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界, 真的不是看學歷或是知識水平的。

在普通人的觀念裡,當老師的, 算是文化人兒了吧。可是,三姐家跟大哥家幾乎同時抱孫子, 三姐卻壓根兒沒想過科學餵養的問題,完全就還是按著過去的老辦法兒養孩子,孩子奶奶跟姥姥兒兩個人伺候月子,一個都沒有那個意識。一個勁兒的給孩子包啊包的,結果給孩子焐得出疹子,還愛感冒。

一樣兒,大嫂的眼界跟見識就很超前了, 在這個根本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月嫂的作用的時候, 人家早早的就在省城裡找好了月嫂,這邊兒兒媳婦兒入院,那頭兒給月嫂打電話,孩子生出來的時候, 月嫂也就位了。

坐月子的時候, 也是兩頭兒的媽伺候月子,但是產婦跟孩子都不用她們管。大嫂第天就是按月嫂開出來的選單買菜。親家母打下手兒。因為夫兒媳婦兒坐月子,伺候月子的人多,加上來看孩子的親戚也多,年前的時候,大嫂就把明子最早蓋的那個小樓兒給收拾出來了。早早就燒得暖乎乎的,產婦跟孩子一出院就直接住到小樓兒去了。樓層矮, 省了折騰不說,地方也大,多少人都能施展開。

不管是不是月嫂的作用吧,反正小夫兒的閨女,從出生就沒生過病,身板兒也明顯比大她四天的小哥哥結實得多。

人家的孩子都結婚了。婚都結了,孩子也就不會遠了。明子倒不是盼著哄孫子或是外孫子,她還沒到五十歲呢,可不想這麼早的就進入老年的狀態了。人家還年輕著呢。只不過是出於做家長的一種天然的心態吧,總是想孩子能早點定下來的。

小龍兒倒是還好,跟女朋友一直很穩定,就是兩個人都跟學位死磕上了,一個兩個都念不完了。明子自己沒讀過研,那時候實際上大學本科就夠了,她是實用主義者,從來不肯多費半分的力氣。現在,她覺得研究生也就夠了,完全沒必要一直讀下去的。但是看兩個孩子的意思,一點兒都沒夠兒似的,小龍兒就不說了,搞研究的嘛,算他越讀越多還有理,嬰歌同學,好像有點兒要夫唱婦隨的意思啊?這個明子就愁了。這要是兩人都念到三十歲,然後又跑去搞研究了,那生活上的事兒,不是給耽誤了嗎?

明子也不當老古板,從來不催人家,給兩個孩子最大的自由。然後,沒事兒就約衛家媽媽出來逛逛街啦,吃吃飯聊聊天什麼的。互通有無嘛。衛家爸媽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裡沒有什麼大錢,但也是吃喝不愁的。也都是早幾年的大學生出身,只是年紀上要比明子大一些,那時候考學晚嘛!衛媽媽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思想也相對保守一些,她可比明子著急多了。

有人著急就好,明子就放心了。最放心的是,小龍兒小兩口兒將來結了婚有了小孩,她用不著整天跟尿布打交道了。

最讓明子上火的反倒是可心兒,那真是一點兒信兒都沒有。活著比小舒兒都瀟灑,小舒兒以前是太瀟灑了,現在怎麼說有個孩子了,再怎麼也沒有以前那麼自由了。明子不怕別的,就怕可心兒跟她舒姐學啊。沒看大哥大嫂一天天的,跟小舒愁得不行不行的。這後半輩子可怎麼整?

可心兒每回聽到明子唸叨,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從小到大,她也被明子念習慣了,只當是唸經了,根本沒往心裡去。

明子終於是理解了大哥大嫂的心情,那確實是鬧心啊!

唯一值得安慰的地方就是,總算時間還來得及,可心兒的年紀還不算大。

年代不一樣了,早已經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了,孩子的婚事,早已經沒有父母再參與的空間了。

明子已經快五十歲了,也要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這一輩子,吃過苦,受過罪,捱過累,也享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福。越是活得久,越是有些想不起上輩子的事情了。不然,哪裡會做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情。

人,果然不能孤單太久,果然還是應該在群體當中生活,才更有鮮活氣。

時光匆匆的過去,日子總是在循環往復中悄然流走。

十年的時間,關家還是那個關家。關家也不再是那個關家了。人還是那些人。房子卻都沒有了。除了高官屯的祖宅,已經舊得成了危房,再就是關家大院兒越發的紅火了,擴建了三倍不止,已經成了一處民俗的景點了。

