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吳知府帶著諸官趕到府衙,只見大堂外旗幡儀仗林立,侍衛執刀嚴整排開,一派肅穆恭整。

眾人都互相看看,暗道一聲“好大的威風!”,便一個個放輕了腳步,按著順序魚貫而入。只見大堂正中的主座之上已經高坐著一位身著四爪王服,頭戴簪纓銀翅翼天冠的少年王爺,應該就是秦王了,諸官俱是又吃了一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諸官原就聽聞過秦王長得極好,別說萬里挑一,就是幾百萬裡也難挑得出一位來,直比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宋玉、潘安,據說秦王兩年前大婚之時,京城裡萬人空巷觀秦王騎馬過街迎娶新嫁娘的風儀,那些口無遮攔的百姓家的婦人們俱是嘖嘖讚歎,說是即便是知道秦王身邊有花容月貌的王妃陪伴,但是能嫁與秦王做妾,日日觀如斯俊容,便是做個近身伺候的通房丫鬟也是樂意的。諸官只做是秦王位高,故而會有如此言過其實的阿諛奉承的誇耀之語,此時見到真人,才知道傳聞有時也未必就全是虛妄之言,秦王之龍潛鳳採,容姿出塵,確是世間難覓的仙郎妙姿。

不過秦王的面色太也冷了點,比之外面陰沉沉的天氣好不了多少,諸官都不敢大意,俱俱跪下,參拜如儀,齊聲說:“參見秦王殿下,王爺千歲千千歲。”

秦王命諸官免禮,諸官們起身後一個個弓著腰上來,一一將記錄著本人履歷的手本遞給秦王身邊的一個貼身帶刀侍衛。

秦王從侍衛手中接過手本,然後用淡然的目光掃視一眼手本及面前走過的官員,確認似地問一聲對方的姓名,官職。被他這樣冷冽中蓄著天家威儀的目光掃到,官員們一個個都沒了賞鑑美男的心情,縮著脖子謙卑無比地答了話,然後一個個踮著腳跟,輕手輕腳地過去一邊站好。

一一看過了諸官的手本之後,秦王算是把揚州的一眾大小官員認了個全,又重新端直坐好,威嚴地掃視著全場,薄唇微啟,道:“諸位,小王此次前來,非是其他,乃是因為前些時日成安江水患以至受災之地達千餘頃,災民苦不堪言,聖心憂急,故命小王來揚州等富庶之地籌款購糧,賑濟災民。小王剛才看諸位的手本,在場官員八十三人,進士出身的就有四十五人,其餘人等也是久食朝廷俸祿的,想來都是顧全大局的有識之士。既如此,小王第一次出京辦差,便要仰仗諸位多多協助,上體聖心,下解民困,同心同德,眾志成城。”

諸官一起說道:“願為秦王殿下效力。”

賈環置身於古代官場之中,親身經歷這大場面,在一旁聽得是饒有趣味,心下評判道,秦王這一串子話還說得挺溜的,我給他打九十分。可是,這都是一群官油子,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的多了去了,光是這樣說說可不行。

秦王好像猜到了賈環的心思一般,冷然面對諸官的諂媚之態,道:“諸位這話說得不太對頭呢,怎麼是為我效力呢?諸位都是朝廷命官,同時還是百姓的父母官,應為朝廷效力,以天下的黎民蒼生為念,而不是攀援私門!吳志洲,小王這話說得對不對?”

你秦王說的哪有不對的道理?就是不對,也不敢說啊,何況還是這麼冠冕堂皇的一席話?吳知府馬上回答說:“是是是,秦王殿下所言乃是至公至正之理,卑職們深以為然。”

秦王修長好看的指節輕輕扣著手邊的一個放茶碗的紅木小案几,森然道:“若真是如此倒也罷了!若不然,哼……今日有言在先,但有陽奉陰違、口是心非之輩,本王已奉聖命,有先治後奏之權,不竭心盡力為朝廷辦差者一概查處,到時候休怪本王翻臉無情!”

