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後, 好萊塢混亂的輿論氣氛一點都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更加硝煙彌漫的趨勢。

關於《美麗心靈》的誹謗言論依舊漫天飛舞, 但它已經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紅磨坊》被批只是一部集百老匯流行歌曲、爵士、搖滾於一體的大雜燴,而且妮可·基德曼唱的也不怎麼樣;《指環王》被指責特效太多, 演員是靠化妝造型而不是演技吸引眼球;威爾·史密斯的“只有我才能演好拳王阿里!”的狂妄之語又被媒體翻了出來;西恩·潘特意在《不一樣的爸爸》裡扮演智障父親顯然是有預謀的向《雨人》中的達斯汀·霍夫曼學習;《穆赫蘭道》故弄玄虛,大衛·林奇就是在賣弄導演技巧而不是真心想拍好一部電影等等。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花費重金利用媒體開展唇槍舌戰,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網路也漸漸成為了宣傳公關的重要陣地之一,每天有無數關於奧斯卡的小道消息在網際網路上流傳。

不過,在被不利訊息纏身的多部提名電影中,也有真正的“幸運兒”做到了正面新聞多過於負面的, 像是米拉麥克斯角逐今年頒獎季的四部電影裡——《bj單身日記》、《不倫之戀》、《攜手人生》和《隔世情緣》——除了《bj單身日記》是部純商業的chick films卻讓芮妮·齊薇格提名最佳女主角, 顯得水分有些過多,和《不倫之戀》的香菸品牌植入廣告外,幾乎沒有其他負面新聞找上他們。

而且,四部電影一共帶來了十個奧斯卡重要獎項的提名, 讓米拉麥克斯“奧斯卡提名收割機”的稱號再度延續了下去——提名數量上米拉麥克斯雖然還沒有比過威爾洛特, 一部《指環王:魔戒再現》就為威爾洛特帶來了十三個提名,但《指環王》得到的大多是技術類獎項的提名,不像米拉麥克斯,五個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就佔了三個——尤其茜茜·斯派塞克和朱迪·丹奇還是奪冠的大熱門——五分之三的機率,幾乎可以說是把影后獎盃收入囊中了。

很多素有名望的職業影評人,比如說《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埃伯特就對《攜手人生》大加讚揚,羅傑·埃伯特在這個頒獎季一共為這部電影寫過三篇影評, 篇篇都充滿溢美之詞,認為影片是險些被湮沒在《美麗心靈》光環下的一顆明珠。

而《紐約時報》的斯蒂芬·霍爾登就更加誇張,他直接在專欄裡稱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只能屬於《不倫之戀》,最佳男主角應該頒給湯姆·威爾金森,朱迪·丹奇最有資格登上影后寶座,最佳男配角也非吉姆·布勞德本特莫屬——所有預測不僅都和米拉麥克斯有關,而且與他的兩位同事,同為《紐約時報》著名影評人的a·0·斯科特和莫斯維斯·米歇爾也大相徑庭,後兩人的奧斯卡預測名單在影片選擇上就豐富多了。

一時之間,米拉麥克斯掌權人韋恩斯坦兄弟的聲望如日中天,因為公司旗下角逐本屆奧斯卡的幾部電影都成為了當前的大熱門,甚至有媒體猜測:“搞不好頒獎典禮結束後,除了最佳導演外最重要的幾座奧斯卡獎杯,都要被放進米拉麥克斯的榮譽陳列室了。”——最佳導演是唯一一個提名名單裡沒有米拉麥克斯出品電影的重要獎項。

就在二十世紀福克斯和哥倫比亞公司的電影部門主管坐在辦公室裡磨牙,暗自咒罵韋恩斯坦兄弟慣會收買人心,同時準備研究並模仿的時候,一件令他們喜聞樂見的事情發生了。

週一的《洛杉磯時報》頭條版面上刊登了一篇新聞——《抹黑!打壓!米拉麥克斯的奧斯卡政治詭計》。

在報道中,記者詹姆斯·t·布裡克講述了一件剛剛發生在他身上的事:米拉麥克斯的宣傳顧問三天前主動聯絡他,請他看新聞網站德魯奇報道上和《美麗心靈》有關的負/面/報/道,還重點強調了就是“揭露”影片原型約翰·納什同性戀、離婚、私生子和反猶主義的那些,在詹姆斯·t·布裡克表示自己知道這些新聞的時候,米拉麥克斯的宣傳顧問直接詢問他:“難道這不值得被刊登在《洛杉磯時報》上讓更多的讀者知道嗎?”

