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七, 是沈綏前往大理寺報道的日子。她估算好散朝的時間, 便騎馬,帶著忽陀出發了。

目的地,是太極宮南面的皇城。

在大明宮修成之前, 大唐的中央官署大多都在太極宮的南面皇城之中,除卻門下、中書二省例外。此二省乃中樞機構, 就設在緊靠太極殿的南面。東側,設有門下內省、弘文館、史館, 西側設有中書內省、舍人院。這兩處是宰相和皇帝近臣的辦公處所, 以備皇帝隨時顧問和根據皇帝旨意撰寫文書詔令。

在大明宮建成後,門下、中書二省的官署就搬到了大明宮中。唯獨尚書六部、九寺、四監衙署,依舊還留在皇城之中, 並未搬遷。

如今, 興慶宮聽政剛剛開始一年,悲催的門下、中書二省再度搬遷入興慶宮, 尚書六部也移入了大明宮。唯獨九寺、四監風雨不動安如山, 穩穩坐在皇城中。不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每次中央有詔令下來,傳令宦官都要跑很遠的路,送入各衙署之中。各衙署的文書送入中樞,也需要文書吏跑很遠的路, 實在不方便。

沈綏這日上衙時,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剛剛送完文書回來的小吏。

最初沈綏並不知道此人是誰,她是在朱雀東街靠近崇仁坊的那個十字街口看到了此人。他穿著黑圓領灰底的吏袍, 頭戴軟幞頭,蓄著短髭,瞧著三十來歲年紀。騎著一頭毛驢,毛驢鞍後掛著兩個大書袋。這些小吏地位低下,連馬都不能騎,大多騎驢。所以一看到騎驢送書的人,就知道是官府中的刀筆吏。

就在入朱雀門時,那刀筆吏取了令牌出來給門卒勘驗。沈綏老遠地看到了,他拿著的是御史臺的令牌。沈綏跟著他入朱雀門,進入皇城後,就看到距離城門不遠處,有一位四品官正負手站在那裡,身後站著兩位六品官。

那刀筆吏見了此三人,連忙滾下毛驢,躬身上前向三人行禮。那位四品官居然識得這位刀筆吏,還笑呵呵地與他打了招呼:

“楊四,你這是剛從興慶宮那裡回來罷。”

“正是。”那楊四拱手說道。

“辛苦了,每日這樣奔波。”

“多謝明少卿關懷,小人為朝廷效力,乃是本職,不覺辛苦。”楊四客套道,語氣中總透著幾分疏冷。。

簡單寒暄了一番,那楊四辭別了三個官員,回來牽自己的驢,就看到了身後不遠處牽著高頭大馬、帶著僕從的沈綏,他愣了一下,顯然是沒想到自己身後居然跟著人。不過見到沈綏身上的六品官官袍,他連忙再度施了一禮,便牽著毛驢離去。

他離去後,沈綏上前與那三位官員見禮。

“下官沈綏,見過明少卿。王司直、趙司直,有禮了。”

三位官員與她還禮,為首的明少卿笑呵呵道:

“伯昭兄弟可來了,真是讓吾等一番苦盼呀。”

王、趙兩位司直連連附和。瞧著,倒也不像是官場表面的作態,挺真心實意的。大約在他們心中,沈綏的到來可以稱作是“救星降臨”了。

這三位官員,便都是大理寺的職事官。明,是大理少卿,正四品,相當於部門副長官,是秦臻的副手;王儉、趙子央都與沈綏一般,是六品司直官,分屬相近的轄區。

轄區是什麼概念?這就牽扯到司直這個官類的職能了。大理寺司直,掌出使受理各州府疑案。大理寺是中央司法機構,每年都要收攏各地報上來的疑難案件進行審理,如果確實難以判決,就會派出大理寺司直前往當地蒐證檢理。大唐官制規定大理寺司直為六人,前不久正好有一位老司直因病辭官,歸鄉養老,官位空缺,沈綏便被放到了這個位置上來。

