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帝駕崩宣十四貝子回京時,雍正同時下了旨意,命他將軍中一切事務悉數交由烏拉那拉德明統管,胤禎雖是心有不甘也無法,畢竟德明在先帝時就在軍中職位不低,先帝也曾令他統管過西征大軍,現在自己離開交給他也是再理所應當不過,誰都無法說這是雍正打壓他。

一路快馬加鞭回到了京中,還未入京,府中完顏氏就派人來告訴她額娘被先帝遺旨禁足府中並被降為宮女子的事。胤禎聽了火冒三丈,歇下了直接去宮中的想法,先回了自己府中,準備回府帶額娘到宮中向雍正討個說法,雖說是先帝遺旨但他怎麼能看個親生額娘被當眾這樣羞辱也不出聲。

回了府中直奔烏雅氏住的院子,立刻就要讓烏雅氏和他同去宮中,剛聞迅趕過來的完顏氏趕緊拉住他:“爺,你可別胡來,這是先皇的遺旨,是簡親王親自宣讀並讓侍衛把額娘送來府中的,旨意上說額娘要是踏出府門一步是要按抗旨論處的,簡親王這幾天還派了人在府外守著呢。”完顏氏在讓人去向胤禎稟報時,並未說明先皇是以謀害孝懿皇后來處治的烏雅氏,就怕胤禎腦子一熱去找皇上麻煩,她可是看得明白,自家爺現在可是回天乏力了,還是不要惹惱皇上的好,免得整個府中都不好過。

等胤禎弄清楚了遺旨上的內容,更是怒不可遏,在他看來,這分明是老四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特意在皇阿瑪面前設計的,不然這些事情怎麼早沒查出晚沒查出,偏在老四改了玉牒後出來了。好在他還沒忘了抗旨的後果,歇下了帶烏雅氏同去宮中的心思,只自己騎馬去了宮裡。

胤禎進了宮直撲乾清宮而去,進入正殿停靈處就開始哭:“皇阿瑪,您怎麼沒等著兒子回來就去了,您這麼去了讓兒子和額娘怎麼辦啊!”

周圍哭靈的人心裡都哆嗦了一下,十四貝子這哭法怎麼和烏雅氏那麼像呢,再想想烏雅氏後來的下場,就有人把目光轉向了簡親王雅爾江阿。雅爾江阿感覺到了身邊的眾人詭異的目光,只覺得一陣黑線嘴角抽抽,這先皇遺旨又不是大白菜,哪有那麼多,更何況現在的這個是先皇的兒子,怎麼會和烏雅氏一樣的待遇。

淑芸也看到了眾人偷看雅爾江阿的動作和雅爾江阿臉上的表情,在這種時候差點崩不住笑出來,趕快整了整面部表情開始繼續哭,前面烏雅氏鬧她還怕自己得去攔著,這十四貝子是男人,有什麼事都有前朝管著,自有雍正他自己去煩心,我還是繼續哭先帝好了。

剛想著時,十三阿哥胤祥從外面進來,打斷了十四貝子的哭靈:“十四弟,皇上在養心殿等你,正好商量一下兩日後先皇梓官移往殯宮之事,你和我一塊走吧。”

還有兩日就要移梓官到景山壽皇殿,因此這兩天雍正就在養心殿和老八十三商量這事,聽下面回報十四剛剛進了宮去了乾清宮正殿,怕他再在那鬧事,趕緊讓十三過來叫他來養心殿,正好在這裡有些不方便當眾說出來的事也給十四提個醒,不要以為自己真拿他沒辦法。

胤禎本來就是來找雍正的,既然他不在乾清宮,自己就去養心殿看看,看他能編出什麼藉口來掩飾不孝的事實。

隨著胤禎走進養心殿正殿,殿內的氣氛霎時變得劍拔弩張,胤禎進來後也只是打了個千道:“給四哥請安。”然後就自己起來了,全然無視雍正不悅的面色。

雍正這時已知道了他在乾清宮的作為,怒道:“怎的,十四弟在軍中呆了幾年,連規矩禮儀和孝道都忘了不成,一回來就在先皇靈前鬧。”