“那名米拉麥克斯的宣傳顧問還頻頻暗示,如果筆者能將《美麗心靈》的不利報道搬上報紙,將會為此而得到豐厚的報酬。”《洛杉磯時報》記者詹姆斯·t·布裡克在報道中寫道:“遵從新聞記者應有的職業道德,筆者決定拒絕那名宣傳顧問,並在此將米拉麥克斯涉嫌收買記者抹黑競爭對手的真相曝光。”

“好萊塢電影人都應提起警惕之心,不正之風在好萊塢滋生。一些電影公司為了確保自己推舉的電影能夠成功獲獎,在面對口碑好、呼聲高的競爭對手時,不惜透過媒體以及各種私人關系抹黑對手。筆者不會是他們找上的第一個記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待到奧斯卡揭曉之時,《美麗心靈》等近期負/面/新/聞纏身的優秀電影全面落敗於米拉麥克斯的影片,筆者也不會感到奇怪,只是那時的奧斯卡或許將會變成一個笑話,因為全世界都見到了奧斯卡加冕的是公關的勝利,而非藝術上的高超造詣。”

和這篇頭條新聞一起的,還有一張韋恩斯坦兄弟在去年奧斯卡紅毯上走過的照片。

記者詹姆斯·t·布裡克在他的報道中披露的內容震動了整個好萊塢,一直都不明真相的好萊塢底層群體震驚於米拉麥克斯及其掌權者韋恩斯坦兄弟的能量與手段,而那些早就懷疑頒獎季輿論風向不對的人,他們受到的震驚並不比無知的人少多少——因為說真的,哪怕是對於好萊塢的電影人來說,之前他們猜測到了黑幕是一回事,現在黑幕被證實的確存在又是另一回事。

託《洛杉磯時報》每日發行量上百萬的福,這件千禧年以來的頒獎季最大醜聞迅速傳遍了全美,甚至還被不少歐洲報紙轉載,尤其是英國媒體。因為好萊塢是目前公認的世界電影製造中心,以及國內電影市場過小消耗不了太多本土演員的緣故,每年都有大量的英國演員到好萊塢謀求出路,但好萊塢的製片廠多多少少都有點地域歧視,不肯給英國演員太好的角色,所以當好萊塢爆出醜聞的時候,英國媒體總是很樂於為事件的傳播再推波助瀾一把。

網際網路上關於這篇報道的討論熱度同樣很高,“米拉麥克斯”、“好萊塢醜聞”、“韋恩斯坦”、“奧斯卡”成為了近期網際網路搜索引擎上被搜尋次數最高的幾個詞語。

而在一些熱門網站和論壇的好萊塢討論版面裡,網民們更是興致勃勃的挖掘著更多報道背後的東西,像是當事雙方米拉麥克斯和《美麗心靈》背後的環球看到這篇報道後的反應如何?米拉麥克斯,不,韋恩斯坦兄弟真的在好萊塢擁有很大能量嗎?他們是只抹黑了《美麗心靈》一部電影還是其他提名影片也包含在內?過去幾年內,奧斯卡給予了米拉麥克斯出品的電影不少榮譽,這些榮譽獲得的過程是不是也存在著不光彩的手段?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確切的,當虛偽的遮羞布還存在的時候,就算環球恨米拉麥克斯恨的牙癢癢,也拿他們毫無辦法,而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米拉麥克斯的宣傳顧問每天都在做些什麼,哈維·韋恩斯坦也不能再躲在幕後,他立刻令米拉麥克斯發出宣告,將整件事推到了宣發部門的自作主張上,稱錯誤源自部分員工的急功近利,自己作為ceo,並不會過問公司的每一件事。同時致電環球總裁,用對他來說非常謙卑的態度道歉,好打消環球或許會利用這次機會發動“七大”狠狠報復米拉麥克斯一把的念頭出現。

