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分內容刪掉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愣了一下, 表現的比威廉更加悵然若失:“那你之前做的那些功課,不全都浪費了嗎……太可惜了。”

“也不算是完全浪費, 我仍然會把我的想法演出來,只是導演不會刻意向同性戀的方向引導罷了。”雖然威廉也覺得可惜, 但是最後他還是理解了製片人與導演的選擇:“其實格雷澤和霍華德先生也不想刪的,不過為了避免上映後引起爭議,被有心人利用給同志群體潑髒水,也為了納什和艾麗西亞的愛情故事線考慮,他們還是說服了高斯曼先生。”

布萊恩·格雷澤、朗·霍華德與阿爾瓦·高斯曼分別是電影《美麗心靈》的製片人、導演和編劇,他們近期為了一件事爭的不可開交,那就是——要不要保留原著裡約翰·納什同性戀傾向的劇情。

約翰·納什不是同性戀, 但他也沒那麼直, 數名和他曾同學、同事過的人,都證實過納什年輕時曾同性有過親密的曖昧來往,而納什本人,也承認過曾和兩名男同學有過“特殊友誼”, 包括他的初戀就是暗戀一名同性。

不過這些和同性間的花邊緋聞基本都集中在1954年之前, 那一年,在英國數學家圖靈因同性戀被強迫注射荷爾蒙“化學閹割”兩年後,自殺死在了家中的床上,也是那一年,納什因在加州聖莫尼卡遭遇了警方的釣魚執法,因有傷風化罪被逮捕,比圖靈幸運的是, 納什沒有遭到政府和警察多少為難,他為此事付出的代價只是丟掉了一份工作,不過從那時起,納什的同性緋聞基本上也就銷聲匿跡了。

本著忠實原著和令角色更豐滿立體的想法,編劇阿爾瓦·高斯曼和原作者西爾維婭·娜薩都是希望在電影裡提到納什年輕時的荒唐行徑的,但是製作人和導演在進行過一些調查與討論後,卻認為這部分內容最好還是要刪去。

好萊塢的思潮本來一直就是美國最開放和最前衛的,威廉·赫特與湯姆·漢克斯都分別在1985年、1994年憑藉《蜘蛛女之吻》和《費城故事》裡的艾滋病同志的角色而獲得奧斯卡影帝了,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威爾·史密斯為代表的一群巨星演員也都有過扮演同性戀的經歷——或許有一天,同性戀元素在好萊塢電影裡會變得越來越常見,甚至會有人去拍gay版的《漂亮女人》,那代表著時代終於進步,人們不再把同性戀者當做異類——不過在當前,最容易出現gay元素的電影,還是傳記電影與藝術片,而且同性戀在其中多充當社會邊緣人的角色。

但是《美麗心靈》又不同於其他傳記影片,主角約翰·納什在五十年代患上精神分裂症,此後幾十年裡都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而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有一項心理學研究開始盛行於全美乃至全世界,那就是“同性戀者其實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相似的精神疾病”,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卻流傳甚廣,哪怕現在不少心理學專家也開始論證反駁這種說法了,卻因為已經盛行了幾十年,還是非常深入人心。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來拍攝,會不會有人看過電影之後,因為約翰·納什,仍然錯誤的將同性戀和精神分裂症聯絡起來呢?

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電影終究是要全球公映的,而世界永遠不缺乏保守派人士,譬如美國中西部的很多州,如果電影加重了那些保守派人士“同性戀等於精神分裂症”的想法,甚至因此影響到還在世的約翰·納什,那就有違電影製作者們的初衷了——加上同性戀在約翰·納什的人生中並沒有佔據到多麼重要的位置,沒有的話也不影響整部電影的故事,所以在製片人和導演的堅持下,這部分內容就被刪減掉了。

而萊昂納多之所以會替威廉感到可惜,是因為威廉為了劇本裡拍完可能只有一分多鍾的內容,很有可能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連萊昂納多幾乎都將自己拍完《籃球日記》和《全蝕狂愛》後的經驗心得傾囊相授了,更遑論威廉私下裡的其他付出了。

舉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從簽下片約以來,威廉已經去普林斯頓拜訪過約翰·納什本人數次,甚至還主動討教起了數學方面的問題,有媒體誤以為威廉是要繼續在普林斯頓進修學業,還進行了報道,當時恰好在新澤西州參加一場慈善活動的萊昂納多看到了報紙打電話給威廉,才知道是因為電影拍攝,而且當萊昂納多用懷疑及調侃的語氣問:“難道你扮演數學家,還必須得把自己也變成數學家麼?”時,對方還振振有詞:“主要目的當然不是數學啦,你知道納什教授在談論博弈論時有多神采飛揚麼?嘖。至於請教問題,當然是因為數學和經濟學有許多相通之處,我們這些一秒鐘幾十萬刀上下的人,不多學點經濟學,怎麼保證自己到了八十歲還在福布斯上呆著?”

