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 姐夫,國庫券好啊。別不要啊, 這樣,你們幫我跟你們同事換國庫券, 有多少要多少,等價換。你們要是相信我的話,就多存著點兒國庫券,這東西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多啦。”明子自己不夠什麼金融投資,但是她對後世的一些新聞報道還是有印象的。有一個賣茶葉蛋的老太太,大家夥都拿國庫券當廢紙,跟她換茶葉蛋吃的新聞當時可是很火的, 老太太後來換了好多好多錢呢, 具體的明子記不得,只記得有幾十上百倍的利,當時多少人後悔沒有投資國庫券的。

“明子,你真要換啊?能保準嗎?”三姐還是將信將疑, 其實國庫券已經發行了好幾年了, 只是人們普能都不認,現在才開始攤派的。如今人們還都把這個當是國家在打白條兒呢。

“我的傻姐姐呀,這是國家信用,比真金都真,還保準嗎?國家不倒,這東西就黃不了。放心好了。我還愁收不到呢!你倆要是緊張,我先支援你倆啊, 可千萬別把國庫券賣掉了。”明子交代三姐,她之前買的那些房子,都已經收租了,現在一年也不少,明子記得當初大哥說的話,把錢分成七份存上了,沒公開,這不正好能用上嘛。現在那錢也不少了,特別是市上那些鋪面的租金,那是一天一個價兒,到年底,又得漲了。

“行,等我上班的時候,就幫你收,現在半價收都有人賣,也別等價了,省點兒是點兒,我倆不用你操心,緊巴點兒也能過,你那錢好好存著過日子吧。”三姐一邊兒說,一邊跟明子打眼色。

明子看三眼一個勁兒給她打眼色,開始還沒明白啥意思,看她看向顧向北的方向,才明白過來,三姐這是怕她把錢都用到娘家人身上,顧向北不樂意吧?哎呀,三姐這情商有進步啊。

“三姐,你想多啦。要是我跟你借點兒錢,難道三姐夫還能不同意啊?”明子笑得不行。

“那到是不能。”三姐也笑了,這點信心她還是有的,三姐夫對關家,百分之百的實心實意,幾兄妹真要說借錢急用,別說他有沒有了,出去借他也會幫忙的。

“那不就得了。”

“明子,你要是真想收國庫券的話,我回去跟我家大哥說說,他也能幫你收。”大姐夫的大哥是他們村小的校長,他說這話還是有底氣的。

“好啊,謝謝姐夫。”明子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謝什麼呀,你要是能多收點兒,我大哥謝你還來不及呢。他現在月月被學校的老師罵,自己那工資都跟學校老師換成國庫券了,一分錢拿不回來,家裡要不是還有點兒地,飯都吃不上了。”大姐夫說起來也是感慨,這老師們都不願意要國庫券,領導可不就得捱罵嘛。

顧向北在明子家待了兩天,明子又陪他回冷家屯看顧五老爺子,老爺子身體倍兒棒兒,挑水種地都還跟年輕人一樣幹呢,家裡孫子都結婚快有小孩兒了,兒孫們沒有不孝順的,搶著給他跟老伴兒養老,老兩口一家都沒去,就兩人守著兩間老房子過呢。說是自在,不受拘束,什麼時候幹不動了,或是兩個人有一個先走了,什麼時候再上兒子家養老去。

明子覺得老兩口想的也對,跟誰過都不如自己過自在。

顧向北帶著明子回來,老兩口特別高興,不住口的跟顧向北誇明子,說過年他沒回來的時候,明子給家裡買的那些個東西,還有給他們兩老買的衣服啥的。說比顧向北在家的時候,想的都周到。直說顧向北有福氣。明子那麼厚的臉皮都被誇得有點兒不好意思了。

“咱啥時候辦喜事兒啊?”顧奶奶拉著明子的手不鬆開,看不夠她似的。

“奶奶,小顧才上班,工作還沒穩定呢,不著急,不著急。”明子跟顧奶奶解釋。

“咋不著急,小顧都二十五了,小玲子二十五的時候,孩子都三四歲了。”顧奶奶說的小玲子叫冷鳳玲,是她大兒子家的大閨女。

“奶,我們的情況跟玲子不一樣的。”顧向北也解釋。他是直接稱呼老兩口爺爺奶奶的。

“就是。孩子們自己指定能安排明白,你別跟著摻和。”顧老爺子在邊兒插話,剛說了老太太,回頭自己又問上了,“小顧啊,你這當兵總不著家,那將來結婚了,也這麼各過各的?我聽屯子裡你三嬸子說,她孃家侄子也在外面當兵,不回來了,娶了媳婦兒一直在家裡,兩口子過得跟牛郎織女似的,一年就能見一回。結婚都五六年了,連個孩子還沒有呢。”

