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葡萄園開始開園採收葡萄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大半月,原本喧鬧的葡萄園現在已經是變得安靜了許多。
經過大批民工辛勤的勞動,數百噸的葡萄被一掃而空,在經過精心挑選之後,裝入了發酵桶裡面。那些猶如瑪瑙一般的葡萄,在經過幾個月之後,就會變成濃香四溢的葡萄美酒。
葡萄採收和釀酒活動的結束,使得這段時間以來喧鬧的莊園一下子就陷入了難得的平靜之中。原本壯觀美麗的葡萄園,就如同是遭受了颱風襲擊一般,變得零落不堪。
那些猶如藝術品一般的葡萄串早已經是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一些殘枝敗葉留在高大的葡萄架子上。原本碧綠色的葡萄葉似乎也是感受到了秋風的凜冽,一張張的變成了枯黃色,在向人們訴說秋天的到來。
葡萄園的蕭瑟只是一個開始罷了,隨著秋天腳步的逼近,莊園之中到處瀰漫一股頹敗的氣息。生機勃勃的莊園開始感受到了秋風的威力,落葉樹種披上秋裝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了。
這個時候,整個夏天都在喧鬧的蟲豸們最是機靈,它們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就是那些往昔鼓譟的蛤蟆和山蛙,也開始尋找越冬的洞穴,不再露面。一到了晚上,莊園之中再也聽不到此起彼伏的鳴叫,整個莊園的夜晚變得靜悄悄的。
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認為是噪音的聲音,在消失之後,才會覺得是那麼的美妙。
天氣的變化就好像是鐵心分手的情侶一樣,再也不能回頭的。哪怕人們如何的傷感,秋天的腳步仍舊是逼近了人們的生活,那大家的情緒帶入了深秋之中。
還好南方的深秋並不會像北方那樣蕭條,人們仍舊可以在這裡看到綠樹鮮花,還有溫暖的太陽。只不過是早晚的天氣變得更加涼快,太陽變得的更加溫柔罷了。
天氣的稍許變化並沒有給生活在莊園的人們帶來太多的變化,生活依舊如同往昔一般,安詳而寧靜的度過。
不過,很快的,一些客人的到來開始打破了莊園的寂靜,讓莊園開始受到世人的關注,也讓莊園的魅力大增。
最先從北方歸來的候鳥還是那些大雁,他們已經是連續第三年,把致遠山莊當成了自己越冬的棲息地。
當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水庫的上空,那些嘹亮的啼叫響徹莊園上下之時,岑佳華就知道,秋天真正的來臨了。
這一次,原本的小雁已經是變成了拖家帶口的大雁,就是岑佳華看著,也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影子。不過豆豆倒是依舊記得住老朋友的味道,在大雁的身邊來回喜悅地哼哼。
前兩年在致遠山莊的美好回憶讓這些大雁還是依舊把這裡當成了越冬棲息地的第一選擇。它們拖家帶口的,從遙遠的北方湖泊出發,在歷經了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是回到了這片溫暖如春的山林。
在這裡,它們將會度過一個衣食無憂的冬天,養得膘肥體壯的,然後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才會飛往北方棲息繁衍。對於這些莊園的老朋友來說,這裡不僅僅有著溫暖的氣候、充足的食物,還有很多的老朋友。
就在這些大雁還小的時候,它們就和當時還是小狗的豆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它們之間見面的時間只有每年短短的幾個月,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們之間的感情。
這不,大雁們一回來,就飛到了岑佳華的小樓陽臺,在這裡和豆豆互訴別離之情。看到大雁們的迴歸,岑佳華倒是很高興,自然是不會去管它們和豆豆之間的事情。
至於徐穎,一看見大雁歸來,並且就停留在自己的陽臺上面,連忙是拿出相機拍著不停。等拍了一大堆的照片之後,徐穎又拿出了畫板,開始畫起畫來了。
這段日子以來,徐穎每天都在忙活著進行繪畫的創作,幾乎已經是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到不一樣的景緻,就想著用手中的畫筆給描繪下來。不過也正是因為她這種有點入迷的狀態,才有了數量不菲、質量尚可的作品相繼問世。
莊園附近的山山水水都已經是被徐穎走遍了,她最近正愁著去哪裡尋找新的景緻繪畫,沒有想到候鳥們剛好迴歸了。
有了候鳥的致遠山莊,就有了更多吸引人的元素,徐穎倒不用擔心自己的作品之中來來回回都是一些乾巴巴的內容了。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精靈們,可以給作品增添真正的生氣,讓作品能夠捕捉到大自然的一絲絲神韻。
海鳥們歸來的訊息對於徐穎來說是可以增添繪畫了樂趣,對於遊客來說是多出了很多欣賞的心情。但是對於岑佳華來說,這其實是一個挑戰。
根據去年的經驗,今年候鳥的數量和種類肯定是要比去年要高出許多,岑佳華不得不慎重考慮很多的問題。
