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拿著玉刀,依舊滿臉難以置信。剛剛那一瞬間,三清觀中爆發出來的氣勢,比之上一次天尊顯化要強大不少,更加強橫,更加銳利,更加不加掩飾,已經失去了一般情況下大道的淡漠無情,而是表現出一種赤裸裸的兇戾,瀰漫了整個西南千里,壓迫一切有情眾生,俱是不敢舉動分毫。

靈均老道也是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一時更是心中咆哮不已,卻是這區區西南之地,不過蠻族故鄉,就算再怎麼重要,也不該能驚動天尊一而再,再而三的顯聖。自封神之戰以後,以三清天尊為首的一眾神祈便不再出世,尋常莫說是顯化,就是洩露一絲氣息,也是可遇而不可求。而僅僅半年時間裡,三清天尊竟然在這西南之地接連顯化了三次,實在是叫靈均老道心中不安,又是不知為何。

片刻之後,望舒才從那攝人的氣勢中恢復過來,看向手中的玉刀,卻發現其已然改頭換面,不再是先前模樣。眼下這玉刀,整個刀身變成了透明樣子,其中隱隱有無數細小的咒文生滅,流轉,串聯,某一個瞬間化作一道符篆,另一個瞬間則演成一門陣法,更多時候則是混沌無需,就像盤旋的飛蟲一般。

而玉刀的刀柄,原本沙金包裹之處,此刻也是變成了一眾緻密堅固,非金非銀,非同非鐵的某種金屬,依舊是金色,光華卻愈發收斂,觸手一陣冰涼,許久不會消散,就像一塊寒冰握在手中,叫人時時刻刻心智澄明清醒。

靈均老道也是走過來看著望舒手裡的玉刀,又是接過來仔細觀瞧,好半天也沒有看出什麼奇特之處,似乎除了材質變化之外,其餘一切都與他煉製之時所設想的額一般無二。原本靈均老道是打算,給望舒用的法器,稍微有點神異之處即可,也不必糾結什麼材料形制,反正一煉製起來,結果總是一樣的。

可是如今看這玉刀,雖然結果相差不多,材料卻是有了極大的變化。玉石之地脆弱,黃金柔軟易折,如今這兩種材料,都變成了靈均老道不認識的東西,卻是以他的眼力和閱歷,甚至暗中推算,都不能獲知這些材料的來龍去脈。

一旁的嘉月滿頭冷汗,顫聲問道:“師父,剛才發生了什麼?我好像看見靈寶天尊動了一動,好嚇人哩!”說著話,嘉月也是不由自主地往後縮了縮,卻是方才三清殿中爆發出的氣勢,若是針對在她一個人身上,只怕就要叫她生死道消,再無迴轉了。

靈均老道也是皺著眉頭,沉思許久,緩緩說道:“為師也不知道。不過靈寶天尊顯聖,應該是不錯的。望舒用這法器的時候,一定要多小心些,莫要傷了旁人才好……”說著話,靈均老道又是猶豫著往這玉刀內灌注了少許法力,卻只覺得其中變化莫測,最終效果卻是平平無奇,正是他煉製這件法器時所希望的結果。

一旁的大師兄更是眉頭緊鎖,盯著靈寶天尊的神像看了半天。可惜那神像自剛才爆發無盡威能之後,便歸於沉寂,平平無奇,就像尋常泥胎一般,再無半點玄妙之處。

出了這一門岔子,眾人都是討論了一番,卻也沒有得到什麼結果。靈均老道對於因果的理解較為深刻,多少知道靈寶天尊斷斷不會因為喜惡而動,雖然不知道望舒的這柄玉刀得了什麼好處,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其內涵威力,已然遠遠超出了一般法。別的不說,現在這玉刀的材料,就是靈均老道全力出手,也不能撼動其分毫,可謂永不磨損了。

無論如何,望舒都是十分歡喜,在最先的震驚過後,他也算是反應了過來,知道天尊顯聖,他這件法器顯然是得了莫大的好處。雖然以現在他的境界,還不能發現、使用其中蘊含的深層奧妙,可得了好處的事情,誰又會不歡喜呢?

這一邊的事情勉強算是結束,靈均老道又說起去往其餘五詔傳道的事情。因為天數並不在五詔一方,靈均老道本人便不必前往五詔所在,只派遣了嘉月和大師兄通往,倒也能夠順利傳揚道門真言。教派傳播,無非是一個留下傳說,顯露神蹟和立下法規的過程,如今道門在南詔已經顯露了足夠多的神蹟,奠定了六詔對其的信任,剩下的部分,就是傳播箴言,開化民智一類。

嘉月頗具語言天賦,而且見多識廣,博聞強識,面對百姓傳道,可謂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加上如今的六詔已經與半年前不同,卻是經歷了道家的顯聖封神,百姓之間已經有了不少關於道門的話語流傳。只是西南六詔邊陲多年,烏蠻人幾世幾年不曾得聞道德大法,許多觀念習慣一時之間還轉變不過來,需要靈均老道等人耐心教化,循循善誘才是。

