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夕來到之前, 桓?已領旨,率軍三十萬代天巡邊。

臨行那天, 錦宜並沒有前去相送。

這天下之大,卻只有她跟桓?兩個人才明白, 這一場分別到底意味著什麼。

錦宜不敢去送,只是怕自己會無法自持。

這是要去出征,若是兒女情長的哭個不住,怕是有損士氣。

她更加不想在這別離的時候,讓桓?看見自己痛哭流淚的樣子。

只是在大軍出城往北而去的時候,錦宜乘著馬車,悄悄地出長安, 在十里坡的長亭之上北望, 遠遠地似能看見那象徵著主帥的大纛,在萬軍叢中顯得格外打眼。

大纛飄搖之下,是桓?於馬上的端然身影,背後的紅褐色大氅猶如一面旗幟在風中烈烈。

他並沒有回頭。

也許兩個人心裡都知道, 他們不能在此刻見面。

若是這會兒相見, 所謂的“送別”,也許就無法成行了。

手帕都給淚浸透了,錦宜扶著柱子哭的渾身無力。

直到看著隊伍消失在目力所及,奶孃跟姜老夫人並幾個嬤嬤們圍著,邊勸邊扶著她出了長亭。

錦宜回到府中,恰桓老夫人也來探望,彼此相見, 老夫人見錦宜雙目通紅,心疼不已,上前擁入懷中,彼此又哭了一陣。

還是錦宜強忍傷感,道:“只是暫時別離而已,他日三爺必會凱旋歸來,是我的不是,倒是惹得老太太也掉了淚。”

桓老夫人道:“你們才新婚燕爾,這會兒分開,若還不掉淚,那也不是親熱夫妻了。我的兒,我只是憐惜你太過懂事。”

兩人攜手入內,說了半晌的話,老夫人百般撫慰,又叮囑錦宜不可過於想念,只好生地養著身子就是。

老夫人因又說道:“這府裡本就人少,玉山這一去,又是大過年的,你孤零零地豈不悽惶,不如去我那裡,讓我守著你。”

錦宜道:“老太太雖是好意,但三爺才離了府,我若再去了,這府裡就真的空了,我只想著要好好地留在這府裡,直等到三爺回來才好。”

老夫人不住點頭:“難為你有心。那好,只是你若是覺著孤單了,就常常過去走動,可記住了?”

錦宜答應。

很快便是除夕,爆竹聲中,萬家燈火。

只因為先前輔國帶兵巡邊,且三十萬大軍裡也有不少長安的青壯子民,這一年的春節便有些別樣的肅然意味。

***

除夕這夜,在桓老夫人相邀下,錦宜夜間便去了桓府。

因桓?巡邊而去,府內人心各異,桓老夫人故意要大操大辦,免得桓?一離,就透出一股悽惶氣息,因此看起來倒要比往年更熱鬧些,戲酒等一應不缺。

桓氏族人老幼齊聚府上,陪著老夫人守歲。

只是並不見長房的莫夫人跟桓素舸,錦宜只隱隱聽說大夫人病了,素舸正在跟前伺候。

長房的兩位少奶奶倒是在席間起坐伺候。

一直到了子時,外間鞭炮齊鳴,鬨鬧非凡。

桓老夫人將錦宜抱入懷中,生怕驚嚇了她。

門外,幾個小么兒蹦蹦跳跳,看放煙花炮仗的熱鬧,八紀這個平日裡最愛鬧的,這一次反而異常的安靜,只在門口站了一站,就回到錦宜身邊兒來靜靜坐著,偶爾同阿果說幾句話,竟像是寸步不離似的。

錦宜不想在桓府留宿,吃過了團年飯,便乘轎往毅國公府而回,幸而兩府之間相隔不遠,不多時便已經到了。

今夜姜老夫人也並沒有回去姜主事家裡,只也跟奶孃一塊兒陪著錦宜,並蓉兒丫頭一塊兒,同車而回。

車外,卻是丁滿跟八個侍衛騎馬,並六個隨從小廝,另外卻還有一個人,竟是八紀。

一行人回到國公府,小心伺候著錦宜下車往內,八紀同丁滿說了幾句話,便陪著錦宜奶孃一行人入內。

錦宜畢竟覺著身上有些勞累,倒不是在桓府應酬的累,而是因為桓?不在,就彷彿也把她的一半神魂也分著去了,雖然一心要回府來,但想到回到房裡也不會見到他,那種疲累幾乎把她拍倒在地上。

直到進房,錦宜才反應過來八紀還跟著,因回頭道:“你不在府裡陪著老太太開心,怎麼跟著來了?”

