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爹過生日的時候, 真的是一點兒往年該有的歡快的氣氛都沒有。明子爹看著兒女們一個個的垂頭喪氣的,也不高興, 直嘆氣。

都在城裡住了,吃飯也方便, 到前院飯店開了兩桌就行了。

明子出來上廁所,看到大哥在衛生間門口正在抹眼淚。

“哥,你別這樣。嬸兒要是沒病沒災的,她活到兩百歲才好呢。可是你看她一身的病,活著也是遭罪。咱們還是想開點兒吧。”明子勸大哥,明子娘最後的一段時間有多難受,他們都是親眼看著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嗯……我沒事兒。回去吧。”大哥在洗手池洗了把臉, 調整好情緒, 出門。其實道理誰都懂,只是沒幾個人能做得到罷了,尤其大哥還是特別感性的人。

二月初,給明子娘燒完百天, 整個差不多就結束了。剩下的就是週年, 兩週年和三週年了。再往後,是不是上墳,只看個人的心意了。

時間在平平淡淡當中渡過,明子沒有心情再張羅新的買賣,維持著現狀就挺好的。大學的門市都收房了,特別好租,按月收租就好, 批發市場的房子都在討論著拆遷的事兒了,明子去收租的時候也聽了一耳朵,並沒多麼在意,她在市裡待的時間長了,時常與同學人間聚一聚,政府部門裡上班的正經不少,內部消息比市場上那些小販們瞎傳的準確多了,要拆遷還早著呢。最快也得明年的春天。

每個月不用拖人拖關係的淘換藥了,不用再按月跑醫院了,明子還有點不習慣,偶爾也會帶點水果去看看當初告訴她新藥訊息的大夫。當初要沒有人家,可能明子娘連一年都堅持不下來。

明子成了真真正正的家庭主婦,天天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就看看書,寫寫文章,基本不怎麼出門。都快要與世隔絕了。

顧向北總是勸明子出去走走,要麼去旅旅遊也好,家裡還有兩個小的呢,哪裡走得開啊。再說明子也真是不愛出去。顧向北就利用每一個週末帶著全家出去玩,周圍的景點,公園都被他們走遍了,孩子們一天到晚盼著週末,因為一到週末就能出去玩兒了,大院兒裡的孩子,讓他倆總顯擺的,都跟家裡吵著要出去玩兒,弄得一到週末,有空的都得帶孩子出去轉轉,實在沒空的,直接把孩子扔給別人家帶著。明子家裡看孩子的人多,總是被拜託最多的。每週都要帶著三兩個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出去。明子後換的那輛悍馬都裝不下那麼多孩子了。

為了出行方便,明子又買了一輛七人麵包車,她還開不好那麼大的車,那車就只放在大院裡,週末的時候,顧向北來著帶大家出門玩。平時就幾乎成了公用的,誰有需要誰就借去開。都是戰友嘛,也不會跟你客氣。

明子是越發的清閒了,家裡人卻還是各有各的忙碌。

大哥的廠裡越發的忙了,去年一年,產量就上了千萬。今年目標是一千五百萬,大哥憋著勁要達到目標呢。大嫂又搬回城裡了,開春之後就在折騰著裝修。小夫兒也上一年了,再不回來不行了。大哥也沒有去年剛接過廠子那麼忙了,上了軌道了,不用他再親自下去幹活兒了。每天就總攬著全域性就行了。

小文哥又張羅著批了一塊地,要接著建樓,這回地批得大了一點,因為明子以前就說,要建就建帶小區的,最好是在學校周圍的學區房。以後升值空間大。所以小文哥的意識還算超前,沒有跟其它建築商似的只是批一塊兒地,孤伶伶的建個樓,沒有小區,沒有物業,連院子都沒有。樓道門就是住家防盜門之外唯一的安全措施了。

這一次,小文哥要建兩棟樓,一個院子,前面臨街帶門市的,後面一樓是車庫,上面是住宅的,兩側都是小二樓的門市。這工程不小了。大哥廠裡的磚不愁賣了。因為是不用的公司,要做賬的,親兄弟明算帳,磚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小文哥一點兒沒講價,大哥賣給別人帶得有個人情價呢,賣給小文哥這兒,反倒沒那個座煩了。錢還痛快,隨時用錢隨時結賬,一點不帶壓著的。全縣十幾家磚廠,哪個不是羨慕大哥羨慕得不行不行的,瞧人家這買賣做的,都不用出去找客戶去。坐家裡就收錢。