其它屬於關家的房子,全都已經拆遷了。馬場,糧庫兩處大的地方,置換成了三倍大的郊區廠置。最開始的業務,只剩下糧庫和冷藏、儲藏庫了。

明子最開始住的小樓兒,還有關家莊和它後院的那棟樓,也已經都拆掉,建成了二十層高的現代化的小區。明子沒有要回遷的房子,她實在是不缺地方住。房子也不是關家建的。小文哥早就不做建築商了,從小雪兒懷孕的時候開始,他就已經徹底的迴歸家庭成了煮夫,天天在家伺候閨女。孩子出生之後,又跟老嫂一起,每天圍著外孫子傳,早就過上退休生活了。

幾位姐姐們也都沒有要城裡的房子。關家大院兒發展得好,地方足夠的大,路也修得很好了,交通也方便,住著比城裡舒服太多了。除了去小鎮哄孩子的老姐老兩口,大姐二姐三姐都搬到關家大院兒養老了。

關家莊拆掉之後,明子也沒有再開下去。她的年紀也大了,沒那麼多精力再去管一家小小的飯店了。公司發展得好,關家莊的收益還不到她總收益的千分之一,再開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

這樣的話,關家實際上,在進城三十年之後,又退出了縣城。迴歸農村了。

第四代們都已經漸漸大了,該是屬於他們的時代了。

“關總,你不去看看咱們大孫子啊?”顧向北看著收拾行李的明子,問道。

小龍兒跟衛嬰歌一起在國外讀完了博士之後,又鑽到研究所裡不出來,好不容易兩人終於有空把證領了。三四年了,也沒有小孩。前些天,影片通話的時候,終於是有了好消息了。衛家爸媽第二天就萬里飛奔過去了。

“不去。離生下來還早著呢。我去看什麼呀?”明子頭都沒抬,接著把行李箱裡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拿出來放到衣櫃裡。

一個大肚子而已,有什麼好看的?好像誰沒生過似的。人家爸媽在跟前兒呢,什麼照顧不好啊,還非得顯著她?還是跟自家老頭兒夕陽紅比較合她的心意。

顧向北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就退居二線過上了半退隱的生活了。如果沒有特殊重要的事情,他就是個普通的退休老頭兒了。除了家裡住著的獨門獨院的小洋樓兒還能看出來一點兒老顧頭兒的與眾不同,別的,真沒什麼了。

他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要跟明子一起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每一個角落。這不,才剛剛從大西北的沙漠回來。打算休整一段時間,再出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兒媳婦這個情況,也不知道爹過生日的時候能不能回來啊?”顧向北唸叨著。

明子爹的身體還是那麼硬朗,沒心事的人,長壽也很正常。馬上要過九十歲的生日了,小輩兒們張羅著要趁著給他過九十大壽的時機再拍一次全家福呢,提前一年就開始籌備了。這一回時間充分,不用像上次那麼趕了,有時間給每個人量身定做了一身衣服,還是老規矩,男的唐裝,女的旗袍,一下子做幾十套,小舒兒特意把京裡的裁縫給接到家裡給老頭兒老太太們量的尺寸。還特意買了相機,關家大院兒就是最好的背景了。到時候請個攝影師就好了。

小輩兒們分散得各地都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也都忙得不輕,行程不好安排,都是小雪兒在協調的。她雖然已經全面接管了小文哥的產業,但是那些產業,除了收租的就是拿股份吃紅利的,就很少有需要她親自處理的事情。所以她的時間多得很。這些瑣碎的事情就都是她在處理的。

其中離得最遠的就屬小龍兒小兩口了。只有他們在國外,還身不由已,工作特別的忙。這下子,兒媳婦兒又懷孕了,更是不知道回不回得來了。

“小龍兒不是接受了京城大學的邀請,要回來做教授的嗎?你們部隊上不是也專門成立了研究所讓他帶嗎?肯定得回來呀。兒媳婦當然得跟著了。離生還早著呢,坐飛機沒問題的。”這也是明子不去看的一個原因,人家都快回來了,頂多再交接個兩三個月,到時候孩子也穩定了,正好回國。想怎麼看不能啊?還非得再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過去?折騰個什麼勁兒啊。

“也是哈……”顧向北在邊兒上呵呵的笑著附和。

陽光從外面照進屋子裡,照著不再年輕的兩個人,就這麼絮絮叨叨著生活中的瑣碎,她在收著衣服,他抱著個老人杯在一邊兒樂呵呵的就那麼看著。廚房裡保姆在叮叮噹噹的剁著餃子餡,等著閨女晚上回來吃餃子。

歲月靜好。

挺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