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金瓦,飛簷雕閣,丹陛遊龍,斧鉞森森。

長安大興宮太極殿的御座前,人聲高亢,擲地迴音,百官側耳,正在聆聽肱股大臣的激烈辯論——渡河反擊戰局僵持,新址勘察已近尾聲,是否立即遷都,重臣各執一詞。

“陛下,適才中書侍郎已將樊州的籌備及遷都的路徑作了奏陳,臣以為當立即遷都!雖然秦王屯軍柏壁,同劉武周呈對峙之勢,然而,走出窘境終須一戰!可是,這搏戰何時到來,結果又如何,誰人可以知曉呢!”尚書右射僕裴寂在座中高聲說道。

“兒臣附議!”

裴寂話音剛落,齊王李元吉大聲說道,“秦王固然驍勇,然而劉賊亦不可等閒視之!兒臣以為,可先行遷都,若柏壁獲勝,半載之後,我朝重入長安;若柏壁不勝,則以退為進,以八百裡關中為新都藩籬,同劉賊周旋搏殺!”

李元吉話音落下,殿中群臣竊竊私語,點頭讚許者大有人在。

皇帝李淵在御座上聽聞,側過頭來,對侍坐一旁的李建成問道:“太子,你以為如何啊?”

李建成連忙站起身來,躬身揖拜道:“父皇,兒臣以為,齊王言之有理!戰事變數尚多,難以預測,先行遷都,可進可退,似乎較為穩妥!”

李淵聽聞,旒冕一晃,白珠細響,未置可否。

“太子殿下的意見,臣不敢苟同!”

李淵抬眼一看,原來是工部尚書武士彠持笏出列,高聲說道:“都之所在,民之所望,茲事體大,豈如走親訪友,來去自如?!‘前事不忘,後世之事’,煬帝輕離京師,巡幸天下,結果民意沸騰,終在江都罹難,殷鑑不遠,誠可畏也!”

“武士彠大膽!”齊王李元吉一聽,勃然大怒,指著對方高聲喝斥道,“敢把我朝比擬前陏,將陛下比附昏主,請即刻下獄,窮治其罪!”

眾臣一片騷動,嗡嗡作響,有的交頭接耳,有的指指點點,有的怒目而視,有的搖頭惋惜,繼而紛紛扭頭,將目光投向御座…

皇帝只輕咳了兩聲,並未言語。

“陛下,武尚書雖然言語突兀,有所衝撞,然而究其本心,卻是一片赤誠吶!”

眾臣循聲看去,說話者乃是霍公國柴紹,只見他持笏一揖,繼續說道:“‘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尚書見解獨到,忠心可鑑——若驟然遷都,大唐恐有傾覆之危啊!”

此話一出,大殿譁然,如沸水翻騰。

“肅靜,肅靜——”御座旁,執事太監一揮拂塵,尖聲高喝道。

片刻,待殿中沉靜如初後,皇帝這才發聲問道:“霍公國,遷都有傾覆之危,你陳奏上來,朕與文武百官都聽一聽…”

“遵旨!”

柴紹持笏出列,跪拜御座,然而站起身來,朗朗說道:“關中形勝之地,遷都避敵,無異於開門納賊,束手就擒,將悔之不及,何來周旋搏殺之說?”

李元吉聽聞,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卻又不便發作。

柴紹視而不見,繼續奏道:“貿然遷都,民心必失,縱然暫徙樊州,也不過是苟延時日罷了,況且…”

柴紹頓了頓,抬眼瞄了一下御座,見並無異樣,便一挺腰身,大聲說道:“況且,關中精銳盡付秦王,屯於柏壁;乘輿大動,百官出城,若劉賊遣兵渡河,躡蹤而來,千里曠野既無險可恃,更無城可憑,一旦兵鋒相接,儀仗奔散,遷都之良願頓成驚懼之夢魘!”

