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此言一出,在場六位佛門大德都是悚然一驚,原本因為衰老下垂而幾乎無法抬起的眼皮,在一瞬間推動著額頭上的皮膚,生生將他們的一雙雙眼睛撐得滾圓,似乎是望舒說了什麼叫他們難以置信的話語一般,一時令六位大德都是有些難以接受。

事實上,這幾位佛門得道高僧的慈悲和犧牲,都是真實不虛、令人動容而毋庸置疑的。他們所說出來的每一句話,所做出來的每一件事,都符合他們的本心所願,是為見心明性,最是做不得假。然而即使是這般慈悲,這般仁厚的佛門大德,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虛空無求,卻是現世的一切,他們都可以付出並捨棄;來生的成就,卻是誰也不願意放手的。

對於僧侶來說,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或者說是無上正覺,或者說是混元大羅道果,或者再明白一點,就是最終的超脫,乃是他們畢生信仰,畢生所求,畢生為之奮鬥的。慈悲是真實的,無上正覺也是真實的,無上正覺本身,並不是慈悲的目的;然而行慈悲之事,就應該得無上正覺,對於幾位大德來說,乃是最正常,最應該不過的。

幾位大德的善良慈悲,來自於他們自身,更多地也來自於他們的信仰;而他們的信仰,就要求他們相信最終無量量劫的超脫。信仰越是真實,越是深刻,越是持久的大德,為人處事也就越善良,越慈悲,也越堅信最終的超脫。聖人都做不到徹徹底底地捨棄一切,凡俗的僧侶們,自然也是不能。

故而對於幾位大德來說,為了渡過這一次的千年浩劫,他們可以捨棄門戶之見,可以與道門合作,可以共享法門,甚至可以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甘之如飴的。可如果是為著這一次的浩劫,要叫他們放棄自己無量量劫的超脫,卻是有些不太現實,不太可能。望舒說出這樣的話語,已經是超出了幾位大德的常識之外。凡人這樣說,是因為凡人不懂;望舒明明知道,還願意這樣,就很有些說不過去了。

與無上正覺,無量量劫的超脫相比,人世間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始終天地開闢之始,就註定了萬物都有消亡的一日。只有無上正覺,混元道果,最終超脫,能夠跳出這一個終將消亡的結果,得到真正的解脫和救贖。與永恆的安寧和無上的智慧相比,這個註定要毀滅的世界,似乎就不是那麼的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為著最終的結果,過程中某一次的劫數發生,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望舒的心意,已經是十分堅定,又是身為天生古神的他,月御權柄之中本來就有有關宙光和因果的部分,到得此時此刻,在看見釋迦摩尼如來的諸多安排之後,望舒已經曉得,自己即將要做的這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浩劫之中的關鍵,牽涉整個末法浩劫的結果,他是非做不可,絕不會退縮點滴的。

從幾位混元大羅聖人,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算計和安排此事的情況來看,這一次的末法浩劫,若是不能順利渡過,只怕別說是凡俗人道,就是天界的天庭,古西天的極樂世界,甚至是天地玄黃之外,武警混沌之中的混元大羅聖人,只怕都將被牽涉其中,不能自拔。一眾先天聖人和古神,尚且不能在劫數中把握一切,所謂的無量量劫超脫,究竟有幾分可信程度,就很值得商榷和考量了。

況且,就算是無量量劫之後,眾生都能超脫,望舒自己本心,也願意為了這一次“區區千年”的浩劫,放棄這等機會,卻是未來太過遙遠,現在卻是就在眼前,把握不住當下,是無從展望未來的。

眼見得望舒態度堅定,又是他本身擁有佛門的正果佛陀之位,白玉上師著實猶豫了許久,又與另外幾位大德商議半天,這才苦澀點頭,誦道:“南無寶月光佛!一切罪懺悔,諸福皆隨喜;及勸請諸佛,願證無上智;過去及未來,現在人中尊;無量功德海,我今稽首禮!”