全唐十五個道,統轄三百二十八個府、州。除卻一些高度自治的羈縻府州和大都護府之外,將近三百個府州的司法事物,是下轄在大理寺的。也就是說,六位大理寺司直,每個人平均要總領三個道五十個州的司法事物,處理地方官員報上來的疑難案件。每一位大理寺司直,一年之中或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奔波在出差和回程的路上。

沈綏接到任命詔令的同時,也接到了大理寺發來的官札,當中詳細說明了將要任命自己的官職所具有的職能和管轄範圍。所以,沈綏很清楚自己即將走馬上任的這個司直官具體管什麼。她下轄的地區包括山南東道十八州、淮南道十四州、江南東道十九州,如遇皇帝特命的情況,則以特使的身份出巡,具有欽差的尊貴身份。

而王、趙兩位司直的轄區,與沈綏的轄區正好接壤相鄰,彼此之間應當會經常協作處理公務,屬於關係最近的同僚。特別沈綏之前任河南府司法參軍時,與分管河南道的王儉是相識的,見過好幾次面。趙子央則分管與山南東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接壤的山南西道、黔中道、劍南道等地區。而早在大朝會時,此二人就被秦臻單獨挑出來,率先與沈綏見過面了。

明是專門分管各州司法的副長官,有他牽頭,帶著王、趙來迎接沈綏,順理成章。且,大理寺內部人員都清楚,沈綏與秦臻的關係不一般,因而都對沈綏非常客氣。明大約是存了幾分與沈綏結交的心思,以四品長官之尊,紆尊降貴地來親迎沈綏,這還是大理寺官員史上的頭一回。

“伯昭兄弟,這邊請。”明在前領路,帶著沈綏往大理寺衙署而去。忽陀為奴,不能入內,只在城門旁的馬廄休憩等待。

“敢問明少卿,方才那位楊四,是何許人也?”同行路上,沈綏問道。

明輕蔑笑了一下,道:“不過是御史臺文書庫的司書吏,不值一提。”

沈綏不著痕跡地皺了皺眉,接著道:

“某道少卿似乎與他相熟,心中有些疑惑。”

“伯昭兄弟剛剛來,有些事還不清楚。這楊四,並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我大理寺與御史臺經常會有公務文書往來,與這個楊四免不了要打交道。民間俗語,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楊四就是個難纏小鬼,每每我大理寺要從文書庫提文書出來,他都要阻撓一番,害得我每次都要找值事的御史帶我前往文書庫,才能讓他開門借閱。此人不通人情世故,好似廁石,又臭又硬。”明言語中對這楊四多有貶低。

王儉補充道:“這楊四也不知是不是與宇文融有什麼關係,當年宇文融做御史中丞時,他就進來了,之後一直霸著文書庫司書這個位置不走,現在的御史中丞李林甫也不管,我等也是無法。”

沈綏恍然點頭,笑道:“看來,某往後可得供著這位楊司書了。”

“誒,伯昭兄你往他面前一站,或許還真不會被阻撓。”趙子央笑道。

“此話怎講?”沈綏疑惑道。

“這楊四,有斷袖之癖。”趙子央擠眉弄眼地說道。

明與王儉均是憋不住,哈哈大笑出聲。沈綏一臉無語的表情,只覺得被雷得不輕。沒想到她第一天赴任,就遇上這麼一個怪人,真是哭笑不得。

一路前往大理寺的路上,沈綏一邊與三位官員閒聊,一邊回想起了兩年前的一樁曠日持久的朝政鬥爭案。此案與這樣幾個人有關,一方是時任首輔宰相的中書令張說,一方是時任御史中丞的宇文融、李林甫,另外還有時任御史大夫的崔隱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開元十四年,聖人寵信宇文融,然中書令張說素來厭惡他為人,因而時常打壓他。宇文融氣惱,聯合崔隱甫和李林甫,上書彈劾張說:引術士王慶則夜祠禱解,其親吏市權招賄等罪狀。聖人聽後大怒,命三司聯合調查此事。當時調查此案的大理寺代表,就是少卿明。