八紀笑道:“老太太跟前兒又缺不了人,索性我跟著姑姑過來。姑姑別嫌我就是了。”

錦宜見他笑嘻嘻的,心一軟:“又胡說了,誰嫌你?就是怕這裡冷清,你覺著無聊罷了。”

八紀道:“只要跟著姑姑,哪裡會無聊?對了姑姑,今兒阿果弟弟還說也要過來呢,我怕你嫌煩,你若不嫌,改天我叫他過來如何?”

錦宜對奶孃道:“聽聽這話,說的我跟萬人煩似的。”

又回頭吩咐嬤嬤:“叫廚下準備些宵夜,就要醍醐餅,南瓜酥,雞肉餡的燙麵餃子,還要兩碗魚湯。”

八紀道:“怎麼姑姑的口味跟我一樣?”

錦宜笑道:“這就是給你的,我也喝半碗湯。”

八紀呆問:“姑姑怎麼連我愛吃什麼都知道?”

“我連你愛什麼都不知道,豈不是白蒙你叫一聲姑姑?”

八紀卻也正是長身體的半大小子,先前在府裡頭並沒有好生吃什麼,如今到了這府裡,不知為何心胸有些敞開之意。

不多時廚下送了飯上來,八紀便呼啦啦地吃了,錦宜在旁陪著吃了半碗魚湯,又吃了兩塊南瓜酥,倒也有些困了。

當即叫嬤嬤們安置八紀的下處,自己盥漱過了,上床歇息。

***

從初一到了十五,這期間八紀幾乎都在府裡頭混,不僅如此,也把阿果召了來。

期間錦宜也自回過酈府,八紀卻也顛顛地跟著前往,這一去,又把子邈也叫到了府裡。

這幾個聚在一起,這府裡自然便有了聲響,竟比往日還熱鬧。

加上林嬤嬤跟奶孃也帶了小平兒過國公府來住了幾日,因此這大節下,錦宜倒也沒怎麼空閒去牽腸掛肚愁腸百結的。

只是過了上巳後,翰墨開了學,八紀跟子邈不免都要回學堂裡去。

先前阿果在讀家裡的學塾,但因他性子從來都古怪,且又有了個當太子妃的姐姐,所以先生也不敢過分約束他,任由他要來則來,要去則去。

奇怪的是,阿果雖然不似八紀子邈一樣能說會道,但只要他靜靜地坐在旁邊,就算什麼都不說,錦宜都會覺著心中格外安穩些。

不知不覺中過了正月,有消息報說大軍已經將到秦關,而戎人也糾集了先有的十八部族,形成聯盟之勢,開始圍困秦關。

可以說,朝廷的援軍來的正當其時。

就在邊關之戰如火如荼之時,桓府之中,也發生了一件事。

先前因桓素舸自剪了頭發誓要出家,因礙於年關將近,所以老太太叫壓著這件事不許人張揚。

年下大夫人跟素舸沒有露面,大夫人病了是真,但素舸的情形也好不到哪裡去。

自打剪了頭髮後,她便執意要出家,因為桓老夫人未曾答應,她便開始絕食。

正莫夫人在錦宜那裡碰了個釘子,見素舸如此,更是心焦氣惱,又不敢再去老太太面前哭訴,只得百般地勸慰開解。

不料素舸竟像是絕意求死一樣,自此果然水米不進,不管是兩位哥哥,嫂子,還是母親勸說,都毫無效果。

在桓?領旨出城的那日,素舸也沒怎麼……就暈死了過去。

趁著她昏迷之時,大家才忙給她灌了些燕窩,水米,湯藥之類。才又把命搶回來。

這樣生生死死,纏綿之間,終於熬過了十五。

桓老夫人聽寶寧說了長房裡的情形,無奈道:“既然她如此意志堅決,那也罷了,長痛不如短痛,勉強不了,就送她去淨月庵吧。”

大夫人聽了,雖不能舍,但桓素舸儼然求死之態,無法強求。當即便將老太太的話告訴了素舸。

素舸聞聽,這才開始進水米,又養了三五日,才有幾分生氣。

出了正月,在二月中旬,坊間開始傳說桓府三小姐遁入空門之事。

桓素舸原先才名貫天下,本是太子妃的人選,偏嫁給名不見經傳的酈雪松,誰知產下一子後便和離,如今又要出家為尼。

這簡直是一處極為離奇的玄妙故事,有一些好事者,竟說桓素舸遁入空門,是為了給在秦關的桓?唸佛祈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又說桓素舸本就非凡人,只是註定跟酈雪松有一段情緣,所以在歷劫之後,便大徹大悟,重又皈依佛門,終究會成正果。

