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眾人落座,皮羅閣也就再次說起遷都之事,卻是先前雖然眾人已經討論許久,卻是因著道家一方的高人不在,不好下了決定,也沒有一個結果。這下望舒到來,眾人齊聚,自是要將此事與他說得清楚,又是叫大家商議出一個準確的方案來。

眾人正襟危坐,只有文狸不住抓去食物進嘴,就聽皮羅閣一時朗聲說道:“六詔歸一,南詔建國,諸位皆是有功之人。今日之宴,乃是一來酬謝諸位,二來請諸位幫我拿個主意,卻是如今六詔歸一,蒙舍城實在太過偏遠,國都不正,或需遷都。”

說著話,皮羅閣看了一眼文狸,露出些許笑容,接著道:“只是這遷都之事,涉及國之根本,必定損耗民力,卻是不可不察。我雖是詔主,一人思量,總是有失,故而想要勞動諸位,商量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法子來。”

眾人盡皆稱是,又是接著先前的話語,繼續商量起來。其實對於遷都,大家意見基本一致,相左之處,不過是在於新建沿用舊城還是新建王城。若是沿用舊城,便能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只需選擇一座洱海邊上的王城,稍稍擴建改進些許,也就能夠作為南詔國的國都使用。而若是新建王城,那選址、修建就要花費不少時間,卻也能夠挑選一個風水更好,對於南詔統治更加有利的地方,也是存了去舊迎新之意,意頭上更好一些。

如今六詔歸一,南詔國的國力比之先前不知強盛了多少,卻是六詔分割之時,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才儲備,六詔都是不盡相同,有些事情要做,或是缺錢,或是缺人,又要面對內部鬥爭以及消耗,自是不能大舉鋪張浪費。到得如今,皮羅閣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又有三教高人全力支持,真真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自是手腳大方許多。

眾人就此問題,先展開了商議,也是以佛門和巫教為首,隱隱分作兩邊。慧明和尚慈悲仁厚,認為如今南詔國雖是強大,卻也剛剛經歷了戰火,特別先前歸順吐蕃的施浪、浪穹和越析三詔,更是百業凋敝,民不聊生,若是再大興土木,只怕會造成民心動盪,也是與佛門慈悲之意背道而馳。

而巫教一眾人,卻是認為六詔歸一,南詔稱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雲南王作為西南數百年一出的明君聖主,自然要有新建的王城來彰顯氣勢。又是六詔百姓,無不是巫教信徒,一眾祭司畢摩也是自持身份,斷定百姓們不敢有不滿言語,自是安定無礙。

以兩教為首,一眾朝臣也是紛紛劃分兩列,參與其中,或是擺事實,或是講道理,或是列舉金銀耗費,或是引用李唐先例,一時討論熱烈,氛圍倒還平和。眾人之中,慧明和尚性子綿軟,卻是辯才無礙,一張嘴可謂舌燦蓮花,直說得天花亂墜,自是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巫教眾人則是咄咄逼人,又是氣勢強硬,掌握了先祖神權話語,說出話來也是叫人不敢輕視。

兩方你來我往,卻是叫皮羅閣聽得心中頗有諸多感慨,卻是從眾人的話語之中,知曉了許多尋常不知道,或者說不需要知道的旁枝末節,對於治國決策,其實也還是有著莫大的幫助。而眾人這邊,雖是觀念不盡相同,商議的氣氛卻也是十分融洽,正是南詔剛剛建國,氣數正是濃烈,在於朝臣心中,就是一種浩大無私的意念,自是叫他們能夠心平氣和,不摻雜個人情緒。

而作為三教之中,道家的代表,靈均老道欽定的代言人,望舒這邊卻是表現得異常沉默,只在一旁聽著,並不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也正是因為他沒有表達觀念,才叫得佛門和巫教之間一時形成了某種平衡,彼此不能說服對方。

皮羅閣自是發現了這等情況,也是輕聲朝望舒說道:“望舒,遷都一事,你又是如何看待?或者,道長有什麼指教麼?”

皮羅閣此言一出,眾人都是暫時停止了爭論,盡皆轉頭看向望舒,卻是靈均老道的觀點,對於他們也有莫大的參考意義,卻是在座眾人之中,有精通道理的,有修煉神通的,有治國有方的,也有洞悉民情的,就是沒有一個擅長推算過去未來,把握因果的。靈均老道或許對於治國之道,瞭解得沒有這些朝臣來得多,可是只要他推算了結果,一切現實都會朝著他算定的事實跌落而去,縱是眾人百般考慮,也抵不過他的一句預言,

