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大乘經典之王”的《妙法蓮華經》,亦即《法華經》中,曾有論述道:“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一段經文,論述了諸佛離開極樂世界,出現在人世之間的緣故,乃是所謂的“大事因緣”。如今末法浩劫,就在眾人眼前,望舒莫名其妙得了一個“寶月光佛”的位置,又是憑藉宏願立下虛無夢境,成為浩劫之中的關鍵,卻是不經意間,暗合了經文之中的意思。又或者是釋迦摩尼如來的巧妙算計,使得一切因緣際會,用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合起來,拼接出一個結果。

幾位佛門大德,對於望舒的這般舉動,一方面是覺得難解,一方面也是深感佩服,卻是在虛無夢境成功開闢的時候,大德們已經將望舒直接當作了佛陀,卻是不再注意他是否曾經輪迴轉世,身投道門。單純從望舒現在的舉動來看,用佛陀的慈悲來描述他,大抵也是不會有錯的。

至於望舒自己,對於幾位大德的參拜也是著實無法,又是曉得對方心念信仰之堅定,遠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故而只得無奈接受,又是安慰自己,暗道反正自己也是天生古神,受到些許參拜倒也不算是什麼大事,雖說是有些名不副實,倒也只需厚起臉皮就是了。

在此之前,一眾高人大能都是從上一次的妖族異動之中,吸取了教訓,一來再不會輕易離開自家的福地洞天,二來也不敢輕易降臨元神顯化之身,甚至是更為高明也更為安全的,降下一絲意念凝聚化身,諸位道門高人也都不敢冒險,卻是一旦出現意外,後果完全不是他們一己之身,所能承受的。

如今虛無夢境的開闢,本身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至於說這凝聚了人道願力,以望舒一個古神的宏願誓言開闢的世界,是否還有別的妙用,卻是要等著諸位高人大能仔細探索之後,才能有一個定論。始終這等法門,是靠眾生智慧,阿賴耶識完善的,就是施展法門的望舒自己,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瞭解虛無夢境之中的一切。

一時間,望舒也是轉頭對靈均老道等人說道:“如今虛無夢境已經開闢,卻又不得不麻煩諸位前輩高人,親自降臨終南山洞天一次,留下神魂印記,才能出入無憂。前車之鑑,我倒是擔心諸位高人,不敢冒險前來。”

靈均老道沒有說話,呂道長卻是一時開口道:“一眾道門前輩,都是苦修多年,而得智慧法力的,原非是他們不敢肉身離開洞天,降臨別處;乃是之前完全沒有必要這般做,才叫他們隱忍不出。古人雲,‘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便是這等道理。如今虛無夢境開闢,他們非來不可,倒也不會有人,因著顧惜自身而退避躲藏。”

望舒點頭,正要開口說話,一時就見張老道驟然直起身子,一副恭敬謙卑模樣,似乎是感應到某人的到來。而緊隨掌握著終南山洞天權柄的張老道之後,掌握古神權柄的望舒和呂道長也是感應到了洞天開放,虛空波動的力量,連著對虛空法門修行深刻的靈均老道,都是神情嚴肅了起來。

下一刻,就在眾人所在的密室之中,半懸空那座琉璃一般的望舒神像之下,一陣細微不可察覺的虛空波動驟然出現,隨即便有五名白髮蒼蒼,仙風道骨的老者聯袂走出,引得道門一方幾位上前就拜,卻是隱居漫長歲月,千年不曾離開崑崙山洞天的五位祖師,一時降臨了當場。

崑崙山五位祖師的出現,一方面是出乎靈均老道等人的意料之外,一方面也是叫對虛空法門還不是十分熟悉瞭解的幾位佛門大德下了一跳,又是一時照面,那白玉上師就首先反應過來,連忙逆轉他心通法門,告知另外幾位大德,崑崙山五位祖師的身份,一時間幾位佛門大德都是連忙上前行禮。

要說是一般的道門祖師,就算是張老道這個級別的,大概也就是與幾位佛門大德平起平坐,卻是這幾位老和尚雖是壽元不夠悠久,可一應的神通都是不差;又是德高望重之處,不比張老道遜色幾分,大家彼此都是平輩相處,沒有什麼身份上的高低。

然而崑崙山的五位祖師,就要更加超然一些,卻是他們幾位,一來打破了修行人一千三百年的壽元極限,從上一次千年浩劫存活至今,本身神秘超然,又是將多識廣,道門一應高人,在五位祖師面前,都是要矮上一輩;二者,這五位道門祖師,也是當年崑崙山一戰之中,親身參與,親眼見證了西王母出手滅殺苯教一眾大能者的存在,對於佛門一方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甚至很有些盟友之意。