幾位佛門大德,一時誦唸感慨,一旁的靈均老道和呂道長,也是神情十分復雜,卻是對於道門一眾修士、天仙以及古神來說,所謂的無量量劫超脫,乃是不可名狀的未來,並不叫他們太過擔心;然而宏願之法,乃是因果最深的法門,一旦望舒發下宏願,只怕就要與萬物眾生因果糾纏,卻是對他來說,著實不利的。

從最開始的時候,望舒作為月御古神,就是一直維持著自身不變,不曾投胎轉世,一切都是本來,此時此刻的望舒,與混沌開闢之時誕生的望舒,從血肉到精神上,都是一般無二的。東王公和西王母當時這般算計,一來是要保證望舒在人世間擁有完整的力量,二來也是要確保事成之後,望舒能夠順利重歸天界,迴歸古神之位,一切回到最開始的樣子。

然而事到如今,望舒決定選擇宏願法,卻是宏願一旦發出,在此末法浩劫之中,必定因果糾纏。此等眾生因果,莫說是他一個古神,就算是混元大羅聖人在此,只怕也要被纏繞牽扯,萬難解脫的。古神的存在,原本就是在萬物眾生之前,不應該與眾生產生太多的因果聯絡;這般一來,只怕大劫之後,望舒想要重歸天界,就著實麻煩了。

這些事情,原是不需要靈均老道和呂道長說出口的,望舒自己,自是知曉得十分清楚。然而身為浩劫關鍵的他,此刻若是不做出這一個決定,只怕夜長夢多,日後還有諸多麻煩,這一次的末法浩劫,若然不能渡過,別說他自己不能重返天界,就是如今已經在天界的諸神諸佛,都是不得安樂,又是難得解脫。

上古年間,天地初初開闢,一切有情眾生,存在於天地世界之中,混沌矇昧,不知自我,一切因果聯絡,都是十分簡單而一目瞭然,隨便一位有些道行的高人,都能一眼就看穿某人的一生,事無巨細,一應感知把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是封神戰,或許是三皇五帝之時,隨著人道統天,因果糾纏,卻是尋常大能修士,甚至是天仙金仙,都難以憑藉因果法門,洞察凡俗一生;從某一個時刻起,時光長河不再是順暢通流,從一而終,而是變成了分支眾多,可能無限,樹枝一般的存在。

東王公和西王母,當日遣下望舒和嘉月之時,其實已經不能完全把握人道發展未來,莫說是諸多細節,就是大概的走向,這兩位最古老的古神,都只能稍稍窺見些許。今日之變化,實在是兩位古神一早不曾把握到的,若是他們早早知道,只怕是眼睜睜看著人道破滅,天界陷入混沌之中,也不會捨得遣下與自己一般存在,天地間已經越來越少的古神下界。

靈均老道和呂道長對視一眼,眼中盡是無奈,卻是在另一邊,白玉上師已經帶著些許苦澀,開始為望舒講解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宏願法門,從“國無惡道願”、“不墮惡趣願”開始,一重一重,細細講述,誦唸《聖願阿彌陀佛名莊嚴大乘經》,一直到最後的“現證不退願”,都與望舒說得分明。

當日望舒還是古神之身時,其實曾經親眼看見過接引道人發下四十八道宏願,開闢古西天極樂世界,只是聖人之威,原非古神所能窺探,饒是月光遍照大千世界,無所不包,望舒也不能窺視到整個極樂世界的誕生和建立。直到此時此刻,聽聞佛門大德,轉世三次的白玉上師為他講述這一篇經文真意,才叫他理解了其中的智慧與奧妙,一時心有所感,很是有些收穫。

白玉上師說法完畢,一旁的法雨和尚等人也是“聞佛所說,皆大歡喜”,聽聞佛經的歡喜褪去之後,法雨和尚一時開口道:“南無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道宏願立下西天極樂淨土;南無白月光佛,若是隻立夢境世界,僅憑一願,便是足矣!”

蓮華和尚在一旁看著,眼中也盡是敬佩和讚歎,說道:“昔者地藏王菩薩,見眾生疾苦,立下宏願,渡盡地獄惡鬼,便是憑藉一道宏願之力,在九幽陰曹之中,開闢出佛國淨土來,日日講經,度化一切冤魂惡鬼。菩薩原已成佛,又因宏願而顯現菩薩之身,如今寶月光佛,亦復如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望舒點點頭,也不想再爭論自己的身份,左右無論自己是月御也好,是寶月光佛也罷,一切都已經成為定局,卻是他心甘情願的,再無甚可說。

西南巍寶山洞天之中,嘉月正在林間靜坐,感悟自己逸散在天地世界之中的神力、權柄以及記憶,一時心有所感,睜開眼睛,就見一道望舒的虛影驟然站在了自己的面前。無需望舒開口,嘉月自是曉得,乃是權柄逐漸恢復,她也能瞭解到不少事情。

看著望舒,嘉月一是開口道:“你要做什麼,去做便是。天界人間,都是一般無二的,我不在乎,也沒有什麼不捨得。”

望舒的虛影點了點頭,深深看了嘉月一眼,想要說些什麼,終究不曾出口,只是一時淡淡散去,留下嘉月一人坐在松針苔蘚之中,一時輕嘆,再度閉眼,感悟自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