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至, 重巒疊嶂的終南山出紅入翠,白雲回望,青靄映簾,空山新雨,秋色初染。一支千餘人的隊伍披甲戴胄,戎裝嚴整,從南夢溪的李家莊園開拔出來,向著鄠縣方向進發。

紅嶺溝一戰後,南夢溪聲名鵲起,附近山中的逃役避賦者紛紛前來投奔,一時間李家莊園熱鬧非凡。李三娘與向善志等人合計,莊園雖好但非久居之地,當藉著紅嶺溝的兵威一舉拿下鄠縣城,建立據點,可攻可守,以待時局的變化。從南夢溪出發後,一路上李三娘默默不語,她擔心的是攻城器具尚未齊備,鄠縣城牆雖不算高大,但手上的這點雲梯支架無論如何是不夠的,看來只能智取不能硬攻。向善志在馬上似乎看出了李三娘的心事,說道:“柴夫人,這鄠縣的府兵主力已被我們消滅在紅嶺溝了,城守人馬僅有百餘人,雖然我們攻城器具不很充足,但只要戰鼓一擂,四面而上,勝算還是很大的。”

李三娘在馬上點點頭,說道:“向頭領,我思忖著,此番攻打鄠縣必須速戰速決,一來我們離開南夢溪後,莊園空虛,敵人襲擊後方易於得手;二來周邊盩厔、始平等地的敵人若來增援,尤其是武功的鷹揚府軍來援,則我們腹背受敵,情勢危險。”

“夫人,我已派邏騎到周邊去警戒了,若有動靜則快馬來報,”向善志說道,“另外,我調撥了兩百騎兵給高更生,作機動之用,若南夢溪受襲,他立即率軍回援。”李三娘執轡策馬,說了聲“好”,抬頭北望時,鄠縣城樓已隱約可見了。

到達鄠縣城下,已進申時。

只見城門吊橋高懸,城頭人影晃動,“辛”字旗幡隨風擺動。按先前的計劃,隊伍迅即展開,兩翼齊進,將四個城門團團圍住。李三娘正要下達攻城命令時,卻見“辛”字旗幡被人拔掉,從城牆上扔了下來,正詫異間,又聽見“吱嘎”一聲,吊橋緩緩降下。李三娘把手一揚,步卒橫槊,騎兵拔刀,弓手搭箭,做好了應戰準備。

吊橋橫平時,城門洞開,只見先前放歸的校尉周孝謨手舉白旗走在最 前面,身後的一百多士卒雙手垂下,空無一物,低著頭跟著走出來,後面則是密密匝匝的鄠縣百姓,扶老攜幼地走出城門。

在離義軍數十步遠處,周孝謨領著眾人一起跪下,大聲說道:“我等鄠縣子民,遠感唐公輕賦之惠,近念夫人不殺之恩,願獻出城池以應李唐義軍!”說罷,軍人及百姓全都齊刷刷地跪拜下去。

李三娘先是一愣,繼而會心地笑了起來,翻身下馬,領著向善志、高更生等人大步走到前面,扶起周孝謨,安撫道:“周校尉棄暗投明,以鄠縣響應天命,首唱關中,難能可貴!我必奏請父兄記功於薄,曉喻天下!”

周孝謨起身辭謝道:“周某一介武夫,此前愚鈍,誤入歧途,不敢稱功。今後赴湯蹈火,唯夫人馬首是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三娘笑著點了點頭,扶起周孝謨後,邁步向前,躬身向鄠縣百姓深深一拜,懇請大家起身,然後翻身躍上坐騎,大聲宣佈道:“各位父老鄉親,我李三娘是喝鄠縣的水,吃鄠縣的糧長大的,與諸位情同手足。今日進城,意在廢除暴君的繁役重賦,開啟糧倉與百姓共享,拱衛鄉土以待晉陽李唐大軍的到來!”百姓中立時傳來震天動地的歡呼聲,李三娘與周孝謨並肩而行,領著隊伍在百姓的夾道相迎中進了鄠縣城。

……

數日之後,鄠縣城頭已樹起了大大的“李”字旗幡,在晨風中不停地擺動,煞是顯眼。

辰時剛過,李三娘身著戎裝,腰掛佩劍,在周孝謨、向善志等人的陪同下,登上城牆,巡查戰備。在角樓處,李三娘停了下來,背倚垛口問周孝謨:“這城牆周圍幾許?若四面受敵,至少配備多少士卒方能應對?”

“稟柴夫人,這城牆周圍六千餘步,若四面受敵,至少八百人方能應對,這不包括搬運刀槍軍械的士卒。”

李三娘點點頭,指著城下的溝塹說道:“這護城河狹小了些,戰時阻擋不了多少敵人,”然後轉頭對向善志說道,“向頭領,明天抽調五百兄弟輪番拓寬這護城河,至少需三丈深、五丈寬才行。”向善志正答應時,一個小校跑來稟報:“柴夫人,南門外數里,有一支人馬正開過來。”李三娘把手一揮,說道:“傳令,全城戒備,”便和眾人大步朝南門奔去。

在南門城樓上,李三娘手搭涼棚,遠遠地看到一支近千人的隊伍,步騎相雜,急速而來,身後揚起一片塵土,奇怪的是這支隊伍既無旄旆也無旗幡,更聽不到金鼓號角。萬全起見,李三娘命令拉起吊橋,架起弓弩,騎兵集結於東門和西門,隨時準備出擊包抄。正疑惑間,那支隊伍在數箭之外停頓了下來,一個身著絳色披風的人騎著一匹黑馬獨自從隊伍中徐徐而出,行至城下,仰頭高呼道:“我乃柴夫人家僕馬三寶,司竹園何潘仁總管率眾兄弟來投奔,請樓上立馬通稟!”李三娘聞訊,在城牆上定睛一看,果然是馬三寶,那雙略鼓的眼睛正焦急地望著城上,李三娘心中大喜,立即命令放下吊橋,開啟城門,迎接隊伍進城…

巳時向午,太陽已過牆頭,鄠縣都尉府議事廳裡人聲鼎沸。

正位上,李三娘南面坐定,神采熠熠,含笑而視,看著馬三寶、何潘仁、郝齊平與向善志、周孝謨、高更生等十餘人見面敘禮,相互問好。賓客入座後,何潘仁抱拳一揖,首先開口道:“柴夫人,何某乃塞外胡人,遊蕩綠林多年,今日歸入正統,實為何某的造化!李家三代恩被隴右,胡漢百姓無不感懷,今後任由驅馳。先前誤殺莊園家僕,還望夫人見諒!”

李三娘咯咯笑道:“何總管,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嘛!今日諸位齊聚鄠縣,是天佑李家,運數所至啊!”

“是啊,當日若我逃得慢些,今日也沒有機會侍奉諸位英雄了,”家僕張貴福一邊倒茶,一邊嘟噥道,引得眾人一陣大笑,何潘仁也尷尬地捋了捋紅鬍鬚。

李三娘笑罷,擺了擺手說道:“過去的事咱們不再提了,這些年來大家吃盡了亂政之苦,今後當齊心合力,共同對付陏楊鷹犬,打出一片天地來,迎接李唐大軍西入關中。”

提到打出天地,經營關中,眾人都興致高漲,雄心勃勃,頓時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一時間議事廳裡炸開了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