候鳥們來到致遠山莊,首先看重的就是這裡溫暖如春的氣候,這倒是岑佳華無法影響的。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和陣勢靈氣的影響,莊園以及周邊的山林已經是變成了一個充滿靈氣的氣息,這些情況對於敏銳的動物來說,實在是在安逸不過的了。
岑佳華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的候鳥,跟隨著大雁的足跡,來到藍鯨島。到那個時候,藍鯨島就會變得熱鬧異常,數以萬計的候鳥將會以水庫為中心,有層次地分佈在附近的山林之中。
築巢穴的地方,岑佳華倒是不用為這些候鳥們擔心,畢竟致遠山莊就背靠著蒼莽的蓮花山脈,有著茂密的叢林。甚至於莊園之中這些年以來種植的果樹和觀賞林木也是足夠讓大量的候鳥們入住了。
對於岑佳華來說,唯一感到擔心的就是候鳥的食物了。
一般來說,從遠道而來的候鳥大部分都屬於水鳥,大雁、野鴨子、天鵝等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生動物作為主食的。去年的時候,蓮花水庫的資源幾乎耗竭,仍舊是滿足不了候鳥們的需求。今年岑佳華預計候鳥的數量還會有一個明顯的增加,要想在後期仍然讓候鳥們度過食物無憂的生活,現在就需要未雨綢繆了。
“陳叔,今天有空嗎?”轉身看了看還在和大雁們較勁的徐穎,岑佳華掏出電話給老陳撥過去。
“只要是你找陳叔,總是有空的。”電話那邊的老陳同志依舊是聲音洪亮,開玩笑地說道:“怎麼?又有好事在想著陳叔?”
“呵呵,談不上什麼好事,倒是有點麻煩。我現在就到山下去,咱們見面之後詳細談。”這件事情操作起來還是相當繁瑣,岑佳華只能是當面和老陳商量好,這樣才不會到時候又出什麼紕漏。
結束通話電話之後,岑佳華騎上一輛員工的腳踏車,一溜煙就下了山。從莊園到山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開車實在是有點耗油,走路呢又有點浪費時間,還是騎腳踏車最環保又省力省時間。
現在是早上十點鐘,溫暖的秋日就好像是一個暖爐一樣懸掛在天際,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大地萬物。一邊沐浴著溫煦的陽光,岑佳華一邊欣賞著秋日的風景,慢慢地朝著榕樹村而去。
道路兩旁的稻田已經看不到以前那種金光燦爛的模樣,被收割機蹂躪之後,這裡只留下了稻草和一道道機械的輪印。一片片白霜覆蓋在稻草上,正在陽光的作用之下,快速地蒸發,眼看著就要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天邊不時能看見一群群的麻雀在飛舞,它們一會出現在這片稻田之中,以後又呼啦啦地飛走了。那是麻雀們在田裡面撿拾農民們收割之後落下的稻子,這可是相當的美味。
深秋來了,冬天就不遠了。
作為最不會收集糧食儲備的物種之一,麻雀總是會在秋天的時候拼命吃掉自己所能看到的食物。至於冬天之後的時候,它們就管不了那麼遠的事情了。
從這一點來說,同樣是不會儲備糧食,但是那些即將來到致遠山莊生活的候鳥們,無疑是幸福的。因為,在它們還沒有抵達致遠山莊的時候,就已經是有人再為它們以後的食物操心了。
這一次,岑佳華去找老陳,就是為了讓老陳出面和村民協商,收購村民魚塘之中的小魚蝦。雖然這種事情莊園的工作人員出面也是可以辦理,不過,岑佳華現在呆在山上閒著也是閒著,下來和老陳聊聊天,中午喝點小酒也是不錯嘛。
騎著車子進入村子裡面,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穀,村民們正在自家的場院和附近的馬路上曬稻穀呢。
和夏天的類烈日不同的是,秋天的太陽有點溫柔,這些從田裡面收回來的稻穀得經過好幾天的翻曬之後,才能把水分烘乾,可以放心的儲存。因此,哪怕是稻穀已經從田裡收回來了好幾天,仍舊有不少的村民在翻曬稻穀。
現在岑佳華已經算是榕樹村的編外成員了,基本上很多人都認得他,紛紛和他打招呼。對於很多村民來說,正是因為岑佳華來到蓮花水庫的緣故,這三年以來,整個榕樹村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往,村子裡面的村民都是靠著一點山林、幾畝薄田度日,溫飽是無憂,但是一碰到用錢的時候,就有點抓瞎了。在農村,最害怕的兩件事就是家裡有人生病和讀書,這兩樣攤上一件,基本上農民就會站在瀕臨破產的邊沿。
但是在岑佳華來到蓮花水庫,帶動了榕樹村的農家樂旅遊發展起來之後,村民們這才猛然發現,原來,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大山,竟然是一個聚寶盆。
這一下,就有點一發不可收拾的架勢,在致遠山莊的帶動之下,榕樹村的農家樂是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憑藉著山清水秀、周到的服務和豐富的民間美食,很是吸引了大量城裡人過來遊玩。
緊接著,花卉基地、養殖場等等大型的專案都是在岑佳華的牽線搭橋之下才逐一建立起來的。關於這一些,並不是什麼隱秘的事情,村民之中大多都是知道。
中國的老百姓是一群最善良的群體,面對給自己帶來利益好處的人,他們往往是會從內心深處感激。因此,岑佳華在榕樹村的街頭巷尾受到村民們的熱情招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岑佳華騎車的背影遠去之後,一些不知道真實狀況的遊客就開始好奇地問自己相熟的村民了。畢竟岑佳華和村民們交流用的是普通話,但是和村民們卻異常熟絡,很是讓遊客們感到驚奇。
