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天怎麼樣?一個人呆著太無聊了。”

“太好了, 我也是這麼想的。”

兩個好萊塢一線女星相視一笑,同時覺得惺惺相惜, 心理距離無限拉近。

奧斯卡之夜派對熱鬧至極,每個人都忙著拓展人脈、利益交換或是盡情享樂, 但妮可·基德曼和芮妮·齊薇格身邊圍著的人的確不多,甚至一度讓她們落了單——這絕不是在說她們不受歡迎,如果換個場合,她們絕對會成為整場派對的焦點女王,被搭訕到連去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但是,今晚的宴會主題是奧斯卡,而她們又在角逐奧斯卡影后的時候輸給了哈利·貝瑞, 那只是發生在一個多小時前的事, 所有嘉賓都體貼她們可能心情糟糕,沒有不知趣的圍上來,給了她們一點個人空間。

這份體貼是好的,真的, 但是當所有人都太體貼了太聰明了, 她們反而像是沒人理睬的被晾在一邊時,就太尷尬了。尤其是妮可·基德曼的前夫湯姆·克魯斯正在不遠處和派拉蒙的高管,以及金牌經紀阿里·伊曼紐爾等人熱聊的時候,她就更不想一個人呆著。

妮可·基德曼面露笑意,語氣也比剛才真誠了點:“對了,我很喜歡《bj單身日記》,你的口音也逼真的像個如假包換的英國人, 聽說你為電影特地練了幾個月口音?”

“說真的,我更佩服你,妮可,《紅磨坊》裡的那些歌曲和舞蹈都美極了,你在這上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絕對不會比我的更少!”

就在這時,一個妮可·基德曼和芮妮·齊薇格都不認識的黑人女演員——可能拍過幾部電視劇和成本不高的電影——突然從兩人身體中間擠了過去,一邊親熱的喊著哈利·貝瑞的名字一邊朝著對方走去,途中不僅打斷了她們的談話,還將兩人完全的給無視了。

兩名好萊塢一線女星對視一眼,眼神一起微妙起來,某種同仇敵愾的情緒在她們心裡滋生。

“這話本來我不應該說的,會顯得像是我在瘋狂嫉妒她。”芮妮·齊薇格臉上掛著假笑,語氣輕到只有她和妮可·基德曼兩人才聽得到:“但是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她會贏。你,朱迪·丹奇和茜茜·斯派塞克都比她更有資格。”

“她當然是有演技的,芮妮。雖然電影裡哭了半天沒有一滴淚,倒是在頒獎典禮上哭的稀里嘩啦。”

“噢妮可,你太刻薄了。”芮妮·齊薇格開懷大笑:“但我愛死你的語氣了。”

“至於為什麼是她,我想我大概知道理由——政治的選擇,芮妮。或許還有些其他因素,但最大的原因,是奧斯卡到了應該擁有一位黑人影後的時候了。誰讓布什總統不顧一切的發動了戰爭呢?這個時候美國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過去一個月裡,不停有媒體記者指責我花了超過兩百萬美元為奧斯卡公關,但是他們從來不敢曝光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一直堂而皇之的為他們拉票。”

妮可·基德曼的語氣非常諷刺,但芮妮·齊薇格理解她,不過她不懂的是:“他們?”

“丹澤爾·華盛頓和哈利·貝瑞。威爾·史密斯是個被放棄的小可憐,誰讓他被提名的年份這麼不湊巧,和華盛頓撞了車,所以他也只能自己花錢公關。”

論好萊塢小道消息流通,芮妮·齊薇格是真的比不上早已享用各種頂級資源的妮可·基德曼。“我搞不明白,既然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能量那麼大,為什麼丹澤爾·華盛頓沒有成為影帝?”

“可能是因為他們太勢在必得了,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要知道學院基本是由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的老頭子們構成的,他們可不喜歡咄咄逼人的態度。“妮可·基德曼說著從自己經紀人和公關那裡聽來的八卦:“再加上學院覺得1999年的時候他們的確欠了威廉·布蘭德利一點公平。”

這時晚宴上出現了一陣難以忽視的騷動。

妮可·基德曼正對著大廳入口,她抬頭看了看,笑著說:“真巧,剛提到威廉·布蘭德利,他就來了——”

芮妮·齊薇格的眼睛瞬間一亮,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扭頭看向人群騷動的中心。

金錢和漂亮臉蛋無法構成威廉·布蘭德利,雖然在好萊塢的絕大部分女人眼中,他確實是很有錢很英俊。但好萊塢有太多英俊和富有的男人,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威廉·布蘭德利——他同時還兼具神秘、謙遜、迷人等多個標籤,而且近兩年,有媒體總結了一些好萊塢最快成名途徑,其中排名較前的一條,就是和威廉·布蘭德利做朋友,因為有足夠多的資料證明,和威廉·布蘭德利合作過的演員,事業隨即進入上升期甚至大爆發的佔了大多數。