環球總裁原諒了哈維·韋恩斯坦沒有,公眾不得而知,,但同時,一陣“揭開韋恩斯坦公關歷史、爭議往屆奧斯卡公正性”的風潮,正在網際網路上快速蔓延。

像是在hso、hitfix等熱門網站,已經有好萊塢從業人員爆料說早在1997年,哈維·韋恩斯坦就曾用送禮物和辦豪華派對的方式收買學院會員和著名影評人,讓他們公開稱讚米拉麥克斯的電影《英國病人》,使這部影片一共奪走了十二項奧斯卡提名和最終的九座小金人,而一開始更受多數專業影評人喜愛的科恩兄弟的《冰血暴》,就只拿到了兩座獎盃。

還有爆料說,第七十一屆奧斯卡上《莎翁情史》掀翻《拯救大兵瑞恩》奪得最佳影片,格溫妮絲·帕特洛還因此片封后的一戰更是離不開哈維·韋恩斯坦的幕後謀劃。

以及去年為了讓《濃情巧克力》在奧斯卡上取得佳績,韋恩斯坦可謂手段倍出,他不僅大打族群牌,讓知名的黑人民權領袖傑西·傑克森和猶太人權益組織領袖福克斯曼公開讚揚此片,還利用了自己的人脈和媒體關係到處宣揚《角鬥士》的男主角羅素·克勞其實脾氣暴躁、性格狂妄自大。

有人提出疑問:威廉·布蘭德利似乎和哈維·韋恩斯坦合作過至少兩次?《莎翁情史》的男主角還是他呢,而且《魔戒》系列的電影版權也是威爾洛特從米拉麥克斯手上購買的,為什麼米拉麥克斯抹黑起《美麗心靈》來就這麼手下不留情,就不怕影響彼此間的交情嗎?

這些問題並不難回答,很快就有對好萊塢瞭解頗深的網友(或許就是個電影人)為其他網友進行了科普:

是的,除了《莎翁情史》外,威廉·布蘭德利還拍過米拉麥克斯的《驚聲尖叫》,並且據說哈維·韋恩斯坦決定要拍後來票房大賣的《驚聲尖笑》系列就是受到了他的啟發,這大概也是後來威爾洛特能買到《魔戒》改編權以及威廉·布蘭德利接拍《莎翁情史》的一個原因。

但是,曾經交情不錯不代表永遠不會起齷齪。然後這名知情人就好好的講述了一番1999年米拉麥克斯是如何在羅伯託·貝尼尼和威廉布蘭德利之間抉擇,然後認定布蘭德利太年輕幾乎沒有希望勝出於是放棄他,後來全力為貝尼尼公關奧斯卡影帝的。以及在《指環王:魔戒再現》創造票房奇蹟後哈維·韋恩斯坦有多後悔賣掉小說改編權。

網際網路/上/信/息傳播的速度太快了,在很短的時間內,網友們已經用大量的資訊——半公開或隱秘的內部消息,直接或間接的證據——將哈維·韋恩斯坦定位成了好萊塢最大的黑幕,隻手遮天的猶太佬或是不擇手段的投機商人。

等傳統主流媒體注意到這一切時,這些內容已經在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了。

公眾易受媒體影響,但反過來其實也是,當公眾的輿論傾斜到一定程度,媒體也很難忽視過去。

其他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舊金山論壇報》、《好萊塢報道》、美聯社和倫敦《泰晤士報》、德國《圖片報》也都紛紛跟進,加入到了對韋恩斯坦兄弟的聲討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利用媒體抹黑對手 米拉麥克斯涉嫌操縱輿論》

《隱藏幕後的好萊塢頂尖權勢人物——韋恩斯坦兄弟》

《十年83項提名! 奧斯卡對待韋恩斯坦真的不一般?》

《公關手段影響評獎結果 藝術的純潔和公正誰來維護?》

隨著報道的集中和深入,輿論的風向也在漸漸發生改變。從深扒哈維·韋恩斯坦在好萊塢能量到底有多+大,到開始質疑那些曾為米拉麥克斯大唱贊歌的媒體、影評人甚至是往屆奧斯卡頒獎結果的公正性了。