而望舒則是要跟隨皮羅閣一起,奉唐王詔書,討伐河蠻亂黨。對於此,靈均老道還是特別交代道:“我等雖是為南詔而來,卻應該對一切百姓,一視同仁。烏蠻人也好,河蠻人也好,總是無辜百姓,罪不在其身。你此番前去,只需奉唐王之詔,將其首惡鎮壓即可,不得多造殺孽。我觀河蠻氣數不絕,或許百千年後,風水流轉,也未可知。”

望舒自是點頭,知道靈均老道洞悉因果,更是有上界符詔在手,對於西南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人道發展,都是了然於胸。雖然他話說得不是十分清楚透徹,一種徒弟多少還是能聽出些許端倪,自是知道不得逆天而行,行事也有分寸。

一時之間,靈均老道的三名弟子都要離開三清觀,去往紅塵之中,倒是叫道觀中冷清下來。不過這也是眾人前來的根本任務所在,卻是三清觀建立之後,度過天地人三劫,一應傳道之事就要提上歷程,開始奔波。

靈均老道等人傳道的做法,似乎是與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有些背道而馳,卻是插手俗世之中,引導干涉因果發展,頗有些世俗意味。不過西南乃是化外之地,民智未開,尚處於洪荒混沌之中,自是要用些不同尋常的手段。想當年軒轅黃帝與蚩尤大戰,不也有風伯雨師,九天玄女下屆助陣麼?也是區區西南六詔,不似中原炎黃那般浩大,故而尚無天神降臨,不過是有道門高人前來,卻也已經足夠。

嘉月仔細聽了靈均老道的指點,一時又是問道:“師父,若是我們都下山去了,你一個人在觀中,飲食起居豈不是無人照顧?弟子跟隨師父多年,從來不曾遠離片刻,如今一去,只怕要有幾個月不得回還,卻是心中擔憂,掛牽著師父哩!”

嘉月這話多少有些調侃意思,不過也真是實際需要面臨的問題。靈均老道作為道門高人,在三清天尊的庇護之下,幾乎可以搬山填海,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卻是對飲食烹飪一道絲毫不感興趣,追求“君子遠離庖廚”,許多時候不像是一個道士,倒有些酸腐文人氣質。尋常眾人飲食,都是望舒和嘉月包辦,如今他兩人離開,豈不是要叫靈均老道吸風飲露去麼?

靈均老道也是笑笑,說道:“待你們走後,我約請了委蛇道友和鳳鸞道友前來,一同談論道法。委蛇道友的手藝,已然不再尋常大廚之下,卻是你們走了,為師能好生享幾天福哩!”

眾人俱是無言,卻是靈均老道早已算計得這麼深刻,倒是顯得他們操心太多,實在是自尋煩惱了。不過事情倒也真是這般才對,靈均老道作為道家高人,每到一處,總是會有一些修為高深三五道友一同論道修行,一切辛苦的差事,交給小徒弟們去操作也就是了。

商量到此,也就基本沒什麼事情了。南詔王受了譚望嵩詔書,討伐河蠻人,必然不好太多拖延,想來三五日之內,就會集結起軍隊,隨後出發。蒙巂詔主和邆賧詔主則是得了靈均老道的承諾,也需要幾日時間與其餘詔主通氣,屆時準備完畢,嘉月和大師兄也就可以動身前往。眾人倒是還有幾日清閒時光,可以再靜心清修幾日。

而山下蒙舍城中,盛邏皮也是一時忙得兵荒馬亂。皮羅閣作為南詔王的繼承人,一應的安邦治國之道,行軍打仗之法,也是自幼學習過不少。加上他在上山跟隨靈均老道學習了半年時間,也是學了不少東西,尋常幫著處理國事,也是遊刃有餘。只是如今要叫他上戰場打戰,還算是趕鴨子上架頭一回,許多軍陣上的事情,理論和實際是有著巨大偏差的。

加上王子出征,軍陣中需要準備的東西也是不少,盛邏皮一面跟皮羅閣交待著各種事情,另一面也是安排了手下眾人準備一切,力求將一切安排到萬無一失才是,斷斷然不敢教其出了點滴閃失。

而蒙巂詔主和邆賧詔主在見了靈均老道之後,也是忙著趕回自家駐地所在,安排嘉月傳道所需要的一切事情。雖然他們自己心裡十分清楚,若是靈均老道本人不曾降臨,他們想要獲得機緣,可能性就少了許多。不過這是幾詔對抗南詔最後的法子,若是不爭取一番,實在是心中不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時之間,整個六詔都隱隱動作了起來,各位詔主之間彼此溝通,又是勾心鬥角,都希望能把握住道門的機緣,保全自身,甚至圖謀大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