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天來我辦公室吧。”晚上吃飯的時候, 明子跟齊老闆提了一下寫字樓的事情,齊老闆沒多說, 只說讓明子去他辦公室。

第二天一早,明子就到齊老闆的辦公室報道了。

“看看這個。”齊老闆遞給明子一個資料夾。

“什麼呀?”明子說著開啟資料夾一看, 是一塊地的批文,位置非常好,正是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上。

“哎呀,齊叔兒大手筆啊。你原來是打算做什麼的呀?”明子好奇,齊老闆拿到這麼黃金的地段兒,是怎麼打算的。

“我看你那個超市不錯,前年我跟你周姨去國外看齊雪, 也逛過外國的大超市, 當時沒想到要整那玩意兒,去年你開那個超市,我看著還行。想整個外國那樣兒地,一層超市, 上面再加兩層商場。你看咋樣兒?”齊老闆對明子的眼光向來很認同, 就諮詢明子的意見。

“好啊。您這想法太好了,這可是賺大錢的買賣。齊叔兒,你這頭腦,絕對是這個。”明子衝著齊老闆豎大拇指。

“別拍馬屁了。你不是要整寫字樓嗎?那就先整寫字樓吧,超市再選地方。”齊老闆不吃明子那一套。

“別呀,建寫字樓不耽誤建超市啊。叔兒,我是這麼想的。你看這樣行不行?咱地下建一層停車場, 再建一層超市,地上呢,建商場。建個三層或是四層,上面高層就是寫字樓啦。這樣兒路的商場和超市天然就有一大批白板客戶,他們下班了直接買買買。地下還能停車,多方便,對不對?”明子說的一點兒都不新鮮,後世哪個城市沒幾個這樣兒的大商場啊。

“咦?這個想法不錯。我想想,我想想。李秘書,你打電話,叫張總和王總來辦我辦公室一下。”齊老闆按內線叫秘書找人。他說的張總和王總明子也認識,正是建築分公司的老總和總工程師。

兩人來到辦公室之後,齊老闆把明子的想法一說,幾人就開始討論可行性。高樓現在國內大城市都有,很多了,沒什麼難的,主要是地下部分。這一討論就是一天,最後總工也沒敢保證說一點兒問題沒有,還有調計圖的問題,不能臉代一排,說要蓋樓,就蓋吧,總得有個外型吧。

之後還是決定,先考查,到大城市去先看看人家是怎麼整的,特別是地下停車場,都是怎麼修的。省城這邊兒現在跟本沒有帶地下停車場的高樓。主要是沒那個必要啊,修個地下停車場得多少錢啊?大街上一共才幾輛車?路邊兒上都停不滿。但是齊老闆還是被明子說服了,同意她說的,車只會越來越多,因為人越來越富了嘛。

那這個事兒就不是著急的事兒了,而且具體操作方面就跟明子沒啥關係了,她還是跟以前一樣,提供完創意和想法兒,完事兒。齊老闆不可能佔她的便宜,答應寫字樓建好的時候,送給她一層。

寫字樓有譜兒了,可是還能影兒呢,地基都還沒有呢,速度再快也得一兩年呢。辦公室還是得找。

明子實在沒辦法了,買下了市中心新建好的一個商業樓三樓的一小半,兩千多塊錢一平,買了三百平。改裝成了辦公區,註冊好的公司就在這裡辦公了。明子只管找地方,裝修。僱人啥的,她是不管的,只等著紀承回來處理。說好了,她只負責出錢,經營上的事兒,一切以紀承為主,她不跟著瞎摻和。

安排完了這些事兒,忙碌了兩個月,好像又沒啥事兒了。

爺爺的身體開始不好,明子又開始經常省城縣城兩地跑了。爺爺其實算不上生病,只是太老了,八十五了,耳朵不好使了,人也糊塗了,走路啥的跟以前沒法比了,就是一步一步的挪。吃飯不知道飢飽了,給多少吃多少,吃沒吃飽自己都不知道了,什麼時候問,飽沒飽。都說吃飽了,如果問還要不要吃,卻還是點頭,要。

大小便也失禁,自己不知道控制了。經常的弄髒衣褲。在城裡已經不能住了,給他洗涮啥的太不方便了。大嫂伺候爺爺十幾年了,別人跟本伺候不明白,只能大哥大嫂又跟著回農村了,髒的衣服直接在外面就洗了。大嫂常常是一邊兒一邊吐。有時候大哥晚上回去,就大哥洗,拿到屯東頭兒大坑去洗。