諸官俱是諾諾不敢言其他。

賈環這一回看得在心裡豎大拇指:這麼正氣凜然、霸氣側漏的話應該是從歷史書裡面那什麼林則徐啊海瑞之類的人的嘴裡冒出來才對,不過這傢伙就這麼一點不帶舌頭打結地說出來,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也滿帶感的,吼吼吼,要不要這麼帥!

秦王道:“既然諸位沒有異議,那本王就將此次的任務攤派下去。各位縣令,十日之內籌集糧兩千石交押府庫大倉,並賑災款項五千兩白銀。屆時不能繳納者,並上峰受連帶責任,由本王就地罷免,隨後上奏朝廷。”

諸官面面相覷,一個縣兩千石糧食並五千兩白銀,秦王不如叫我們去搶算了!

秦王又道:“除縣令以外,其餘諸官不需籌糧,只需繳納白銀五千兩即可,知府並鹽課的幾位大人就多擔點責任,一人一萬兩銀子吧。”

呃,怎麼秦王剛才那麼帥那麼正氣凜然地,這事兒怎麼做得不太地道啊?我臆想中的殺富濟貧呢?怎麼變成攤派了?賈環很不滿意,這個大逆轉太叫人不爽了。

一時散了,諸官告退,秦王卻只留下林如海,說道:“林大人,本王還有事相商。”

林如海和賈環被留下來之後,秦王略略傾身,一副虛懷若谷的樣子望著林如海,語氣比之前在大堂的訓話謙卑了許多,道:“林大人,您是前科探花,就是父皇也十分欽佩您的見識和才氣,故而小王想要請教於您,剛才小王雖然將大致的任務攤派了下去,諸人也未有異議,只是小王心裡還是忐忑,不知實際能籌得錢糧幾何?”

林如海忙辭讓不已,道:“下官才疏學淺,怎當得秦王殿下的盛讚?下官惶恐。”

秦王道:“小王乃是真心求教,此時沒有外人,林大人就不要客套了。”

林如海這才緩緩地說:“秦王殿下籌集賑災錢糧,雷厲風行,層層推進,固然是耗時最短,收效最快的辦法。但是,據下官看,這錢糧就算籌到,在揚州必定也要鬧出些是非來,恐怕有礙殿下的清譽。因為——殿下既已下令,諸人固然不敢抗命,定會設法,可是急切之間又要籌糧又要籌銀,數額還如此巨大,那他們便只能去勒逼百姓了。災民固然可憫,然而我揚州府內百姓,一向是按時繳納賦稅,那樣的話……”

林如海沒接著往下說,可是秦王幾乎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官員們吃著官俸,自然得為朝廷辦事,您秦王這樣攤派,他們就繼續往下攤派唄,反正是揚州的老百姓倒黴,誰叫他們就比別的地方多收了三五鬥,吃得起一點子飽飯呢?,您秦王將好端端的賑災搞成了強行攤派,橫徵暴斂,一準兒得在揚州的地界上鬧得雞飛狗跳,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上智與下愚不可移,老百姓是認死理的呢。您秦王那樣幹,就算籌到了錢糧,搞得怨聲載道地,最後也得落下一個壞名聲!當然,您要是一意孤行的話,咱也沒辦法不是?

林如海身邊的賈環眼睛忽閃忽閃地,終於忍不住說:“草民想問秦王殿下一句話,您來這裡,只是為了籌款的嗎?”

秦王聽著話裡有文章,便說:“此話怎講?”

林如海大驚失色,忙扯了一把賈環,道:“王爺面前豈有你一個草民說話的餘地?不得魯莽!”