立在一邊的十三趕緊給十四打眼色,奈何十四根本不在乎,剛想開口就被一旁的弘暉拉了一下,只好吞下了未出口的話和早在這裡的弘暉胤t站在一邊。

“規矩、禮儀、孝道,正好,我倒是要問問,這最懂規矩最孝順的四哥是要置自己親生額娘於死地不成,生育之恩都不思圖報。”

“皇家玉牒上記得清清楚楚,朕是孝懿皇后所出之子,和那個歹毒的烏雅氏沒半點關係,難道先皇的旨意你沒聽見不成,還是要故意違抗。”

“你……”聽見雍正無半分敬意的稱額娘為烏雅氏,又說額娘歹毒,胤禎氣得都開始發抖了,“歹毒,你居然說額娘歹毒,怎麼,改了玉牒攀上了孝懿皇后的高枝就不認親額娘了,別忘了,十月懷胎把你生下來的可是額娘,你身上永遠流著額娘的血。”

雍正此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再說這也正是他今天讓胤t他們留在這裡的目的,他雖不能明著向天下人宣佈這件事,但也要讓這些兄弟們知道,他身份貴重,絕不是那個包衣出身的烏雅氏生的,遂道:“親生,誰說朕是烏雅氏那個毒婦生的,你怎麼不回去問問她,她當年生的那個耳後有塊胎記的親生兒子到底是不是朕,還有,回去告訴烏雅氏,讓她安分一點,當年她可以從朕身上來報復皇額娘,別忘了她現在也還有個親生兒子在,朕不介意讓她的兒子來替她還債。同樣,你要是再做什麼,朕也全算到烏雅氏頭上找她討。皇額娘的債朕一定會向她們烏雅氏一族討回來,為了皇額娘朕可不再乎什麼名聲。”

胤禎和一旁的的胤t胤祥聽著雍正前面的話都半天沒反應過來,弘暉也做出一副吃驚不已又不及掩飾的神情。

胤禎回過神來時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你居然為了身份連這種謊話都編的出來。”

“編,朕為什麼要編,你那個好額娘幾次出手害朕的子嗣難道你不知道,你以為先皇又為什麼會突然把她從嬪降成常在,你大可以回去問問你的好額娘。”雍正說完就吩咐侍衛送十四貝子回府。

十四被送出養心殿後,雍正若無其事的繼續和自己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兒子商量大行皇帝梓官移往殯宮的事,絲毫沒有解釋的意思,好像剛才的那些話就只是他說漏嘴的一樣。

不說胤祥心裡是何想法,胤t心裡卻是複雜難辯,真相居然會是這樣,難怪烏雅氏會說出“胤g繼位實非吾之所願”的話,這可是她的真心話。

如此想來,自己那個皇阿瑪可真是夠狠,為了太子地位穩固什麼都可以犧牲,又為了自己的名聲前世甚至到死也沒有為老四更改玉牒。看來他們兄弟相爭也真是一場笑話,就連最後登位的老四也只是個失敗的可憐蟲罷了,自己還有什麼不憤的,被皇阿瑪殘酷對待的可不光是自己一個人,皇阿瑪才是那個最心狠的,難怪他挑了老四繼位,他們父子倆最相似不是,老四都下得了手殺自己的兒子。

晚上時淑芸從回府的弘暉那裡聽到了今天發生在養心殿的事,不由想道:胤g還是這樣的脾氣,表面上說不在乎名聲,實際上比誰都在意,總要想辦法在人前為自己辯白,就像他前世寫《大義覺迷錄》和曾靜辯論一樣。

兩日後大行皇帝的梓官在乾清宮停靈二十日後就要移入景山壽皇殿,由雍正帶頭親自步送而去去,其他人也只得跟著他步行,這可苦了不少身體不好的人。

不知是否是前兩日雍正在養心殿的話起了作用,還是十四貝子胤禎顧著對大行皇帝的尊敬,今天的行程中他總算是再沒鬧出什麼事情,完了之後回府後就悶在了府裡。

晚上回府後年氏立刻就從府外叫了大夫進府,淑芸也沒有多做為難。年氏這時倒是聰明了一回,她要是請太醫別人就會說這是因著送大行皇帝而累壞了身體,這只會讓胤g討厭她,讓外面的人質疑她對大行皇帝的孝心。