萊昂納多當時滿腔鬱氣,還有點心酸:“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可沒我。”

威廉:“我知道,你在福布斯去年的好萊塢演員年收入排行榜上,排第四。”

萊昂納多:“……”

想起上次的交流,萊昂納多突然發現,大半個月沒有聯絡,威廉現在的口音好像有點不太對?人也變得稍微沉默了點,上次兩人還在不停的拿對方譏諷打趣,這次威廉的言行就變得“正經”許多,他一開始談到自己籌備的環保主題的慈善晚宴,想要邀請對方參加時,威廉也是一口答應下來,沒有像其他很多明星那樣,還需要萊昂納多再遊說推銷一番,或是好奇心太重的問他是不是真的因為一部電影從此就投身環保事業中去了。

——兩年前拍的《海灘》,是對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人生影響很大的一部電影,萊昂納多還記得威廉在看過《海灘》的劇本後建議自己不要接,但是那時片約已經簽過了,萊昂納多又認為改編自知名文學作品的劇本非常有深度,他當時急需這樣一部作品洗去身上“傑克”的痕跡,於是就堅持拍了。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海灘》上映後不僅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劇組還因為在泰國馬雅海灘拍攝時砍掉了太多椰子樹以及破壞了部分綠地製造海灘面積,被泰國政府告上了法庭,萊昂納多因為是主演,名氣也最大而承擔了比製片人、導演要更多的非議與壓力,不少偏激的泰國媒體甚至直接對他展開了攻擊,泰國影迷裡也有燒海報和碎影碟的。

泰國的新聞傳回美國,給萊昂納多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海灘》的後續發酵事件,是萊昂納多從未想到的,面對這樣的無妄之災,他一開始也有過推脫的想法,不過風波最後還是讓萊昂納多成長了起來,並且多了許多社會責任感,他誠懇的對泰國方面表達了歉意,然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環保網站與慈善基金,每年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作環保和慈善事業,順便用真誠“說服”更多的朋友加入進來。

比如現在,威廉不僅答應了出席慈善晚宴的事,還會捐出自己的一輛跑車拍賣,所得會透過萊昂納多的基金會給全球的數個環保組織,和亞洲、非洲的貧困兒童救助基金會。

——其實這些事威廉也有在做,而且捐款數額比萊昂納多更大,不過他多是以公司的名義捐出罷了。

“我終於發現了!”萊昂納多一打響指,突然說:“你說話的口音怎麼變了!一股的佛羅里達味兒。”

英國人的口音有時候會被簡單粗暴的分為倫敦音和非倫敦音,美國因為國土面積大,不同地區的口音標準也不太一樣,北部東部自然是以紐約曼哈頓地區的口音為上,南方是佛羅里達州、西部是加利福尼亞州為主,威廉雖然近年來都生活在洛杉磯,但說話的口音還是不自覺的帶些曼哈頓腔調,現在聽起來卻有點像南方口音了,萊昂納多聽了沒幾句就感覺很奇怪,他自己可是標準的洛杉磯口音。

威廉回答的理所當然:“約翰·納什在西弗吉尼亞州長大,說話當然會有南方口音。”

“你能不能先恢復正常,等到劇組後再說你的南方口音?不然看不到你的時候,我總以為自己是在和陌生人聊天,還是個家鄉話都講的非常拙劣的南方佬。”

“唔,不行。”瞥見萊昂納多一臉快要忍受不了的便秘表情,威廉挑眉,故意將自己南方口音的英語說的又快又重:“方言教練說我需要多練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還請了個方言教練?”