雖然吐蕃原始苯教,與佛門顯密兩宗都是尊奉釋迦摩尼如來,但是兩教的信仰之間,還是有著不少衝突和矛盾。當年赤松德贊引密宗傳承進入吐蕃,苯教一方曾經全力抵抗,後來兩教並存,彼此間也是有很多摩擦和不愉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卻是幾位佛門大德,對五位崑崙祖師,還是十分尊重和敬仰。

五位崑崙祖師一時出現,受著佛門大德的恭敬禮拜也是泰然自若,甘之如飴,只有一位面容稍稍和善些的,微微點頭還禮;其餘四位祖師,都是毫不理會,只顧上前,穿梭虛空,越過眾人,一時來到靈均老道等人面前。隨即,便有一人開口道:“法門成就,夢境開闢,乃是史無前例之壯舉,可喜可賀。然而我等今日前來,卻是有個不好的訊息,乃是先前破滅的一十七處福地洞天所在,混沌虛空已經崩潰而消弭,再沒有重現的機緣了。”

靈均老道等人聞言,都是驟然一愣,又是望舒和呂道長彼此對視一眼,紛紛運轉權柄感應,果見先前已經崩潰消弭,只留下一片死寂混沌虛空的那十七處福地洞天,如今連著混沌虛空都消弭不見了,就像是一棵樹被砍倒之後,連著根脈都被掘出一般,卻是再也沒有了重演洞天的機緣,相當於是連著存在本身,都徹底破滅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為先天古神,望舒和呂道長都是曉得,這等混沌虛空,一旦出現就是永存不朽。即使洞天湮滅,也不至於導致混沌虛空一併消失,卻是以他們兩人的手段,就算是完整全盛之身,也做不到消弭針尖大小的混沌虛空,乃是術業有專攻,本身不擅長與混沌打交道的緣故。

一時驚訝之下,張老道幾乎有些站立不穩,幸得靈均老道眼疾手快,將他穩穩扶住,才叫他能夠走到幾位祖師面前,一時欲要跪拜而不能,神情激動而悲切道:“某受祖師所託,看顧中原道門發展,先前洞天破滅,已是令某無地自容;如今機緣斷絕,道門徹底失去了這十七處混沌虛空,弟子愧對諸位祖師,實乃千古罪人……”

望舒他們聽著,都是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卻也是這麼多年以來,他們已經曉得了中原十山三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形勢和地位。

當年徐福飛昇之後,重臨終南山,使得終南山成為了道門一脈隱隱的領頭人物;後來崑崙山玉虛宮遺蹟出現,道門將其拿下,卻因崑崙山本身不在中原範圍之內,故而其一直都是超然而不問世事。一應重擔,其實都是落在了陳老道、張老道和早已死在上主手中的王老道,三位終南山祖師身上。

如今陳老道已經飛昇,王老道早早身死,張老道在呂道長和靈均老道的幫助之下,隱隱節制中原道門福地洞天,卻也是倍感艱難。在這浩劫之中,眼睜睜看著十七處福地洞天消失,張老道已經是覺得自己有負重託;如今再聽聞這等訊息,更是叫他無從承受,幾欲崩潰。

看著張老道這般模樣,一名崑崙祖師也是開口道:“你所作所為,我等都是看在眼中,並不怪你,乃是浩劫降臨,眾人都不得避免罷了。我等此番前來,是為告訴你等訊息,叫你等有所防備,並非為問罪而來。”

說著話,一名崑崙祖師大袖一揮,扯著快要癱倒在地的張老道站起身來,又是說道:“再者,虛無夢境開闢,各福地洞天鎮守之人,都需肉身降臨此間。我等離開崑崙,也是為著輪替看守洞天,以免再出不測。”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感到一陣輕鬆,卻是五位崑崙祖師,本身神通廣大之處,遠超尋常山門掌教。若是他們五位,幫助看守洞天,那麼至少同時,就能有五位洞天掌教安心離開,前來終南山留下神魂印記,自是無憂。而有了五位祖師出面,之前一切的困難都已經算不得什麼,無論是說服眾高人接納佛門也好,還是團結起來對抗上主也罷,都不過是五位祖師一句話的事情罷了。

一時間,望舒激動點頭,又見呂道長和靈均老道的臉上也都是歡喜,張老道雖是還有些崩潰,倒也不再像先前那般不堪,勉強能夠自持。崑崙祖師之中的一位,看了看望舒,又抬頭看了看虛無夢境的核心,那一座琉璃神像,一時也是露出笑意,隨即五人聯袂上前,在佛門大德之後,也是誠心納拜,在琉璃神像的核心,留下了自己的神魂印記。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