然,查無果,張說獲釋。次年二月,宇文融、崔隱甫和張說三人彼此攻訐不斷,朝廷不安。聖人被鬧得頭昏腦漲,乾脆將三人統統貶官,趕出朝廷。

張說貶官,牽連到了張九齡,使得張九齡不得不出任洪州都督,遠赴嶺南。

這雖是一次朝廷中的朋黨之爭,沈綏卻看到了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地方。一是李林甫其人,此事過後,李林甫乃唯一的受益人,成為了御史臺實際的掌控者。沈綏認為,此人心機深沉,不得不防。二是沈綏從此案之中,看到了武惠妃的影子。張說乃是最為反對改換太子的一黨代表,身為老宰相,張說在朝中的聲望地位難以企及,對於武惠妃廢太子改立壽王的野心帶來了巨大的阻礙。此事一過,張說勢力大受打擊,無疑對武惠妃極為有利。

李林甫與武惠妃,或有勾結,也未可知。

對於走在自己前側的大理少卿明,沈綏也抱有一絲的興趣。此人相當聰慧,或許當時就看出了此案背後朋黨之爭的黑/幕,所以審此案時,採取了無為的做法,一直置身其外。其實他真要審,定然是能審出張說縱容親隨賣官鬻爵、大肆斂財這樣的事情的,因為這幾乎是朝中人人心知肚明之事。偏偏結果是查無此事,這就相當的耐人尋味了。

思慮間,沈綏已經隨著三位官員跨入了大理寺的官署大門。先是入了正堂正卿官房拜謁秦臻,領官印。秦臻當時正埋首大批的公文之中,並未與沈綏有過多的交流,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只是面上一直帶著一種意味深長的表情,沈綏心領神會,也不多言。

接著沈綏被帶入西廂官房,左手起第三間,丙字號,便是沈綏的辦公處所了。沈綏手底下暫時被分配了三位文書吏,輔助沈綏辦公。此刻正排排跽坐筵席之上,向沈綏納頭便拜。

門口分別時,明笑道:“伯昭老弟,近來一段時間積累的公文,都放在你案頭了,今日你就先看看,熟悉熟悉。若是有不懂的,可以問三位文書吏,或者去問王司直,他就在你隔壁乙字號房。還有甲字號房的趙司直,你們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同僚。”

“是,多謝明少卿。”沈綏拱手。

交代完後,明便離去了。沈綏與王儉、趙子央拜別,約好晚間一起喝酒,便入了自己的官房。

沈綏先是與三位文書吏見禮,他們都是跟著上一任司直的老吏了,各個年紀都在四五十開外,鬚髮斑白,經驗豐富。其中一人姓薛,年最長,稱“薛老”,其餘兩人都姓杜,按照年齡長幼,分稱“老杜”“少杜”。

沈綏以年輕女子的身份,混在一群老頭子中,真是十分奇特的場景。但她為官多年,早已習慣了與各種各樣的小吏打交道,與這三位年長小吏也不例外,很快就歡聲笑語打成一片。這些小吏,無非是些平民出身,讀了書卻無緣仕途的人,空有縱橫宦海、報效朝廷的夢,卻只能成為吏,做一些機械重複的工作。朝廷中,實際上大部分機構的正常運轉要依靠這些小吏,他們做著最基礎的工作,好似木牛流馬的零件,但是他們的作用,往往最易為人忽略。

沈綏的親厚,讓三位小吏如沐春風,不由心中大為慶幸。有這樣的上官,以後他們的日子就好過了。或許到了休致之時,還能謀得一份不錯的田產輜絹以防老,辛苦大半生足矣。

打過招呼,沈綏便坐於案後,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隨著她一冊一卷地翻開案上堆積的文書,無數道州府縣上報的疑難案件躍入她眼簾。沈綏勾起唇角,興味大增。

興之所至,其樂無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