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向北迴部隊報道了, 爺爺跟爹孃也走了,家裡又剩下明子一個字, 一百多平的房子,就自己, 是挺孤單的。

明子上輩子一個人過了很多年,這輩子,突然間的,居然有些不習慣了。看來,人還是群居的動物,適應孤獨並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

但是日子還得過呀,班還是得上啊。

明子找了個時間, 給三姐郵了一萬塊錢, 其中兩千算是支援他們的生活費,各別八千用做收購國庫券。

馬場那邊兒現在囤了兩三千噸的煤了,壓了不少錢了,大哥那邊兒還要收糧, 沒有流動資金倒不開的。現在縣裡那些能用到煤的老闆都知道了, 煤到貨不及時的時候,就都找大哥解決燃眉之急。大哥能幫的也都幫了。

好多人都不明白,馬場裡存那麼多煤,也不賣,想要幹什麼。大爸也不解釋,誰 問起來,就說不知道, 他也只是幫忙。其實他是真不知道明子是怎麼想的。他也算是行內人了,一點兒也沒看出來這囤煤能有多大的利。他肯幫忙,不過是想把錢變成實物,覺得如果不買這些,明子也不會讓那些錢在銀行裡好好存著的。他是怕明子瞎折騰,最後再賠了。

年底的時候,三姐也懷孕了。

老姐懷孕,老姐夫不怕,人兩人就是種地的,大不了交罰款就行了。三姐兩口子都上著班呢,要二胎的話,可是要丟工作的。

明子以為三姐為把孩子流掉呢,還擔心三姐年紀大了做人流傷身體,問她要不要到市裡大醫院來做。

結果三姐說,三姐夫申請到二胎的指標了,可以生的。

咋申請的?明子很好奇。

原來,三姐夫三代單傳了,他們這頭一胎又是女孩,所以可以開二胎指標。

還有這種操作嗎?明子覺得跟得故事似的,回頭自己還不信邪,特意去查了相關政策。還真有。再一想,為啥以前沒聽說呢?因為這時代一家三五個兒子的都算少,別說三代單傳了,明子爹那樣的獨生子女都是很神奇的存在了。更別說是三輩子都一個兒子的了。

明子覺得自己還是太孤落寡聞了,還是讀書小,見識少了。

正好,沒啥事兒,天天晚上回到家就她自己,學習吧。一激動,到圖書館借了好多本書回來,天天晚上在家看書,結果頂個黑眼圈上班,同事還以為她怎麼了呢,知道是看書熬夜熬的,還直誇她努力,以為她要考研究生呢。

明子真沒那個雄心壯志,研究生啥的,這輩子她是不考慮了。她這個年紀的人,名牌大學本科畢業,足夠用一輩子,她就不去為難自己個兒了。大不了以後讓顧向北養著好了。

兔年的春節,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還是跟往年一樣的過。爺爺八十歲了,過年的時候,大哥就說了,今年爺爺過生日的時候,要好好跟爺爺過個八十大壽。這年頭兒,能過上八十大壽的老人可不多。

小文哥今年過年沒回來,說是部隊裡事情多。

也是,上一年發生一些事情,學生們不安份,軍啊警啊這些都比往年工作多了很多。

明子想到兩年後的事兒,那可是後世提都不能提的。自己做什麼呢?想了幾天,還是覺得實在做不了什麼,除了保證自己不參與,她好像也改變不了什麼。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她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想要改變世界?她還差得遠呢。

過完了年,該什麼忙還是怎麼忙。

八七年,很平靜,似乎也過得特別的快。

五月的地候,老姐生下了她的小女兒小蘋,也是兒女雙全了。三姐用不了幾個月也要生了。

兄妹幾個,除了還沒結婚的小文哥和明子,只有二姐家是一個孩子,其他都是兒女全雙,還分配的挺平均。明子問二姐,想不想要了?二姐特別堅決,不要。說就好好培養小伏雨一個就好了。再要的話,生個兒子,兩個兒子負擔太重。生女兒的話,他們李家的女孩兒都不是特別踏實,浮躁得很,家風如此,不好教養。還不如就這一個兒子,李家的男人都是極孝順的,將來小伏雨長大了,應該也不會不管他們老兩口的。

大姐家的飛鴻一轉眼都上初中了,大姐也是奔四十的人了,時間過得是真快啊!