“yep。”

萊昂納多突然沉默了。

直到威廉疑惑的喚了他兩聲,萊昂納多才遲疑的解釋:“我最近在準備一部電影的試鏡,像是十九世紀美國版的《教父》,角色是愛爾蘭移民的後代,我一直覺得我的準備已經夠充分了,但是看到你,我在想是不是也要請個方言教練學學愛爾蘭或布魯克林口音。”

“布魯克林口音我就可以教你。”威廉聳聳肩:“雖然我會的也不多——等等,你要試鏡的電影是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嗎?”

“難不成你也收到過《紐約黑幫》的劇本?為什麼我從沒聽到經紀人談起過。”如果威廉要和萊昂納多競爭同一部電影,那絕對是震驚整個好萊塢經紀人圈子的大新聞,就連八卦小報都會立即炸裂,絕不會像現在這般風平浪靜。

“不,馬丁沒有邀請過我,是亞蒙告訴我這部電影的訊息,不過我的檔期錯不開,就沒有後續跟進。”

“好吧。”萊昂納多故作誇張的模樣松了一口氣:“你這傢伙這麼拼,如果我們試鏡同一個角色,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搶不搶得過你。”

威廉以為萊昂納多只是在開玩笑,很給面子的大笑了幾聲。

他不知道的是,萊昂納多其實說的是真的,如果沒有威廉,萊昂納多能稱得上是同輩演員中的第一人,他獲得過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承認,片酬從前年起已經進入兩千萬美元俱樂部,商業價值也無可估量,簡直可以高歌一首無敵是多麼寂寞了——但是還有一個威廉·布蘭德利。

威廉剛剛在好萊塢嶄露頭角的時候,萊昂納多已經主演了好幾部電影了,現在不過五六年過去,兩人不僅已經並駕齊驅,甚至萊昂納多取得的成績都不及威廉出色,因為和對方是好朋友,選片口味又不太一樣的緣故,自威廉成為a-lister以來,萊昂納多以前從未產生過什麼競爭的危機感,但是,就在剛才,這種危機感一下子濃重了起來。

尤其是當萊昂納多想到,如果威廉參加了《紐約黑幫》的試鏡,當操著一口愛爾蘭腔布魯克林英語的他出現在馬丁·斯科塞斯面前的時候,馬丁·斯科塞斯還會像上次見面那樣,不為其他試鏡演員所動,表現出一副最看好萊昂納多的樣子嗎?

“把你的方言教練介紹給我。”萊昂納多幾乎是立刻就做出了決定。

威廉很乾脆的遞上了名片。

正處於想將“偶像巨星”的名號從身上摘下來,重新貼上“實力派演員”標籤的強烈渴望心理中,又有自己在一旁刺激著,萊昂納多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去爭取出演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這並不奇怪,畢竟對方可是拍出過《計程車司機》和《下班後》之類經典影片的導演。

威廉很乾脆的遞上了方言教練名片:“怎麼,你也對奧斯卡有興趣了?”

“我會比你先拿影帝的。”

“呵。”

……

1947年9月,普林斯頓大學。

“是數學家贏得了世界大戰,是數學家破解了日本密碼。”

“也是數學家發明了原/子/彈。”

時值美蘇冷戰時期,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的教授萊夫謝茨在休息室將所有新入學的研究生召集在一起,發表入學講話的同時,也鼓勵年輕的數學家們用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冷戰的勝利。

萊夫謝茨教授的演講慷慨激昂,他目光逼人、聲音洪亮,用像士官對新兵訓話時的語氣對待他面前的那群年輕人,還不時的用手指在房間裡點來點去:“是像你我一樣的數學家。”

被萊夫謝茨教授點到的年輕人,無一不是在這個秋天新入學的研究生,他們全都西服革履,穿著規規矩矩的三件套,頭髮也抿的油光水亮的四散坐著,選的都是離教授最近的位置,有那麼兩三個年輕數學家沒有搶到好座位,寧願站在靠前的位置聽訓話都不願坐在後面。

但在這群年輕數學家中卻有一個例外。

那是一個和克拉克·蓋博梳著同樣髮型,穿著一身黑色正裝,繫著黑色領結的研究生,他有著一張英國貴族的面容,黑髮用髮蠟抿的一絲不苟,露出高闊的前額,他線條俊美細緻的五官上沒有任何表情,眼睛是深邃的墨綠色。

他很年輕,剛滿二十歲,但看起來比真實年齡更加年輕,也並不是瘦弱的少年形象,肩膀寬闊,胸肌發達,腰身細而結實,而是像《體育畫報》上每天都有揮灑汗水鍛造健美身軀的封面男郎。

