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這回終於知道了當初大姐家的小娟兒出生時, 三姐的心情。因為自家的大侄女跟她長得像啊。所以家裡的親戚一看到孩子,都說向小姑姑。明子回家一看, 還真是。

那種血脈相連的感動,瞬間就把明子給淹沒了, 特別想把那軟軟的小肉球抱過來揉揉捏捏。

明子是利用週末休息時間回來看孩子的,拖了興隆鎮跟縣城之間通了車的福,才能一天就回到家。在家裡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早就得往學校趕。

老姐本來還想在家多待幾天,明子娘嫌在她在家添亂,也一併給攆走了。

明子和老姐回到學校之後, 二姐到底抱著孩子回家了。年前就不再回來了。回家住了二十幾天孃家, 才回了婆婆家準備過年。

明子從此就多了一個愛好,也是習慣一樣,只要有時間,就想逛商場, 還就愛往賣童裝和兒童玩具的地方去, 雖然樣子就那麼幾樣,她也恨不得全都搬回家去給大侄女。

豬年的春節關家過得很熱鬧,家裡有了一個小生命,一下子跟多了很多人似的,全家都圍著她忙活。這個給買點東西,那個給買點東西。小文哥過年又休假了,回來也給大侄女帶了小衣服小玩具。

家裡天天聽著明子娘中氣實足的喊聲, 不是讓這個別折騰孩子,就是告訴那個輕點抱,要麼就是喊著別讓親臉,怕孩子流口水啥的。

這一年,中央電視臺在除夕晚上直播第一屆春晚,晚上全家人終於不用再乾巴巴的守歲,有電視節目看了。不光是明子家人,還有二姨家的人,八爺爺家的,單家的,都擠過來看電視,不到半夜祭祖的時候,都不動。看節目看得那個樂呵啊。大過年的,人家來家裡,總不好就讓人幹座著吧,別的沒有,炒瓜子總得供應上吧。明子家今天足足消耗了幾大鍋的炒瓜子。

明子對於這時代的娛樂節目實在不是很感興趣,就把孩子抱到西屋的炕上逗著孩子玩兒。

年後,大家又都開始忙碌,小文哥初十就回部隊了,今年沒等明子爹過完生日,部隊打來電話,讓他趕緊回去,說是有事情。他今年第三年兵了,得考慮是退伍還是延長兵役的問題了,如果想要延長兵役的話,得有良好表現啊。他現在是班長了,還不是黨員呢,挺說已經寫了入黨申請書,這次回去,可能就是入黨的問題。

大哥也開始忙了。綜合廠倒是還沒開工,他是發現了掙錢的門路,想要掙點外塊了。

去年明子爹在地裡用上了化肥,秋收的時候,平均下來,一畝地的產量增加了三百來斤,周圍都看著呢,也知道是因為用了化肥的原因,再一算成本,還是用化肥合算,今天大部分人家就都打算用化肥了,大哥就想要倒騰化肥。他都已經跟農機站的人打聽好了,化肥就是在芬河邊境上進的貨,都是俄羅斯的進口化肥。

過完了年,大哥就要先過去探探路子。

小文哥回到部隊沒多久,大隊裡就收到了部隊的來信,說是要確認小文哥的家庭關係。原來,小文哥的入黨申請批了,最後政審的時候,讓報直系親屬,不光父母要報,直近的叔伯和舅舅這一類的男性親屬都要上報。結果,小文哥一個沒有。他是真沒有,部分領導一看,不信了呀,這年頭,家家少說都得四五個孩子,他這一個直系男親屬沒有,看著就奇怪。人家部隊就合理的懷疑了一下,小文哥是不是隱瞞了某些有汙點的親屬關係。這不就給原籍政府寫了信,確認嘛。

這事兒鬧的,想想還挺逗。也不能說人家部隊領導沒事兒找事兒,人家也是對工作負責任。確實也是明子爹媽的這命比較苦,都沒有兄弟互相扶持。

明子也要忙起來了,開學她就大四下學期了,要實習了。這上了班可就不比上學的時候。就沒時間掙外塊了。等她畢業了,估摸著學校不會再把食堂租給她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果然,剛一開學,系裡領導就找了明子,談了食堂視窗的問題,說是她只能幹到畢業。聽那意思,下學期要租給某位領導的侄子,才上大二的某位學弟。

明子能說什麼,不讓租就不租唄。

不知道領導是怎麼考慮的,明子的實習單位分到了省電視臺。她一個中文系的學生,分到電視臺能幹啥呀?難不成讓她當演員,當主持人啊?開玩笑嘛,雖然很多明星也沒有她現在長的好看,但是明子對那行不感興趣啊。早期的演員可不像後世的小花小鮮肉們,賣賣萌就能大把大把的掙錢,專業素質感人。早期這些演員日子過得苦著呢。她又不缺錢,也沒想著大富大貴,何必為難自己呢。