秦王說:“不妨,讓他說。”

賈環笑嘻嘻地說:“秦王殿下叫我說,我可就直說了,要是有得罪的地方,還要請您多擔待。”

秦王道:“你但說無妨。”

賈環說:“若秦王殿下只是為了籌款,即便是在京城也是一樣籌得到的,反正就是一個縣令繳納糧二千石,白銀五千兩唄,交不上來就免官殺頭,官員們為了保住性命和烏紗帽,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也要將錢糧湊出來。又何必勞動秦王殿下幾千裡路跑了咱們這裡來?說到底,秦王殿下也知道,那樣的攤派其實是要引發民心不滿,甚至暴|亂的。卻又來揚州搞這一套,難道說咱們揚州的百姓是軟蛋特別好捏?每年的賦稅錢糧交完了,別的地方一有災難就必須要將家裡的餘糧餘銀交出去?幸好我是京城人士,只是跑這裡來走親戚的,若我是揚州百姓,我索性做個懶漢算了,自己混個肚子滾圓就得,反正有了多的,總要被官兒們颳走!”

林如海忙呵斥賈環說:“環兒不得胡說!”其實他心裡也很清楚賈環的話雖然粗鄙,卻是正中要害。

賈環及時閉嘴,然後偷眼看著林如海,不吭聲了。等秦王催著他接著說的時候,賈環才說道:“草民言語無狀,衝撞了王爺而不自知,幸得長輩在這裡提點,草民再不敢胡說了。”

秦王連忙對林如海說:“讓他說!本王既是為國辦事,正想要集思廣益呢。”

秦王又微笑地鼓勵賈環道:“好了,我不許你姑父管著你,你只管暢所欲言吧。”

林如海很無奈,只好給賈環飛了一個眼刀子過去,大意是:你小子悠著點,得罪了人家王爺,我都保不住你!

秦王卻一反常態地和顏悅色道:“環兒——我可以叫你環兒嗎?環兒你這話說得也不對啊,災害又不是每年都有,再者,揚州富庶,百姓偶爾拿些餘糧餘銀救濟一下其他地方的災民,應該也不會有那麼大怨言吧?”

你也叫我環兒?哼哼,生生把我叫小了一輩好不好?不過嘛,這傢伙是王爺,他就是管姑父叫海兒姑父也沒轍,別說我了!嚶嚶嚶,隨便你叫吧。賈環嘴巴微嘟了一下,把肚裡的腹誹壓下,又接著說正經的:“王爺,那可不一定,我們大晉地廣人多,要論起災禍來,每年不是這裡就是哪裡的,要是王爺這次藉著成安江水患在揚州籌到了款,往後,大家都想著揚州富庶,一有天災,就往揚州跑,估計要不了幾年,揚州的百姓就只有一人拿一個破碗,也出去做流民去了,總比累死累活最後還是兩手空空的好。”

秦王蹙眉陷入了沉思,半日後說:“你這麼說也有道理,可是,本王奉了聖命,必須籌賑災錢糧回去,不如此,又怎能在短期內弄好呢?”

賈環笑道:“草民覺得,揚州有錢,有錢的也不是揚州百姓,而是揚州的鹽販子和被鹽販子養肥的各級官吏們。王爺要籌款,還是要拿他們開刀。至於揚州百姓嘛,可以教化他們自願捐資,以儘量不強行攤派為宜。就是攤派,王爺先前的數目也太大了,少一些倒是使得。”

秦王自言自語道:“拿貪官和鹽販子開刀?怎麼開刀?那幫子人確實有錢,逮住一個就好過叫一千個百姓捐資的。可惜本王來得匆忙,不曾抓住了他們為非作歹的證據,若不然,就此抄上幾十個人的家,籍沒的家產想來也夠了。好,我有主意了,證據沒有怕什麼,可以做出來嘛。”

賈環連聲大叫道:“那絕對不是我的主意!王爺您想岔了!草民可不是叫王爺去誣告陷害他們,然後抄他們的家,那也太缺德了!草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叫他們心甘情願地將大筆的錢財雙手奉獻給王爺!”

秦王和林如海齊齊瞠大了眼睛:還有這樣的好事?

