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頒獎季的第一個小高/潮出現在第5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提名名單出爐的時候, 在不少提名者眼裡,他們甚至已經拿到了通往奧斯卡的門票。

提名者們會這麼想自然是有原因的, 近兩年,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委口味出奇的一致——都更傾向於四平八穩的選擇, 而不是獎勵那些得獎會爆出大冷門的影片——這也使得金球獎的奧斯卡風向標作用更加凸顯,像是去年頒獎季,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的《角鬥士》,也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捧起了金球獎影后獎盃的茱莉亞·羅伯茨,也憑藉《永不妥協》問鼎奧斯卡影后。

這也使得如今的金球獎影響越來越大,大有一副為奧斯卡提前彩排的架式。

威廉不出意外的憑藉《美麗心靈》獲得了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美麗心靈》是本屆金球獎提名名單上的大贏家, 除了劇情類最佳男主角外,還得到了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和最佳電影配樂一共六項提名,幾乎稱得上是將劇情類電影提名一網打盡。

值得一提的是,環球在猶豫再三後, 還是為影片女主角詹妮弗·康納利填報了配角參與金球獎乃至其後奧斯卡的競爭——《美麗心靈》的絕對主角是威廉, 詹妮弗·康納利的戲份並不是很吃重,論多少或許她還比不上保羅·貝坦尼,從這一點看,把她當做是配角也說得過去。

不過戲份的多少並不是詹妮弗·康納利最終選擇競爭最佳女配角的原因,她會這麼做,唯一的原因就是想拿獎——之前的美國演員工會獎,她衝擊的是最佳女主角, 本以為《美麗心靈》勢頭正猛很有可能獲獎,沒想到卻輸給了哈利·貝瑞,再想想今年頒獎季其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妮可爾·基德曼、朱迪·丹奇,還不如去衝擊贏面更大的最佳女配角。

至於威爾洛特製作的《指環王:魔戒再現》,同樣得到了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電影配樂四項提名。

就連《指環王》都成為了獲獎熱門,雖然奧斯卡一向對奇幻題材的大製作高票房電影不感冒,但金球獎還是相對比較寬容的,他們去年已經青睞了一部史詩鉅作《角鬥士》,今年說不定還會青睞另外一部。

對於這些提名,全北美的媒體和影迷都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這幾乎就是人們意料中的事。

在之前北美各個影評人協會揭曉的年度佳片中,除了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和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分別將《穆赫蘭道》與《不倫之戀》選為年度佳片外,其他像是紐約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波士頓影評人協會都將《美麗心靈》選做了今年的最佳影片。

在頒獎季熱烈氣氛的推動下,《美麗心靈》在上映四周、《指環王:魔戒再現》在上映五週之後,仍然保持著穩定的上映影院數量和票房成績,其中《指環王》更是在全球各國均表現出色,已經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擴映,在北美電影市場最熱時期影院數量甚至超過了四千家,現在雖然已經過了最高峰,但仍然保持著千家影院左右的規模。

穩定的院線和上座率帶來的是絕對的高票房,截至目前,《美麗心靈》的北美票房已過2.3億美元,全球票房已過5億美元,而《指環王:魔戒再現》的票房成績就更是誇張,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擴映後,這部奇幻鉅製的全球票房已經超過8.5億美元,並被無數電影預測機構斷定將成為全球第三部票房過十億美元的電影。

——第一部當然是《泰坦尼克號》,第二部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而在去年感恩節前上映的《哈利·波特與密室》雖然開畫票房有驚人的1.03億美元,但或許因為影迷對系列第二部的新鮮感已經沒那麼強,以及年末多部大片前後狙擊的緣故,《密室》在北美部分院線中雖然還能繼續長線放映一段時間,但只是商業片無法獲得頒獎季加持的它,不會再迎來上座高峰。

《哈利·波特與密室》現在的北美票房已經達到三億美元,但《指環王:魔戒再現》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所以雖然《指環王》還未下線,也已經超越了《密室》,預定了2001年度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

