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是談啟蒙教育的名著,也是國寶類的書籍。

它的六個部分均是圍繞教育二字展開的。

也就是說,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教導後代如何做人,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實現轉迷為悟、轉識成智,最後達到轉凡成聖的人生終極目標。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唐的最終教育的目標與實際大唐的需求背道而馳了。

大唐門閥氏族林立,舉薦制又讓大半數的官員都掌控在氏族門閥的手裡……

兩晉南北是名門望族權力空前膨脹的時代,其權力之大在《世說新語》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但西晉滅亡之後衣冠南遷,名門望族在北方的影響力日漸衰退,軍事貴族開始控制北方,其中的傑出青年和有為青年就是楊堅和李淵。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都鬥爭貫穿整個華夏歷史,而且儘管勝利的天平不斷在雙方之間搖擺,但大體趨勢上還是中央集權的程度逐漸加強的。而選官制度,就是這一鬥爭的體現之一。

為什麼隋朝要搞科舉制,就得先看看魏晉南北朝搞出來的九品中正制。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透過廢除異性王與遷徙豪門等手段將舊貴族殺的七零八落,文景武三帝又靠削藩和推恩令又給那些個同姓王補上神來一刀。幹翻了舊貴族這個地方分權的代表選手不代表他幹翻了地方分權,因為很快就湧現出了一批新的地方分權的代表——地方豪強。

地方豪強這個字眼有點難聽,那就叫他名門望族或者是大地主,透過土地兼併,他們在地方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與經濟實力,和平年代他們尚能與中央政府和平共處,但到了亂世,他們就開始騎到中央政府的頭上作威作福了,而魏晉之後,泱泱華夏啥都缺,就是不缺亂世。

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都是新興軍事貴族,他們的原始資本積累靠的是刀劍,但即使如此,他們依然要被迫與地方豪強合作,而且在這合作之中,佔主導地位的基本都是地方豪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曹操幹翻了袁紹這個地方豪強搶來河北,但還是得乖乖讓荀彧等名門當官發財,讓曹丕娶甄氏這個守活寡的豪強女兒。

孫策在江右豪強袁術的支援下踹走一路江左豪強開拓了地盤,最後還得把女兒嫁給江左四姓之一陸氏的大少爺陸遜。

劉備的第一桶金是豪強糜氏資助的,娶過的已知三個正妻之中糜氏和劉氏也都和甄氏一樣是豪強女兒……

而豪強們既然在政治鬥爭中佔據了主動,自然就會打人才選舉制度的主意。在漢代的查舉制下,人才選舉依賴地方牧守,袁紹再強也要靠劉備這個豫州牧舉薦才能讓袁尚舉孝廉。

於是名門望族之一陳氏的代表,大政治家陳群就創造了九品中正制,在這一制度下推薦權到了中正官手裡,和牧守分離。

如此一來名門望族只需擔任中正官,就能保證人才選舉權在自己手裡,就能保證寒門無上品,就能保證實現對政治權力的壟斷。

在說說老老李,也就是李淵。李家是關隴貴族,關隴一帶自從東漢年間起就是董卓,馬騰,韓遂等有胡人背景的軍閥的舞臺,而伴隨著五胡亂華,這些軍閥的權力也日益擴張,最終這些關隴軍閥打敗了江左名門,統一了天下。

與劉備、曹操他們這些前輩不一樣,李淵在奪取天下的過程當中也是極度依賴名門望族的,自然他們也就不需科舉制。

不能得罪這些門閥氏族,只能是用舉薦官員的制度協調,讓朝堂上派系林立,各大家族都有官員。

老李一門心思的想搞垮門閥氏族,那首先就要讓寒門崛起……其實也不怪老李要搞掉門閥,這些門閥氏族還真就拿老李不當一盤菜。

在門閥氏族的眼裡,誰當皇帝都不重要,只要他們的利益掌握在手裡就行。

李家歷經了好幾個皇帝,都沒搞定門閥和氏族,最後還是狠人武則天,直接幹翻了這些門閥氏族。

唐朝初期,科舉制度就是個擺設,考試很多很雜,拼的就是一個教育資源。

再加上唐朝之前,沒有活字印刷,大量的書籍都掌控在門閥氏族家裡。所以能教育出來人才的也只有氏族門閥。

可以說,氏族和門閥不光壟斷了整個書籍,還間接的壟斷了人才。

想當官?你不依附一顆大樹是不行的。

不精,四書五經六藝不是擺設,窮人家的孩子你別說買不起書,很多書根本就是孤本,花錢你都買不到。

所以,寒門子弟……鑿壁借光都是騙人的,真心看不到哪家門閥的鄰居都是窮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書中自有黃金屋,門閥氏族自有未來的大唐官員。

李淵看不上門閥和氏族,可拿他們一點招沒有,只能是拉攏和安撫,要麼就是嫁女兒聯姻。

到了小李這,小李那是霸氣到巔峰的主,小李會讓自己的眼睛裡進沙粒子?太可笑了……可笑至極……

偏偏,小李也拿他們沒轍,人家要書有書,要人才有人才……你就說你想咋的?不服是不是?那沒事,明個起,咱們天下文士的口水就噴你老李了……

也不用說別的,找個天災人禍,就往玄武門那檔子事情拍,狠狠的拍!就問你老李怕不怕?怕不怕?那還不叫爸爸?

對外戰爭,對於老李來說那就是屁大的小事,打了一輩子了,對打仗已經見怪不怪了,不服就打一場,揍完在和你講理。

不講理?沒關係,接著揍你。

但對門閥氏族,老李真心無力,總感覺每一次拳頭打出去都是打在棉花上,一點力都沒有。

讓高士廉重修《氏族志》就是最好的例子,天下都是老李家的,你居然把李家排到最後?這不就是典型的瞧不起人嗎?

一直到程懷亮棄武從文搞了一個謙遜書院,老李似乎看到了曙光。

一直到小兕子朝堂進諫,老李心疼自家姑娘的同時,也開始覺得,必須要好好地和門閥氏族過過招了,我老李要是不殺點人放放血,你真拿我老李當病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