道:“眾所周知,這弩由弩臂、弩架、弓弦和弩機組成,而弩機的精妙決定了弩箭的精準,你們知道嗎,這弩機是由鉻鐵合金製成,單單一枚弩機的造價便相當於三把角弓呀!”

見眾人嘆息不已,李三娘接著說道:“我大唐立國日淺,國力尚弱,朝廷能一次調派數百把勁弩供我北征將士作戰,已屬不易了,咱們當知恩圖報啊!”

說罷,李三娘走到軍帳邊,掀起門簾,抬起頭來,朝著長安方向久久凝望。

“殿下”身後傳來秦蕊兒的聲音,“從明日起,我便將所有新卒劃分出來,單獨編成一隊,交給申珂校尉,專門操習朝廷送來的擘張弩!”

李三娘放下簾子,回過頭來,笑靨綻放,對著秦蕊兒滿意地點了點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