和其他研究生都坐在離萊夫謝茨教授最近的位置,並且始終興致盎然的聽著講話不同,這位年輕數學家坐在房間最後面的一個座位上,純淨的沒有一絲雜色的墨綠雙眸出神的注視著左下的方向,因為眼神是靈動充滿智慧的,並不會被人誤以為在發呆,反而讓人想探究他思考的到底是怎樣的問題。

他的手指很長,雙手交疊在一起,隨著思考慢慢動作,緩慢而富有條理,讓人的注意力不自覺的引向那相當修長、柔軟、優雅的手指。

“誰是未來的摩爾斯?”

“誰又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萊夫謝茨教授在休息室裡走來走去,不斷的發問。

俊美如同貴族般的黑髮數學家突然將一直低垂的頭抬了起來,看向右前方一名英俊的金髮男子。

金髮男子有所感應,也轉頭看了黑髮數學家一眼,眼神裡全是傲慢。

黑髮數學家收回自己的目光,但他的眼神已經有所改變。

“今天,我將美國的未來交到你們手中——歡迎來到普林斯頓!”

……

伴隨著扮演萊夫謝茨教授的演員最後一句演說詞獨白唸完,導演朗·霍華德的心中早已是火熱一片。

一條過!真的是一條過!

在《美麗心靈》裡,包括威廉·布蘭德利和詹妮弗·康納利在內的許多演員,都要從青年演到老年,所以為了提升影片中角色情緒的真實感,劇組決定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進行拍攝。

朗·霍華德預想的是部分演員可能一開始會不太適應這樣的拍攝方式,但伴隨著大量的電影膠片被浪費掉,和拍攝時間的拉長,演員的情感會越來越到位,表演也越來越投入。

但是朗·霍華德沒有預想到的是,第一場的第一次拍攝,竟然連一個ng都沒有!

無論是扮演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年長演員,還是扮演年輕數學家們的年輕演員,感情和表演全都很到位,而威廉·布蘭德利扮演的約翰·納什,簡直是一個驚喜!

不,或者說,威廉·布蘭德利本身就是一個驚喜的製造者,他無時無刻的不讓朗·霍華德感到驚訝與喜悅。

《美麗心靈》是自《阿波羅13號》後遇到的最讓朗·霍華德心動的劇本,藝術性與故事性都是絕佳,傳記題材更是佔便宜,十成十的各大頒獎禮種子選手——如果他沒有把它拍砸掉的話,或許還可以得到幾個最佳導演的提名——所以,對於誰要出演影片的靈魂人物約翰·納什,朗·霍華德從拿到劇本的第一天起就很關注。

湯姆·克魯斯和羅素·克勞曾經一度是最接近約翰·納什的兩個演員,但當iaa經紀人亞蒙·布蘭德利在中間插了一槓後,所有選擇都只剩下了一個——威廉·布蘭德利。

這也是唯一一個獲得製片人、導演、編劇、投資方全票認可的演員。

他比湯姆·克魯斯更高,比羅素·克勞更年輕英俊,天生的黑髮碧眼,比任何人都更像年輕時的約翰·納什,演技精湛而富有層次,還具有無與倫比的商業價值,遍尋整個好萊塢,竟然都找不到比威廉·布蘭德利更無可挑剔的選擇了。

唯一能令朗·霍華德擔憂的,是威廉·布蘭德利外形做到了足夠相似,那他能演繹出來約翰·納什那種古怪而孤僻的性格麼?

之前讀劇本對臺詞的時候,威廉·布蘭德利那嫻熟自然的南方口音已經讓朗·霍華德大為驚訝,並在心中暗暗讚許,而在拍攝開始之後,他的表演更是讓霍華德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那縈繞在身體四周的孤傲又疏離的氛圍,不正是一個活脫脫的約翰·納什再現麼?

