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是又有數月光景過去,修士一方諸位高人掌教,時常在虛無夢境之中相會交流,除了討論如何對抗上主,渡過劫數之外,也著實交流了不少經書典籍,神通手段,比起之前數百年的歲月中,一眾道門高人在這幾個月裡交流的,都是要多上許多。

這也是呂道長等人一直一來所希望看見的,道門內部打破門戶之見,敞開了心胸互相交流,卻是一眾經書典籍,雖是先賢聖人傳下之時,諸多福地洞天都是有所收藏和保留,然而數千年過去,這些典籍有些失落在漫長歲月之中,有些則是再無人能夠解讀其中的意蘊,除了少數幾本流傳廣泛的大道經典之外,其餘許多典籍,卻都成了世間孤本,只在某個福地洞天有所存留,其餘地方都是見不到了。

道門內部諸多福地洞天,雖說是同出一源,繼承自三清天尊傳授的道統,可是細究下來,諸福地洞天之間還是有些隔閡,並不是徹底毫無保留的。一切道理傳承,最怕的就是遮遮掩掩,數千年的歲月之中,只有兩三個人掌握的經書典籍,神通法術,是很難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十有八九都是要逐漸失傳而流落的。

當日靈均老道等人在西南三清觀中,就曾經說起過推動道門內部的經典交流,將道統傳承的範圍再擴大許多的想法,只是當時受限於具體條件,很多想法都是難以史實;如今虛無夢境開闢,一眾高人終於能夠毫無顧慮地交流他們的心得體會,分享門派內部的經書典籍,對於整個道門來說,都是一件難得的好事。

諸位福地洞天掌教,到得如今,眼睜睜看著接近三分之一的福地洞天淪落於上主之手,道統斷絕,根基破滅,諸多典籍,盡皆消弭,也是叫他們有了警惕和理解,愈發懂得靈均老道和呂道長的心意,自是願意全力配合;又是如今天下,敢說能夠與上主對上而不吃虧的,也就只有終南山一脈的幾位高人,諸位掌教也是識得時務,便也同意將諸多典籍,統一留在終南山洞天之內留存。

而望舒倒也是為眾人考慮,在諸位高人相助之下,還是將這些收集起來的經書典籍,以神通法術投影在虛無夢境之中,凡是進入其間的高人,都可以隨意取閱,彼此交流,又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道門一方,神通手段的融合和發展。一眾高人大能的思想碰撞之中,很多之前數百年不曾得到解答的疑難逐一解開,不少難以解讀的經文也被逐漸解釋出來,開拓了諸位高人大能的眼界。

這等知識的交流融合,思想的碰撞啟發,其實很像是之前百年一次的崑崙山論道,只是如今常態化了而已。原先的崑崙山論道,百年一次,全是因為崑崙山地處中原勢力範圍之外,夾在吐蕃和回鶻兩國之間,尋常修士大舉趕往,多少會引起周邊教門的不滿,故而只能百年一次;到得如今,諸位高人卻是只需盤坐一時,入夢小憩,就能論道,自是更加方便了。

這一日,望舒在虛無夢境之中,與熊道人討教雷法之上的手段,熊道人仔細指點望舒之後,又是嘆道:“你如今乃是古神之軀,掌握先天的神力和權柄,卻也還費心修行這等人間之術,可見是十分用心了。好在這雷法本身,也是陰陽相激而起,憑藉你的權柄,修行起來倒也不是十分困難。”

望舒點點頭,說道:“當初我身為凡人之時,師父便引領我修行雷法,便是看重雷法剛猛無匹,震懾邪魔,在我太陰月御權柄之外,能夠更多一分手段。況且雷法本身,也是上古傳承下來的正道妙法,威力無窮,可堪使用,饒是如今,我也要著實用心,才能有些收穫。”

熊道人點頭,也不糾結望舒修行什麼法門,始終對他來說,一應的神通法術,他大概都曉得一個道理,自身卻是不曾修行,故而也不能多說什麼。見得望舒一時不急著離開,熊道人便也開口道:“如今西南的日子,卻是不像之前那般好過了。近幾年來,逃難上山的百姓越來越多,雖是我們這一支道統因此壯大,卻也看得出人間的不太平來。”

望舒最近忙著修行雷法,提高自身,又是有不少想法,需要逐一驗證實現,故而不怎麼關心西南之事,一時聽得熊道人這般說,也是說道:“從來浩劫降臨,都是要在人間掀起兵禍,屆時三山五嶽,九州四海,都要被牽扯其中,不能自拔。西南雖是蠻荒閉鎖之地,卻也是在三清天尊的法理庇護之下,此番末法浩劫,自是要受牽連,只是辛苦道長,多多憐憫百姓,也就是了。”