人總是有八卦之心的,遊客們也不例外。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碰上這樣一個看起來很一般村民不一樣的人,大家總是要打聽一二嘛。
岑佳華一走遠,村民們就開始眉飛色舞地對遊客們講述岑佳華來到榕樹村之後的大小事蹟,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難得在遊客的面前露臉,村民們自然是不會輕易錯失了。
身後村民和遊客議論岑佳華自然是不清楚的,他仍舊是晃悠著腳踏車,在榕樹村的大街小巷之中穿梭。
來到這裡三年多的時間,給岑佳華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村子裡面令人耳目一新的村容村貌。
記得剛來這裡的時候,每逢下雨天,街面上到處就會橫流的汙水、廢棄的垃圾還有那些牲畜的糞便。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當時的岑佳華根本就不敢相信,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農村?
不過,隨著村子裡面村民的收入提高,村委會手頭上可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多,這種落後的狀況就得到了改變。
原本的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明溝變成了暗溝,良好的基礎建設讓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相應的基礎。緊接著,老陳又開始發動村民開始了愛國衛生運動,限制牲畜圈養,不得隨意放出來。
…………
經過一系列的改造活動,現如今的榕樹村已經變成了一個令人稱奇的所在。若不是看著周圍的大山還有農家院子裡面擺設的農具,初來咋到的遊客肯定是不相信這是他們印象之中的農村樣子。
七拐八拐之後,岑佳華就來到了老陳的家裡。
“有什麼事情在電話裡不能說,非要自己跑下來一趟?”老陳和岑佳華之間的關係已經是到了不需要進行寒暄的地步,見面就是這句話。
“沒事就不能找你喝酒呀?”岑佳華笑嘻嘻地把腳踏車放好,回頭對老陳說道。
“剛好,昨晚他們進山去,獵了一頭黃瓊,你就是不下來,晚上我們也是要打電話叫你下來了。”老陳一手把岑佳華拉進後院,說道:“陳叔知道你手藝比我好,今天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這個沒問題!”岑佳華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岑佳華是一個動物保護主義的支持者,當並不代表著他就是一個迂腐的人。岑佳華知道,這些村民世世代代都是把蓮花山脈當成狩獵場,打獵的傳統哪怕是現在也沒有完全放棄。在農閒的時候,進山打個野豬、黃瓊之類的,並不算太過離譜的事情。
既然獵物都已經打回來了,岑佳華可不會是那種迂腐的傢伙,清高地吵嚷著不吃。
不過提到黃瓊,岑佳華倒是想到莊園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人工飼養黃瓊,變成致遠山莊的另外一個招牌。不過,這件事情的操作難度實在是太大,岑佳華需要從長計議才行。畢竟,要想捕獲野生的黃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建立飼養場可不止是需要一兩只的黃瓊。
甩甩腦袋,岑佳華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拋開,開始專心致志地對付眼前的這只黃瓊。
在農村,哪一個人進山弄到好獵物之後,基本上是不會自己獨享的,而是會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至於聚餐的地方,有時候是自己家裡,不過大多數的時候都會在一些人緣比較好的家庭舉行。
老陳家就是最佳的所在,人緣好,老陳家裡家底有厚實,一點酒水、飯菜的消耗自然是不在老陳的眼裡。久而久之,老陳家裡就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據點,一有什麼好料,大家都會主動地在老陳家裡集合了。
很快的,岑佳華原本想要來和老陳商量購買村民魚塘小魚蝦給候鳥做飼料的事情,搖身一變,變成了大廚,開始準備晚上的晚宴。
對於那些事情,岑佳華倒是不用擔心,只是隨口和老陳說了說,他就知道怎麼去操作了。有了老陳出面留意,岑佳華就不用安排人費心思大廳哪一家什麼時候清塘了。到時候,老陳就會讓村民們把清塘後收穫的小魚蝦送到莊園,變成候鳥們的飼料。
對於候鳥們對於榕樹村的重要性,即便岑佳華不強調,老陳心裡也是清楚得很,知道這些小魚蝦是為了候鳥們準備,老陳自然是會上心去處理。
拋開這些事情,岑佳華開始對付黃瓊這等難得的野味,今天晚上大家的嘴巴可就享福了。
PS:感謝大家的支援!小仨繼續努力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