不過《密室》雖然可能票房上要略遜《指環王》一籌,但說不定能從其他方面找補回來,比如說影片下線以後的dvd發行。

之所以這麼推測,是因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石》不僅帶動全球全球奇幻小說市場,使本來呈下跌趨勢的奇幻小說出現了新的出版熱潮,在家庭dvd市場也表現驚人——去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院線下檔後,威爾洛特立即發行了影片的dvd,普通版的售價高達17美元,還有25美元的精裝版與38美元的豪華珍藏版。

普通版的定價還好說,後兩個版本無疑是在搶錢,市場營銷部門負責人一開始把方案拿給威廉看的時候,他還以為對方想撈錢想瘋了,不過,在看到負責人同時遞上來的喬治·盧卡斯為《星戰前傳:幽靈的威脅》dvd不同版本的定價後,他也就預設同意了。

事實證明,威爾洛特的市場營銷部門絕不是無的放矢,《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dvd僅在首周就賣出了300萬套,去年全年的銷售額高達兩億美元——同屬一個系列,口碑過關的《密室》dvd銷量也肯定不會太差。

不過,除了兩個劇組的主創——或許還要加上j·k·羅琳和托爾金基金會——全好萊塢都不會對這兩部到底到底誰摘取了北美年度票房冠軍(或全球票房冠軍)斤斤計較,因為,它們都是威爾洛特出品。

恐怖的威爾洛特!幾乎所有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此時對這家成立不過幾年的公司都產生了同樣的看法,《哈利·波特》、《指環王》加上《相濡以血》,三個電影系列、三條吸金巨鱷!

不僅票房恐怖,後續收入更是源源不斷,幾乎奇蹟般的在快要飽和的好萊塢製片界佔領了一塊地盤,威爾洛特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創造了好萊塢幾十年都從未出現過的奇蹟。

好萊塢現在已經有了威爾洛特效應,小製片廠羨慕崇拜,中製片廠嫉妒的眼都紅了,大型製片廠們則是感到了嚴重的危機感,他們覺得自己的地位以及開始受到威脅。

不過不論大中小,全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們現在是滿世界的買暢銷小說版權,近年來出版的暢銷奇幻文學、科幻文學、兒童文學甚至是青春文學,都受到了熱情追捧,作家和他們的版權經紀人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因為受這股熱潮影響,暢銷小說的影視改編費用統統上漲了好幾倍。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全都牟足了勁兒,想要找到一個類似於《哈利·波特》或者《指環王》的賺錢小說系列,好從中掘出一個金礦。

由這股席捲整個歐美市場的搶購暢銷小說影視版權熱潮,引發出的另一個新聞是和《冰與火之歌》有關的。

這部和《魔戒》設定相似的奇幻小說才發行了三卷,已經積累起了頗高的知名度,和《魔戒》神話般的敘事不同,《冰與火之歌》描寫了更多的人性真實,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也因此在北美擁有了一大群忠實的書迷——正在全球廣泛狩獵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們當然不會放過這部小說,雖然他們深知《冰與火之歌》pov式的寫作手法和龐大複雜的支線改編起來難度大概不會低於《魔戒》,但仍然對小說的改編權極其感興趣。

就算不能拍電影,不還有電視劇麼?就算不能拍電視劇,不還有漫畫、動畫和遊戲?