當然,靈均老道也不會隨意干涉南詔國事,卻是作為道門中人,養氣清修方為上上之策,對他來說,參與紅塵,並不是什麼好事。

望舒原本看著文狸吃東西,正看得過癮,卻是文狸這等饞鬼,吃相不雅,卻能著實叫人看著滿足。聽見皮羅閣發問,望舒也就起身,緩緩道:“我師父對此事另有打算,無論諸位得出什麼結果,與他的打算都不衝突。南詔國事繁雜,縱是我師父,也不能徹底把握個中奧妙,貿然開口,只怕會誤了大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眾人聞言一愣,皮羅閣卻是心中一驚,已然從望舒的話語之中,聽出了道家激流勇退,從南詔國事中抽身的意思。皮羅閣能有今日,與望舒,與靈均老道,與整個道家,甚至與三清天尊都有著莫大的關係和因果,如今氣數中的一部分,也是道家扶持,三清鍾愛得來,一旦道家抽身而退,單靠他自己的氣數,支撐南詔有餘,對外開拓卻是不足,一時原是叫他有些著急。

不過看望舒的神色,倒是與尋常並無差別,也是依舊鎮定,又是叫皮羅閣心中安定些許,暗自好笑自己杯弓蛇影,只怕思慮太多,卻是曲解了望舒言語之中的意思。

既然如此,皮羅閣也就不再強求,卻是先請諸位商議遷都之事,再向望舒討教靈均老道的想法。眾人自又是商量,最終因著慧明和尚的口才更勝一籌,又是暗合了皮羅閣修養萬民的心意,最終順了他一邊的意思,決定遷都而不建新城,沿用先前五詔詔主留下的王城,稍加擴充,也就是了。

皮羅閣對此也是十分滿意,卻是作為人王帝主,他並不是好大喜功之人,實際上並不需要靠著耗費民力還彰顯自己。只是朝中新修王城一方的聲音不小,又是有著巫教主導,烏蠻大祭司因松明樓之事身死,皮羅閣心中有愧,自是不好直接駁了他們,卻要看看眾臣工的心意。

如今慧明和尚不辱使命,成功說服眾人,自是不需要再浪費諸多人力物力,自是選定了洱海邊上的太和城作為南詔的新王都,也是那太和城西靠蒼山,東臨洱海,風水自是不錯,也算是在南詔國要緊之處,雄踞在如今六詔歸一的南詔國土之中,便如一尊佛塔,鎮壓國運,也是慧明和尚親口指出,自是無錯的。

眾人見商量得了結果,自也不再糾纏許多,一同接受了這個結果,當即便有人起草詔書,又是商量諸多細節之後,直接加蓋雲南王的玉璽,一時抄送各處,分發先去,卻是要工匠先行,將太和城修葺一新,才能迎接雲南王的駕臨。

商量到這個時候,已經是日頭西斜,皮羅閣有心挽留眾人,設宴款待,卻奈何大家一下子得了結果,都忙著先去處理,要將自己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臣工們盡心如此,亦是叫南詔王心中感慨,一時也不多作挽留,自是屈尊謝了諸位,便與眾人告辭,只留下慧明和尚和新任的烏蠻大祭司在側,等著聽聽靈均老道的意思。

眼見眾人出去,皮羅閣也就轉過頭來,朝著望舒笑道:“你是越發的有了高人風範,說話藏一半,露一半,吊足了別人的胃口。這下眾臣離去,此處只有你我等人,有什麼不能說得,也該說了罷!”

望舒點點頭,也確實是因為有些話語,不能在尋常凡人面前說出,卻是靈均老道臨行之前,面授天機,特別囑咐他不得洩露分毫,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此刻朝臣離去,望舒也就拉著腮幫子鼓鼓的文狸起身道:“請諸位隨我出城一觀,便見分曉。”

眾人心中疑惑,卻也順著他的意思,一時起身,也不用儀仗,輕裝出行,又是由新任烏蠻大祭司作法,帶著眾人鬼魅一般地遁出了蒙舍城,不曾驚動城中任何一人。說起這位新任的烏蠻大祭司,倒也是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面相也有四五十歲,手段倒是不必他的前任弱上多少,更得益於六詔歸一,氣數清明,一切先祖,都歸附了南詔,更是叫他們一眾祭司畢摩,法力大增。

在望舒的指點下,眾人一時來到了城外數十裡,離三清觀也有數十裡的一處曠野之上,卻見此處荒草滿地,眼前尚有一條小河流淌,河岸寬廣,也是相對比較富饒。皮羅閣環視四周,一時心中疑惑,卻是此地不是別處,原是先前蒙巂詔的領地範圍,如今蒙巂詔覆滅,一時間也是將這裡荒廢了下去。

望舒見眾人都是面露疑惑神色,便一時抬起手指,指向蒙舍城方向,對佛巫兩家的高人說道輕聲道:“兩位,請看一看地氣!”

慧明和尚和烏蠻大祭司抬眼看去,一時不知情由,在望舒話語的引導之下,仔細觀瞧,片刻之後卻是嚇出了一身冷汗,直叫那烏蠻大祭司口唇顫抖,不能作聲,慧明和尚也是捻動念珠,口中不斷誦唸“阿彌陀佛”。

皮羅閣不解,看向兩人,便聽慧明和尚顫抖著聲音,一時說道:“靈均道長,果然是神仙人物!詔主,蒙舍城下地氣湧動,十年之內,便有一場地動之劫!”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