除了這些聽起來超凡脫俗的,自還有一些不堪入耳的……也不必詳說。

然而在桓素舸出家淨月庵後,那原本清淨的佛門地方突然就有些是非鬧了出來。

淨月庵向來都只是女尼修習之所,平常也並不接待男客,向來也並沒什麼紛擾,但自世人知道三小姐是在此處出家後,庵堂外便多了許多遊手好閒之人,隔三岔五地在寺廟外探頭探腦,不懷好意。

主持無奈,便向府尹遞了狀子,府尹派了些差役守了幾天,也捉拿了些閒人,本想殺雞儆猴,但也只是權宜之計,過一陣後,仍有些賊心不死的在外?望打探。

畢竟,這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桓?巡邊去了,聽說桓府裡自己都亂了起來,如今這原本高高在上見一面都難的千金小姐近在眼前,讓這些天生心邪的人如何能不起意?

突然一日,竟有幾個地痞大膽爬進庵堂,見了尼姑們就拉扯,幸而給來上香的施主給及時攔住了,不然恐怕要鬧出大事。

這天,東宮來了一位稀罕的訪客,正是桓府長房夫人莫氏。

莫夫人是特來求見太子妃的,桓纖秀因有孕的緣故,妊娠反應的厲害,正心裡不爽快,聽說大夫人求見,勉強傳令進來。

莫夫人行了禮,瞧了瞧纖秀的身子,噓寒問暖地說了幾句。

纖秀早從錦宜口中聽說大夫人去毅國公府裡興師問罪之情,也越發明白這位夫人的偽善本相,此刻相見,處處戒備,留神看她的來意。

果然,略說幾句,大夫人問道:“太子殿下近來可還忙於朝政?”

纖秀應了,大夫人殷勤謹慎地說道:“聽說皇上病重,事務一概都交給太子跟內閣,太子肩負重任,實在不易。這府裡上下的事卻又要太子妃來照看,也著實辛苦了。”

纖秀三分冷淡地應付:“身邊的嬤嬤們十分能為,不必我勤勞親為,不算什麼。勞您記掛了,若是沒別的事,我身上不適,就不陪了。”

大夫人忙道:“四姑娘。”

纖秀掃了她一眼,大夫人站起身道:“娘娘,是這樣的,不知您是否聽說了,素舸她如今人在庵堂,她本是一心向佛求得清淨的,但最近,那寺廟也十分的不安穩,最近更出了被人亂闖擄人的事……”

“這些是京兆府管理,您跟我說做什麼?”

大夫人道:“那主持已經報了官,只是不頂用的。何況那也不過望梅止渴罷了。我來見娘娘,不過是想您看在素日跟你三姐姐的情分上,拉扯她一把。”

纖秀皺眉:“不知要我怎麼拉扯?”

“好歹……你或許可以勸勸她回心轉意,脫離了那個是非苦海。”

纖秀冷笑道:“我怎麼記得,當初老太太是給她選了門好親事,是她自己不願,非得去庵堂的,如今難道是反悔了?那也不必來尋我,只跟府裡老太太說就是了。”

大夫人愁雲密佈:“若跟老太太說管用,我又何必來找娘娘您呢,如果當初老太太體恤她的孫女兒,也不會放素舸去庵堂了。”

纖秀揉了揉額頭:“這種話是不是過了?老太太豈有不為了孫女的道理?只是當孫兒輩的,就該聽從祖母的話,三姑娘一意孤行的,怎麼竟怪到老太太頭上?三姑娘又不是小孩子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一旦選擇如此,就該知道會面對什麼,何必多言?”

大夫人哀苦地叫道:“娘娘,難道您也這樣鐵石心腸嗎?”

纖秀心裡不悅:“我只是愛莫能助罷了。”

大夫人流淚道:“你們好歹也是姊妹一場,我又著實走投無路才來找你,你竟也這樣……也罷,就讓素舸死在那裡也罷了。”

纖秀聽著這話有些奇怪,心中一動,忙轉過身。

果然,目光所及,卻見太子殿下李長樂皺著眉,從門外走了進來。

這瞬間,纖秀竟覺著腹內微微有些抽痛,她忙按捺心緒,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