作者有話要說:啦啦啦,大家看出來米有?本文中小攻的長相其實要優於小受,嘿嘿嘿,猥瑣的某捕在yy帥得不得了的小攻在大力流汗耕作環兒這塊沃土時英俊的荷爾蒙亂飛的景象(→→擦擦口水先

等吳知府帶著諸官趕到府衙,只見大堂外旗幡儀仗林立,侍衛執刀嚴整排開,一派肅穆恭整。

眾人都互相看看,暗道一聲“好大的威風!”,便一個個放輕了腳步,按著順序魚貫而入。只見大堂正中的主座之上已經高坐著一位身著四爪王服,頭戴簪纓銀翅翼天冠的少年王爺,應該就是秦王了,諸官俱是又吃了一驚。

諸官原就聽聞過秦王長得極好,別說萬里挑一,就是幾百萬裡也難挑得出一位來,直比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宋玉、潘安,據說秦王兩年前大婚之時,京城裡萬人空巷觀秦王騎馬過街迎娶新嫁娘的風儀,那些口無遮攔的百姓家的婦人們俱是嘖嘖讚歎,說是即便是知道秦王身邊有花容月貌的王妃陪伴,但是能嫁與秦王做妾,日日觀如斯俊容,便是做個近身伺候的通房丫鬟也是樂意的。諸官只做是秦王位高,故而會有如此言過其實的阿諛奉承的誇耀之語,此時見到真人,才知道傳聞有時也未必就全是虛妄之言,秦王之龍潛鳳採,容姿出塵,確是世間難覓的仙郎妙姿。

不過秦王的面色太也冷了點,比之外面陰沉沉的天氣好不了多少,諸官都不敢大意,俱俱跪下,參拜如儀,齊聲說:“參見秦王殿下,王爺千歲千千歲。”

秦王命諸官免禮,諸官們起身後一個個弓著腰上來,一一將記錄著本人履歷的手本遞給秦王身邊的一個貼身帶刀侍衛。

秦王從侍衛手中接過手本,然後用淡然的目光掃視一眼手本及面前走過的官員,確認似地問一聲對方的姓名,官職。被他這樣冷冽中蓄著天家威儀的目光掃到,官員們一個個都沒了賞鑑美男的心情,縮著脖子謙卑無比地答了話,然後一個個踮著腳跟,輕手輕腳地過去一邊站好。

一一看過了諸官的手本之後,秦王算是把揚州的一眾大小官員認了個全,又重新端直坐好,威嚴地掃視著全場,薄唇微啟,道:“諸位,小王此次前來,非是其他,乃是因為前些時日成安江水患以至受災之地達千餘頃,災民苦不堪言,聖心憂急,故命小王來揚州等富庶之地籌款購糧,賑濟災民。小王剛才看諸位的手本,在場官員八十三人,進士出身的就有四十五人,其餘人等也是久食朝廷俸祿的,想來都是顧全大局的有識之士。既如此,小王第一次出京辦差,便要仰仗諸位多多協助,上體聖心,下解民困,同心同德,眾志成城。”

諸官一起說道:“願為秦王殿下效力。”

賈環置身於古代官場之中,親身經歷這大場面,在一旁聽得是饒有趣味,心下評判道,秦王這一串子話還說得挺溜的,我給他打九十分。可是,這都是一群官油子,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的多了去了,光是這樣說說可不行。

秦王好像猜到了賈環的心思一般,冷然面對諸官的諂媚之態,道:“諸位這話說得不太對頭呢,怎麼是為我效力呢?諸位都是朝廷命官,同時還是百姓的父母官,應為朝廷效力,以天下的黎民蒼生為念,而不是攀援私門!吳志洲,小王這話說得對不對?”

你秦王說的哪有不對的道理?就是不對,也不敢說啊,何況還是這麼冠冕堂皇的一席話?吳知府馬上回答說:“是是是,秦王殿下所言乃是至公至正之理,卑職們深以為然。”

秦王修長好看的指節輕輕扣著手邊的一個放茶碗的紅木小案几,森然道:“若真是如此倒也罷了!若不然,哼……今日有言在先,但有陽奉陰違、口是心非之輩,本王已奉聖命,有先治後奏之權,不竭心盡力為朝廷辦差者一概查處,到時候休怪本王翻臉無情!”