結果,報完道,領導說,讓她跟著新聞組,校驗新聞稿,檢查一下稿子有沒有錯字啦,語句是不是通順啦這些。得,還真是本專業相關。

明子開始每天跟稿子打交道,一篇稿子,有時候要看五六遍。跟她一起分到電視臺實習的是喜妹和方愛華。方愛華家就是市裡的,好像是有親戚就在電視臺工作,她分到了主持組,去當實習主持人了,挺好,她本來就是愛出風頭的人,人也愛打扮趕時髦,這種工作適合她。現在,人家那穿著打扮,跟春晚的時候劉曉慶那一身是一樣一樣的。

明子跟喜妹分在一起。都是校稿,一篇稿子,兩個要換著校驗兩遍才行。

這個工作有一點好處,就是能夠接觸到很新的國家政策,有什麼新動向,也能第一時間知道。有一些新聞上不會播的,在撤稿之前,也都能看到。

這時候喊的最多的就是開放,改革。每天十條新聞裡得有三四條在播報著南方發展的日新月異。明子是真的想親身去感受一下最初的小漁村是什麼樣子的。

校稿工作實在是枯燥,明子就常愛往記者堆裡跑。她一小孩兒,不招災不惹禍的,還常幫著跑跑腿拿拿東西啥的,大哥大姐的也叫得親近,也沒有煩她,時不時的也教她一點兒東西。明子在記者裡發現了後世某位年代劇的大拿編劇,沒好意思特別跟人家套進乎,總算混上個臉熟。

越熟悉就越發現,這一撥記者裡真是臥虎藏龍啊,好幾個都是後世有名有姓的人物。明子就越發的愛跟著他們混,不為別的,看看人家是怎麼工作的,學學也好啊。而且,一般實習在哪,最終畢業分配的工作差不多就在哪了,如果她要真被分到了電視臺,總不能校稿校一輩子吧。明子就想給自己的未來先鋪鋪路。

三個月的實習期很快就過去了,帶著實習報告往學校一交,就開始準備畢業論文。

六月末,分配的名單下來了。

明子並沒有分配到電視臺,而是分到了省日報社。她們這專業的,估計不是編輯就是記者了。明子對分配沒啥意見。其實分到哪裡,她都無所謂的,不管分到哪,她都沒打算長幹,最終她還是要自己做生意的。坐辦公室,可不是她的追求。

崔豔華大姐分配到了省直機關,肯定是坐辦公室了。方愛華和劉喜妹都分到電視臺,王娟跟明子一起分到省日報社,王紅玉分到了市報社,跟明子和王娟的單位就在一條路上,門對門。葛紅梅分到了市政府。

省大學做為省內最高學府,果然待遇是不一樣,畢業生的分配全都留在了省城不說,還都是大單位,待遇好的單位。

田靜姝原本也分在市政府的,她沒去。她父母的問題已經平反了,前兩年都進京到大學裡做了教授,老兩口一輩子不容易,到老了沒少遭罪,三四個孩子就剩下田靜姝這一個活了下來。就想孩子能在自己身邊兒。所以田靜姝大學畢業之後,就跟學校申請了,讓田靜姝到學校裡做老師。

學生本人願意,對方單位也樂意接收,這種情況,學校是不會為難的,很痛快的就辦了手續。

算下來,一個宿舍八個人,四年住下來,雖然偶爾也有個小矛盾小摩擦啥的,總的來說,感情還是不錯的。工作也都分配得挺好。王娟和王紅玉的戀情也都穩定,物件的工作也都不錯,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辦喜事。

明子畢業了,食堂的份飯視窗也得收了。

接下來參加工作,也沒什麼時候做生意了。所以二姐跟老姐都回了老家。房子也退了租,三輪車,工具啥的,都送給紅梅嫂子了。她已經開始找店面了,說是打算在學校附近找個鋪面,再僱上兩個人,賣份飯呢。

正好,堂姑姑給老姐介紹了一個物件,是堂姑父的堂侄子,跟老姐同歲,是個泥瓦匠,人很能幹,人品長相各方面的,堂姑姑從小看著長大的,也都很瞭解。明子爹孃對這個人選也滿意,就在堂姑姑跟前兒,也放心。老姐這人大大咧咧的,用明子娘的話說,有點傻呵呵的,太沒心眼兒。要真是嫁得遠了,明子娘又得操心。

堂姑姑年後就提了這個事兒,只是老姐這邊兒活兒忙,也沒倒出功夫回去,就等著食堂這邊兒完事兒呢。所以,這邊攤子收了,正好回去相親。

明子直接上班了,沒有回家。後來聽說,老姐相親很順利,沒什麼意外,兩個人彼此也都滿意,已經開始交往了,張家小哥跟未來三姐夫差不多,都挺積極,也是沒事兒就愛往明子家跑,他跟未來三姐夫比起來更不容易,人家未來三姐夫學校離關家都沒有二里地,他這二十多裡地呢,來回一趟騎著腳踏車都得兩小時。也不嫌棄累得慌,一週能跑上一兩回。

八爺爺家的新房子蓋好之後已經搬去前院了。大哥春天的時候倒騰化肥掙了一筆錢,又開始給家裡修磚院套,老姐在家正好能幫著大嫂忙活忙活。未來三姐夫家的磚房也蓋好了,整兩間。說是蓋得可好了。也收拾得差不多了。三姐的婚期也定下來了,就在十月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