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為新生演講的時候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論是選擇的座位還是表情動作都與其他人完全不同,融不進周圍的世界,只一個目光偏移、把玩手指的動作就將約翰·納什孤僻內向、與眾不同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如果仔細觀察威廉的眼神,又知道他並沒有在走神發呆,始終若有所思的目光,和萊夫謝茨教授問到“誰是下一個愛因斯坦?”時和另一個獲得獎學金的新生對視的那一眼,又說明了約翰·納什敏感、聰明、善於觀察,看似孤高,本質上還是一個年輕氣盛、渴望證明自己的青年人的事實。

“這條過了,準備一下,半小時後我們拍下一場。下一場戲在校園裡,場景搭好了嗎?”朗·霍華德吩咐道。

但是卻沒有人立刻應聲,四周詭異的安靜了兩三秒後,助理導演才一臉尷尬的提醒:“剛剛那是預演,攝像機沒開。”

攝像機沒開!這是預演!被助理導演這麼一提醒,朗·霍華德突然想起來,在正式拍攝前預演一次正是自己吩咐的……真是後悔啊,這麼好的鏡頭卻沒有拍下來。

不過在懊惱過後,朗·霍華德卻又感到有一點興奮——第一場戲已經如此到位了,後面豈不是會越來越好?

這麼一想,等化妝師為演員們補妝後,朗·霍華德立刻催促著工作人員各就各位。

“演員ok!聲音ok!攝像ok!”佩戴著耳麥的助理導演回頭比劃了個ok的手勢。

“《美麗心靈》第一場第一次!”場記板在鏡頭前一閃而過。

“ok?ready?”朗·霍華德清清嗓子,有些迫不及待的對著喇叭喊:“action!”

……

洛杉磯當地時間10月6日,《拜見岳父大人》劇組的全體明星亮相好萊塢中國劇院,參加影片的首映紅毯。

今天的好萊塢“星光”大道名副其實,既有威廉·布蘭德利、布拉德·皮特這樣的超級巨星,又有羅伯特·德尼羅這樣的老牌巨星,還有詹妮弗·安妮斯頓這樣的當紅演員,單是這四人已經足夠秒殺在場媒體的大半菲林了,更別提其他配角演員也多是名氣不低的電影明星。

事前曾有媒體猜測格溫妮絲·帕特洛會陪母親布萊斯·丹娜一起出席電影首映禮,為此,布拉德·皮特的舊情史又被八卦小報如數家珍般的重述了一遍,明擺著是要給還在蜜月期的新婚夫婦添堵,其實格溫妮絲·帕特洛正處在另一端熱戀中,怎麼可能不懂得避嫌呢?今晚布萊斯·丹娜是一個人出現在了紅毯上的,不過是因為皮特和安妮斯頓是如今好萊塢最具人氣的明星夫妻,就算沒有話題,媒體也要炒作一個話題出來罷了。

布拉德·皮特與詹妮弗·安妮斯頓出現在紅毯上的時候,記者們的精神立刻為之一振,此起彼伏的閃光燈幾乎亮成了一道光。

今晚的重點人物之三已經出現了兩個,還沒有出現在紅毯之上跡象的威廉·布蘭德利更是引起了萬眾期待,多少記者這邊還在不停按快門拍著皮特和安妮斯頓,那邊目光每隔幾秒鐘都要向紅毯入口張望一下,看威廉·布蘭德利什麼時候出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好萊塢的媒體們逐漸發現——威廉·布蘭德利的曝光率正在有規律的逐漸降低,除了出席公共活動,其他時候的新聞竟然越來越難拿到了。以前,記者們都知道他住在比弗利山莊的豪宅裡,在哈佛讀英國文學,每週也都能看到一兩張街拍照片,但是現在,就連最神通廣大的狗仔都摸不清楚威廉·布蘭德利的行蹤了,沒有緋聞也沒有街拍,加上好萊塢頂級男演員們一貫的不接代言的傳統,媒體們能獲得的、影迷們能看到的,竟然只剩下與作品有關的新聞了。

這就使得媒體對威廉的關注度,已經上升到了“飢渴”的級別。

影迷們抱怨著威廉的新聞越來越少,老資歷的記者,則從中嗅出了幾分又一位好萊塢超級巨星崛起的味道。

比曝光率,威廉等是永遠比不過真人秀明星、脫口秀主持人和偶像派演員、歌手的,但卻沒人稱這些人為巨星,因為明星和超級巨星、名人和超級巨星,兩者間的區別大概比科羅拉多峽谷還要寬。

有足夠的代表作品,讓人們在提到演員名字的時候還會緊跟著想起一系列的電影來,只是成為巨星的必備條件之一,能讓影迷為了他走進電影院,是必備條件之二——名人或明星能提升一部電影的知名度,但巨星卻可以成為讓觀眾買票走進電影院的理由。

