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和紅梅嫂子已經算是學生們的熟人了。她們攤子一出, 不少同學都圍上來了,掏錢準備買卷餅了, 結果一看,換樣兒了。原來的面板沒有了, 三輪車上直接放著五個特大號的保溫桶,外面還都用被子圍著保溫。開啟一看,二米飯,四個菜。兩毛錢一份。

那飯菜,可比食堂的看著香。再說了,四個菜呢,才兩毛錢。

還等什麼, 回去拿飯缸去啊。

一中午, 五大桶,連底兒都沒剩回來。

老姐和紅梅嫂子,自己的飯還得回家去另做才有的吃。

一天兩頓飯算下來,掙了十三塊錢, 還行吧。比兩個人賣卷餅的時候還能多上一兩塊呢。

入冬之後, 今年大姐不能過來幫忙了,家裡新房子剛蓋好,琮在收拾呢。每一年,也不能空著啊。明子娘早就交代過了,不讓明子和老姐找大姐和大姐夫幫忙,也跟大姐說了,新房子不能空, 必須住滿三年。也不知道是個什麼講究。

大姐是來不了,但是二姐可以啊。二姐夫的文化站,入冬之後天氣冷了,不能再露天放電影了,也沒啥事兒了,就跟著過來幫忙,主要是哄孩子加燒火,哈哈。

多了兩個人幫忙,用幹的當然更多,份飯的工具就那麼多,沒法再加了。二姐來了之後,就又開始做糖水。

有二姐跟著出攤,那效果明顯就不一樣。紅梅嫂子和老姐都不是能說會道的人,只能說是溝通沒問題。跟二姐,那就是天上地下。二姐有多會說呢?在明子家的份飯攤子越來越受歡迎,連校領導都偶爾出來買一份回去改善伙食的情況下,在管後勤的領導來過一次之後,二姐就整明白他是管啥的了。

之後,每回那位領導過來,都多給一勺糖水,就一勺糖水的事兒,連送禮都算不上。再跟領導聊一聊冬天飯容易涼啦,學生們吃不到熱乎飯對胃不好啦,明子自打上小學就沒跟家裡要過錢,因為家裡困難,母親身體不好,得想辦法供自己上學啦,還有現在掙了錢也沒忘了幫人,時常幫忙家人和同學啦。反正就是使勁兒誇大家裡的困難和明子的努力。更重點表明,如果進了食堂,不但能改善學生們的伙食,領導也能得到個體恤學生的好名聲。

到寒假之前,明子終於收到了學校的通知,下學期開始,將以支援她勤儉學的名義,出租一個食堂的視窗給她,並象徵性的一年收取租金十塊錢。

耶!明子對二姐真是太佩服了。這事兒辦的,像樣兒。

放寒假的時候,大哥又是帶著車來接的人。一個大車斗裡坐上他們六個大一抱著一個孩子,也不算太擠。

貨車都帶來了,空手回去當然是不可能了。接上人就直奔批發市場。

市場可比夏天的時候還要繁華了,快過年了嘛,辦年貨的人多,賣東西的人也多。老姐和明子跟大哥說好了,這回辦年貨,不讓他出錢了,她們兩個包了,大哥就樂,特別高興的同意了。還一邊兒笑一邊說,這是妹子們嫌棄他一個月三十二塊五的工資少啦。

這個真沒有,大哥要是靠那三十二塊五的工資過活加上養家活口,家裡早餓死了。也就不是大哥了。別人不知道,家裡人還能不知道,大哥上班這幾年,早就不靠工資了,他在外面認識多,每年靠對縫兒,就不少掙了。

所以,明子和老姐也不會把大哥的話當真。

二姐跟二姐夫也得辦年貨呀,不光他們自己小家的,還有二姐夫父母的,二姐父母的呢。

凍梨、凍柿子一樣買了兩大麻袋,還有冰棒,東北人牛氣,冬天都冷成那樣的,也不耽誤氣冰棒。以前家裡可捨不得買冰棒吃,夏天再熱都不捨得,更別說冬天了。今年明子正好看到了,就買了二十根。以前她辦年兒是不歸她管,她也忘了這個事兒了。沒敢多買,是怕回去被明子娘罵。

過年每人一身新衣服的布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過年嘛,當然得穿新衣服了。明子細心,還給每人買了一套新的內衣和襯衣襯褲,就是後世說的秋衣秋褲。

省城就是不一樣,市場大,東西比縣城的多多了。那凍魚都好幾樣。而且,明子居然還看到海帶。雖然是很原始的,鹽漬的,那也不容易了。還有凍的鮁魚和帶魚,哎呀,都十多年沒吃到海味了,這可不能錯過。還有蝦米,這可是調味的好東西。前世明子都不稀得吃的,這會兒見了,居然也覺得很親切。