所以,當威廉·布蘭德利走進宴會廳,輕而易舉就成為了全場被矚目焦點,甚至連之前風光的哈利·貝瑞都瞬間淪為背景板的時候,也不令人感到奇怪。就像之前的高中校園舞會國王和王后的比喻,如果說王后是月亮,國王無疑就是太陽,兩者同處一片天空,後者的光芒必定要遮蔽前者。

芮妮·齊薇格想要舉步向前,但有太多人擋在了她的前面,不停有人走過去祝賀威廉·布蘭德利,說大堆冠冕堂皇毫無意義的廢話,然後再不著痕跡的轉為對他本人的讚美,恭維他,在他說話的時候發出善意的輕笑聲,在他舉杯致意時從善如流地跟著飲下杯中的香檳,然後更加積極熱切的靠攏過去。

芮妮·齊薇格沮喪的發現,威廉·布蘭德利身邊完全沒有留給她的位置了,一丁點的空隙都沒有。

妮可·基德曼觀察出了新朋友表情上的轉變,她一開始有些驚訝,但很快就不感到奇怪了:“威爾有種巨星的風度,從我見他第一次就知道,當他想的時候,他可以變得極其迷人。芮妮,你對他感興趣嗎?”

“是的,他正是我堅持到現在的原因。”

“芮妮,我以為你正在和喬治·克魯尼交往?”

“我們已經分手了。”芮妮·齊薇格用酒杯遮住自己的下半張臉,低聲對妮可·基德曼咬牙:“他改不了自己風流成性的毛病,而我不願意裝聾作啞,和其他女人分享一個男人,所以我踹了他。”

或許是總被批評不夠漂亮的緣故,芮妮·齊薇格喜歡上情場上爭一口氣,她的桃花運也一直不差,交往過的都是有才有名的大帥哥,從演員導演製片人到編劇音樂人都有,除了喬治·克魯尼外,她的前男友名單上還有金·凱瑞和馬修·派瑞。

“你的確非常有魅力,芮妮,這從你那一串有名有望的前男友名單上就能看出來,但是像威爾那樣漂亮的男人,註定不會永遠只屬於一個女人的。如果你追求的是這個的話,我恐怕你會失望的。”如果不是真的對芮妮·齊薇格有好感,妮可·基德曼不會說出這句肺腑之言的。

“但是他並沒有玩弄過女人的感情,對吧?如果有,肯定瞞不住,這裡可是好萊塢——我想嘗試一下,拜託了妮可,我不會沒戰鬥就認輸的。”芮妮·齊薇格的眼睛裡充滿了執著,她的神情充滿倔強的不服輸,這是家鄉德克薩斯州凱蒂鎮賦予她的,也是她的真實性格,她並不像塑造出來的多數傻大姐角色那樣親切隨和到有點蠢。

說實在的,好萊塢哪有真正的傻大姐?或許有,但她們都紅不長久,能站穩腳跟的都是聰明女孩,懂得戴上傻大姐的面具掩飾自己罷了。

“好吧,跟我來,我介紹威爾給你認識。”妮可·基德曼最終還是答應了,然後她憑著刷臉,還有和威廉的幾面之緣,將自己和芮妮·齊薇格帶進了那個擁擠的小圈子裡。

“祝賀你,威爾。”妮可·基德曼朝威廉舉了舉杯,並介紹道:“這是芮妮,威爾,我想你們已經在頒獎典禮上見過了。”

“我的座位有點偏僻,你應該看不到我。”芮妮·齊薇格立刻說,並朝威廉伸出了手:“但在紅毯上,你從我身邊走過了兩次,當時我想和你打招呼來著,但你只顧著幫凱特·溫絲萊特照看裙子了。”

“現在認識也不晚,你可以叫我威爾。”威廉一邊說著,一邊掛起微笑,禮貌的和芮妮·齊薇格握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威廉的語氣是非常客氣的,但是芮妮·齊薇格沒聽出來,四目相對的一瞬間,四周安靜了,芮妮·齊薇格只聽到了自己急亂的心跳聲。這是她最迷人的一任男友喬治·克魯尼都沒能給過她的緊張感。

還有,還有就是對方暖洋洋的乾燥手掌,她只希望威廉沒有察覺自己的手心正在出汗。

感覺出對方禮貌性的輕握了下後,正要鬆開手掌,芮妮·齊薇格連忙將早就準備好的,寫有自己私人電話號碼和一句“打給我”的小紙條塞進了威廉手裡,還露出了自己最討人喜歡的甜美微笑。對方在一瞬間的詫異後接過了紙條,並且很自然的握在手心裡,沒有被其他人看出端倪。

芮妮·齊薇格以為自己成功了,威廉·布蘭德利沒再多看她幾眼,反而是很快就開始和其他人交談也沒有讓她感到低落,她陪著妮可·基德曼在晚宴上轉了轉,和幾個導演製片人聊了聊天,就提前離開回家等電話。

但是一天過去了,然後是一個月、兩個月……芮妮·齊薇格一直沒有接到來自威廉·布蘭德利的電話。

她失敗了?她沒有引起對方的興趣?