在朝上,不久後雍正下召封廉郡王胤t為廉親王,胤祥為怡親王,胤目ね醯鹹迂返i之子弘晰為理郡王。誠親王胤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又因為“禎”與“g”字同音,因此十四貝子名字改為“允_” 。

隨著宮中的太妃由各自的兒子接回府中奉養,惠妃和良妃也被接到了隔壁的廉郡王府,只是她們還得和府裡再搬一次,現在雍親王府成了皇上的潛邸,旁邊的廉郡王府就得搬家,雍正已經另指了一處地段不錯的宅子給了胤t。

在宮中東西六宮中原來的嬪妃都搬出後,淑芸和府中的女人搬進了宮,淑芸早有胤g的旨意住到了承乾宮,其他人就都暫時先在承乾宮偏殿裡擠著,畢竟現在還沒有冊封,住到其他宮裡也不合適。

一安頓下來,那些女人紛紛打發人或者自己親自來向淑芸打聽皇上以後能封個什麼位份給她們,淑芸本來也不知道,這冊封後宮的大事也不是她做得了主的,只回了她們全由皇上做主,自己也不清楚。

雍正這些天偶爾閒時也來了淑芸這裡幾次用晚飯,可能因著淑芸這些年的用心和之前讓弘暉往宮中帶補品的行為,雍正和淑芸現在關係也親密了不少,還和淑芸說了一下他打算冊封後宮的旨意。

不出所料的,年氏被封為了貴妃,只是沒想到胤g打算封李氏也為貴妃,看來不管是因為什麼,現在這個李氏還是得寵的。鈕鈷祿氏和耿氏也為妃,宋氏和武氏為嬪,其餘的幾個侍妾都給個常在的位份,卻壓根沒有提起已故去的烏雅氏,淑芸自然也不會去提。

淑芸眼角瞄到一直為他們佈菜的那個丫頭動作一頓,想起李氏這段時間的動作,心裡一笑,那是年氏的人她知道,這次正好讓她把訊息透給年氏。

沒幾天淑芸就聽說年氏遇上李氏時嘲諷李氏,說皇上只打算封她為妃,有個長大的兒子又怎麼樣,日後還不是得向自己行禮,身份低微就少在那擺出一副高貴的樣子來。

淑芸聽弘暉說李氏讓弘昀去找皇上探問,只感嘆李氏這次可是得不償失了。果然雍正一下就聽出了弘昀話中的意思,斥責了弘昀一個阿哥不知道上進卻把心思都用在這些不著邊際的地方,罰了他閉門讀書。

弘昀走後雍正立時就摔了手中的筆,這事情到底是怎麼透出的,這件事他只和淑芸說過,但還是沒立刻懷疑淑芸,先讓人去查這件事,心裡卻是有些理怨李氏不識大體,為這種事讓弘昀一個阿哥來出頭,看來還是不能給她個太高的位份。

淑芸要是知道這次的事雍正沒直接懷疑上她,就知道她這些年的功夫和用心沒白費了。

不久就查出了結果,發現是年氏在淑芸那裡按插的人,還是淑芸她們進宮前就在宮裡的。胤g氣憤於年家居然這時就把手伸進了宮裡,心裡也惱上了年氏,但年羹堯本身有才華現在還有用,自己又剛登基,現下先忍忍,以後再和他們算賬。

在朝上時看著烏拉那拉家的人低調不張揚,雍正越發覺得還是淑芸孃家的人識大體。淑芸也特意讓人回去告訴阿瑪和哥哥們要小心,不能張狂跋扈,不過他們本來也就不是張狂的性子,得了淑芸的話後更是謹慎小心,只埋頭做事。

第二年雍正元年初二月,後宮大封,除了淑芸按例冊封為皇后,年氏被封為貴妃,李氏被封為齊妃,鈕鈷祿氏為熹妃,耿氏為裕妃,宋氏為懋嬪,武氏為寧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淑芸看著李氏臉上快掛不住的表情,只能嘆她用錯了方法,要是她知道皇上一開始就打算封她為貴妃,卻被她自己給搞砸了不知道該是什麼表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