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五行始終說”,大宋是得了五行之中的“火德”的,然而這一火德,並沒有表現在天時氣候之上,卻是唐滅宋興以來,整個天下都似乎變得寒冷了許多,雖然說一眾人等,不可能像熊道人那樣親身經歷,感悟清晰,可是就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這日子不好過也是切身體會到的。

誠如熊道人所言,原本在李唐時代,一年之中,糧食都是可以耕作好幾季的,像是中原江南的魚米之鄉,有些地方一年甚至可以播種三次稻麥,雖是農人辛苦,可所收穫的糧食也都是真實不虛的,不敢說天下富足到人人溫飽,至少也是有得吃穿,對於彼時的老百姓們來說,這已經是著實少有的幸福,這也才撐起了李唐的盛世江山。

而火宋一朝,百姓的耕種就要愈發困難許多,收成也是大大減少,日子著實很不好過。又加上火宋一朝,武道衰微,國家兵力不強,內憂外患不斷,老百姓們更是要從原本就已經少的可涼的口糧中,扣除很大一部分供給軍務所用,幾番對外戰爭下來,大宋內部也是很有些民怨沸騰的意思,雖是還不能和李唐時代的安史之亂相比,卻也著實是有些哀鴻遍野了。

而大宋的火德之運,大部分都是表現在了文章道理之上,也是火德本身就是人文氣數,上古先民識火而識開民智。大宋未在天時和兵事之上佔了火德,一朝的文章道理倒也是著實不俗,文人名家輩出的同時,開國之初,倒也著實叫老百姓過上了幾年好日子。

只可惜一切好景不長,唐滅之後,中原邊境的諸多國家之中,除了吐蕃內亂分裂,大理固步自封之外,北邊的一眾遊牧民族,卻是著實驍勇善戰,彪悍無比,自從大宋開國以來,便輪番朝著大宋開戰,尋常時日還經常南下劫掠殺戮,也是鬧得大宋一朝民不聊生,百姓艱難,朝廷亦是焦頭爛額。

當日幾位佛門大德去往終南山之時,便有老和尚提起過此事,在一眾道門高人的眼中,看得自然也是十分清楚分明。雖說是近百餘年來,浩劫將至,天機混亂,可是一國氣數擺在那裡,尋常修士抬頭就能看見,稍稍加以推算,瞭解其中的因果程序倒也不難。

在一眾道門高人的眼中,火宋註定要被來自於北方的一股凜冽殺氣所擊潰,這既是火宋立國的國運走向,也是浩劫降臨的大勢所趨。要是放在平常時候,異族入侵之時,多少會引起佛道兩家的關注,饒是兩家再清靜無為,遇到國破家亡,神州大地遭逢戰亂的時候,他們總是要出手相助,左右天下大勢,保得皇位上那一個九五至尊,一定要是炎黃後人才是。

然而到得今時今日,無論是佛門還是道家,都是自身難保,陷入了劫數帶來的無盡混亂之中,卻是道門的一眾福地洞天,已經有三分之一淪陷崩潰,道統失落的同時,整個道門的整體實力和氣數都是大為衰減,再不能像三百年前那般,召集大能修士,佈下周天星辰之法,扭轉國運天數,卻是當年敗壞李唐氣數之後,如今的道門,也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至於佛門,則更是要捉襟見肘一些,卻是隨著浩劫的臨近,古西天極樂世界的一眾佛陀菩薩也愈發難以降臨神力下來,早些年時常可以見到的佛祖顯聖,這些年裡也是成為了神話傳說之中的一環,別說是尋常百姓,就是修行多年的僧人,也有很多不曾見過神蹟的出現,自身也愈發難以修煉出神通來,至於什麼死後虹化之事,更是百年不遇,極樂世界,愈發虛無縹緲了。

對於這一切的情況,一眾高人大德們都是心中有數,曉得此乃浩劫降臨之時,必將要有的人間衰落景象。又是因著劫運相生,有浩劫降臨,就要有應劫而生之人挺身而出,如今這一次的劫數,因著千年前一眾古神聖人的算計,早早準備了後手,降下望舒師兄妹三人,更有古神轉世,相助人間,所謂“應劫而生”,其實便也是應在了這幾人的身上。

自從望舒開闢虛無夢境,上主驟然出手,頃刻間叫道門諸多福地洞天淪落之後,日子也已經著實過去了幾個月,又是這幾個月中,一眾掌教高人們都是小心翼翼,警惕非常,日夜指導座下弟子修行,不敢有絲毫怠惰的時候,倒也真不曾聽聞那上主再有什麼其餘的舉動,事情暫時又是平復了些許。