熊道人嘆氣點頭,道:“你們修行神通法術的,斬妖除魔,維護人間正道;我們這些講讀經書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便也只能在人間遭難之時,盡己所能,挽救一方百姓於水火。只是近些年來,天時愈發變得不似先前,原本西南暑熱,一年能夠種下兩季糧食,如今也只能種一季了。糧食少了,吃飯的百姓卻是不少,就要有些入不敷出,這段時間,都是請鳳鸞在洞天之中耕種,才能勉強維持山上的開銷。”

望舒他們這些修士,乃是凡俗人間所謂的“神仙中人”,本身不依靠飲食吃喝存在,故而也就很少關心這些。始終在望舒的心目中,那西南之地,多山多水,蠻人百姓靠山吃山,一年四季光是漁獵採摘就應該吃喝不盡的,若是再耕種上幾畝薄田,那更是家中豐饒,不應該為吃喝發愁才是。心中這般想著,望舒也是對熊道人仔細問了此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熊道人聽得望舒這般說,一時也是苦笑道:“你是早早成道的,又是在西南之時,多得皇室巴結,吃喝享用不盡,卻不知蠻人百姓,日子過得並不是那般輕鬆。靠山吃山,也要山中有可供吃喝之物;至於說耕種,西南那等山地,的確是薄田之中的薄田,辛苦耕作,也是比不得中原江南一帶的。況且近些年來,天時不合,收成愈發減少,卻是叫百姓們難以為繼了。”

說著話,熊道人站起身來,在望舒面前張開雙臂,嚇得望舒還以為熊道人要擁抱他,一時卻是聽見他開口道:“你且看看我的穿著。如今不過九月,我便已經將冬衣都裹在身上,還覺不足。若是連我都是這般,山下的百姓們就更覺苦寒,天是如此,飲食住行,都是受到影響的。”

望舒聞言,也是好笑,倒也明白熊道人的意思。不用說是作為先天古神的望舒自己,就是道門尋常一位有些修行道行在身的小道士,都是能夠做到寒暑不侵的,卻是對於天時氣候的變化,不甚敏感;而熊道人本人,則是出了長生之外,其餘一切都與凡俗沒有兩樣,對於寒暑變化,自是要更敏感些。

想到這裡,望舒便也說道:“如此,既然道長這麼說,那我就帶著嘉月迴轉西南幾日,興雲佈雨,扭轉天時,幫助一方百姓渡過這等荒年,也就是了。雖說天地不仁,西南始終也是我等根基所在,當年南詔大旱,我等也曾出手幫忙求雨,區區寒暑之時,如今倒是難不倒我兄妹二人。”

熊道人搖了搖頭,道:“老道原不是這等意思。興雲佈雨,祈福禳禍之時,並非神通手段,乃是天人交感,縱是老道這等不堪的無用之人,也是能夠透過禮敬上天,求得雨雪陰晴的。然而如今這等變化,並非是一朝一夕,一歲一年的驟變,而是數百年來,潛移默化,到得今日這般。你或許不曾覺得,這百年來,比起之前,總體來說,都是要苦寒一些的,並非是某一年的饑饉。”

望舒聞言一愣,也是曉得熊道人既然說得這般認真,自是不會跟自己玩笑,便也嚴肅了神情,仔細回憶了之前的許多場景,對比天時變化,一時也是駭然,道:“果然,不單是一兩年間,而是近百年來,這一方天地,都是變得愈發冷寂了。”

熊道人點頭嘆氣,道:“這等變化,原本是很難察覺的。凡人壽元百年,難以形成一個鮮明對比;修士千年壽數,又是對天時不甚敏感。也只有老道這般,空得長生而未得神通之人,才更關注一些。即使是我,也是這一兩年來,弟子愈發眾多,才曉得天時變化,山下百姓,日子已經艱難。”

望舒一時感嘆,明知如今西南的一眾百姓,已經沒有任何一個認識他的或者他認識的,可是一想到這些百姓的先人,都是曾經的南詔烏蠻人,他的心中便是有著一種莫名的感覺,覺得自已有著某種義務,要幫助這些凡俗。

然而誠如熊道人所言,這等天時變化,並不是尋常的神通法術所能解決,卻是一時的乾旱,道士們可以作法求雨;百餘年的苦寒,則是天數如此,大羅金仙也沒有什麼法子的。

而且這種情況,不僅僅是發生在西南一地,而是整個中原,連帶著中原周邊的諸多地界,甚至是吐蕃以西的身毒,都同時經歷著同一場寒冷。中原一帶,始終地大物博,如今雖有表現,倒還不是十分明顯;吐蕃回鶻之地,因著原本就是苦寒,這一下子雪上加霜,便是愈發度日艱難了。

所謂浩劫降臨,所影響到的,並不僅僅是一眾修行人而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