這是很嚴厲的指控。

無論是對於媒體還是職業影評人來說,或許他們有著說不盡的潛規則,但那些都是不能見光的,一旦被挑明收過好處,那麼那人的職業道德將會受到嚴重的懷疑,甚至在所在行業都再無立足之處。

連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太陽報》專欄作家羅傑·埃伯特也不能例外——羅傑·埃伯特剛剛給予過米拉麥克斯製作的幾部電影極高的評價,還為芮妮·齊薇格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說過好話,所以也被捲進了這場風波中,雖不至於被公開質疑違背職業道德——因為他仍然是唯一一個獲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人,行業地位依舊很高——但是威望的的確確是受損了一些。

而被懷疑公正與純潔,更是學院不願意見到的。

學院主管委員會不得不向所有成員釋出通知,禁止他們在頒獎季期間收受任何電影公司或演員贈送的價值超過五百美元的禮物,同時希望學院會員在投票時不要被電影之外的言論影響,應該從影片的藝術性上決定投票物件。

“奧斯卡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我相信每一位學院會員都有自己的審美判斷,不會輕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哈維·韋恩斯坦不愧為好萊塢最老謀深算的猶太商人之一,哪怕是在被曝光了涉嫌賄賂後,他仍然在不遺餘力的試圖挽回學院的好感。

不過《攜手人生》等米拉麥克斯推舉的影片熱度的確降下來了,而且為了避嫌,就算是從未收過米拉麥克斯好處的影評人也不再願意公開對影片表示支援了。

這也造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每一部奧斯卡奪獎熱門電影名聲上都有瑕疵,大小不一。

無論如何,這屆奧斯卡已經成為了獎項歸屬最有懸念的一屆,因為每個提名者和提名電影的前景看起來都迷霧重重。

……

“聚會?什麼時候?明天下午三點,唔……讓我想想,應該沒有問題,我和《人物》雜誌的專訪約在上午,應該來得及——但是摩根老夥計,你從來都不是個愛熱鬧的人,上次主動邀請我們去你家裡共享美好時光更是前年的事了,明天是為了什麼,總要有個主題吧?”

當凱爾·伊斯特伍德受到其他家人的指派,來喊父親去吃剛烤好的檸檬派時,卻發現父親正站在露臺上和人通電話,從語氣上聽,電話另一頭似乎是父親多年合作的老拍檔摩根·弗裡曼。

“生日派對?不,我記得你的生日應該是夏天……總不會又是千篇一律的拉票餐會吧,我最近可是一去這些場合就感到渾身難受。有些提名演員,明明沒有一副好脾氣,為了多從我們這群老骨頭身上多得到幾張選票,硬是要擠出一臉僵硬的討好……可惜笑的雖然還不錯,眼神太不達標,我都能想得到他們背地裡是怎麼罵我們這群老家夥多難討好的。現在的年輕人都被時代寵壞了,演技可是越來越——哦不。”

“摩根老夥計,實話告訴我,明天參加聚會的,不會恰巧有幾個在提名名單上的演員吧?”

“——丹澤爾·華盛頓和哈利·貝瑞?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今年他們勢在必得對嗎。哦……喔噢……好了,我明白了,你的邀請我當然會赴約的。現在,是檸檬派時間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看了不遠處的長子一眼,說:“我得去餐廳了,不然孩子們會把所有盤子都掃精光的。再見,摩根。”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隨手將手提電話放在一旁桌子上,然後伸手揉著眉心。

“是摩根·弗裡曼嗎?”凱爾·伊斯特伍德問,“聽起來似乎他帶給您一個難題。”

“是的,的確是一個難題,他想讓我投票給丹澤爾·華盛頓和哈利·貝瑞。”漫長歲月帶來的謹慎,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般不向別人傾談好萊塢光鮮背後的種種黑暗,但是凱爾不是外人,他是他的兒子。“他不僅邀請了我和其他一些學院會員去他家參加聚會,說要介紹這兩個黑人演員給我們認識,還懇求我能在其他會員面前說點好話,顯然是要幫助他們拉票了——這讓我覺得有點困惑,因為在我的瞭解中,摩根·弗裡曼不是個頒獎季的社交積極分子,對政治或玩弄權勢都沒什麼興趣,我以前甚至都不知道他和華盛頓或貝瑞私下裡還有交情。”

