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米高梅的邀請,傑德自然出現在了好萊塢大道的中國戲院。在柯達劇院建成之前,中國戲院一直是各大電影公司首選的首映電影院。此時的米高梅依舊是那個趾高氣揚的米高梅,因此包下中國戲院為《末路狂花》造勢也是應有之義。

雖然當年的“反壟斷案”讓米高梅元氣大傷,但身為好萊塢領頭羊的米高梅豈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很快的,米高梅依舊恢復了昔日的榮光,依舊作為好萊塢第一軍團的霸主君臨洛杉磯。

對於這家以獅子為標誌的電影公司,傑德還是抱以敬意的。可以說,米高梅是傳統好萊塢的象徵。私人公司,不對外公佈自己的收益和拍片計劃;製片發行一體化,大片場制度與導演中心制的最後領地……可惜隨著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好萊塢越來越容不下這頭固執而驕傲的獅子。

2002年,由於華人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風語者》慘敗,成為壓垮米高梅的最後一根稻草,顯赫一時的米高梅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陷入破產邊緣。沒有傳媒集團做支撐,好萊塢最後的獨立製片公司終於不得不向資本市場低頭,這頭驕傲的獅子最後淪為索尼集團的玩物。

當米高梅失去最後的利用價值之後,索尼集團又將這頭年邁的獅子踢出了家門。最後是在獅門電影公司金主的資助下,米高梅和望遠鏡電影公司合併,讓米高梅逃過了破產的窘境,可是昔日威風凜凜的米高梅獅子卻已經成了喪家之犬,再無那是的風華絕代。

想到這,傑德看著中國戲院上特意掛上的米高梅標誌有些悵然若失。不過很快傑德的思緒就被記者瘋狂的鎂光燈給打斷了,相較於主演和導演來說,傑德算是劇組裡最有名氣的人,為了不至於讓明天的版面天難看,大家只好從傑德嘴裡挖點話題出來了。

好在傑德也是有經歷過採訪的人,他除了對電影大加讚賞之外,並不洩露任何和劇情有關的內容。同時也對主演和導演表示支援,總之是力捧到底。

在中國戲院舉行的首映禮主要招待的是美國各大報刊及電臺電視臺的影評人們,除此之外便是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的成員們。來到美國之後傑德才發現,除了律師和會計師之外,評論家簡直就是美國人數第三多的職業了。

單單和電影相關的評論家就組成了美國影評人聯合會,但是這個聯合會只是個鬆散的組織。美國影評人聯合會是有三家全國性影評人組織和多達二十餘家的地方影評人組織組成的大聯盟。三家全國影評人協會分別是:最資深的全國電影評論家協會(national boardreviewmotion pictures);最權威的全國影評人協會(national societyfilm critics)和最具影響力的廣播影評人聯合會(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再加上那二十餘家比較重要的地方影評人組織,所以僅僅是招待這些影評人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公關費用。

但是沒有人敢得罪這些影評人,如果沒有這些影評人替你在媒體上高呼的話,誰會來看你的電影?尤其是那些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權威報紙上擁有專欄的影評人更是被奉為上賓,不僅全程豪華酒店招待更有貼心小禮物送上。

在所有的影評人當中,傑德甚至看到了赫赫有名的羅傑伊伯特。伊伯特是好萊塢史上最具爭議同時也是最具權威的影評人,他是第一個獲得普利策獎的影評人也是第一個因為影評人身份獲得好萊塢大道星星的作家。在美國發行的電影都以能得到他的點評為榮耀,如果電影能夠得到他“豎起大拇指”或“豎起兩個大拇指”評價的話,發行方會特意將這個評價印在dvd封面上向觀眾宣傳。

伊伯特還在他的母校創立了“最不受重視電影節”,用於展示那些被人們忽視但的確具有藝術價值的電影。可以說,伊伯特是美國電影藝術最後的守護者,沒有哪個影評人能像他那樣擁有公信力。

這個時空所拍攝的《末路狂花》較那個時空的《末路狂花》有許多的改變,因為傑德在電影中引入了更多的衝突,也因此讓電影有了更多的戲劇張力。女主角希爾瑪是一名很普通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白人家庭主婦,看上去非常的幸福。但是希爾瑪卻知道道貌岸然的老公早就出軌了,只是為了維持表面的風光而讓這段婚姻“名存實亡”著。而另一個女主角露易絲則是一名非裔美國人,有一個並不愛她的老公,家庭暴力就成了家常便飯。原本兩個主角應該沒有任何交集才對,但是每周三下午希爾瑪都會去一家酒吧小酌,而露易絲就是這個酒吧的女招待。幾次的邂逅,讓兩個女人建立起了一種別樣的友情。