看中《冰與火之歌》的公司不止一家,華納、福克斯甚至是新線、米拉麥克斯都派了專人去拜訪喬治·馬丁,然後無一例外的,全從喬治·馬丁的版權經紀人那裡獲知了一件事——

《冰與火之歌》系列的影視版權已經被威爾洛特買走了。

聽到這個訊息的那一瞬間,不知道有多少電影公司的代表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臉上,心裡同時開始了詛咒。

在這種時候,突然傳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威爾洛特分道揚鑣,不會再執導《哈利·波特》第三部的新聞,對於這些電影公司來說,倒是個喜聞樂見的好消息了。

……

從《洛杉磯時報》到《泰晤士報》,全世界的媒體都爭先恐後的報道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將無緣執導《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也就是《阿茲卡班的囚徒》的新聞。

尤其是《哈利·波特與密室》還在部分國家地區熱映著,北美地區餘溫也沒散去的當下,更是成為了很多媒體娛樂版面的頭條。

《哈利·波特》系列的書迷和影迷都飽受震動,部分人甚至哀嚎不已,像是《哈利·波特》的故鄉英國,bbc電視臺還派出了一隊記者前往美國採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為何不再繼續執導下去了,是不是有什麼內幕等等。

無數的書迷和影迷們,無法想象中途更換導演會給這個系列的電影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是壞的一面可怎麼辦——雖然說j·k·羅琳的劇本決定了無論誰拍電影的質量都不會太差,但因為執導前兩部的是全球最頂級導演之一的斯皮爾伯格,能那麼容易的找到水平不差太多接班者麼?

好萊塢對這個訊息的反應倒沒那麼大,因為一切早有預兆。

早在兩部《哈利·波特》電影拍攝期間,就偶爾有小道消息傳出,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與作者j·k·羅琳的創作理念已經出現了分歧,這些傳言並不全是假的,對於電影應該被拍成什麼樣,斯皮爾伯格與羅琳的確爭執了很多次。

拍第一部時這種理念上的差別還不是很明顯,或許跟《魔法石》小說本來就很童話有關,但是在拍《密室》的時候,因想法不同引起的矛盾明顯多了起來。

只不過為了影片不受負面新聞影響,威爾洛特一直有公關好萊塢的媒體不報道這些訊息罷了。對外不報道,在好萊塢業內,知道的人並不算少。

而斯皮爾伯格與羅琳的矛盾,和金錢或地位什麼的無關,純粹是創作理念上的分歧。

舉個普通的例子,在拍攝《密室》的時候,羅琳希望電影的風格能更黑暗一點,特別是在表現蛇怪與石化,少年伏地魔的記憶試圖復活等劇情裡,因為小說從第二部起風格就在轉變——《阿茲卡班囚徒》裡不僅有恐怖的魔法生物攝魂怪,還有叛徒死裡逃生、含冤入獄十年的真英雄無法洗脫罪名的故事,《火焰杯》裡更是直接寫死了一名學生,這一切都說明羅琳想要把《哈利·波特》寫成一部成長型的、越來越適合成年人閱讀的小說,所以她自然希望電影也能跟著一起成人化,而不是把本該有點陰暗恐怖的魔幻故事,拍成一出充滿戲劇性和完美結局預告的解謎遊戲。

不過斯皮爾伯格並不這麼認為,在以兒童為主角的電影裡,他總傾向於將故事講的夢幻又美好,這是從《e.t.》起就行程的一種創作習慣。

但羅琳希望電影跟書籍一樣有著明顯的風格變化。

其實這也不能怪斯皮爾伯格和羅琳想法不一樣,在他對《哈利·波特》感興趣的時候,羅琳還沒把塞德裡克·迪戈裡寫死呢。小說死了人,就不能再被稱為是單純的童話故事了。

j·k·羅琳是小說原作者又是編劇,在劇組地位非同一般,通常來說應該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卻是一位極其有主見的大導演,他會聽取羅琳給與的劇本建議,但要他在拍攝電影時聽從對方的意見,那就不可能了——其實在拍《魔法石》的時候,羅琳曾建議過可以將對故事主線無影響的分院帽唱歌那段刪掉,不過斯皮爾伯格認為那段很有趣,還有助於沒看過小說的影迷瞭解霍格沃茨的四個學院,就不僅保留了下來還找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專門為分院帽譜了主題曲——這就使得分歧不僅沒有被化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想要再繼續毫無間隙的合作已經很難了。