“按照您的說法,既然弗裡曼不熱衷奧斯卡競賽,那他為什麼要幫丹澤爾·華盛頓和哈利·貝瑞拉票?連我都知道,好萊塢的人脈關系全是相互的,一旦他開了口請求,就要欠下一大堆的人情。”

“應該是有些連摩根·弗裡曼都無法拒絕的人或者組織拜託了他。我猜。”

“喔噢。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嗎,我的意思是——那可是摩根·弗裡曼!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就在演戲了,難道在好萊塢他還要聽誰的命令嗎?”

“無論一個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都脫離不了他的族群,在好萊塢,黑人演員尤其如此。”

“您的意思是好萊塢的黑人組織——像是黑人電影製作協會或有色人種權益促進會——正在發動所有力量為黑人提名者拉票?這,這聽起來實在是有點——”

“離譜?不,他們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摩根·弗裡曼告訴我,除了他之外,斯派克·李、薩繆爾·傑克遜、烏比·哥德堡、小古巴甚至是西德尼·波蒂特都站在黑人提名演員身後,他們要全力爭取,讓這一屆奧斯卡變成好萊塢黑人演員的里程碑。”

凱爾·伊斯特伍德瞠目結舌,剛剛他聽到的這些名字,無一不是好萊塢最大名鼎鼎的黑人演員,其中西德尼·波蒂特,更是有史以來奧斯卡的第一位黑人影帝,並且要在下個月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領取終身成就獎的。

“幾十年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頒獎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看著窗外,突然無奈的嘆了口氣,對他的長子說:“奧斯卡一向具有競爭性,但從未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混亂。以前,製片廠只是把錢投資在宣傳公關上,吹捧他們的影片和演員,現在,他們開始花錢互相使壞了,就像那些為了贏下選舉不擇手段的政客一樣。”

凡事總有個源頭,奧斯卡競賽從良性競爭變成惡性競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似乎是從九十年代開始,這種現象就愈演愈烈——不,或者說,從韋恩斯坦兄弟的米拉麥克斯參與進來後,頒獎季競賽的遊戲規則才徹底改變了。

那些贈送給所有學院成員的奧斯卡投票指南小冊子,dvd錄影帶,有導演、演員參加的選票酒會,奢華的五星級酒店餐會,豪華旅遊券或是各式各樣貼心昂貴的小禮物,幾乎全是從米拉麥克斯才開始流行的。

不得不說,這種宣傳策略真的是開創性的,很多學院會員在經歷過米拉麥克斯公關無微不至的勸誘和討好後,立場都會不自覺的偏向他們——有的學院成員甚至認為米拉麥克斯是真的幫了他們的忙,讓他們更多的瞭解了提名電影和提名者,能夠更好的投票——雖然也有一些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投票不那麼客觀,但因為被哄得開開心心的,只要不是特別正直堅持自我的人,都會順水推舟按著韋恩斯坦兄弟的建議投票。

事實上,就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中過招。三年前的頒獎季,伊斯特伍德難得將奧斯卡的提名電影都看完了一遍,他很喜歡威廉·布蘭德利在《莎翁情史》裡的表演,不過在接過幾個米拉麥克斯公關的電話,參加過幾個學院派對後,他改變了主意,將自己的那張最佳男主角選票投給了羅伯特·貝尼尼,因為在當時那看起來的確是個更成熟和穩妥的選擇。

其實那一年的頒獎季結束後,偶然間再次重溫影片時,他就有點為威廉·布蘭德利感到可惜了,也意識到了自己曾經的忽視是多麼的錯誤,那時又是怎樣受到米拉麥克斯深刻影響。之後的兩個頒獎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冷眼旁觀無數學院成員就像曾經的他一樣,在不知不覺間被電影公司有意的操縱,那引發了他更多的感慨。當然了,還有反感。

