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徐曼青想了許久,最後便也覺得此事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她現在是剛進門的新婦,還沒安生兩天就開始心思亂飛,很容易給人一種不安於室的感覺。

而能將這件事提上日程的突破口,便是徐奮上私塾的事情。

像項寡婦那樣孃家可以算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小家碧玉,原本就把讀書一事看得很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代代相傳的傳統觀念,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烙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的精神鴉片,也不知是不是項望山本身好武,否則怎麼會這個年紀了也還沒下過考場?可項寡婦不會反對徐奮上私塾這事卻應該是十拿九穩的。

自從那次在集市上買了筆墨紙硯之後,徐曼青就開始不大讓徐奮沾手家務的事情了,反正現下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她手腳向來麻利,做那點活也費不了什麼功夫,還不如節約出時間來讓徐奮好好練練字,這字若寫不好跟拿狀元也是無緣的。

好在大齊的文字和文化跟徐曼青在歷史書上接觸到的古代文化差不離兒,就連那漢字都是一模一樣的繁體字。可惜徐青出身農家,本就沒有受過教育,搞不好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說難聽點就是個文盲。所以哪怕徐曼青對三字經、論語、詩經什麼的都還算熟悉,但也是不能幫忙輔導徐奮的,否則穿了幫麻煩就大了。

那項寡婦見徐奮勤力,也不知是不是對他產生了移情作用,還真是非常照顧這個小蘿蔔頭的。

項寡婦不僅親自指導徐奮練字,還將壓在箱底的以前的秀才老爹留給她的書都翻了出來讓徐奮用。

有時候徐奮遇上書中不懂的字或者是不明白的句子,都樂意去請教項寡婦。

這一來二去的,兩人之間的感情增益不少,可若說這樣就能到了項寡婦同意她出門攬活兒的程度,確實也還欠點火候。

那日,項寡婦從外面接了幾件刺繡的活計,繡品也不複雜,就是在幾條絲質手絹的邊角上繡些小花,可項寡婦畢竟是有些年歲了,眼睛難免老花,那細線半天穿不過針眼兒,下手繡的時候也要將手帕拿離眼睛很遠才能對準位置。

徐曼青看著項寡婦著實辛苦,但自己在刺繡這個行當上又確實是一無是處。

畢竟現代人誰還會去穿手工縫製的衣服,就算要穿,那也是請裁縫來做,斷然是不可能自己親自動手的。

項寡婦對徐曼青女紅不好這件事倒也不埋怨,畢竟在第一次決定要去徐家下聘將徐青抬進門來的時候,早就打聽到這個缺點了。現下既然已經將人娶進門了,就更沒有什麼埋怨的由頭了。

徐曼青坐在項寡婦身邊看了半晌,這刺繡幫不上忙,穿針還是可以給點力的。

項寡婦也由得她幫忙穿針,看徐曼青沒一會就把針給穿好了,便只得搖頭嘆息道:“老咯,老咯。”

徐曼青見項寡婦在感慨,便趕緊打蛇隨棍上地試探道:“娘,都怪我不好,這刺繡女紅樣樣都拿不出手,本還想為你分憂,可我這手一拿針就變成了腳似的,著實沒辦法。”

項寡婦笑道:“我也不怪你,每個人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其實也不止你一個閨女女紅不好的。”

徐曼青頓了頓,又開聲問道:“娘,那您看有沒有什麼其他合適我做的活計可以多掙點錢的?我一整天閒著在家也是無事,又想到若日後想送徐奮上私塾,這拜師禮和束的錢……”

項寡婦一聽徐曼青提到這茬,臉色果然僵了一下。

“徐奮上私塾的事情還急不得,而且他現在早就過了讀幼學的年紀,若是要跟同齡人一起,那便要先自行在家補好功課。”

“別的我不敢說,但幼學啟蒙方面我這個老婆子是不會輸給那些講課夫子的,我覺著還是先在家給徐奮練好字,將基礎打好。急忙著送他去,到時候跟不上教學進度也是不合適的。”

徐曼青想想也是,雖說大齊也隱隱地有一種封建時代特有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風氣,但項寡婦卻是個例外。

估計是當年項寡婦的老爹想著自家閨女以後必定是要為夫家傳宗接代的,高深的東西不用學,但幼學啟蒙卻非常重要,故而就教了女兒這一手,想不到誤打誤撞還用到徐奮身上了。

徐曼青心懷感激地站起身來朝項寡婦福了一福:“媳婦在這裡替奮兒謝過娘了。”

項寡婦趕緊將她拉起來:“都是一家人,沒好說什麼謝不謝的。”