另外,斯皮爾伯格近年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慾望,幾乎是一年一部電影的高產,去年在拍《哈利·波特與密室》的同時,甚至還和湯姆·漢克斯共同製作了迷你電視劇《兄弟連》,像他這樣的大導演,每年不知道要接到多少有趣的劇本、產生多少有趣的主意,被一個電影系列綁上五六年甚至更久本來就是不現實的。

像是去年拍完《密室》後,斯皮爾伯格就一直在忙著製作傳奇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生前一直想拍的,講述人類與機器未來的電影《人工智慧》,還有據說去年上映的《碟中諜2》票房不佳,派拉蒙賠了錢,與湯姆·克魯斯互相怪罪,因為片酬分歧,雙方關於第三部的談判已經陷入僵局,阿湯哥目前正急需再拍一部商業大片挽回自己票房巨星的名聲——‘如果能夠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合作那就更好不過了。’好萊塢都在流傳湯姆·克魯斯親口對他經紀人說出了這樣的話。

多重因素疊加在一起,於是,當斯皮爾伯格看過羅琳寫的《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劇本,立刻就給威廉打了電話,表達出了“這部電影我不是很想拍”的意思。

威廉沒有強留,也沒有試圖挽留對方留下來做剩下幾部電影的製片人,那樣的話,一個如羅琳般對話語權很看重的原作者,一個斯皮爾伯格級別的大導演製片人,兩座大山壓下來,第三部電影就別想找到太有才華的導演了。

就這樣,雙方選擇了和平分手。

談妥了不再合作的事宜後第二天,《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最新一筆票房分成就打到了斯皮爾伯格的賬上,依舊跟以前一樣準時。

威爾洛特毫不拖延,尤其是不在賬面上玩花樣的態度,讓斯皮爾伯格很受觸動,他尋找了個合適的機會給威廉回了個電話,不僅主動推薦了幾個可以接替自己的導演人選,還構想了一下兩人的下次合作,斯皮爾伯格想威廉未來以演員的身份和他合作,不要爆米花電影。他聽起來很真誠,而且好像真的有個計劃。

現在,威爾洛特又得滿好萊塢的為《哈利·波特》找導演了,而且這次比第一次更加困難,因為自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威廉的私人手機都快被打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球票房10.57億,《哈利·波特與密室》的票房哪怕超越不了十億美元也會很接近這個數字,而好萊塢的大小導演們,只要是對商業電影不排斥的,沒有哪個人會覺得自己頭頂多了一個“十億導演”的稱號太礙眼。

不過這個電影系列的名氣已經打出去了,又有斯皮爾伯格的例子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不會再找什麼大導演了,威爾洛特將目標瞄準的是能在商業電影圈混的風生水起,本身又很有想法,能為電影注入自己思想,不會淪為一個被劇本操縱的傀儡的新銳導演。

還沒等媒體或影迷將接班斯皮爾伯格的導演排出個名單,好萊塢又如同燒開的熱水一般沸騰了,並且,這次的主角,早就讓公眾的想法從“怎麼又是他!”變成了“哦,就知道是他。”

但是好萊塢,乃至世界影壇仍然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因為在此之前,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敢相信,有演員的個人票房能累積到這樣驚人的數字。

……

訊息最先是出現在hso網站的。

這個由紐約人喬納森·貝茨創立的網站,現在已經是北美最大的八卦訊息匯聚地,而且不止好萊塢,就連政壇、矽谷、華爾街和社會名流的各種新聞都應有盡有,影響力之大,甚至能和一些傳統媒體並駕齊驅。

像是湯姆·克魯斯離婚後的第一段緋聞,和佩內洛普·克魯茨拍攝《香草的天空》因戲生情的事,就是hso最先曝光兩人私下裡約會照片的。現在不少八卦小報,都派了專人每天盯著網站,蒐羅最新最熱門的新聞,再進行轉載或深入追查報道。