這個頒獎季一開始就表現的比以往的都還要混亂,不止指報紙上的烏煙瘴氣,一些奉行享樂主義的學院成員,如果他們願意,就能在這段日子裡過上比總統還要忙碌的生活,穿梭在各個五星級酒店和豪華遊輪別墅之間,回家時車上載滿了禮物。而另一些正義感佔據上風的學院成員,早就看不下去,並快要向學院理事會提交抗議了。

在這個用平靜表象掩蓋動盪真相的特殊時期,哈維·韋恩斯坦那些不見光的手段突然曝光,他從志滿意得到變得臭名昭著過程順利的像是一種必然。

不過這結局來的未免也太快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原本覺得韋恩斯坦的花招還能再管用幾年,直到多數人都忍無可忍的——現在看來,是有人對他忍無可忍了,而且那個人非常聰明,也找到了一個極好的機會,讓哈維·韋恩斯坦在他最自鳴得意的時候狠狠跌了一跤。

媒體和公眾都將目光投在頒獎季亂象上,不正的受賄之風和抹黑現象是消失了不少,但好萊塢這個名利場永遠不缺少的就是投機者,一個韋恩斯坦暫時隱退了,另一個不那麼低調的組織就凸顯了出來。

其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猜測,或許一開始好萊塢的黑人演員們是沒有這麼大野心的,但誰讓這屆頒獎季的輿論亂糟糟,幾乎每一部提名電影都在負面輿論的漩渦裡脫不開身呢,加上男女主角的十個提名裡黑人演員就佔去了三個——丹澤爾·華盛頓、威爾·史密斯和哈利·貝瑞——這在奧斯卡的歷史上僅僅是第二次,第一次發生在二十九年前,現在的大環境對黑人演員也友善多了,所以好萊塢的黑人組織會如此信心十足的同時衝擊男女影帝也就難怪了。

“但是您總要投票吧,父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長子在他出神時問:“您會怎麼選擇?”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思索一陣後,給出了回答:“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投給玩弄詭計的傢伙,或是被政治正確綁架。”

幾天之後,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與他的老朋友吉恩·哈克曼、沃倫·考恩、莫里·維斯曼、喬恩·沃伊特等人一起打高爾夫時,偶遇了恰好也來到這片球場的阿諾·施瓦辛格、梅麗爾·斯特裡普夫婦、迪克·格特曼、格里·帕姆等人,兩方人馬一起競賽,決出了勝負後,又集體去了附近的酒吧閒聊。

因為大家都是學院同行的緣故,話題繞來繞去難免回到奧斯卡上,往年彼此間還有不小分歧,今年大家倒眾口一致的表現出了對世風日下的憤慨。

梅麗爾·斯特裡普說:“我不反感提名者過分的誇耀自己,但是用破壞其他人的名譽來為自己獲利的手段太可恥了。”

她的話引起一陣附和。

而喬治·沃伊特——安吉莉娜·朱莉的父親,但是和女兒關係極其糟糕——則是對另一種新生現象非常不滿:“我非常害怕被人指控種族歧視,好麼?不能說‘沒錯我就是覺得華盛頓這次表現的不夠好’,也不能提出質疑,不然就是歧視——就好像去年我在大門外裝了攝像頭,之後搬來的一戶黑人家庭就向社群投訴我,說我是因為他們才裝的監控,還差點鬧上法庭。在很多人心裡,老白男總是帶有偏見,還十有八/九都是種族主義的混球——”

後面的話因為過於敏感,被喬治·沃伊特吞回肚子裡了,但在座的所有人都明白他想說什麼,肯定是“如果奧斯卡不給黑人演員頒個獎,是不是也要被罵種族歧視了?”之類的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像是梅麗爾·斯特裡普,她就認為奧斯卡過去的確經常忽視黑人演員,從現在開始變得多元化一點,給黑人們些補償也沒什麼不好。

但也有些人,在反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特意為了證明沒有種族歧視而讓黑人演員獲獎,這是在評選藝術還是搞政治正確?”

