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哥第二年兵就在過年期間請下來假, 看來顧向北說得沒錯,他真是在部隊混得很可以了。

一年半沒回家了, 這一回來,小文哥大包小包的, 拿了一大堆的東西回來。餅乾,肉罐頭啥的,都是高階貨,也都是死貴死貴的東西。明子娘都沒力氣罵人了,一個個的都這樣兒,她能咋辦呀。再加上來家裡串門的,看到家裡的年貨和小文哥買回來的東西, 全都羨慕的不行。弄得她是又心疼那些錢, 還又覺得挺驕傲,她的兒女們都掙錢了。這感覺,也是沒誰了。

小文哥從小就喜歡放鞭炮,去年他不在家, 過年的時候, 家裡少放了不少炮仗,之前買年貨的時候,也不知道小文哥能回來過年,幾買了幾掛鞭,現在他回來了,家裡高興,大哥又多買回來兩掛鞭還有一百個炮仗。

小文哥跟過去一點兒沒變, 回到家沒待上兩天,明子娘還沒稀罕夠呢,又跑沒影兒了,這回不光是要跟他的那些許久未見的哥們兒弟兄們敘舊,還要幫著戰友們給家裡送信捎東西,一直跑到過小年兒了。才老老實實的回家過年。

過完了年,二姨家最小的兒子高老七結婚,這一個兒子的婚事忙活完了,二姨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大嫂過了初十就從孃家回來了,就為了幫著二姨忙活娶兒媳婦兒。大哥大嫂對二姨,向來是非常親厚的,二姨也最稀罕他們兩口子。

高老四全家也回來參加婚禮了,好幾年都沒見了,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忙活什麼,聽大哥說,他的工作早都不幹了,一直在外地,說是做買賣去了。這回見了,那派頭兒,足的很。說話口氣也很大,看樣子,在外面是沒少掙錢。聽著好像是倒騰糧食還是什麼呢!

高四嫂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了,第三個已經懷了八個月,肚子很大了,過不了多久也快生了。人家說三年抱兩,她這個,更厲害,四年抱仨。明子娘每回見到四嫂,都羨慕得不行,還不敢表現得太明顯,怕大嫂心裡不得勁兒。

過完了明子爹的生日,小文哥就回部隊去了。

沒過幾天,明子也要回學校上課了,這次,她還得提前兩天回去,學校同意她入駐食堂了,得回去安排呀。二姐和老姐直接就跟著她一塊走的。而且二姐走之前,就跟公婆說了,新年的地她也沒空兒回家種了,就給二姐夫的小弟家種了,兩位老人跟著小兒子一塊兒過,她本來盡孝的機會就少,把地給他們種,全當是報答他們兩口子幫著照顧老人。

這事兒出得讓人服氣,那十幾畝地,再不濟一年下來,也能掙幾百塊錢呢,就算二姐說自己沒時間回來種,二姐夫自己在家,忙不過來的時候,他的哥哥弟弟的還能不幫忙?但是人家說白給種就白給種了,那話說得也漂亮,這不光是公婆對她滿意得不得了,小叔子和媳婦兒兩口子一樣感恩戴德得,伺候老人也是越發的精心。

二姐夫不能再跟著上省城了,過完了年,他得回文化站上班了,那些放電影的機器啥的閒置了一個冬天了,得提前修理了,還有膠片,也得保養。

明子走之前,明子爹還給她交待了一個任務。去年夏天跟明子一起進城買布的時候,明子爹就注意到了市場上有賣化肥的,當時他就打聽過了,聽說那用化肥的莊稼,產量能高上去一小半去,只是當時家裡的莊稼已經來不及追肥了,而且周圍也沒有用化肥的人家,都不知道怎麼用。但是他也留了心,這回,就交待明子,回到學校之後,在學校幫著打聽打聽,那化肥怎麼用。

這可是大事兒,要說化肥這東西,後世的人都知道它的用處,明子也知道種地都得用化肥。只是,她也就知道到種地需要用化肥的程度而已,其它的,真是一點兒不懂。省大學裡沒有農業相關的專業,那也不要緊,有農業大學嘛。都在一個城市裡,幾所大學之間經常一起組織活動,也是常有交流的。

明子回到學校就跟上鋪的崔大姐說了,想要找農業大學的專業人員諮詢點兒事情,崔大姐是同學裡的老大姐了,不光是班裡的生活委員,學生會裡也是生活委員。這些事情問她,一準兒沒錯。

當週的週末,崔大姐就帶著明子去了農村大學,找了一個叫李愛國的大三同學,還是明子的老鄉呢,都是老都縣的人,對明子這個同屆的天才狀元,也是早聞其名的。這位是農業大學的高材生,學的就是農學,諮詢他一點兒錯沒有。人李同學還特別客氣,說要帶明子去找他們學院的教授。這個真不用,就是關於化肥使用的問題,還沒到動用教授的程度呢!