小文哥之所以底氣這麼足,還是因為運輸公司那邊兒賺到錢了。小文哥給明子打電話,讓她在市裡找門市,說要開商場,賣水果蔬菜啥的,自家有運輸公司,運費一塊兒就能省下好多成本。還說了,新建的小區,對主街那面的二樓,一個都不賣,全留著自家開店用。就是前樓的門市和東側衚衕大門兩邊兒的門市,也只租不賣。

能說出來這個話,這底氣真不是一般的足啊。底子不厚的話,壓這麼多房子,也壓不起啊。光拆遷費就得多少錢?就在縣裡最好的重點中學的隔壁,那可是黃金地段兒。把人家校辦工廠都給拆了。

隨著小文哥業務的擴大,老姐夫也跟著沾了光,不用出去找活兒幹了,自家的活兒就幹不完,他的徒弟也是越收越多,因為老姐夫人實在,從來不坑徒弟的錢,自家工地,工錢又準成,願意跟著他幹的人很多。

老姐在家裡沒什麼事兒,也天天跟著老姐夫溜達著去工地,走路也就十幾分鍾的路,不遠,去工地幫著做飯,就做一頓中午飯,也不累,當運動了。要不然老姐整天宅在家裡,不愛動,都胖了。

關果兒上學了,小平也上幼兒園了,跟小雪兒一起,小姐倆兒關係好的呢,恨不得二十四個小時粘在一起,今兒個一起住在五樓,明兒一起住六樓,反正就樓上樓下,房間都多著呢,住哪裡都一樣。家裡乾脆給她倆的房間都配的雙人床。夠她們倆撲騰的了。

開春的時候,大姐夫和三姐夫一起,一人買了一輛摩托車。大姐夫在磚廠住,一週能回來三兩次,不經常回家,有時候也搭大哥的車順道就回了,但一般他不愛搭大哥的車,因為大哥沒準兒,可能頭一天晚上回家了,第二天早上直接就辦事兒去了,不回磚廠了,他還得再坐客車回磚廠,不夠折騰的了,還不如自己騎摩托車方面呢。其實馬場那邊兒也還有閒著的小車可以開,大姐夫是老司機了,開車沒問題的,但是他不願意開,嫌油貴,也覺得沒必要,說他就一打工的,開個車,太裝了,不好。

三姐夫每天通勤到學校上下班,工作一直調不到縣裡來,只能這麼折騰著了。每天順便還接送三姐一起上下班。春天的時候,人倆人兒趁著週末還能回高官屯老房子去把園子種上。夏天的時候,三姐夫順便就把菜帶回縣裡了,能省不少菜錢,還吃個乾淨放心。

明子爹開春以後,就自個兒回農村了,攔都攔不住,說是回去種園子,誰說也沒用,那就回去吧。老頭兒就自個兒在高官屯兒住著,春天把菜種完了,回城裡住上幾天,沒事兒再回來給園子澆澆水啥的。等到菜熟了的時候,就騎個腳踏車,天天的往磚廠送菜,給他兒子省幾個菜錢。

明子不回來住了,七樓就一直空著,但是樓頂的菜園子可沒閒著,家裡這麼多人呢,順手就給種上了,各種小菜,黃瓜豆角茄子香菜辣椒柿子菠菜生菜的,樣數還不少呢。夏天的晚上,全家人到樓上的小亭裡坐著聊天兒消食兒,樓頂上小風兒一吹,鼻子裡都是各種蔬果的清新,別提多自在了。

爺爺年紀大了,也越發的不愛在城裡待著,上樓上不動了,一出門還總迷路,家裡人也不敢讓他自個兒出去,天天的不是在家裡憋著就是在院子裡轉圈,悶得不行。明子爹一回高官屯,他就更待不住了,總想著回去。

明子爹自個兒回去住還行,他身體好,什麼都不耽誤,自己也能做飯,要是爺爺再回去,把爺倆兒扔在農村?那成什麼了,大哥可不放心明子爹自個照看爺爺。

老小孩兒,小小孩兒,老人年紀大了,真跟小孩兒一樣的,爺爺非常回去,不讓回就生氣,那咋辦。大嫂剛裝好的房子,又扔下了,一天兒都沒住上,又回農村去了。這回不光小舒兒成了野孩子,小夫兒也得跟著吃百家飯了。