“可這拜師禮和束花費甚多,我擔心日後會給家裡造成負擔……”徐曼青還是不死心。

項寡婦自然也是知道這鹹安城裡私塾的行情的,這徐曼青為自家弟弟的未來籌謀,本應是無可厚非之事,可她畢竟是新婦,再加上項望山出征在外無法圓房,感覺這段婚姻還是充滿了各種變數。若徐曼青長相再普通一些,就跟薛靈那樣的,她估計掙扎一下也就放人出去謀活計了,可徐曼青這臉蛋這身段,放出去拋頭露面的只怕會招來閒言碎語。

“這事我另外再想想辦法,現下先別急。”

項寡婦頓了一下,見徐曼青臉上隱隱地有些失落,又轉移話題道:“今日是初一了,你嫁過來也快一個月了,也該去衙門口那邊領這個月的補助銀子了。如今你嫁了過來,徐家也能多領一份,項家的這份你也一起收著存起來,就當是我給奮兒盡一份力了。”

項寡婦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已經是做了相當大的讓步了。徐曼青雖然心中感激,但又想到這兩家人的補助銀子加起來也不過只得三錢,這樣一來也不知道要存上多久才能湊齊徐奮的教育經費了。

可今日項寡婦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雖然沒有明說,但項寡婦心中就是牴觸徐曼青出去做活的事情,徐曼青也沒轍,只得暫且停了這個話題,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要去衙門口領月例銀子。

徐曼青自上次回門之後,為了安項寡婦的心便一直呆在家中沒再出來,在這種沒網線沒電視沒娛樂的時代,差點沒把她給憋瘋了。

雖然今日的最終目的沒有達到,但怎麼說也是難得的出門放風的日子,也算是個小小的安慰了。

衙門口和衙門其實不是一個概念。

衙門是正兒八經的官老爺和官差辦公的地方,而衙門口只是衙門在城中的分支,負責辦理一些分發米糧補助和登記造冊之類的雜事,東南西北都各有一個,徐曼青今兒要去的衙門口是離項家比較近的南口。

出門前項寡婦就給她指了路,後來又擔心徐曼青找不著北,還交代她先去趙家一趟,最好能讓薛靈陪著她走一趟。

薛靈原本就是個愛玩的,平日裡除了早晨那段時間要幫忙蒸豆腐,其他的時間也挺空閒的,見徐曼青來尋她,二話不說就跟著出去了,兩人一路有說有笑的,也沖淡了不少方才的哀愁。

見徐曼青說話之間有些無精打采的,薛靈還以為是她被憋悶了,趕緊說了不少趣事想要逗她開心,可後來細問才知道,原來徐曼青是在為徐奮湊學費而發愁,這才瞭然道:“這男人找活計還好說,女人找活計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心中是不是已經有什麼盤算了?”

徐曼青也不打算隱瞞,就將自己對化妝感興趣想學著範嫂子那樣當喜娘的計劃給說出來了,誰知話剛說完,便被薛靈劈頭蓋臉地潑了盆冷水。

“這喜娘的行當講究家族傳承,可不是什麼人想半路出家都成的。”

“你別看範嫂子這樣,其實她娘原本就是這十裡八鄉有名兒的喜娘,那一手上妝的功夫,也是得到周圍人的認可的。”

“況且就算你婆婆答應讓你出來做這個行當,可也得有喜事的人家知道你這號人物,願意上門請你才成啊!”

“這範嫂子家裡上一代就經營了快一輩子,傳到她這代,已經有固定的攬活兒的門路了。你這初來乍到的,如果沒有個師傅願意帶你,又怎麼可能會有這種好事落在你頭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徐曼青哪裡想到想找個活幹還有這麼多的門門道道,咋聽之下也有些灰心喪氣。

“那我去拜個師傅也不成麼?”

薛靈本不想這麼打擊徐曼青,可現實擺在哪兒,說再多的好話也是改變不了的。

“這喜娘其實是一個很有賺頭的行當,你想啊,哪家哪戶結婚能少得了這個角色啊?若家裡兒子多的,得辦上好幾次呢!可就是因為好賺,所以才肥水不流外人田,婆傳母母傳女,就算哪家人沒有合適當喜娘的媳婦子,那也還有堂系表系的親戚,除非你能攀上什麼人願意帶著你入門,否則就憑你自己一人是成不了事的。”

徐曼青嘆了口氣,看來這萬事開頭難是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錯的真理。

見徐曼青臉色不好,薛靈趕緊安慰道:“你也不用這麼惱,這事兒雖然是難辦些,但也不是沒門路的。耐著性子多打聽打聽,或許會有機會的。”

徐曼青苦笑了一下:“阿靈,你家那口子是做買賣的,你平日裡的訊息也比我這整日被關在家裡的人靈通多了,若真有什麼好的機會,可千萬要告訴我才好。”

薛靈見徐曼青這般信得過自己,自然是滿口應下。

待兩人談得差不多,這衙門口也到了。

衙門口其實很好認,初一是每個月發補助銀子的日子,早就有一溜串的人排在那兒等著領錢了,薛靈和徐曼青尋到了隊尾,乖乖地隨著人流排起了隊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