還有一個條件,是想成為超級巨星就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神秘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那些超級巨星們,葛麗泰·嘉寶、格里高利·派克、馬龍·白蘭度、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瑪麗蓮·夢露等等,無一不是私生活上籠罩著一層迷霧,讓人猜不著摸不透的,尤其葛麗泰·嘉寶,如果她不是銀幕之下好像隱形人一樣,三十六歲就退出好萊塢,此後五十年始終過著隱居般生活,被人們猶如對待謎題般猜測了半個多世紀的話,恐怕也無法當選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好萊塢女演員。

又如當下的電影巨星湯姆·漢克斯、茱莉亞·羅伯茨等人,也都很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上一次你在報紙上看到他們,是在拍攝電影,等到你下一次看到他們,或許已經是該部電影的宣傳期了,所以每當巨星的私生活有一點變動,被媒體發現後,反應總是驚天動地的。

威廉·布蘭德利上次出現在報紙雜志上,還是上個月的事,他在拍攝《美麗心靈》時額頭磕傷被緊急送醫,不過半小時後媒體就聞風而動,將普林斯頓市的私人醫院圍了個水洩不通,甚至還有直升機航拍醫院樓棟結構圖,來猜測威廉住的是哪一間病房。

不到半天,“威廉·布蘭德利拍攝受傷被送往普林斯頓市醫院”這條新聞已經在n、nbc等電視新聞頻道滾動播出,甚至還被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的電視臺轉載,不明真相的影迷看到新聞,還以為威廉是除了什麼重大事故,一度造成了部分影迷的恐慌情緒。

後來公關芭芭拉·威爾遜及時澄清了整件事——威廉有一場在宿舍裡情緒失控的戲,結果他太過入戲,不慎過於用力的將額頭磕在了有用金屬加固的玻璃窗上,皮膚立刻就破了一大塊並且出血,但威廉還是堅持帶傷拍完了那場戲,之後因為血流不止並且傷口看起來有些滲人,劇組人員不敢私自處理,才被送去了醫院——雖然芭芭拉·威爾遜一再聲明威廉只是皮外傷,傷口只需包紮不需要進行住院治療,也不會耽誤電影拍攝和其他活動,但媒體對民眾始終對這件事保持著高度關注。

《拜見岳父大人》的首映禮,是威廉因拍戲受傷後第一次出席公開活動,比起之前狗仔隊費勁千辛萬苦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內進行偷拍,也只能拍到更換髮型將傷口遮蓋住的威廉的模糊遠景照,這次首映人們無疑能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威廉,順便為八卦小報上那些沸騰的猜測“傷口具體位置?面積?深度?有疤痕留下嗎?”來尋找到真相。

不知道是誰先驚呼了一聲:“看那輛林肯!”

像是在滾燙的油鍋下又加了一把火,人群瞬間沸騰起來,無數人轉動脖子、踮起腳尖,朝馬路兩頭張望,專業的記者們憑藉著經年累月鍛鍊出來的體能優勢,連擠帶搶的把影迷甩在身後,順便黑同行半個身位,佔據了紅毯兩邊最有利的位置。

一時間,從紅毯的起點到終點,兩邊都站滿了手舉相機、肩扛攝像機的媒體,記者拼命的舉著鏡頭向前探著身子,甚至到了只要有輛車停在紅毯邊,上面的人下車後立刻就能遭遇閃光燈洗禮的地步。

加長林肯果然帶來了威廉·布蘭德利,深灰色的西服搭配一頂黑色紳士禮帽,禮帽傾斜的角度恰好將傳聞有傷的那一塊額頭遮住,一條和西服同色的雙面真絲印花圍巾代替領帶,鬆散的系在脖間,掃除了深色三件套帶來的沉悶感,同時給整套造型帶來濃濃的英倫風。

不過威廉並不是孤身一人來參加首映的——也沒有哪位當紅女星與他作伴,和他一起走紅毯的,是在電影裡充當重要的動物演員,此刻正懶洋洋的趴在威廉懷裡,只露出了頭戴黑色小禮帽的小腦袋,和兩隻前爪的喜馬拉雅貓金柯西。

懷抱喜馬拉雅貓的男人一出現在紅毯上,立刻造成了現象級別的轟動,如果說之前皮特夫婦出現時的閃光燈就像兩條燈帶的話,那麼現在,閃光燈已經將四周映的如同白晝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