故事進行到這,劇情就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這樣的劇情讓不少影評人有些昏昏欲睡,不明白這部電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想講述一個超越種族的友情?伊伯特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快速地寫下一段話。但是他卻在心底說道,如果在七十年代,這個題材或許還有點思考價值,但是到了現在,這個題材就有點膚淺了。

就在伊伯特決定放棄這部電影的時候,銀幕上的故事忽然發生了改變。希爾瑪表示自己厭倦了每天戴著面具的生活,於是同樣對現在生活有所不滿的露易絲便建議兩個人不妨開車去旅遊。這個建議自然得到了希爾瑪的贊同,於是兩個女人就這樣朝著未知的世界出發了。

在一個小酒吧裡,金髮的希爾瑪被一個混混看上了。儘管兩個人想辦法離開了這個酒吧,可那混混卻不依不饒地跟了上來,甚至想強姦希爾瑪。情急之下的露易絲搶走了混混的手槍,但擦槍走火之下將那個混混給擊斃了。

兩個女人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給驚呆了,多年的教育之下,希爾瑪自然是立即提議兩人去自首,但是露易絲卻拒絕了。“希爾瑪,如果我是白人的話,我一定去自首。但是我是黑人,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麼?我還沒走進法院,他們就已經判了我死刑!”

露易絲的這段話讓伊伯特眼睛頓時一亮,作為美國的評論家自然對美國的各種不平是非常不滿的。雖然沒有廢除奴隸制度已經很多年,甚至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也有不少時間了,但美國人骨子裡對黑人的歧視還是依舊存在的。儘管好萊塢是美國自由主義份子的聚集地,但是敢在電影裡如此明目張膽地嘲弄美國保守現狀的卻不多。此時的伊伯特已經非常有興趣地想知道接下去的劇情會如何走,是流於平庸呢?還是來一個絕地大逆轉呢?

希爾瑪雖然是一個家庭主婦,但是她並不傻,她很快就理解了好友露易絲的話。“那我們接下去該怎麼辦?警察一定會認為我們是殺人犯,他們很快就會來逮捕我們的!”

“冷靜,希爾瑪,冷靜!”露易絲想了一會,然後道,“嘿,不如我們偷渡去墨西哥吧?”

希爾瑪被這個膽大的想法給嚇到了,但是不得不說這似乎是唯一的一個出路。於是兩個女人驚慌失措地朝著墨西哥狂奔而去,而很快警察也發現了命案現場,並將希爾瑪和露易絲列為了逃犯。在逃亡墨西哥的路上,希爾瑪決定給自己的丈夫通個氣,好讓他有所瞭解。

但是讓希爾瑪憤怒的是,她的丈夫不僅不詢問自己為什麼要去墨西哥,反而在電話裡怒罵她這幾天沒有在家好好地伺候他。希爾瑪聽著這個男人自以為是的訓斥之後,安靜地掛掉了電話。然後衝著露易絲說:“看來,男人還真沒有一個好東西!”

希爾瑪和露易絲的逃亡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因為一個白人極端分子對露易絲的挑釁,希爾瑪一把火就燒掉了那個白人的卡車;而希爾瑪途中遇到的一個“好男人”最後也不過是打算騙走她錢的騙子……當兩人越接近墨西哥邊境線的時候,警察也就越來越多。不僅新墨西哥州的警察盡數出動,甚至還驚動聯邦調查局和國民警衛隊。看到如此龐大的追剿隊伍,有觀眾忍不住吐槽道:“這是抓毒梟呢?還是抓偷渡犯呢?僅僅是兩個女人,犯得著麼?”

伊伯特自然聽到那個觀眾的吐槽,他也不得不承認何必對兩個女人趕盡殺絕呢?當他冒出這個念頭之後,他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被導演和編劇完成的劇情給“洗腦”了。希爾瑪和露易絲的確是逃犯,逃犯本來就應該被逮捕歸案才對。可是由於前面的劇情鋪墊和後續的劇情發展,讓原本具有正義感的觀眾們紛紛同情這兩個“逃犯”來,伊伯特不由得對編劇的編劇功底表示驚歎。

他在觀影前查了下編劇傑德謝爾曼的資料,知道他是南加大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兼洛杉磯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但是在全家遭遇車禍並失去父母之後,這個紈絝子弟一夜之間洗心革面,不僅成了一個成功的作家而且目前在經營家族事業方面還頗有建樹。伊伯特略翻了翻《末路狂花》的原版小說《希爾瑪和露易絲》,相較於電影,小說的情節更加平緩。但是伊伯特也理解小說和劇本的不同,劇本需要更多的戲劇衝突,因此傑德將自己的小說來了個大改造才得出了這個劇本。