帖子剛發出來的時候,因為標題太聳動——全球票房累積最高!影史票房之王!——所以注意到的人很是不少,不過很多對好萊塢瞭解頗深的網友在看到標題內容的第一時間,就對發帖樓主展開了無情的嘲笑。

比如說《綜藝》的網站評論員賈斯汀·張。

和如今的多數大報一樣,《綜藝》雖然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業務的重點還是傳統媒體,像賈斯汀·張這樣的網站評論員,每天的工作除了維護管理網站外,還會經常去其他熱門的網站論壇裡逛一逛,比如hso或hitfix之類,好確保《綜藝》在資訊的獲取上不會落後於《好萊塢報道》之類的競爭對手。

賈斯汀·張一眼就看到了那個聲稱威廉·布蘭德利將要加冕成為全球票房之王的帖子。

個人票房累積影史最高?全球演員第一人?

這個發帖的樓主他知道哈裡森·福特嗎?賈斯汀·張幾乎是立刻就在心裡想,哈裡森·福特早在2000年,全球票房就已經累積到五十億美元了,那一年他還得了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呢!

而五十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是一個《星球大戰》系列還得再加上一個《奪寶奇兵》系列!

繼續看下去,賈斯汀·張看到了“票房累積超越哈裡森·福特”這樣的詞句,他再次嗤之以鼻。

超越哈裡森·福特?真的?

自從主演了《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系列,哈裡森·福特就成為有史以來票房累積最高的演員了,並且把這個記錄保持了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裡,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艾迪·墨菲、威爾·史密斯、塞繆爾·傑克遜……無數票房巨星都被寄予希望能夠打破這個記錄,但他們直到如今都沒有一個人能夠辦到。

就連記錄最接近的湯姆·漢克斯,都距離哈裡森·福特有快十億美元的差距呢,威廉·布蘭德利拍戲的數量有對方的一半多嗎?

不過等看到帖子中間,那一張張樓主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資料表格出現後,賈斯汀·張卻感到兩側臉頰突然燒灼起來,感覺之前的嘲笑都被打回了自己臉上。

表格裡,每一個演員的每一部電影,上映年份是多少、北美票房多少、海外票房多少、全球總票房多少,全都羅列的資料詳實,清清楚楚。

保持了影史最高票房記錄幾十年的哈裡森·福特截至目前一共有26部電影上映,票房累計53.38億美元,平均每部2.05億美元。而緊跟哈裡森·福特之後的湯姆·漢克斯也是有26部電影上映,總票房是45.7億美元,平均每部1.76億美元。

但是威廉·布蘭德利的票房累積,卻足足有83.25億美元!平均每部5.95億美元!

等等!

83.25億?美元!

賈斯汀·張懷疑自己看錯了,或者是發帖人寫錯了,又或者資料根本是錯誤的,但是按照羅列出的影片一步步計算下來,的確是這個數字沒錯!

威廉·布蘭德利已經上映的電影一共是十五部,其中十部影片是主演,四部是重要配角,一部是幾分鐘的片尾客串。

客串的那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不計入內,其他十四部影片裡,《理智與情感》的全球票房是1.57億美元,《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版》是1.47億美元,《驚聲尖叫》2.58億美元,《泰坦尼克號》18.43億美元,《千鈞一髮》3.44億美元,《遇見喬·布萊克》4.1億美元,《楚門的世界》3.82億美元,《莎翁情史》3.5億美元,《相濡以血》8.72億美元,《搏擊俱樂部》2.7億美元,《拜見岳父大人》5.45億美元——這十一部影片的總票房是60.7億美元!

也就是說,僅僅是《哈利·波特與密室》、《美麗心靈》、《指環王:魔戒再現》這三部正在上映的電影,就貢獻出了22.55億美元的票房!