有人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談談看法,他和梅麗爾·斯特裡普是在座這一群人裡,唯二至今還活躍在銀幕前的演員,在同時代的電影人中也很有威望。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發言聽起來像是無心的脫口而出,又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如果要反種族歧視,不如連年齡歧視也一起反了……無論如何,堅持本心投票總是沒錯的。”

……

實話說,自從嘗到了在頒獎季正確公關——絕不是什麼玩弄政治詭計,這是失意者的說法——的甜頭後,哈維·韋恩斯坦就沒再想到過自己會在奧斯卡上跌跟頭。

一次成功可能是偶然事件,但一連串的成功,絕對要避過所有失敗因素才可以。哈維·韋恩斯坦也失敗過。1994年,米拉麥克斯與昆汀·塔倫蒂諾合作的《低俗小說》上映了,這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市場,在北美也獲得了極佳的讚譽,和七個奧斯卡的重要提名,那時候的哈維·韋恩斯坦還帶有一絲電影人的天真,《低俗小說》的名氣和口碑都非常高,他以為這就足以征服所有學院評委,但是他錯了,他和塔倫蒂諾最後只得到了一個不疼不癢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低俗小說》在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遭遇讓哈維·韋恩斯坦意識到了公關學院會員的重要性,也成了他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在那之前,他和好萊塢其他獨立製片公司的總裁一樣,只會順從甚至屈服於奧斯卡的規則,而在那之後,哈維·韋恩斯坦嘗試著去做改變規則的那個人,並且完全利用了他獨到的目光、野心、權利、人脈,以及他猶太人的身份。

1996年的《英國病人》,讓哈維·韋恩斯坦和米拉麥克斯徹底嘗到了正確公關的甜頭,第二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英國病人》拿到了12項提名,和最終的九座小金人。再到1997年的《心靈捕手》,1999年的《莎翁情史》、《天才雷普利》和2000年的《濃情巧克力》,哈維·韋恩斯坦的公關繼續無往不利,金球獎是他的開胃菜,奧斯卡是他的正餐,有時候還能加上歐洲電影節作為餐後點心,似乎與頒獎季有關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掌控。

過去的幾年是米拉麥克斯的收穫季,哈維·韋恩斯坦原本以為自己能一直春風得意下去,直到今年,他們撞上了一塊硬石頭,然後所有的事情都開始失控。

一想到原本交好的學院成員現在對他們避之不及,而另一些媒體則指責他們賄賂影評人,想玷汙藝術,哈維·韋恩斯坦仍然十分氣憤:“也不看看是誰參加免費的拉斯維加斯七日遊參加的那麼開心!又是誰幫他追星的孫輩,那個沒禮貌的小碧池和超級男孩組合共進午餐還拿到了全部簽名專輯!”

“不能讓事情再惡化下去了,我們必須做點什麼,哪怕只是轉移下好萊塢的注意力也好。”米拉麥克斯的辦公室裡,鮑勃·韋恩斯坦和他的哥哥哈維正在開一個兄弟間的秘密會議:“媒體的目光如果仍然停留在我們身上,會有更糟糕的事情被他們挖出來的。”

“我同意。”哈維·韋恩斯坦說,從獵手變成獵物的感覺非常不爽。“可惜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在搞鬼,哥倫比亞、福克斯甚至威爾洛特都有可能。”

“這件事以後再說,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些訊息,我相信它會幫助我們脫困的。”韋恩斯坦兩兄弟裡,哈維巧舌如簧、愛出風頭,享受鎂光燈和喜歡權利一樣多,被很多人評價為“真正的商人”(非褒義),但他其實並不是兄弟中心機最深的那個,鮑勃不常站在臺前,更喜歡在幕後出謀劃策,不過他對公司的貢獻,不比哈維少多少。

鮑勃·韋恩斯坦從今天走進哈維的辦公室起手裡就拿著一份馬尼拉資料夾,直到現在,他才把它交給哥哥哈維:“就算是你,哥哥,看到這東西的時候也會深感震驚的,我們真是太幸運了。”