諸官俱是諾諾不敢言其他。

賈環這一回看得在心裡豎大拇指:這麼正氣凜然、霸氣側漏的話應該是從歷史書裡面那什麼林則徐啊海瑞之類的人的嘴裡冒出來才對,不過這傢伙就這麼一點不帶舌頭打結地說出來,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也滿帶感的,吼吼吼,要不要這麼帥!

秦王道:“既然諸位沒有異議,那本王就將此次的任務攤派下去。各位縣令,十日之內籌集糧兩千石交押府庫大倉,並賑災款項五千兩白銀。屆時不能繳納者,並上峰受連帶責任,由本王就地罷免,隨後上奏朝廷。”

諸官面面相覷,一個縣兩千石糧食並五千兩白銀,秦王不如叫我們去搶算了!

秦王又道:“除縣令以外,其餘諸官不需籌糧,只需繳納白銀五千兩即可,知府並鹽課的幾位大人就多擔點責任,一人一萬兩銀子吧。”

呃,怎麼秦王剛才那麼帥那麼正氣凜然地,這事兒怎麼做得不太地道啊?我臆想中的殺富濟貧呢?怎麼變成攤派了?賈環很不滿意,這個大逆轉太叫人不爽了。

一時散了,諸官告退,秦王卻只留下林如海,說道:“林大人,本王還有事相商。”

林如海和賈環被留下來之後,秦王略略傾身,一副虛懷若谷的樣子望著林如海,語氣比之前在大堂的訓話謙卑了許多,道:“林大人,您是前科探花,就是父皇也十分欽佩您的見識和才氣,故而小王想要請教於您,剛才小王雖然將大致的任務攤派了下去,諸人也未有異議,只是小王心裡還是忐忑,不知實際能籌得錢糧幾何?”

林如海忙辭讓不已,道:“下官才疏學淺,怎當得秦王殿下的盛讚?下官惶恐。”

秦王道:“小王乃是真心求教,此時沒有外人,林大人就不要客套了。”

林如海這才緩緩地說:“秦王殿下籌集賑災錢糧,雷厲風行,層層推進,固然是耗時最短,收效最快的辦法。但是,據下官看,這錢糧就算籌到,在揚州必定也要鬧出些是非來,恐怕有礙殿下的清譽。因為——殿下既已下令,諸人固然不敢抗命,定會設法,可是急切之間又要籌糧又要籌銀,數額還如此巨大,那他們便只能去勒逼百姓了。災民固然可憫,然而我揚州府內百姓,一向是按時繳納賦稅,那樣的話……”

林如海沒接著往下說,可是秦王幾乎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官員們吃著官俸,自然得為朝廷辦事,您秦王這樣攤派,他們就繼續往下攤派唄,反正是揚州的老百姓倒黴,誰叫他們就比別的地方多收了三五鬥,吃得起一點子飽飯呢?,您秦王將好端端的賑災搞成了強行攤派,橫徵暴斂,一準兒得在揚州的地界上鬧得雞飛狗跳,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上智與下愚不可移,老百姓是認死理的呢。您秦王那樣幹,就算籌到了錢糧,搞得怨聲載道地,最後也得落下一個壞名聲!當然,您要是一意孤行的話,咱也沒辦法不是?

林如海身邊的賈環眼睛忽閃忽閃地,終於忍不住說:“草民想問秦王殿下一句話,您來這裡,只是為了籌款的嗎?”

秦王聽著話裡有文章,便說:“此話怎講?”

林如海大驚失色,忙扯了一把賈環,道:“王爺面前豈有你一個草民說話的餘地?不得魯莽!”