死死的盯著這些數字,賈斯汀·張目瞪口呆了好一會兒。

這個“一會兒”指的是十分鐘以上。

回過神來後,賈斯汀·張最想要求證的,就是這些資料的真實性。

他先是開啟了imdb的票房網頁和亞馬遜旗下的電影票房網站box office mojo,仔細比對了那些早已下檔的影片票房,然後給一個在電影市場調研公司任職的朋友打了電話,再次詢問並確定了所有的票房資料都的無誤的。

短短幾十分鍾時間,這帖子已經在hso上變成了熱門。

賈斯汀·張重新整理了一下imdb,竟然發現網站首頁竟然也轉載了這條訊息!

不過這也不奇怪,因為八十多億美元的數字簡直太嚇人了,比去年剛果的gdp都高了!

突然地,賈斯汀·張想起自己忘記了什麼,他拿起電話,手忙腳亂的撥通了《綜藝》雜誌社主編的電話:“嘿,頭兒,我發現了一個大新聞!”

……

洛杉磯最近幾天的天氣狀況格外不佳,連綿的陰雨代替了燦爛的陽光,哪怕是不下雨的時候,厚厚的雲層也將天空遮擋的嚴嚴實實,一絲太陽的光輝都透不出來,莫名讓人感到壓抑和煩躁——正如此時米拉麥克斯公司辦公室裡,哈維、鮑勃兩兄弟和他們母親米拉姆·韋恩斯坦的心情一樣。

哈維·韋恩斯坦坐在辦公桌後面,他的母親米拉姆和兄弟鮑勃坐在對面,三人的眼睛都緊緊地盯著右方電視機裡的畫面,神情是如出一轍的凝重。尤其是米拉麥克斯的當家人,臉色更是糟糕的像是看到公司財報顯示虧損了一個億美元似的。

電視機上,nbc王牌節目《今日》的主持人凱蒂·庫裡克正微笑著播報新聞:“本臺得到的最新消息,截至本週一凌晨,好萊塢超級巨星威廉·布蘭德利的個人累積全球票房已經達到了83.45億美元,北美總票房34.08億美元,全球及北美票房均為有史以來最高,是當之無愧的票房之王!”

“《福布斯》公佈了新一期的好萊塢演員價效比排行榜,威廉·布蘭德利連續三年成為價效比最高的演員。”

等聽到主持人播報上週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已經出爐,在沒有新的商業大片上映造成威脅的情況下,《指環王:魔戒再現》以穩定的發揮再次成為週末票房排行榜冠軍,而米拉麥克斯的《隔世情緣》卻連前十都沒擠進去的時候,哈維·韋恩斯坦的臉色已經黑的能夠滴出墨水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連鮑勃·韋恩斯坦的臉色也很不好看:“公司安排好的很多宣傳,都不湊巧遇上了威廉·布蘭德利的新聞,相當一部分公關費都打了水漂了,更別提那些撞檔期帶來的票房損失了。接下來怎麼做,哈維你得拿個主意。”

米拉麥克斯野心勃勃,在今年一口氣推出了四部電影,想要在這個頒獎季有所作為。

《攜手人生》、《不倫之戀》、《隔世情緣》、《bj單身日記》全都有希望衝擊表演類獎項,而且前兩部是小眾的獨立藝術電影,後兩部是浪漫愛情喜劇,都是學院評委喜愛的型別,只要公關得當,不愁沒有提名甚至獎盃。

米拉麥克斯往年都是從此時開始發力,先製造一系列的話題,利用媒體將影片的名氣和口碑炒熱,然後以知名影評人為推手,再公關學院評委,最後提名拿獎水到渠成,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套路。

但是今年米拉麥克斯的公關宣傳剛剛展開攻勢,就有點折戟的勢頭,因為先是聖誕-新年檔期的幾部電影接連爆出高票房,讓全美媒體驚呼911後電影市場終於回暖,後是湯姆·克魯斯、金·凱瑞、威爾·史密斯、哈利·貝瑞、妮可爾·基德曼這一眾票房巨星都在朝奧斯卡發力,你來我往賺足了版面,最後奧斯卡提名頒佈在即,威廉·布蘭德利又來了個加冕影史票房之王,轟動全球。