“爺,部隊裡有規定,到了一定的職位就給分房子的,有家屬院的。不耽誤,您放心吧。”顧向北看了明子一眼,可能是想到發三嬸子那位可憐的孃家侄兒,兩人眼裡都帶著笑。

“那你可好好幹,爭取早點提幹,早點能分上房子,早點兒結婚,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到了某一個年齡段之後,長輩們最關心的永遠都是結婚生子的話題。

顧家的幾個叔叔嬸嬸和家裡的兒子媳婦們知道顧向北回來了,很快都聚到了老爺子家,嬸子們帶著兒媳婦就在廚房裡忙活開了,這家抓來一隻雞,那家摘來一筐菜的。明子到廚房幫忙,嬸子們說她城裡人哪會幹這些,不讓她幹,明子在自家的時候跟大嫂不客氣,在顧家可不能那樣兒,就在廚房幫著摘菜,一邊兒跟嬸子們和嫂子們嘮磕,嘮一嘮家常。

晚過晚飯,顧向北騎著顧家大哥的摩托車把明子送回了高官屯,他自己又回去了,他得在家裡住上兩天呢。住都不住,到家就走,那成什麼了,又不是客人。

明子剛回來的時候,就跟爺爺還有爹孃說了,她的新房子裝修完了,走的時候,要帶著他們一起,進城裡去住些日子。

爺爺可高興了,這幾天就一直在收拾行李呢,大嫂把他應季的衣服都給找出來了,裝在一個手提包裡,他天天得把那幾件衣服拿出來看一遍,然後再問大嫂一遍,落沒落下啥。真跟小孩兒一樣一樣的了。

爹孃要帶著小舒兒一起的。不過東西不多,就帶了兩身兒換洗的衣服。

走的時候,加上顧向北,五個大人一個孩子,小車都坐不下,大哥特意從縣裡求了一輛小麵包車回來,送了一趟。

明子娘身體不好,上到二樓就上不動了,還是大哥給背上去的。爺爺倒還好,上四樓,大氣兒都沒喘,七十九了,這體格兒,槓槓地。

一進了屋兒,爺爺的腳就沒地方放了,明子給換了拖鞋,走路都可彆扭了,坐到沙發上就不動了,一邊兒感慨著,趕上皇宮了。明子爹也不正在,說是在這屋裡待著,不得勁兒,手不是手腳不腳的。明子娘就訓他,說他有福不會享。

老太太可挺自在的,換上鞋先各個屋看了一遍,等看到主臥那大雙人床的時候,一看就看出來明子跟顧向北沒分床了,瞪了明子一眼,到底沒說什麼,明子就呵呵笑著打馬虎眼,顧向北卻很不好意思。

三室,其中一個室明子做成了書房,不過書房裡也放著個單人床,爺爺就住書房了。正好夠住。

顧向北回到家就下樓買菜,張羅著做飯,明子和明子娘在廚房給他打下手,摘菜洗菜啥的。做飯的事兒,一時是幫不上忙了,那煤氣灶明子娘說看著就嚇人,不敢用。不過卻相中的電飯鍋,說那東西不錯,省事兒,方便,跟明子說,讓明子給大嫂也買一個,等他們回去的時候帶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明子第二天就去買了電飯鍋回來,買了個大的,家裡人口多,買小的不夠用。顧向北還有幾天的假期,明子就一直沒回去上班,跟顧向北一起,天天帶著三個老人和小舒兒一起逛逛公園啊,景點什麼的。明子娘上樓上不動,都是顧向北揹著上的。

期間,還帶著三個老人到醫院去做了體檢,給明子娘重點做了檢查。

三天之後,結果出來了,爺爺跟明子爹啥毛病都沒有,健康得很。明子娘的肝硬化很嚴得了,要特別注意了。開了不少的病回家。

待了一週,爺爺跟明子爹說啥也不待了,說是太不習慣了,上廁所都不習慣。吐口痰得找半天紙。天天出個門兒哪哪找不著,跟關小號兒似的。顧向北在家的時候還行,還能帶著他們出去走一走,等顧向北一走,明子也不能上班,一上班,他們在家飯都吃不上。這待的這個憋屈勁兒的。

到底追著明子給大哥打電話,讓來接。

大哥帶著車來接,明子就說,讓明子娘再多待一陣子,明子娘很宅,在高官屯的時候就很少出門,所以在哪裡其實都差不多,在家裡天天看看電視啥的也不無聊。明子娘有點兒心動,一想明子一上班家裡就剩下她自己也沒意思,就算了。

三位老人在城裡待不下,這也給大哥出了個難題,本來他都已經要在縣城裡投樓了,尋思著為了孩子將來的教育,搬到縣裡去住。現在這種情況,只能再緩一緩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