兩個老的這麼折騰,大哥是越發的想明子娘,明子娘在的時候,明子爹多消停啊,明子娘一走,城裡死活兒不愛住了,他不在,爺爺想兒子,一輩子跟著兒子住,兒子一走,心裡沒底,也要跟著。小輩兒的就只能隨著他們折騰了。

老嫂看大嫂總這麼來回的搬,不忍心了,跟小文哥說,小雪兒還小呢,不上幼兒園也行,他們回去吧,讓大嫂回縣城裡照顧孩子。兩孩子總這麼逛蕩著也不是個事兒。沒有親媽在身邊兒管著,總是不行。

小文哥一想也是。

於是他們兩個回了農村,把大嫂替回來了。

老嫂一回農村,在家待著沒事兒了,突然又想回去上班兒了。當年她回家生孩子是休產假,一直也沒有離職,小文哥之前跟中心校的領導打過招呼,說是老嫂一直按病假處理呢。反正在家也沒事兒,就想回去上班了。

啥人啥命兒,老嫂一天天不爭不搶的,人家命好,回學校上班了,要調檔案,發現當初學校的領導疏忽,忘了把她的檔案拿出來送到中心校封存了,一直在學校呢。也就是說,沒上班的這五年,一直都給算工齡了。

這樣的話,回去上班更沒啥阻礙了。真接回去就行了。又託人把學校調動了一下,調到了前山大隊,跟高官屯才三里地。騎腳踏車就十分的事兒。每天帶著小雪兒上學放學,小雪兒也跟著學習了。也能照看老人,兩不耽誤,挺好。

七月,大姐家的飛鴻和女朋友海燕都畢業了,海燕自考了師範大學的本科,人家學歷高,再加上大哥拖了關係,分到了縣城裡的小學,飛鴻中專畢業,學歷不夠,分回了老家的小學,就去了他大伯當校長的那個學校。

因為在村小,家在縣城,只能來回通勤了,為了上班方便,還沒開始掙錢呢,就先投資了五千多塊,買了摩托車。海燕家不在老都縣,上班了,沒有宿舍了,這一年,經過了很多事情,跟大姐之間也熟悉了,兩人的關係也穩定了,就直接住在了家裡,跟娟子一個房間。

飛鴻上班一個月之後,拿到手第一個月的工資,三百多塊錢,自己一分沒留,都給他老舅媽送去了,連零分兒的都沒留。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感謝老嫂在他上學前兩年住在家裡的時候,一直對她的照顧。

誰家也不差這三百多塊錢了,但是孩子這個意思,非常讓人感動。老嫂接過錢都哭了。這個事兒,有機會就跟大家顯擺,說鴻兒把第一個月的工資拿都給她了,一分沒留。

大姐跟姐夫知道飛鴻做的這個事情,非常高興。回頭就給了他兩千塊錢零花錢。獎勵他會辦事兒。

海燕一來家住,她特別有孩子緣兒,家裡十來個孩子,都喜歡她,天天晚上放學了,就往大姐家聚,在一塊瘋啊鬧的,大姐也不嫌煩,一大幫孩子在家裡鬧,她還可高興了,在邊兒上看得可樂呵了。

海燕家在省城,假期回家,時常能帶回來一些新的遊戲裝備,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遊戲機,只能玩兒兩個遊戲,俄羅斯方塊和貪食蛇,孩子們也沒見過這個呀,玩兒得連飯都不吃了。

關家的孩子有一點好,都挺聽話的,在大姐家裡玩兒著遊戲機過過癮就算了,從來沒有一個回家提過讓家裡給買的。年紀小不懂事兒的說過之後,大人一說不給買,也就那麼地了,沒有非得要的。

明子娘燒週年的時候,明子回家,才發現,一年沒怎麼回家了,家裡的變化好大。

每個人的生活都沒有停下腳步,日子總得向前過。

冬天,明子爹跟爺爺又回到縣城裡住了。冬天城裡方便,少遭罪。老嫂學校沒放寒假呢,反倒一時不能回來了。

東北的冬天很冷,彷彿所有的行業也都跟著一起冬眠了一樣,工地全都沒法開工,很多廠子也不能幹活兒。磚廠停工了,大哥更多的時間就待在飯店裡,支應場面,招呼朋友。日子好過了,有錢人越來越多了,飯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特別到了年前,聚會的多,飯店就越發的忙。運輸公司那邊兒更忙,大哥在飯店坐鎮了,小文就常在車隊那邊兒忙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