有了前車之鑑,眾人再也不敢掉以輕心,饒是上主沒有舉動,似乎蟄伏,道門一方也是隨時加著小心,生怕上一次的災難又再重演。對於此,呂道長和望舒的看法倒是十分一致,乃是觀瞧之前上主的諸多舉動,他們大概可以推斷出來,吸收福地洞天崩潰之後留下的混沌虛空,就算是對上主那樣的大能者也是著實不易,期間需要花費數月功夫,自是能夠叫道門一方有了喘息之機。

至於說這一段過渡時期之後,上主若是再度出手,該做何等反應,五位崑崙祖師倒也多少有了些眉目,卻是他們當時傳下的因果手段,在望舒和呂道長都仔細研習過一段時間之後,一致表示了他們的贊同和敬佩,認為這等法門,多少可以對抗上主的些許手段,就算不能完全不受到他的影響,至少也不會被他在一念之間抹消了自身的存在,多少能夠掙扎些許,也能得一絲求生的機緣。

這一日,天地間忽然湧起一陣莫名其妙的波動,凡俗眾生不能察覺,一眾修士高人卻是感知得十分清楚,一時間眾人都是色變,虛無夢境之中頃刻間便熱鬧了起來,卻是這等變化,他們之前也曾經隱約感覺到,乃是福地洞天,混沌虛空崩潰的表現。

上一次一十七處洞天崩潰,諸位高人們因著沒有經驗,並不曾感應得十分清楚,直到得了五位崑崙祖師的提點,才曉得這等感應所代表的意思;而這一次的波動,則是二十六處洞天一同崩潰,本身的感覺就要更強一些,又是有了經驗,眾人都是曉得了大事不好,紛紛聚攏一處。

待得望舒進入虛無夢境之時,一眾高人們早已齊聚一堂,議論紛紛,崑崙祖師也是憑藉著自己監察天下道門的職責,確認了這一次的變化,乃是那二十六處洞天崩潰所致。

眾人雖是一早就曉得這件事情遲早要發生,可是真到事情發生了,卻也著實還感到心緒不寧,始終只有成為定局的結果,才能引起人心最真實的反應,這下子縱是修心養性幾百年的道家高人,在場也是個個坐立不安,全無平日風度,也是叫人看在眼裡,很有一種巨大反差的滑稽感。

望舒一時降臨,見得面前這等情況,心中便是長嘆一聲,暗道佛家有云,天人五衰,面前這等情況,著實與經文之中所說沒有什麼不同,卻是平常往日,清淨自在的一眾高人,如今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可謂是“不樂本座”,著實不是什麼太好的意頭。

心中想著,望舒也是見得靈均老道朝著自己過來,小聲道:“這會兒正是人心不定的時候,你得說些什麼,穩一穩眾人心神才是。”

望舒聞言苦笑,小聲說道:“師父明鑑,那福地洞天奔潰,乃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弟子人微言輕,又怎能靠著三言兩語,安撫一眾前輩的心神?在這虛無夢境之中,弟子倒是真有手段,叫諸位前輩暫時忘卻煩惱,好生修養一番;可是幻夢終將醒來,逃避不解決問題。”

靈均老道搖了搖頭,道:“你自己應該曉得,如今道門之中,雖是你的輩分低些,可一眾高人道友,都是十分看重你的心念。若是由你開口,許多事情,要比別人說來,都要有力許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望舒一時無奈,倒也知道靈均老道所言不虛,卻是如今的望舒,在道門之中可謂是第一高手,本身又是先天古神的身份,著實不凡,有關望舒的事情,自他從扶桑歸來以後,在整個道門之中,已經傳揚遍了,不能說是人盡皆知,至少在場的一眾掌教高人,心裡都是有數的。

雖然說道門傳承自三清道統,道理主要以道德天尊的一本《道德經》為根基,講究一個清靜無為,無欲無求,尋常修士之間,神通法力或許有高有低,身份地位卻不以修為高低來做評判,因著一應的清淨,倒是不以強者為尊。

然而時移世易,人事變遷,如今正是大亂之時,末法浩劫和上主的陰影都是籠罩在一眾修士的頭上。如此時候,神仙也不得安寧,卻是眾人再不能維持先前清淨,下意識開始追捧強者,尊重修為道行高深的望舒,不說要叫他多給自己幫忙,也是這樣的一位高人,如今著實有用。

靈均老道和呂道長都是看得十分清楚,兩人又是有心將望舒從幕後推往臺前,這並不是爭權奪勢,而是要取得說話的分量,才好在需要的時候,一呼而百應,不至於到得關鍵時候,無人可用。

這等道理,望舒自己也是知道,只是他性子裡從來沒有這種東西,要叫他做眾人的主心骨和領頭羊,卻是著實有些強人所難。然而形勢比人強,此事不得不為,望舒自己也是嘆了口氣,一時出現在眾人的中心,準備開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