伊伯特也對比閱讀過傑德的其他小說,他發現這個年輕人對世界有自己的理解。他似乎在用同情的眼光打量這個美好並醜陋的世界,然後將這個世界最醜陋的一面展現出來,並摧毀所有的美好。他用近乎極端的寫作手法讓人去發現失去美好事物的痛苦,從而激發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珍惜。

此時故事已經開始步入尾聲,希爾瑪和露易絲已經被團團包圍,無路可逃。再往前便只有深淵,她們惟有等待一場漫長的訴訟。影評人已經開始分析這段劇情的存在意義了,大家都已經看出來了這是一部有關女性自我覺醒和女權主義的電影。而那些圍捕女主角們的警察和國民警衛們無一例外都是男性,而那些給女主角帶來不幸的人也全都是男性,可以說男性是這部電影裡的唯一反派。而女主角們逃亡的目的地——墨西哥自然是被認為是女權最後實現的地方,可是女主角們卻在距離墨西哥不遠的地方被攔截,這也象徵著女權主義到了絕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些觀影者覺得或許這就是電影的結尾了吧,畢竟到這裡也是個不錯的結尾。女權主義的反抗最後被壓制,電影的批判作用已經達到了。但是,編劇顯然認為這還不夠。

在因為逃亡而變得有些破爛的汽車裡,希爾瑪忽然說道:“你知道嗎,露易絲,認識你是我這輩子最他.媽.高興的事情了!”

露易絲也笑了起來,“我知道,認識你也是我這輩子最他.媽.快樂的事情。”

“你後悔嗎?”希爾瑪問道。

露易絲非常堅決地回答道:“我不後悔!”

聽到這,希爾瑪踩下了油門,朝著那深淵開去。隨著汽車的墜落,電影完結。

很多影評人對編劇採用如此極端的手法處理電影的結尾感到震驚,即便電影院裡的燈已經逐漸亮了起來,可很多影評人還在想這兩個女人為什麼要去自殺?因為“過失殺人”麼?那可是正當防衛,真要到了審判階段是完全可以翻案的。因為路上的“縱火”?拜託,分明是那個不要臉的白人司機“種族歧視”在前好不好!為什麼要自殺呢?

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還有伊伯特,他想了想,最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句,“或許將所有的希望都抹殺掉,才能讓人們理解最真實的悲劇。我很高興我又一次見證了影史上一部經典的誕生,同時我也很高興一個有能力的年輕人加入到我們的電影大家庭!”

次日,首批有關《末路狂花》的影評就新鮮出爐了。一如傑德所預料的那樣,譭譽參半。喜歡的人認為這是一部吹響女權主義復甦號角的電影;不喜歡的人則認為電影過於譁眾取寵。

但是很快喜歡的人就佔了多數,大部分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諷刺了當今美國社會對種族主義問題和女權主義問題的漠視。也因此,這部電影以外得到了黑人族群和女性觀眾的支援,首周票房便以800萬美元的成績按下週末票房榜的亞軍位置。對於一部投資1600萬的電影來說,這個首周週末票房成績已經讓那個米高梅非常高興了。因為按照這個成績估算,這部電影在美國國內的票房成績應該不會低於6500萬元。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得到了絕大多數影評人的喜愛,因此勢必在年底的各類獎項中會有所收穫。米高梅起初投拍此片的最重要原因是奔著拿獎而去的,如今不僅拿獎有希望,還有希望小賺一筆,米高梅高層都非常滿意。

參加完《末路狂花》的首映禮之後,傑德便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讓傑德有些驚訝的是戴維凱利拿來了一個劇本。劇本名叫《警戒籬笆》,是一部警務劇。這部電視劇算不慍不火,但是傑德覺得可以交給戴維凱利來練練手,同時也將安東尼蘇克指為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助理。之所以傑德要這麼安排,除了讓凱利能儘快適應編劇工作之外,另外就是讓蘇克積累經驗為他將來創作《csi》打下基礎。

凱利的劇本並不麻煩,很快東風製作就決定將這部劇排到了年底的製作計劃當中了。凱利現在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和蘇克一起組建劇組,同時為面試演員做準備。整個工作,傑德都不打算參與,他想知道凱利和蘇克能做到什麼地步。要知道,傑德招來的這四個編劇可是未來能獨當一面的明星級大編劇。傑德希望他們能夠最終獨立組建各自的製作工作室,成為東風製作的衛星公司。一方面是為了不約束這些天才們,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不造成壟斷,讓商務部和州交易委員會對自己有特別關照。

安排走凱利和蘇克之後,傑德關注的便是編劇工作室們對第二季《威爾與格蕾絲》和《老友記》的編劇情況。在第二季的劇本中,傑德只提供創意和設定,然後完成其中比較關鍵的劇集劇情,剩下的則有編劇工作室的編劇們去完成,傑德只負責最後的稽核和潤色。看著面前厚厚的劇本,傑德開始仔細檢視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