說罷,柴紹“撲通”一聲跪伏於地,行三叩九拜大禮,聲音顫抖,情動於衷——

“願陛下撫察臣心,聽納諍言,安臥乘輿,堅守長安,令軍民同仇敵愾,合力擊賊,他日兵出柏壁,定能掃蕩敵虜,一鼓作氣奪回幷州,光復晉陽!彼時,臣願鞍前馬後,掃灑衢道,率三晉萬姓躬迎陛下於龍飛之地!”

說罷,柴紹情難自抑,伏地哭泣,淚珠“噠噠噠”地滴落於殿中金磚上。

……

殿堂靜如曠野,落針可聞;群臣神情各異,百味在心。

片刻之後,只見李淵從御座上緩緩起身,邁步向前,執事太監連忙伸手來扶,李淵一擺手,徑自下了丹陛。

玄色冕服寬袖大裳,革帶玉珮叮叮細響,走到柴紹面前,李淵虛扶一把,說道:“霍國公,平身入座吧!”

看著淚痕斑斑的柴紹轉身向席,李淵點點頭,反剪雙手,掃視眾人,緩緩說道:“眾位卿家,是否立即遷都,適才的辯論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啊!知無不言,言者無罪,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吶!”

李淵輕捋長鬚,向前踱了兩步,扭頭看了看眾臣,說道:“日前,平陽公主到大興宮中來拜望,和朕提到了前朝的一段往事…”說到這裡,李淵頓了頓,目光在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身上稍作停留,便迅即收回。

“前朝大業年間,”李淵繼續說道,“朕時任隴州刺史,偶得兩匹汗血寶馬,不想卻被喜好獵鷹駿馬的煬帝獲知,尋個由頭,便將朕問罪下獄;若非太穆竇皇後設法搭救,豈有朕君臨天下的一日?”

李建成與李元吉聽聞,雙雙把頭低了下去。

“陏末亂離,朝綱紊亂,殿堂之上,多少才俊之士死於非命,宇文弼、賀若弼、高熲、趙元淑、李渾…文臣武將,朝不保夕,朕這個小小的襲封唐公更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信明、玄真二位大人,這些都是你們所親歷親睹啊!”

聽聞皇帝叫到自己,且是如此親切,武士彠與裴寂不約而同地起身離座,跪伏於地,老淚縱橫,哽咽不已。

“那時,朝中百官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李淵傷感無比,抬頭眺望殿外,喃喃說道,“咱們在晉陽起事,既為圖存自保,又為保境安民,好不容易建立了大唐,不再任人宰割!”

說到這裡,李淵淚花打轉兒,喉頭一哽,停頓片刻,看看群臣,才繼續說道:“可是,咱們這朝堂上,有些人似乎忘記了那些艱難歲月,忘記了那些刻骨離亂——官做得大了,便想著永保祿位;權握得重了,便想著蔭封子孫!”

聽到皇帝話中有話,弦外有音,群臣紛紛起身,“嘩嘩”一片,跪伏聽訓。

“誠然,在今日之朝堂上,眾卿家可暢所欲言,並無顯戮之憂,”李淵話鋒一轉,冷峻透骨,“可是,放眼關外,虎狼眈眈,欲噬我肉,飲我血者,比比皆是!”

眉頭一橫,盯著眾人,李淵厲聲問道:“遷都,可讓人放我一條生路嗎?遷都,我李唐還有回天之力嗎?遷都,究竟是存了誰,亡了誰?!”

見龍顏驟變,不寒而慄,先前贊同遷都的群臣伏在地上,背心沁汗,哆嗦不已。

李淵一拂寬袖,大步踏上丹陛,重回御座,目光凜凜,盯著大殿上跪伏的百官,高聲說道:“朕非昏主,亦不暴虐,卻還有自知之明!先前論說遷都,形勢所迫,情非得已!如今思來,唯有固守京師,力戰幷州,方能一解危局,掃蕩群醜,重拾山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武士彠聽聞,挺直腰身,跪在大殿中舉手過頂,高呼道:“陛下聖鑑定,獨照乾坤!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群聲應和,如山呼海嘯一般,震得大殿藻井“簌簌”直響……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