那他為什麼要藏起自己的紙條?

大概是……不想讓她當眾難堪吧。

如果紙條當時被其他人看到,而威廉又沒有表現出對她的興趣的話,那她絕對要為好萊塢的八卦人士提供一整年的笑料了。

說實話,這真的有點打擊到她,但是轉念一想,這個結局也要好過其他的。好吧,現在她終於知道為什麼在好萊塢女星們的秘密小圈子裡,有那麼多人是對威廉·布蘭德利又愛又恨了。

……

奧斯卡頒獎典禮和《名利場》的“奧斯卡之夜”晚宴,在第二天統治了幾乎所有媒體的娛樂版面。

北美三大報紙《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的娛樂版頭條全是和奧斯卡有關的訊息,《綜藝》、《紐約客》、《好萊塢報道》不約而同的推出了奧斯卡專題特刊。

“註定成為傳奇的74屆奧斯卡——最年輕影帝、首位黑人影後。”

這是《紐約時報》娛樂版頭條上對昨晚奧斯卡的評價,“頒獎典禮前波雲詭秘的輿論戰、最長的時長、最高增幅的收視率、最年輕的影帝和第一位黑人影後,無一不加深了74屆奧斯卡的傳奇程度。”

《紐約時報》還將威廉與奧斯卡上一任最年輕影帝記錄的保持者,在30歲156天時獲得影帝頭銜的理查德·德萊弗斯做了比較,稱威廉和哈利·貝瑞二人的獲獎是“大膽而合理的選擇”,而“75屆奧斯卡註定將成為最傳奇的一屆奧斯卡,為後世影迷津津樂道”。

《華盛頓郵報》以“《美麗心靈》獲最佳影片,威廉·布蘭德利、哈利·貝瑞榮膺影帝、影后為題”,細數了頒獎典禮上的諸多亮點,像是柯達劇院的奢華舞臺、烏比·戈德堡的精彩亮相、伍迪·艾倫的意外現身、西德尼·波迪埃發人深省的講話、哈利·貝瑞接過小金人時的喜極而泣和威廉·布蘭德利給人留下極深刻印象的獲獎感言等等。

《洛杉磯日報》則稱這一屆是“最意外和最不令人意外的奧斯卡”。

“《美麗心靈》本來就是傳記類電影的集大成者,一舉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四個重磅級的小金人收入囊中,大獲全勝毫不稀奇,《指環王:魔戒再現》以13個提名只收穫了4個技術類獎項,這份尷尬也早在意料之中。”

“威廉·布蘭德利和哈利·貝瑞的加冕,顯示出奧斯卡已經在年齡歧視和種族歧視的問題上發出了渴望改變的訊號,但遺憾的是,商業歧視和科幻/奇幻歧視仍然存在。”

而其他主流媒體,n繼續震驚於威廉榮膺奧斯卡影帝時的實際年齡。n的名嘴主播在播到奧斯卡的新聞時,強調了兩遍“24週歲197天的奧斯卡影帝”,甚至還情不自禁爆出來一句:“老天,我這麼大的時候還在漢堡王打工還大學貸款呢!”

值得一提的是,n主播的這段話迅速走紅,還引發了一波公眾對大學學費越來越昂貴,畢業後開始還貸要還到退休的抱怨和吐槽。

美聯社和路透社則更關注好萊塢在種族歧視上做出的改變,“74屆奧斯卡是黑人演員的里程碑”,路透社指出,三名黑人演員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大獎,並且誕生了奧斯卡歷史上首位黑人影後,還有著名黑人影星西德尼·波蒂埃的奧斯卡終身榮譽獎,這樣的奧斯卡是四十年前的黑人族群無法想象的,現在他們終於揚眉吐氣了。

“奧斯卡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好萊塢在未來也必將越來越青睞黑人演員。”美聯社這麼表示道。

不過也有《紐約郵報》等媒體認為,頒獎典禮超過了四個小時,時間太過漫長,讓人不得不耐著性子打著哈欠觀看,對於東海岸的觀眾絕對是個折磨,而且大多數獲獎者的發言都了無新意,感謝來感謝去,重複又做作。

但是著名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也公佈的奧斯卡各項資料卻顯示,74屆奧斯卡的收視率比上一年增長太多了——本屆頒獎典禮歷時4小時16分鐘,是奧斯卡歷史上最長的一次,之前的最長記錄是4小時9分鐘。在abc電視臺四個多小時的直播中,美國56個主要電視市場收視率達到了41.4%!