秦王說:“不妨,讓他說。”

賈環笑嘻嘻地說:“秦王殿下叫我說,我可就直說了,要是有得罪的地方,還要請您多擔待。”

秦王道:“你但說無妨。”

賈環說:“若秦王殿下只是為了籌款,即便是在京城也是一樣籌得到的,反正就是一個縣令繳納糧二千石,白銀五千兩唄,交不上來就免官殺頭,官員們為了保住性命和烏紗帽,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也要將錢糧湊出來。又何必勞動秦王殿下幾千裡路跑了咱們這裡來?說到底,秦王殿下也知道,那樣的攤派其實是要引發民心不滿,甚至暴|亂的。卻又來揚州搞這一套,難道說咱們揚州的百姓是軟蛋特別好捏?每年的賦稅錢糧交完了,別的地方一有災難就必須要將家裡的餘糧餘銀交出去?幸好我是京城人士,只是跑這裡來走親戚的,若我是揚州百姓,我索性做個懶漢算了,自己混個肚子滾圓就得,反正有了多的,總要被官兒們颳走!”

林如海忙呵斥賈環說:“環兒不得胡說!”其實他心裡也很清楚賈環的話雖然粗鄙,卻是正中要害。

賈環及時閉嘴,然後偷眼看著林如海,不吭聲了。等秦王催著他接著說的時候,賈環才說道:“草民言語無狀,衝撞了王爺而不自知,幸得長輩在這裡提點,草民再不敢胡說了。”

秦王連忙對林如海說:“讓他說!本王既是為國辦事,正想要集思廣益呢。”

秦王又微笑地鼓勵賈環道:“好了,我不許你姑父管著你,你只管暢所欲言吧。”

林如海很無奈,只好給賈環飛了一個眼刀子過去,大意是:你小子悠著點,得罪了人家王爺,我都保不住你!

秦王卻一反常態地和顏悅色道:“環兒——我可以叫你環兒嗎?環兒你這話說得也不對啊,災害又不是每年都有,再者,揚州富庶,百姓偶爾拿些餘糧餘銀救濟一下其他地方的災民,應該也不會有那麼大怨言吧?”

你也叫我環兒?哼哼,生生把我叫小了一輩好不好?不過嘛,這傢伙是王爺,他就是管姑父叫海兒姑父也沒轍,別說我了!嚶嚶嚶,隨便你叫吧。賈環嘴巴微嘟了一下,把肚裡的腹誹壓下,又接著說正經的:“王爺,那可不一定,我們大晉地廣人多,要論起災禍來,每年不是這裡就是哪裡的,要是王爺這次藉著成安江水患在揚州籌到了款,往後,大家都想著揚州富庶,一有天災,就往揚州跑,估計要不了幾年,揚州的百姓就只有一人拿一個破碗,也出去做流民去了,總比累死累活最後還是兩手空空的好。”

秦王蹙眉陷入了沉思,半日後說:“你這麼說也有道理,可是,本王奉了聖命,必須籌賑災錢糧回去,不如此,又怎能在短期內弄好呢?”

賈環笑道:“草民覺得,揚州有錢,有錢的也不是揚州百姓,而是揚州的鹽販子和被鹽販子養肥的各級官吏們。王爺要籌款,還是要拿他們開刀。至於揚州百姓嘛,可以教化他們自願捐資,以儘量不強行攤派為宜。就是攤派,王爺先前的數目也太大了,少一些倒是使得。”

秦王自言自語道:“拿貪官和鹽販子開刀?怎麼開刀?那幫子人確實有錢,逮住一個就好過叫一千個百姓捐資的。可惜本王來得匆忙,不曾抓住了他們為非作歹的證據,若不然,就此抄上幾十個人的家,籍沒的家產想來也夠了。好,我有主意了,證據沒有怕什麼,可以做出來嘛。”

賈環連聲大叫道:“那絕對不是我的主意!王爺您想岔了!草民可不是叫王爺去誣告陷害他們,然後抄他們的家,那也太缺德了!草民倒是有個辦法,可以叫他們心甘情願地將大筆的錢財雙手奉獻給王爺!”

秦王和林如海齊齊瞠大了眼睛:還有這樣的好事?

作者有話要說:啦啦啦,大家看出來米有?本文中小攻的長相其實要優於小受,嘿嘿嘿,猥瑣的某捕在yy帥得不得了的小攻在大力流汗耕作環兒這塊沃土時英俊的荷爾蒙亂飛的景象(→→擦擦口水先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