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兒, 二姐士雲就二十二了,不小了。

有人給她介紹了一門親事, 興隆鎮往東五里路的三門李家屯的李家。那屯子最開始只有三戶姓李的人家,得了屯名三門李家。後來發展到幾十戶的大屯子。但是一多半還是姓李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給二姐介紹的這家, 已經不住在三門李屯了,搬到了老都縣城的郊外,算是半個城裡人了。老一輩兒的都還在屯裡,對明子家也是有所耳聞的,知道他們家孩子多,還都在唸書,其中還有個方圓幾十裡都有名兒的神童。

高官屯日子好過那也是遠近有名兒的, 小臺灣嘛, 當初一年沒發口糧人家照樣兒一個人都沒餓死。而且,二姐的漂亮也是出了名的。他家的小子要不是佔著半個城裡人的名頭,介紹是壓根兒就不可能給他們提的。關家的女兒,真不是誰都敢惦記的。

相親那天, 是明子娘帶著二姐去的興隆鎮, 介紹人是明子娘的遠房表親,跟李家也沾親帶顧,兩頭兒都能說上話兒,正好他家裡就在鎮上,雙方就在他家裡見的面。

下晌明子娘是等著三姐士敏和士安大哥放學後一起回的家。二姐沒有跟著回來。娘說,二姐去李家了,因為雙方都對對方非常滿意, 李家提出接二姐過去住幾天,幫著收拾收拾新房子,二姐跟李家的小夥聊得也投契,娘就同意二姐跟著去了。

明子聽說二姐直接就去李家了,那個驚訝呀!娘果然不是一般人兒啊。再次感慨,孃親大人的思想,似乎比她這個後世人還要先進啊。這年頭兒,別說剛相過親還沒有正式訂婚了,就是正式訂過婚的男女,除了過年過節能見見面,私下裡相處的,都沒聽說過。

三天之後,二姐回來,哭著回來的。

李家的嬸子在二姐走的時候,跟二姐說,相親的事兒就當沒有過。

“怎麼回事兒?你跟嬸兒說,嬸兒給你做主。”知女莫過母,明子娘相信以二姐士雲的品行,不可能讓人挑出來毛病。

“是二姨家的高老四,前兒個連夜去了三門李家,也不知道都跟李家說了些啥,他家老太太就反口了。”二姐的精神頭兒絕對夠用,有什麼異常她還是可以發現的。

“那小犢子咋那麼壞呢?你等著,我非得罵死他。”明子娘一聽是高家老四,就氣得不行,那可是她親外甥,再說了,二姐是他親表妹,他挑撥二姐的婚事對他有啥好處啊。

“還找啥啊,黃都黃了,吵吵開了,對士雲名聲好聽啊?”明子爹不讓明子娘去吵,因為宋知青的事兒,已經吃過一次被傳聞影響的虧了,還能再吃一次虧啊?

明子娘就氣,也恨。一宿一宿的咳嗽。二姐後面哭了幾次,因為她跟那個李家小夥兩個人算是一見鍾情的,相處那幾天,也處得很好。二姐走的時候,那孩子送了二姐很遠,若不是自己沒有決定權,說啥也不會給二姐就這麼黃了。

姥姥也氣得不輕,一樣都是她的閨女,她的親外孫子算計她親外孫女,她心裡能舒服嘛。到底到二姨家,把二姨跟二姨給罵了一頓,二姨只是哭。又讓那高四兒跪了一天。

要是那有什麼用呢?二姐的姻緣不還是讓他給壞了嘛!

全家的低氣壓一直到大姐家的小外甥出生才被沖走。三月末,大姐士英生了個兒子,正是春種忙的時候,大姐肚子大了,婆婆沒讓她去地裡幹活,跟著婆婆在家做飯,差點兒沒把孩子生到灶臺邊兒上。

孩子一出生,大姐夫就來給明子娘送信兒,順便接她去照看大姐的月子,這坐月子的時候,親媽在身邊的地位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家裡的農活明子娘也幫不上忙,家裡的活有姥姥和二姐,所以明子娘不大一會兒就收拾了一身換洗的衣服,把家裡一隻養了六七年的老母雞抓起來也帶上了,還有從大姐懷孕又開始攢著的兩百多個雞蛋,還有二十斤小米兒,大姐夫的腳踏車哪放得了那麼多東西啊,到底大哥跟學校請了一天假,騎著腳踏車跟著送了一趟。

開春之後,明子家不再種那麼多的地瓜了,因為地瓜的產量比別的作物高,附近種地瓜的越來越多,已經不好賣了,明子爹合計的一下,決定多種大蒜和白菜。他年年往縣裡賣筐掃帚還有大黃米啥的,已經很瞭解縣城裡的需求了,也有了一些固定的老客戶兒,知道大蒜和白菜都能賣得出去。爺爺不在社了,空閒時間多了,伺候地的時間也有了,能種得過來了。