要知道去年奧斯卡的收視率可是30.7%,等於說收視率提高了10.7%,增加了整整1574萬觀眾!再加上5810萬的瞬間最高收視人次,雖然這屆奧斯卡的平均收視率還是比不過1998年,但又了這樣一個高光時刻,已經足夠載入史冊了。

不僅如此,在奧斯卡結束後的24個小時裡,威廉·布蘭德利、哈利·貝瑞、奧斯卡、美麗心靈、指環王、烏比·戈德堡幾個詞語在谷歌上的搜尋量就達到了上千萬次,奧斯卡相關直接霸佔了本月搜尋熱度前十里的六個位置。

奧斯卡效應不獨獨體現在媒體公眾的廣泛熱議,和網際網路的搜尋熱度上,更直接的反應是實際轉化為美元的各種票房資料。

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在映影片,在接下來的一週甚至一月內,票房均迎來了大幅的提高,那些本來都快要下檔的影片又被延長了檔期,就連已經下檔的電影,都在藝術院線重新開始上映。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麗心靈》。上映十幾周後,北美地區仍在上映《美麗心靈》的電影院早已從最初的三千多家,降到了四百多家,但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後,因為受到奧斯卡效應的影響,有很多影迷紛紛走進電影院購買電影票——其中很多影迷其實早已將影片看過了不止一遍——無論是藝術院線還是大眾院線都迅速增加了放映場次,目前北美地區有上映《美麗心靈》的影院近千家,銀幕超過2500塊。

這也使得本來已經從週末票房排行榜上掉了下去的《美麗心靈》,在奧斯卡結束後的第一個週末三天猛收1870萬美元票房,再加上同檔期沒有強勁新片上映的情況下,影片直接回到了北美週末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雖然這種情況只是曇花一現,第二周影片的排行就掉到了五名開外,但在上映了三個多月後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足夠令所有人心花怒放了。而在海外地區,一些因為檔期緣故現在才剛剛上映影片的國家裡,票房也明顯的受到了奧斯卡的影響,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績

截至2002年4月份,《美麗心靈》的北美票房已經達到了3.47億美元,全球票房非常接近6.9億美元——一部傳記電影能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環球和夢工廠當然是欣喜若狂,並難得大方的給所有電影主創都發了一筆不菲的分紅,而好萊塢的製片廠們在目瞪口呆過後,幾乎把行業內還未被買下的所有傳記類電影劇本一掃而空,僅在4月就有多達九部傳記電影同時開拍,每個製片廠都期望下一部《美麗心靈》就在自己手中誕生。

奧斯卡效應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小金人得主們普遍會得到比之前多出一倍甚至十幾倍的關注度,並且在下一屆奧斯卡舉辦之前,這份關注都不會消失多少。

朗·霍華德的新作備受期待,詹妮弗·康納利和男友保羅·貝坦尼的戀情也受到廣泛關注,媒體熱議哈利·貝瑞將在拍攝中的《007之擇日而亡》裡扮演怎樣的一位邦女郎的同時,也將兩個月前她在車禍事故後駕車逃逸的醜聞重新翻了出來。

至於威廉,媒體盯他盯的更緊,但在成為奧斯卡影帝後,他除了拿著小金人為《名利場》又拍了一期封面,創造出了另一本年度最佳銷量的雜誌外,就一直遠離著公眾的視線——之前威廉就曾接受過《名利場》的一次專訪,那次的封面照後來還成為了雜誌評選的史上最具吸引力的十佳封面之一,銷量也非常高,有五十多萬本,是《名利場》雜誌歷史銷量排行榜的第三名還是第四名來著。

所以也難怪《人物》雜誌開始用擔憂的文字評論:“奧斯卡影帝、全世界最好的演員威廉·布蘭德利近期恐怕有向另一位奧斯卡影帝、同樣也是全世界最好演員的丹尼爾·戴·劉易斯學習的傾向。而他學習的不是表演風格、不是服裝髮型,卻是丹尼爾·戴·劉易斯隱居式的生活方式。耶穌基督啊,這千萬不要是真的,不然當威廉·布蘭德利決心遠離公眾視線,全世界的影迷該少了多少樂趣!”

不過《人物》雜誌的擔憂(暫時)是多餘的,丹尼爾·戴·劉易斯的生活除了拍戲外就是隱居,極少出席公開活動,哪怕那是他自己的電影首映,而威廉,在威爾洛特製作、漫威監製的《蜘蛛俠》首映當天,就出現在了洛杉磯的中國劇院門口,現場感受電影首映效果,也為好友託比·馬奎爾助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