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名頭響亮了,又有人才來投奔了第二更

不管是海上貿易,還是臺灣的開發。

劉封只要乾綱獨斷,做決定,決策就行了。臺灣有伊籍,貿易又有蔣琬插手。

這就是人才多的好處了。

可惜,當下劉封的人才太少了。

在江北建立城池這種事,應該也歸文官管理的,但是劉封不得不找來龐統來商量這件事。

書房內,劉封與龐統對坐。

劉封的神色有些嚴肅,而聽了劉封的構思後,龐統也陷入了沉思。

這江北的五座城池,其實他一開始就打算放棄的,沒有長江天塹作為防禦力量,五座小小的城池,又沒有兵力守護,怎麼能在曹軍的攻擊下防守的住

但是劉封對於疆土的那種佔有慾,實在是出乎龐統意料,任他怎麼勸說,死都不肯放棄江北五座城池,數百裡方圓的土地。

所以,他才不得已獻上了火牛陣的那個藥。雖然用了,大勝了,但是火牛陣也徹底失傳了,因為那藥物已經用完了,連研究的可能性都沒留下。

若是曹軍再來,僅靠現在這五座城池確實難以守備了。而且現在也已經不能再放棄這數百裡土地了。

本來就有數萬人口,現在又移民十萬,屯紮在此。怎麼能說放棄就放棄呢

所以建造一座更大,更堅固的城池,作為依託。再把靠在江邊的琉城加固,加高,作為輜重補給的大後方。

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造,不僅要建造,而且還要加固琉城,以及其餘四座城池,連成整片。若戰事一起,江夏本部人馬,就可以迅速的進駐,抵擋曹軍的進攻。經過思量之後,龐統點了點頭,贊同了劉封的這個提議。

呵呵,我正是這麼想的。那城池的地點,我也選好了,就在琉城北方的一百裡左右,這樣就可以把琉城空出來,成為大後方的補給基地了。劉封呵呵一笑,道。

雖然劉封覺得自己的想法很不錯,但是能得到龐統的支援,還是能增加自信的,雖然劉封在臺灣一事上乾綱獨斷了一回,但是在平常,他還是很注重龐統等人的態度的。

既然如此,這城池的建造,規劃就交給士元了。隨即,劉封對著龐統點了點頭,託付道。

現在正在緩慢的運送幾十萬百姓南下,而軍隊早在幾日前就已經運走了。

畢竟就算是降兵,那行動能力也比百姓要強上許多。

現在盤踞在江北的軍隊,大概有一萬四千人。這些人足夠建造一座大城了。

建造外圍的城牆,城門樓都沒問題。但是城內的具體構造,細節太多。我恐怕無暇顧忌。而公琰即要負責郡中大小事務,又要負責安置數十萬百姓,又要負責海上貿易,恐怕也沒什麼時間。主公得找尋一個能力出眾等人,管理新城的規劃,甚至是江北的這數百裡土地了。龐統卻搖著頭道。

不僅如此,軍隊建造城牆也是權宜之計。因為現在的軍隊,大多都是降卒,還沒有經歷具體整編。

建造城池,太耽擱時間了。

會影響軍隊的磨合。

龐統的提議,正中了劉封的軟肋,人才

劉封苦笑了一聲,就是沒有人,他才東拼西湊。拆了東牆,補上西牆。到現在長沙太守的人選還空著呢。

上哪裡去找人才管理新城的建造

士元先去規劃建造城牆吧,這內部規劃,我會找人接手的。心中雖然苦笑,但是劉封還是答應了下來。

是該找人的時候了,若是沒辦法,就自己頂上去。

劉封心裡已經做好了親自上陣,受苦受累的準備了。

諾。龐統見劉封似乎胸有成竹,也就放下了心,應了一聲,隨即告辭離開。

雖然劉封選好了地點,但是建造城池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如何把防禦力返回到極致,很考究設計者的能力。

說實在的,龐統也沒建造過城池。對於這建造城池,龐統自身到是有些興趣。

龐統走後,劉封枯坐了片刻,面有難色。

這到底上哪裡去找人才呢。在心中自問,但是沒什麼答案。

劉封到是想到了一個人,零陵人,劉巴。那個蜀漢的大臣。但是劉封還是搖了搖頭,算了,那個人太倔,早期是個徹頭徹尾的降曹派。

想到自己坐擁江夏,長沙,九江,臺灣四郡,居然無人可用。

劉封長嘆了一口氣,等百姓的事情弄完了。蔣琬清閒下來後,是該好好的構架官員選拔系統了。

不然遲早會後繼無力。

人無遠慮,而有近憂。雖然考慮未來,但是劉封還是不得先處理當前百姓巨多的問題。

這日,琉城渡口處,大片大片的戰船,運送著最後一批百姓南下江夏,這些百姓到達江夏後,將會轉道前往長沙,成為長沙治下的百姓。

渡口附近,蔣琬看著最後一批百姓乘船離開後,緩緩的收回了目光,伸手擦拭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心中松了一口氣,這次大遷徙歷時一個半月。數十萬百姓,總算是遷徙完畢了。