顧向北肯定還是種地瓜的,別的他也種不了。今年明子又添了十塊錢,買了三千棵地瓜苗,差不多能種上七分地了,他家的前後院子加起來,差不多種完了,再在邊邊坎坎的地方種上些蔥蒜,黃瓜茄子豆角啥的,足夠他一年的吃用了。他十三歲了,比小文哥還大上一歲呢,在農村,正經半大小夥子,能當大半個大人用了,伺候一個園子,還是可以的。

而且,還有他叔爺爺和叔爺爺家的叔叔和兄弟們幫忙呢!顧向北會辦事兒,去年的地瓜賣了七百斤,剩下的給屯子裡幫過他的人家挨家挨戶的送,一斤兩斤的,是那麼個意思,人家也不圖他的幾個地瓜,主要是知道了這孩子知恩圖報。以後就越發的願意幫他。以前他還小,頂多能幫著打打水,掃掃地啥的。

最終自己只剩下了一百多斤地瓜窖了起來。混著野菜做粥喝,這一年倒也能混個八分飽了。

小文哥已經跟顧向北的關係很好了,都調到一張桌成同桌兒了。顧向北總是很忙,忙著撿柴禾撿糞肥啥的,小文哥時不時的就帶著他的那一群兒小跟班幫著忙活。顧向北在學習上對小文哥也多有督促,小文哥的成績已經到了班裡的中游十五名左右了。明子娘對顧向北是越發的認可,常叫小文哥多幫幫他。

明子跟老姐已經基本不去摻和男孩子的事業了,明子只提供了地瓜苗了事。別的不管。只等秋收之後分錢。

春耕忙完之後,明子爹到底借了生產隊的馬車,拉著一大家子去了大家家看小外甥。明子去之前,還特意跟老姐兩個人到鎮裡的供銷社給小外甥買了一塊棉布留著以後做衣服。還一人花了兩塊錢給大姐買了兩盒麥乳精,兩袋葡萄糖。也不知道大姐能不能喝,反正供銷社那售貨員說是營養品,她倆就買了。

有錢了,就是不一樣哈。

小文哥沒給買東西,但是她給大外甥做了好幾個玩具,都是他自己用木頭刻的基本看不出來是啥,他自己非說是小貓小狗的木頭嘎達。跟大哥那做得惟妙惟肖的完全沒得比。

三姐給買了個撥浪鼓。二姐給做了虎頭鞋。

反正人人都沒空手兒,就盡自己的能力準備了禮物。

加上明子姥姥和二姨,滿滿當當一大車,做了十個人。只爺爺沒去,在家看家了。說是等著孩子百天以後,天氣也熱起來了,大姐回孃家的時候再看重外孫,不著急。

大姐夫人逢喜事精神爽,再加上第一胎就是個大兒子,走路有發飄了。不過這時候的人,也是真怪,大姐夫明明都那麼高興了,卻從來不幫著大姐照看一下孩子,也不抱一抱哄一哄啥的……

入秋的時候,大房身老屯明子一個同族的叔爺爺又給二姐介紹了一門親事,是在鎮裡糧庫上班的米家,吃紅本兒的。家裡條件好,就那一個兒子。就一點不好,米家兒子長得有些醜。

醜不醜的,明子娘是不太看中的,主要還是得看人,二姐也是那個意思。明子家這邊兒就同意接觸看看。

這一次去相親,不光是明子娘和二姐去了,大房身明子的老姑奶也去了。

可能這就是二姐的命吧,老姑奶這一去,這門親就沒相成。據說,米家那兒子長得確實不怎麼樣,個子也不高。但是呢,人極齊的精明,也會說話,有眼色。就後世的話說,那就是個情商極的人物。明子娘就有些下不了絕對,這樣的人,未來是不會差的,又是吃紅本的,除了外表不好,別的真挑不出來啥毛病。

二姐也猶豫,她自己長得好看,反而對別人的長相沒那麼在意了。再一個,她也二十二了,跟大姐當初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再不訂,就不好訂了。就想著,差不多就行了,沒啥挑的了。

但是呢,老姑奶說啥也不同意,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不同意,就說憑得二姐這樣的人品樣貌,咋地也不能找個長得那樣的啊。

因為老姑奶實在是堅決,明子娘原本就有些猶豫,二姐呢,也是五五開,有人支援,她也就同意了,這老姑奶明確的不支援,她也就算了。

就這樣,這門親事,又沒成功。

後來,聽說米家兒子娶了百十裡外葦子溝鎮的一個姑娘,比二姐長的還要好看,各方面條件都比二姐還要好。很多年之後,靠著對糧食行業的瞭解,辭了工作倒騰糧食,掙下千萬身家……

可能,這就是二姐的命運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