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俗的角度來看,蘆屋道滿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事實上,在一般扶桑百姓的眼裡,這個播磨來的道摩法師,甚至是站在有“平安京守護者”之稱的安倍晴明的對立面上的,絕非善類;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作為陰陽師的蘆屋道滿,又有著一種十分難得的品質,卻是他在“守信”方面上,很有自己的堅持。

因為受到了與自己有緣的西王母的託付,又是得到了望舒的認可和選擇,在帶領望舒在扶桑行走一事上,蘆屋道滿可以說是十分盡心,無論是先前為望舒仔細講述平安京的歷史和佈局,還是如今帶他來見藤原兼通,騙藤原兼通的一頓飯吃,其實都是為了幫助望舒在扶桑更加順利。

對於蘆屋道滿和望舒來說,藤原兼通的那一封文書的確是很有作用,但是起作用,也並沒有大到藤原兼通自己想的那樣。原是這兩人都是身負莫大法力在身,蘆屋道滿擅長對付一切有情眾生,望舒手中有著可以斬殺一切無情之物的玉刀,兩人聯手的情況下,整個扶桑能夠為難他們的事情並不多,藤原兼通的文書,不過是代表官方的一種認可,一種輔助而已。

今日帶著望舒前來,蘆屋道滿真正的目的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藉助望舒的身份,徹底將藤原兼通拉到自己這一邊來,從而左右平安京今後百餘年的局勢,給自己找些樂子,也算是望舒不經意間付給蘆屋道滿的“報酬”,是一種等價交換;而另外一個,就是要從藤原兼通這裡混到一頓飯給望舒吃下,進而幫助他貼近整個扶桑的天地法理。

蘆屋道滿是個陰陽師,所修行的陰陽道是神道的一個分支。所謂神道,就是有關扶桑八百萬神祈的一切神話傳說,以及由此衍生的諸多儀式和規矩;而在神道的傳說之中,“食物”從來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點。

昔年伊耶那美神誕下火之迦具土神,因肉身被烈火燒傷而墮入黃泉之中,其兄長和丈夫伊耶那岐神曾奮不顧身地前往黃泉比良坂,想要挽回自己的妹妹和妻子。對於兩位大神來說,黃泉與現世之間的屏障並不是牢不可破,可是正因為伊耶那美神先行吃下了黃泉的食物,本身已經變成了黃泉的一部分,才導致她不能返回人世,只得永遠逗留在黃泉國土。

蘆屋道滿帶著望舒,來找藤原兼通混飯吃,就是因為這一個傳說背後蘊藏的道理,卻是望舒作為仙人,雖然可以不飲不食,可要真正融入扶桑這一片土地,受到這一方天地的接納,就不得不吃一些扶桑本土的食物,令自身的氣息與扶桑相合。

而整個平安京中,蘆屋道滿所能找到的,身份最為高貴,地位最為尊崇的人物,便是藤原兼通這個僅在天皇之下的重臣,卻是由他自願提供的食物,作為望舒吃下的第一口扶桑飲食,對於望舒的氣數來說,有著極為關鍵的幫助。若是可以,蘆屋道滿甚至有心帶望舒去大內之中,吃一頓天皇的御膳,只可惜這個想法實現起來太難,這才退而求其次,找到了藤原兼通。

望舒自己多少也明白這個道理,始終扶桑的一眾民間習俗和神話傳說,起源都是望舒的故鄉中原大地,卻是無論多麼古怪的風俗和習慣,望舒都可以找到其起源之處,自然也理解食物對於自己的重要,心中對蘆屋道滿是抱著著實的感激的,也是曉得此人的信守承諾之處,倒也覺得他著實不錯。

當然,要是蘆屋道滿先前不利用望舒坑藤原兼通,其再望舒心中的形象,還會更高大些。

而藤原兼通那邊,在與蘆屋道滿定下契約之後,對於道滿和望舒的態度都是親近了許多。卻是蘆屋道滿與他訂立的契約,可不是凡人口中隨便說說的話語,而是有高天原八百萬神祈見證的陰陽道契約,就是天照大御神本人都不能將其打破。一旦契約定下,兩人就是真實不虛的一條船上的螞蚱,再沒有什麼疑惑,也不用擔心道滿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轉頭來對付自己,彼此間已經成了自己人,自然是一切都放得開,一切都捨得下,最是放心不過的。

作為平安一朝的重臣,藤原兼通本人也不是小氣吝嗇之輩,既然道滿要求想吃些東西,藤原兼通也就吩咐下人準備了最高規格的宴席,一來是為了慶祝自己與道滿終於定下契約,站在一邊;二來也是存了不能在望舒這位唐國仙人面前丟了扶桑臉面的心思,自然是一切盡善盡美,全力以赴,就算打腫臉充胖子,今天這頓飯也不能馬虎了。

只可惜,望舒在看見滿桌的飯菜的時候,心中並沒有絲毫的佩服和驚歎,反而是頗有些失望,卻是面前的這些菜餚,與望舒想象之中的豐盛大餐頗有些差距,要不是看見蘆屋道滿臉上洋溢著的歡喜和愉悅,望舒簡直是要認為藤原兼通死性不改,依舊看不起自己,要拿自己開玩笑了。