被褥啥的,大姐一週就給拆一遍,洗一遍。爺爺從來沒穿過髒衣服,睡過髒被褥。大嫂對爺爺,絕對是做到極致了,明子姐幾個,都佩服得不行不行的。老嫂要照顧小雪兒,小雪兒現在戴著一千多度的眼鏡,比瓶底兒都厚,都對面看,眼睛老大了。每天還要照矯正燈啥的,事兒也不少,老嫂又請了一年的假,回家帶小雪兒。就回城裡住了,農村又留在大哥大嫂和明子爹還有爺爺了。

反正高官屯的房子一直就沒空著,不是大哥兩口子回去伺候老人,就是小文哥三口人回去陪老人住。

爺爺做了一輩子老好人,螞蟻都不捨得踩,除了吃點魚,基本就是素食,身體真的是特別好,最後的幾個月,人都糊塗了,身體也是能走能動的。頓頓飯不少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直到八月,爺爺臥床了。不吃飯了。一輩子沒扔下飯,一不吃飯,小輩們心裡就有數兒了。只在炕上躺了六天,沒遭著一點罪,無疾而終。

爺爺去世的時候,大哥特別張揚的停靈三天,大操大辦。這時候實際上是不允許這樣兒的,大哥不管那些,一定要讓爺爺走得風風光光的。爺爺去世跟明子娘那時候不一樣,明子娘才六十歲,太年輕了。爺爺八十多歲,都是喜喪了。

爺爺喪禮那三天,高官屯方圓二里地之內連下了三天的小雨。出了高官屯的範圍,天就是晴的。周圍的人都說,是關家子孫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老天爺都哭了。所以,關家不火葬而是直接土葬,全興隆鎮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人去政府告“密”去。政府裡的人不知道嗎?都知道,不過都當自己聾了瞎了罷了。這樣的人家,誰好意思去管啊?誰敢管啊?不說大哥和小文哥現在混得多好,有多大的勢力了。就是沒有這些,誰也不敢管,架不住老百姓罵的。

爺爺喪禮裡,子孫們傷心是傷心,但都是有剋制的,人到了這個年紀,還是無疾而終,人生最幸福的不過如此,一輩子沒打過針沒吃過藥,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的福氣。堂姑姑是哭得最傷心的,明子長這麼大,堂姑姑一直就叫爺爺五大,親大爺嘛。就在喪禮上,一邊兒哭一邊兒喊爹。都說養恩大於生恩,她三歲跟著爺爺長大。老爺子帶著明子爹跟堂姑姑兩個人過活,被八爺爺各種擠兌佔便宜,一直到明子娘嫁過來。過得不容易。堂姑姑每年回家不少待,為的啥啊,只要爺爺還在,她就還有孃家。

三年,送走了兩位老人。

這就是人到中年了吧,總要面對這樣的事情。

小時候,爺爺帶著他們幾個孩子到山東窩棚去聽二人轉,去吃杏子,帶著他們種樹,採蘑菇,開荒地,都還在眼前呢。如今,樹已蔥蔥,人卻已不在了。

辦完了爺爺的喪事,明子又迴歸了半家庭主婦的生活。為什麼是半呢,小文哥蓋的樓交工了。他在張羅著那麼些門市都要做什麼了。實在是忙不過吧,最後只留下了主街面上的六個門面,其它兩面的都租出去了,也都好租,一面是去學校的必經之路,一面的衚衕人流也不小。

小文哥問明子的意見,明子想了好些天,也沒發現什麼好的專案。再過上七八年,可以賣手機,再過上十三四年,可以賣電腦,賣電動車。九三年,能賣什麼呢?飯店家裡已經有了,生意也還好,沒必要搶自家的生意。那就只能開超市了。超市還不能開大的,縣城的購買力終究是有限的,已經有二商店四商店兩個商業中心了,新建了兩個百貨大樓業績都很不好。小舒兒的老姨在新開的百貨商店租了櫃檯都不嫌錢,把櫃檯兌出去,又回到四商店賣小百貨了。

只開小超市的話,用不了那麼多房子,有一半就夠了,剩下的只能先租出去了,沒什麼利潤的,或是小來小去的,就不值得浪費精力了。二姐跟老姐在家待著,都到超市幫忙了。這時候沒有監控,就是靠人工盯著,能盯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二姐做這個很厲害,哪個貨架上有多少貨,她都能記住,哪個人拿了什麼,她也能記得住,去結賬的時候,她看一眼就知道那人藏沒藏東西,後來都出名兒了,抓到幾回偷東西的,小偷也老實多了。

老姐幹這個完全不行,她那心太大,太粗心了,幹不了這個,幹體力活兒行,幫著搬搬貨啥的,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