農業大學高材生,對化肥的使用,那還不是太知道了嘛。明子拿著小本本兒,人家說一項注意事項,她就記一項,態度特別認真,因為自己的意見被重意,李同學也特別有成就感。當時就跟明子說了,等到明子家需要買化肥的時候,他可以幫忙挑選,並且追肥的時候,他還可以現場指導。哎喲,那感情好啊。

完成了老爹交待的任務,明子趕緊就給磚廠打電話,讓大哥告訴老爹,省得明子爹在家裡還惦記。

電話打到磚廠,沒找到大哥,說是大哥的工作調動了,調到鄉里的綜合廠了,綜合廠裡新組建了一個工程隊,大哥去負責工程隊的工房建設了。

明子又把電話打到綜合廠,才找到了大哥。

綜合廠也算是鄉里的重點工廠了,包括了好幾個廠子,繡花廠啊雪糕廠啥的。聽著也挺有前途。但是明子心裡,還是更希望大哥一直在磚廠幹下去的。再過上十幾年,估計也就搶銀行,能比建築行業來錢兒還快了。不過如果是工程隊的話,也行,也算是建築行業內的。

忙完了明子爹交待的任務,食堂這邊兒的事兒也上了軌道了。有二姐在,明子是一點兒都不擔心。學校只說租給明子一個視窗,可沒說管她廚房用具的事情,二姐跟明子再加上也算是食堂的老員工紅梅嫂子一起,用了一週時間,給食堂的師傅們,包括打飯的工人,從上到下,一圈兒的好話加上小禮物送下來,飯的問題解決了。師傅們說了,他們一個廚口,一頓飯也用不上多少米,一塊兒給做出來就完了,也不用她們再另買米了。

你看看,你看看,要麼說這有人就是好辦事兒呢。這一天按二十塊錢的米算,那這不就相當於幹掙了二十塊錢嘛。明子也不是死腦筋的人,也不說把那二十塊錢都放自己兜去,逢年過節不說,只要是能找到點兒明目,就給食堂裡的師傅們買東西,都是米麵油一類的生活用品,家家要用的。哄得師傅們天天的,以明子家的攤位為先了都。大師傅還幫著把菜都炒了。

明子也不好意思太佔學校的便宜,菜還是自己掏錢買的。不過也是跟著食堂一起進的貨,都是有專人給送到食堂的,不過是她的這一份兒,單獨再給食堂交上一份錢就是了。明子把錢交給了食堂的採買,至於說這錢最後入沒入到學校的賬上,那就不是她能管的事情了。

這進了食堂,就是不一樣。飯菜都是熱乎的了不說,吃飯的學生也多呀,不用特意往校門口跑了,方便多了。

二姐在食堂裡忙,小伏雨就沒時間看了,本來她婆婆是想讓二姐把孩子留在家裡了,她一塊兒就給看了,二姐捨不得跟孩子分開,就給抱來了。原本還想讓明子娘來幫著看看孩子,可是明子娘出了正月,又犯病了,天天的咳嗽得厲害,也沒敢驚動她。其實明子姥姥也能看孩子,只是年紀大了,身體也是小毛病不斷的,明子跟二姐都不忍心老太太七十來歲了還跟著她們折騰,主要還是,老太太在農村待了一輩子,進城裡待不習慣。

而且,姥姥現在也不怎麼住明子家了。分產到戶之後,地裡糧食產量高了,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了,還捱餓的人家幾乎沒有了。誰家也不差這一口飯了,姥姥現在挨個兒閨女家住著呢,還有她的幾個侄子侄女家,對她都歡迎著呢。老太太可不白住,能幫著照看著點兒孩子不說,明子家的“謝禮”可從來都豐厚著呢!

只好花錢僱了一個嬸子,幫著看小伏雨,一個月給十塊錢。

紅梅嫂子的工資,現在可不是十塊錢了,明子對紅梅嫂子印象好,覺著她本份不貪財,給了她一成的分紅。以後,她就算是這個小攤位的“股東”啦,也算是給自己的買賣幹活兒了。為此,趙學長休息的時候,還特意帶著禮物來感謝了明子的仗義呢!他工資不高,家裡日子如今過得寬裕,可不就是因為紅梅嫂子一個人就能掙上他兩倍的工資嘛。

開春的時候,明子娘的身體終於好了,剛想動身進城裡幫二姐看孩子,省下那一個月十塊錢。就又走不了了。

大嫂懷孕了。

這下子,天皇老子也別想讓明子娘離開家了。這關家的寶貝大孫子要來了,她可得寸步不離的看著。大嫂上一個孩子莫名其妙就掉了,這一個,可不得注意嘛。發現懷孕就開始吃保胎藥不說,大嫂的娘也來家了,說是要親自照看著大嫂的身子,也是,這年頭兒,結婚兩年沒有孩子,都是要被人背後嚼舌頭的了,不光大嫂自己壓力大,孃家壓力也不小啊,就怕大哥有啥想法。

這個她老人家是真想多了,大哥對大嫂,那是沒話說的,從來沒因為孩子的事兒說過大嫂一個字的不是。兩人感情好得蜜裡調油似的,從來都沒紅過臉兒。人家分工也特別明確,男主外,女主內,工作的事兒,大嫂向來不管,家裡的事兒,大哥從來只聽指揮,不發表意見。

那這人,只能接著僱了。

明子覺得食堂這個生意,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大學裡每年都有新生入學,也不怕學生們吃膩了。就是再過上三十年,那大學食堂裡,盒飯的視窗也沒少過。學生們放假的時候,還能跟著休個假,多好。

地裡該下肥的時候,農大的李學長果然說話算話,幫著選了兩種化肥,縣城裡就有賣的,明子爹趕著馬車就能買回去了,家裡一共也用不上二十袋肥,跑一趟就行。追肥的時候,李學長特意跟學校請了一週的假,到明子家現場指導。順便還回家待了兩天。走的時候,明子娘給他拿了準備了一袋大米,二十斤粉條,特意讓明子爹送他回的家。家裡看兒子“掙”回來這麼些東西,樂得什麼似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