實話實說,擺在望舒面前的這一頓飯菜,在望舒的心目之中,竟是連南詔百姓的長街宴都比不上,更不用和南詔王的王宴相比,而要是放在中原之主,唐宋兩朝皇帝的面前,只怕要叫中原皇帝生生笑掉大牙,卻是宴席之上的菜色,著實是有些寒酸,又是看上去太過低調了一些,實在是叫望舒心裡高興不起來。

彼時扶桑作為一個島國,本身其實還是比較封閉,與中原的往來,也在李唐大亂之後逐漸斷絕。卻是以扶桑這點海中島國的土地,物產的確難以與地大物博的中原相比,一應的飲食菜色,比之中原都要差上許多,原不是捨不得拿出來,而是真的沒有,實在是沒有辦法。

而且,約莫是李唐剛剛建國的時候,因為佛教傳入扶桑,引起扶桑舉國上下的信仰,當時的天武天皇,曾經下過一份詔令,禁止全國山下,食用一切動物,包括魚蝦貝殼,卻是大興了茹素之風;雖然後來,成務天皇解除了對魚蝦和貝殼的禁令,可是一應在陸地上跑著的動物,還是在扶桑人的禁食名錄之中。這種規矩,延續到平安一朝,已經有了兩三百年的歷史,深入人心,尋常吃肉什麼的,乃是下賤的山野之民作風,作為藤原兼通這樣的高貴人物,是絕對不會吃任何一口肉食進嘴,也不會在自己的宴席上提供任何肉類的。

因為這些原因,此刻擺在望舒面前的,就成了一桌某種程度上的素齋,除了有些烤魚、魚乾和某種用貝殼熬煮的清湯之外,就是各色各樣的蔬菜,主食也只有米飯一種。要不是手邊還有一壺酒水,望舒簡直要做了梁武帝禁令之後的和尚去,嘴裡淡出鳥來,卻是什麼都吃不下。

而且因著物產貧瘠,扶桑人對於飲食的處理方法也是著實有些簡陋,尋常只看得見蒸煮烤三種做法,調料也只有鹹鹽、大醬、蜜糖和米醋幾種,配合上少許香料,就能夠弄出一桌子高規格高檔次的宴席來,卻是在藤原兼通心裡已經是暗暗自滿,看在望舒的眼中就成了淡淡的無奈。

到得此時,望舒終於能夠理解到真實的扶桑是什麼樣子,卻是此間並不是中原神話傳說之中的仙人國度,其實也就是一個尋常凡俗居住的海島,既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就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一個國家,一個島國而已。既不需要對其抱有太大的期待,也沒必要就此就心生嫌棄,只將其看作是一個普通的國家,倒也還算是可以接受。

學著蘆屋道滿的樣子,望舒端起了面前的米飯,用蜆肉湯泡了,配著些許時蔬,西里呼嚕一吃,倒也覺得挺好,至少腹中飽足,口中也不覺得太淡,原是因為材料稀少,為了增進食慾,這邊的飲食口味都還算比較重,擱在海上漂流數日的望舒口中,倒也顯得令人滿足,若是將其當作尋常農家飯菜,那便是最舒服不過的。

只是望舒和蘆屋道滿吃得歡喜,一旁的藤原兼通卻是滿頭的冷汗,一時間看著兩人吃飯,竟是有了一種反胃的感覺。原是望舒不知,對於扶桑人來說,一碗收幹了米水的米飯,其實是十分奢侈而難得的,用幹米飯配合著諸多菜蔬吃,單獨喝湯,才是貴族之間,彰顯自己與窮人區別的吃法。像望舒和道滿這樣的湯泡飯,若是被別人看見了,說不得要嘲笑他們是吃不慣乾飯的窮鬼,非要將乾飯弄得和稀粥一樣才能下肚,乃是一種很沒有風度和教養的體現。

蘆屋道滿本人,原本就是混跡在一眾窮人之中的,什麼風度和教養,放在他眼裡簡直是狗屎都不如,既不能當衣服穿,也不能當泡飯吃,毫無用處,自是毫不在意。而望舒從中原而來,也沒想到扶桑貴族會有這樣的古怪念頭,只覺得自己跟著蘆屋道滿就對了,左右吃得也算香甜,便也沒有留意藤原兼通的神情,反而是不住對他說道:“兼通大人,你也吃啊!你這主人不動手,我們很不好意思哩!”

藤原兼通用一塊絲綢手帕捂著嘴,竭力叫自己不要張嘴嘔吐或者破口大罵,也是先前被面前這兩人嚇得夠嗆,還是儘量賠笑道:“能夠看著客人吃得心滿意足,對我來說便是莫大的榮耀。道滿大人,望舒仙人,請不要客氣,儘量多用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望舒點頭,一抹嘴便是將手中的空碗遞給一旁的下人,說道:“再來一碗!”

藤原兼通看在眼裡,無奈裡倍覺慶幸,卻是今日因為道滿在場,他不曾邀請任何人列席,甚至是連歌舞的女子都沒有,才不曾叫別人看見了這等尷尬羞恥的場景。卻是望舒也的確過分,碗底連點湯都不留,放在尋常人眼裡,這是說主人小氣的意思哩!

臉上不住抽搐,藤原兼通看著兩位大能放肆吃喝,一時無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