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新皇登基,臣想讓劉仁軌遠征倭國。”程懷亮的眼神突然變得陰冷起來,“幾千年後,這個國家舉兵入侵我中原大地。中原百姓死傷幾百萬,軍卒戰死近百萬,臣想在臨終前,在打一場滅國之戰。希望陛下成全!”

“打。”李治淡淡一笑,“國仇家恨,哪怕千年之後,也要打一場滅國之戰。就算是新皇登基的一份大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君臣之間聊的異常開心,李治的心也很敞亮,臨死前還能主持異常滅國之戰,李治心情十分好。畢竟,李家人都是好戰分子。

離開紫宸殿,程懷亮就被人請到了後宮。

武皇后已經等待多時。

“陛下召你入宮……”

“皇后娘娘,您的志向高遠,所謀者乃是天下。”

程懷亮說完,武皇后神色淡然的看著他,大家都是聰明人,心裡都有逼數。

“難,很難。”武皇后嘆了一口氣,“至少你活著、牛見虎活著、李長思活著,就很難。陛下若是仙逝,如果本宮不顧一切要坐上那個位置,你們三個絕對敢縱兵攻打皇城,砍了本宮的腦袋。”

“所以,收起你那些不為人知的小心思。”程懷亮淡淡一笑,“安安靜靜的做你的皇太后不好嗎?”

武皇后的臉色逐漸變得冰冷。

小武妹妹是牛人,權勢二字被她把玩在手裡,如履平地。

可偏偏,武皇后對李、牛、程三家無可奈何。

在李世民沒死的時候,這三家對大唐的貢獻就最大,乃至李治登基至今,三家權利不大,但每說一句話,都對朝堂走勢有極大的影響。

逐漸,武媚娘的臉色變得蒼白起來。

“處境,是自己給自己的。章懷太子會是一個明君。”程懷亮一聳肩,“從你生下章懷太子那刻起,我程懷亮就把身家性命壓在了他身上。所以,皇后娘娘你應該覺得這輩子很值。”

“程懷亮本身對你沒有任何敵意。相反,很佩服你,你是一個狠人,但也是一個賢明的皇后。這點毋庸置疑。無非就是你的心態變了。”

“明明一身本事,卻要窩在後宮,確實屈才。但主理後宮也算是一件美事,不是嗎?”程懷亮隨後說道,“我每天研究的是如何為大唐添磚加瓦,如何讓大唐變強。可皇后娘娘卻終日琢磨身邊人,哪個是敵人,哪個是朋友。甚至把程、李、牛三家列為有生以來最大的勁敵。”

程懷亮越說,武媚娘的臉色越是慘白。

“不管你信不信,我歷來沒有害你之心。相反,幾次搭救你,不是為了與你示好,而是純粹的覺得,你是一個牛人,我佩服你。你要走的路,比男人艱難數百倍,我哪來的害你之心?但是……”

程懷亮話鋒一轉,“大唐終究是李家,誰想推翻李唐,我殺誰,哪怕那個人是皇后。”

弘道元年十二月。

李治駕崩,舉國悲痛,章懷太子登基為新皇,國號天寶。

登基當天,大赦天下,封程懷亮為大唐宰相,劉仁軌為水軍大總管。李長思任兵部尚書,牛見虎為吏部尚書,兼禁軍大將軍。

關少軍、傅奕等人調去邊疆戍邊。

王玄策任光祿大夫,斐宣機任刑部尚書,閆立德接任閻立本之職務,任工部尚書。

新皇登基第一天,程懷亮上書改革,內閣制遭到群臣反對,新皇力排眾議,支援程懷亮。

“這是大唐未來二十年的行事統剛,老子沒指望你們同意。”程懷亮站在大殿之上,“挑事情的直接發配。陛下既然任老子為宰相,你們就嗶嗶。未來二十年要走科技興國之路。二十年做不完,那就三十年,三十年做不完就四十年。只要大唐有一個人在,這份奏疏就要實行下去。這是先皇和陛下恩准之事。”

朝野在此震盪,那些不是出自謙遜書院的老臣紛紛辭官威脅新皇帝,新皇帝全部恩准,一下子,震盪的朝野回覆平靜。

新皇帝鐵了心改革,鐵了心走科技興國之路,誰也改變不了。

天寶三年,內閣制度已經完善。

程懷亮答應做宰相三年年滿,請求辭掉宰相之職,並請求新皇,要打一場滅國之戰,新皇帝極力贊成。

大唐水軍正式改名為:大唐海軍。

劉仁軌任大元帥,程懷亮任錄事參軍,二人率領戰船一千艘,兵丁五萬,從渤海出發,浩浩蕩蕩殺向倭國。

天寶三年年底,大唐海軍登入倭國,倭國舉國盡滅。

天寶四年夏,程懷亮、劉仁軌大勝而歸,卻有武氏之人狀告程懷亮擁兵自重,功高蓋主。

程懷亮尚未自辯,新皇帝便把這件事壓了下來。

同年,大司農卿郭立恆,檢舉武氏濫用職權,在新皇登基錢,勾結農學監丞,私自盜走改良的種子。

新皇李賢大怒,下令徹查。隨後引發當年道召身死的案件。

卻發現道召與皇太后武媚娘當年來往甚秘,還有許多書信來往。同時,道召承諾武后登基倭國會出一份力……

所有證據都指向武媚娘,就在武媚娘被推倒風口浪尖之時,皇帝李賢為難之時,程懷亮在此出手,搭救了皇太后武媚娘。

刑不上皇太后,最後上演了一出“打鳳袍”,幫助武媚娘解困。

天寶四年年底,程懷亮辭官被李賢恩准,但終為大唐宰相,並封為安國公。

天寶二十二年,皇太后武媚娘已然七十多歲,程懷亮也已經年近九十。

就在武媚娘在佛堂誦經的時候,皇帝李賢急匆匆跑進來,“母後,宮外報喪,安國公程懷亮去世了。”

唉!武媚娘嘆了一口氣,目光有些渾濁。

半生恩怨,半生糾葛,武媚娘突然覺得自己蒼老了許多,“九十而逝,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國之殤。”李賢也是悲痛欲絕,“母後,安國公是兒臣和先皇的恩師,該以何等禮儀入葬?”

“異姓王的規格吧。”武媚娘隨後輕輕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在許安國公陪葬乾陵。後代程家子孫。”

“還有牛、李兩家都加封吧。”武媚娘又補充道。

“母後,衛國公李長思、琅琊郡公牛見虎滿門忠烈,兒臣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就按照母後所說的,按照異姓王的規格入土,陪葬乾陵。”

李賢說完正要離開,卻突然被武媚娘叫住。

“陛下,大唐立國至今,功勞都在程懷亮、兕子以及謙遜書院。貞觀犁、貞觀鹽、貞觀雷……”

一樁樁、一件件,武媚娘如縷家珍,“他是一個傳奇,在乾陵為他立一座碑吧。”

“母後,碑文上寫什麼?”李賢點點頭,表示贊同。

“就立一座無字碑吧。”

武媚娘眼眶發紅,“一個字都不要寫,就立一座空碑。算是大唐皇家給他立的,想說的都在心裡,沒必要讓後人知道。”

沒有評價恰恰就是最好的評價!

李賢懂了,無字碑恰恰說明,程懷亮所作一切貢獻,永遠留存人間。

(全書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