因為買到了海帶,明子想起了以前常吃的家常冷盤,又特意轉了好些攤子,買到了兩袋粉絲。海帶絲,白菜絲、幹豆腐絲加粉絲,放上蔥絲,辣椒油,蝦米,用糖醋調得酸酸甜 甜的,哎喲,明子想想都要留口水了。

幹豆腐也買了不少,明子知道大嫂愛吃幹豆腐卷大蔥,大嫂在家裡辛苦一年,伺候老人,活兒也重,非常不容易,秋天的時候還流產了一個孩子,應該多照顧的。那孩子還不是意外流的,就是自然流產,結婚兩年,好不容易懷上一個,還流了,明子娘別提多鬱悶了,大嫂自己也哭了一場,看了大夫還說沒啥毛病,可能真是跟孩子的緣份沒到,這不是人為原因,不是身體問題,能有啥辦法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明子跟老姐還在跟賣海產品的攤主講價呢,大哥卻被隔兩家的攤子給吸引走了,明子抬頭一看,也是賣魚的,就一樣兒東西,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大魚頭。明子就拽著老姐走,攤老闆一看明子兩個要走,再轉頭看到大哥在另一家賣魚的攤子前呢,就怕生意黃了,一直磨著不肯降的價格,也給降了。明子眼睛一轉,降價了也不說買了,只跟老闆說,回頭兒再來拿。還是拽著老姐去找大哥了。

那大胖頭魚頭是真大啊,明子前世也只在新聞裡看過,實物是絕對沒看過,聽大哥跟老闆的話音兒,有六十多斤重,就按六十斤算了,正在講價呢。哎媽,六十斤重的魚頭,明子在腦子裡聯想了一下整條魚的大小,覺得這不會是把成精的魚給逮住了吧?要放在後世,這麼大的純野生的大魚頭,不得幾百塊錢一斤吧?再聽聽現在,才要了一塊二毛錢一斤,大哥還在講價呢。

按一塊二毛錢一斤算的話,一個魚頭,得七十二塊錢,大哥一個月的工資才三十二塊五,那還是工人工資,跟城裡工人的工資都是差不多的,兩個多月的工資買一個魚頭,誰能捨得啊。所以,那攤主自己都說了,擺了半個月了,問的人多,沒一個捨得買的。

最終一毛錢一斤成交了。雙方都挺滿意。賣魚那大兄弟打了一條魚,身子不算,光是魚頭賣掉了,就能過個肥年了。大哥也挺滿意,這大魚頭,夠爺爺吃一個冬天了。明子和老姐要付錢,大哥還非不讓,說這是他孝敬爺爺的,不算在年貨裡。

之前明子講價那海貨攤子老闆一看明子幾個花了那麼多錢買了魚頭了,估計他那東西人家是不會買了,就在大哥回去開車,張羅著往貨車上搬魚頭的時候,隨口問了明子一句,他那東西還要不要了?要的話,他再給便宜兩塊錢。哈哈,明子的計劃完美成功,為了成功講下去兩塊錢,明子樂呵得不行,顛顛兒的就跑過去付款,讓老闆幫忙把東西搬車上去了……

東西都買得差不多了,最後又買了三盤豆腐,每年家裡頂多買上一盤五十塊,那帶是這幾年日子好過的情況下呢。這麼買回去,估計明子娘又是要唸叨的。

果然,回到家,看著明子爹帶著幾個孩子一趟一趟的往倉房裡搬東西,明子娘那個心疼啊,這得多少錢啊?她心疼,就罵大哥和明子和老姐,說一個個的不知道過日子,掙了點都不知道攢著點兒,就這麼敗禍。晚上,一邊兒吃著鮁魚燉白菜,還一邊兒感慨呢,一群敗家玩意兒。

老小孩兒老小孩兒,爺爺都七十多歲了,越來越有童心,看到大哥給買回來那大魚頭,果然高興得什麼似的,這是他大孫子特意給他買的,別人連都沒見過那麼大的魚,他老人家,能天天吃。可美了。

不過那大魚頭太大,家裡的鍋可燉不了,大哥也可有招兒了呢。第二天就去大房身找了老姑爺家的大叔,也是隔壁八爺爺的六姑爺,他們是表兄妹結親。大叔是個木匠,大哥去把大叔接來,把他那些個大鋸小鋸的都帶上。到了家裡,兩人都開始忙活,把魚頭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忙到了半夜,才鋸完,整整裝了一小缸零一盆。

第二天就把那一盆零的燉上了,招待大叔,又叫上了八爺爺,不得不說,這長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野生魚,味道就是好。

吃過這一頓之後,剩下的,別人是不能再動了,再就是爺爺的專屬了,大嫂隔三差五的就燉上一大鍋,就大盆裝上,頓頓給爺爺熱上一些,這種熱過的魚,比剛出鍋的還入味兒,再放上白菜心兒,味道特別好,爺爺現在每頓都有酒喝了,老太爺的待遇,妥妥的。

就在明子娘還在感慨著大哥和老姐還有明子敗家的時候,又出來一個更敗家的。

小文哥放假回來探親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