老姐坐完了月子,明子娘回來之後,帶著未來的老兒媳婦牛家姑娘去了小文哥的部隊探親,大哥給送去的,在部隊待了半個月,小文哥又給送回來的,順便自己也休了幾天假。

七月份,天氣暖和了,家裡的莊稼也忙完了,大哥廠裡沒什麼事兒。就想著帶大嫂出去玩兒一圈,這些年,竟是他自己出去走了,明子娘就說他,不能光是自己玩,有時間也帶著媳婦出去溜達溜達。大哥一想也是,大嫂這些在家任勞任怨的,老人孩子的伺候,勞苦功高,是得鼓勵鼓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時候也沒有什麼渡蜜月或是補渡蜜月的說法,能出去旅遊的,都是城裡的新潮人物了,別說是農村了,絕對是走在時代前沿。大哥兩人帶上了小舒兒,把小夫兒留在家裡給明子爹孃看著了。明子娘今年的身體狀況不錯,看孩子是沒問題的,家裡有電飯鍋了,做飯也方便,做菜的話,只要把菜放鍋裡,明子爹燒火啥的就行。再說,三姐家就在前院,也能照應著。

走之前,廠裡牛書記又跟大哥說,讓大哥把他家的小兒子帶上,他家小兒子今年剛十七,中學畢業了,在家裡也沒什麼事兒。正好大哥大嫂出去旅遊,就想讓他跟著出去見見世面。

大哥能說啥,不可能拒絕的,要不是多了一層姻親關係,人家也不可能找他帶啊。就帶上了牛小九兒。牛家是個大家族,叔伯兄弟都是放在一起排行的,這孩子實際是牛書記的三兒子。但是在叔伯兄弟裡排行老九,所以大家夥平常都叫他小九兒。這孩子情商很高,土話講,很有眼色,會說話會出事兒。帶著他也不招人煩。還能幫著拿東西看孩子啥的。挺好。

大哥大嫂出去玩這事兒明子是知道的,到底不放心三個老人在家,還特意回高官屯探望,結果,她剛進屋,一看,大姐二姐全在家呢……

據說老姐要不是孩子小,都要回來了。

一看明子進屋了,明子娘還有三個姐姐都笑。

明子娘是真高興啊,沒什麼比孩子孝順更讓老人開心的事兒了。

爺爺也是特別的高興,非讓三姐再給說一段兒書。三姐好些年沒說了,都忘了,還把那些古書又找出來複習了一遍才免強的說下來。

旅行回來之後,再開學的時候,大嫂就讓小舒兒上學去了,學校開了幼兒班,收學前的孩子。小舒兒才五歲,週歲才四歲多,就給送去上學了,明子娘不樂意,但是孩子是人家的,她也不好說什麼,大哥也跟大嫂生氣,覺得她心太狠了,孩子還這麼小就送學校去了。大嫂到底還是堅持把孩子送學校去了。

小舒兒也是個小狠人兒,同齡的孩子都在家玩泥巴呢,沒人跟她一起上學,大孩子們又嫌她走的慢,不願意帶著她,人小家夥天天的就自己走著上學。三里路,天天自己走著上學放學,從來不說不去的話。背個小水壺,衣服都是明子給買的,省城裡最時髦的,穿著小皮鞋,還帶個太陽眼鏡兒。不管是路上,還是學校,看她都跟小明星似的。

大哥開始還不放心,偷偷在後面跟著幾天,發現其實路上學生陸陸續續的,也沒斷了人,路過的農田裡也常有附近屯子裡的農民在幹農活兒,都是鄉裡鄉親的,有事兒肯定也都能照應著,也就放下心了。

三姐時不時的,也會帶小舒兒去學校,但是她上班早下班晚,並不能每天都帶。大部分時候,還是小舒兒自己走。可以說,特別厲害了。

小文哥的提幹再次失敗了,他果然如明子之前猜測的那樣,沒有再留在部隊,正式退伍了。九月回到家。大哥可著縣城裡的單位挑檢給他安排工作。最開始說是要去公安局,對口嘛,明子娘死活不同意,說是帶木倉的,危險,不讓她老兒子當公安。然後又找了泵站,看輸油管道的,大哥自己就給否了,覺得沒啥前途。最後定了物資局,那時候計劃經濟,管物資的,可了不得,算是縣裡最好最好的單位了。

小文哥退伍兵,進單位肯定就是從保安幹起的,進了保衛科。小哥也確實是挺厲害的,幹了兩個月的保安,就提了保衛科的科長。而且,他們單位管物資的,經常要到各地出差調配物資,領導出差的時候,總會帶上他。

退伍了,也工作了。接下來,婚禮就順理成章的提上了日程。陽曆八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農曆十一月十一,小文哥結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