哈維·韋恩斯坦聽出弟弟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的顫抖,他很詫異,因為鮑勃總是冷靜的,失去冷靜對他來說很不常見。他想著這裡面究竟會是什麼,然後開啟了資料夾,本以為會看到妮可·基德曼要和湯姆·克魯斯復婚了的訊息——只有這個級別的重磅訊息才有可能奪取全美關注從而將米拉麥克斯從輿論漩渦中解脫出來——但他沒預料到的是,資料夾裡只是一張照片。

照片有一點點泛黃,色彩黑白,一個年輕男人大半張臉背朝著鏡頭,在地板上舒展著身體。他的額頭飽滿,眼睛似乎半閉著,顴骨迷人,鼻子高挺,烏黑濃密的頭髮閃著光、打著卷兒落在了地面上。他平躺在地板上,只穿著一條半褪的牛仔褲,兩條腿交叉著抬起,右手搭在膝蓋上,像是正要把牛仔褲也脫去。他的身體弓起來,極其漂亮的肌肉線條,皮膚如同大理石般光潔,只有後腦、肩膀、臀部與地面接觸,撐起全身重量,屁股是完美的半圓形。

雖然這是一張極具美感和藝術感的照片,能在第一時間奪去觀看者的注意力,但這真的只是一張照片而已,所以哈維·韋恩斯坦拿著資料夾,一臉疑問的看著他的兄弟,“你給我一張大衛·格芬看了立刻就能性奮起來的照片做什麼?”

“我精明的哥哥,你沒看出來這是誰?”

“我只看到了三分之一張臉,可能還不到三分之一,能認出來才見鬼。”

鮑勃·韋恩斯坦說出了一個名字。雖然房間裡只有他們兩個人,但他仍然像是防備著被其他人偷聽去似的,說話聲音非常的低。

聽到那名字的一瞬間,哈維·韋恩斯坦失手打碎了他最喜愛的一個水杯,還差點把自己嗆進急診室。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從震驚中恢復原樣,“不是偽造的?”

“不,這真的是他,仔細看輪廓,雖然過去了快要十年,但是認真看,你能看出來這就是他。”鮑勃·韋恩斯坦終於忍不住的微笑起來,他是不常笑的人,這讓他的表情在此刻顯得很怪異,“而且我找了公司技術部的人翻遍了他的所有電影電視作品,找到了幾個非常相似的角度,用電腦技術做了人像疊加重合,有90%以上的重合度,而且電影時間越早,重合度越高。”

哈維·韋恩斯坦極度興奮,甚至在腦門上憋出了幾滴汗珠,他再三深呼吸:“還有更露骨的照片嗎?裸/照?”

如果好萊塢的超級巨星,在更年輕的時候——極有可能未成年——像《花花公子》雜誌的封面女郎一樣販賣過色/情,結合他如今的身家地位,絕對會成為轟動世界的大新聞。

至於如果最後被揭穿是韋恩斯坦兩兄弟放出的這些照片,他們會不會與該名巨星徹底交惡?

“即使與人交惡,也要把事情搞定。”才是哈維·韋恩斯坦的做事信條。

這就是他的性格,非常重視短期內能不能見到利益——其實哈維也有遠見,當初就是他最先發掘的彼得·傑克遜和《魔戒》,但他注重短期收益的性格,還是讓他無法長久 的等待下去,就那麼把《魔戒》賣給了威爾洛特——現在米拉麥克斯面臨的危機才是當務之急,哈維·韋恩斯坦首先要解決這個,還沒有功夫考慮其他。而且,他相信只要自己肯花錢花功夫,新聞曝光出來也不一定會查到他身上。

“問題就在這裡了,我們還沒搞定這些照片的擁有者。”鮑勃·韋恩斯坦指了指被兄長拿在手裡的那張照片:“我們得到這個的過程也很巧合,其實是我很信任的下屬,他是個攝影愛好者,在一個攝影藝術家論壇裡看到有人吹噓自己有威廉·布蘭德利的照片,尺度非常大的那種,論壇裡人人都當那人發瘋,沒人相信。我的下屬只是出於試一試的想法聯絡了對方,又是吹捧套話又是用激將法,還支付了五百美元,才換來了一張照片,那人說他有一整套,如果要賣,會是非常非常高的價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