就算是蔣琬能力很強,精力無窮。這一刻,也是渾身疲憊不已。

剩下的,就是移民臺灣的事情了。

只輕鬆了片刻,蔣琬就振作了起來。雖然往江夏,長沙的移民已經完成,但是往臺灣的移民,卻進展緩慢。

六十艘海船,一次只能運送六萬人,二十萬人勉強能三次運完。

昨日房稻從江北拉走了第二批的百姓,還剩下六萬多人。

想著,蔣琬就充滿了幹勁。

正當蔣琬轉過頭,想要前往琉城,處理江夏事務的時候,幾艘大船緩緩的出現在了蔣琬的眼前。

琉城並不大,所以渡口也很小,往常經過的商船很少,現在劉封屯大軍在此,又每日遷徙百姓。

沒有多少不開眼的商人在這裡停靠,卸貨。導致商船絕跡。

這幾艘大船也不是什麼商船,而是家居用的船。能用得起這種船的人家,不是豪強就是士族。

難道是有人舉家投奔

想著,蔣琬頓時飢渴不已。

劉封感覺人才太少,蔣琬也覺得少啊。本來就少人才,劉封又把許正,許田,張道這些還算有些能力的官吏都派出去了。現在蔣琬身邊只有一個焦祥的能力還可以。

一個郡事務本來就多,現在劉封又要移民,安置百姓,又要建造城池。

蔣琬雖然忙得過來,但每到夜晚,總覺得精力不濟。

現在正是打敗了曹仁,聲勢無兩的時候。有人舉家投奔也是正常。

若是有人來投奔,正好可以填補一下江夏官員的空白。

想著蔣琬望著那幾艘大船,火熱不已。

好歹蔣琬也是一郡文官之首,而且本身還是才情很高的人物。但是現在也是求賢若渴到了這種地步,可見江夏的人才到底是匱乏到什麼程度了。

在蔣琬的目光中,那幾艘船停泊在了江邊。

隨後,幾個僕人架起跳板,從船上走了下來。再然後,就是兩個主人了。

二人的穿著打扮都是上乘。

其中一個要年長一些,已經及冠,大約三十六七左右,面相清奇,迎面撲來的就是一種書卷氣。

另一個年紀較小,頭上只裹著布巾,不滿二十。長相與前者有三四分相似,稍微要剛硬一些,眼神也很中正。

好像是一對兄弟。

不巧,蔣琬還認識。

一看二人面相,蔣琬心中大喜。

這二人是宜城向氏的一對伯侄,伯父叫向朗,侄子叫做向寵。

向氏是荊州很有名的士族,三十幾代以前,向氏的祖先向戌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夫。

這對伯侄家傳淵源,從小就有很好的教育環境。

再加上天資聰穎,二人先後拜在龐德公門下。名聲迭起。宜城有馬氏五常,各有才名。這兩對伯侄,名聲上絕對不次於馬氏五兄弟。

蔣琬是黃承彥的弟子,而黃承彥又與龐德公,司馬徽是好友。所以蔣琬曾經見過這對伯侄幾面,所以認得。

下了大船後,伯父向朗很是沉穩,侄子向寵則有些喜色。

伯父,劉江夏先後敗周瑜,曹仁等名將,威名卓著。而且,傳聞黃先生與蔡瑁要一起嫁女給劉江夏。士元先生,公琰先生也都投之麾下。足見其能。伯父在劉表麾下做了這麼些年的縣令,始終沒能晉升。這次肯定能獲得重用的。向寵轉頭對著向朗道。

希望如此。本來一句很忐忑的話,但是從向朗口中說出卻很平淡,很平穩。從容不迫。

很沉穩的一個人。

劉表雖然不才,但是他的存在對於荊州還是起到了安穩的作用。現在劉表死了,劉琮繼位。

動盪已經開始了。先是有霍峻冒險投奔劉封。

後劉封大敗曹仁訊息傳至荊州,有些鬱郁不得志的士族子弟就開始活泛了起來。

這一對伯侄是其中之一,並且有膽色首先投奔劉封的人。

要是劉封在此,肯定會認得這兩伯侄。伯父向朗是蜀漢大臣,能力很強。

侄子向寵也是蜀漢名將。

連諸葛亮都在出師表中,盛讚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在劉備討伐東吳的戰爭中,劉備大敗而歸,各營將領都是損失慘重,唯有向寵軍容嚴整,損失不多。

蜀漢後期的名將不多,而向寵卻是其中之一。

奉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