在這段特殊的時期裡,媒體每天都有新鮮猛料,公眾天天被轟炸眼球,人們很難有心情想去關注蕾切爾·薇茲在《bj單身日記》裡演技進步了多少,或是《不倫之戀》折射出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悲劇和《美國麗人》裡的有什麼不同。

如果只是對幾部電影的宣傳計劃受到了妨礙,那也就罷了,偏偏《指環王》和《美麗心靈》也是奧斯卡提名的熱門影片,而且在提名上和米拉麥克斯擁有直接競爭關係,威爾洛特的勢頭越火熱,米拉麥克斯就越不受關注,這絕不符合韋恩斯坦兄弟的計劃和利益。

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上個週六,韋恩斯坦兄弟舉辦了一次酒會,邀請了很多學院成員,想要為他們推薦介紹《不倫之戀》和《攜手人生》這兩部米拉麥克斯重要的衝奧之作,沒想到同一天威爾洛特在城中希爾頓酒店舉行《指環王》的慶功晚宴,同樣廣邀大批的媒體與演員,很多本來確定會來參加酒會的,最後都臨時改主意去參加慶功晚宴去了,使得米拉麥克斯花了同樣的錢,卻沒拉到足夠的票。

“威廉·布蘭德利、威廉·布蘭德利、威廉·布蘭德利——怎麼到處都是這個名字!”鮑勃·韋恩斯坦不甘又洩氣的抱怨道:“根據我從不少人那裡打聽來的訊息,今年奧斯卡絕對有他的一個提名!雖然大部分學院評委都認為他在《指環王》裡有做花瓶的嫌疑,但他們的確喜歡他在《美麗心靈》裡的表演,奧斯卡一共五個男主角提名,被他拿走一個,今年競爭又這麼激烈,我們接下來可要怎麼辦!”

米拉姆·韋恩斯坦看向自己的大兒子:“哈維,你得拿個主意。”

哈維·韋恩斯坦看著自己的弟弟:“鮑勃,我們的四部電影,你預計大概會得到幾個提名?”

“最佳影片《不倫之戀》被提名的機率更大點,其他三部大概沒戲。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是我們的強項,提名上應該不會出現失誤,四個提名問題不大。最佳男主角,比較難辦,今年衝奧的男演員太多了,連西恩·潘都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被提名呢。休·傑克曼(《隔世情緣》)和科林·費斯(《bj單身日記》)肯定沒戲,吉姆·布勞德本特(《攜手人生》)和湯姆·威爾金森(《不倫之戀》)也不是說百分之百就會被提名,還是那句話,今年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鮑勃·韋恩斯坦想了想,補充說:“按照我們計劃走的話,十個提名,糟糕的情況,只有一半。”

“得獎機率呢?”

“今年奧斯卡的大熱門可不是我們的影片啊,哈維,《美麗心靈》和《紅磨坊》,連博彩公司都看好他們拿獎。”

‘為什麼當初最早發現這個劇本的不是米拉麥克斯呢?’哈維·韋恩斯坦現在除了非常後悔外,還感到了濃重的危機感——《美麗心靈》在可能的提名專案上,與米拉麥克斯的影片重合率太高了,萬一前者的獲獎機率更大,米拉麥克斯就等於是白忙活了一年。

“《美麗心靈》應該就是米拉麥克斯今年的最大競爭對手,我們必須要最大程度的削弱它獲獎的機率,才有可能讓獎盃落到我們自己手上。”哈維·韋恩斯坦最後拿定了主意:“只能對剛加冕的票房之王說抱歉了,兩年前我已經讓他失去過奧斯卡一次了,今年,他不得不重溫舊夢了。”

話雖這麼說,但哈維·韋恩斯坦連上的表情可一點都不抱歉,甚至還有幾分得意。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