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澎湃,阮思澄聽到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訊息。

因3月的“天天事件”,眾多合作伙伴秉持觀望態度,澎湃醫療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全部產品遭受重創,前途未卜,難以預期,公司高層已經決定撤併整個醫療事業部門,暫停目前所有專案,將資金、人才投入其他產品,力拼智能家居和無人車,緊密圍繞“衣食住行”等硬需求。

阮思澄是有些懵的。

撤併整個醫療事業部門……竟然已經慘到這種地步了嗎?

原來,大廈傾覆只需一夜。

澎湃明明最早佈局ai醫療。

ai醫療在澎湃屬於醫療事業部門,在揚清則屬於“網際網路加”事業部門,說明澎湃對於“醫療”這個單項要比揚清重視。但阮思澄忽然發現這樣細緻也有壞處——容易一起玩完。

瞧瞧周邊,並沒有人在敲鍵盤。不管是平時關係好的還是關係不好的,大家聚在一塊兒,交頭接耳,無意義地討論他們將會被並到哪裡去。

邢笑佳的滑鼠一伸,開啟公司官網招聘頁面,一項一項仔細研究:“智能家居正在要人……無人車也在要人……那無人車肯定更好,不過他們只要精英,咱們未必能進。”

朱天球說:“能進也不進。據說那組忙到翻天,一天工作15小時,一週100個小時,凌晨三點還亮著燈。”

“唔,”阮思澄插:“應該整組一起挪吧?到最缺人的項目組,或到新成立的項目組。應該不讓大家自己選吧?”

邢笑佳:“那樣如何保證員工喜歡自己的新工作?”

阮思澄:“不知道……”

她嘆口氣,開始發呆。

“眼疾診斷”竟然這樣無疾而終。事到如今,她寧可叫王思任還有初顏拿走功勞,讓它出生。

“眼疾診斷”是她心血,整整16個月沒有一天休息。她白天工作,晚上看書,兩點睡覺七點起床,這16個月學的東西比過去的16年還多。kindle裡有幾百本教材,電腦裡有幾百條課件,程式碼寫完了測、測完了寫,不斷嘗試,不斷完善。它一點點走向成熟,她心裡面高興、感動。

心血心血,心尖的血,一輩子也沒有幾滴。

她好討厭做無用功。

阮思澄一方面是標準老好人,對朋友們掏心掏肺毫無保留,寧可自己委屈也讓別人開心,關注慈善專案每月固定捐款,在大街上見到有誰需要幫忙也永遠是第一時間就衝上去。她情商高,能把任何一人哄得非常高興,能跟任何一人10秒成為朋友,看著虛偽,但實際上,她倒覺得,一個人情商高,恰恰說明他能感知對方情緒、想法,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種體貼。

然而另一方面,她也非常固執,在某些事上絕對不想讓步,這是性格當中最突出的兩點。初二上學,全班有次上勞技課,做飛機模型。阮思澄用刀時一不小心把手切了一道大口,血嘩嘩流,她卻沒有報告老師,也沒有說給同學,眼淚亂滾、忍住抽泣,把那飛機模型給做完了。事後別人全都說她有病,搞不清楚哪重哪輕,她自己也覺得她有病,但是,有種東西在骨子裡,就是——我想要做到的,就一定得幹成,無論中間發生什麼,都非做到不可。

想進p大,進去了,想進澎湃,進去了。

可最近……想升職,王思任不支援,讓初顏搶功勞。她的固執作祟,又約兄弟組的6級7級談話,打算無論如何都要拼上一把,卻還是失敗,只能跳槽,“捲土重來”再謀升遷。接著,因為澎湃自身問題,整個醫療事業部門被撤併,所有進行中的專案被暫停,“眼疾診斷”徹底夭折。她再不甘,再委屈,又有什麼辦法?

窗戶開著,外面樹木如明信片上的景緻一動不動,時間彷彿已經凝滯。周圍同事還在嗡嗡嗡地討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低低,各種聲音揉在一塊兒,混亂不堪無從分辨。阮思澄只知道,眼疾診斷專案被砍,像一根刺扎進心裡,又快又深,讓她很疼。而那根刺就算自己勉強拔了,空的創口也是冰涼。

第一次,阮思澄真的想自己開店算了,啥店都行。

不過她也知道,這也只是想想,她肯定會給揚清、愛未投簡歷的。

哎……

而且她很清楚,朱天球等是真心地喜歡醫療。現在這樣她也難免兔死狐悲。

正在發愣,手機一響,微信跳出新的訊息,來自兄弟組的6級員工貝恆。

就一段話:

【妹子,估計你也知道……澎湃醫療被撤併了。我的老闆,就錢納,打算出走自立門戶,正拉隊伍一起創業,要不要來。】

阮思澄:“!!!”

合作組的7級大佬錢納不想等“分配”了?!

打算出走自立門戶?!

還問自己是否加入?!

阮思澄一陣興奮,但也沒立即答應。

對於這種重要決定,在做之前需要慎重。

他們要做哪個專案?有什麼目標?什麼打算?有多少人?多少錢?他們掌握哪些資源?

阮思澄回:【很有興趣。約個時間具體聊聊?】

三分鐘後手機再亮:

【下午五點,公司對面的星巴克。】

阮思澄說:【不見不散。】

放下手機,更換思考方向繼續坐著發呆。

錢納很有本事——不論專業水平還是管理能力都在金字塔尖,應該可以帶飛。貝恆本科畢業,比自己小兩歲,都因跟對老闆迅速起飛,在澎湃四年,一年從3級到4級,一年從4到5,又用兩年從5到6,今年三月剛剛升的。剛合作時貝恆也5,他倆平級,錢納是6,結果專案幹到一半合作組的倆都升了,自己明年都沒可能。

貝恆十分崇拜錢納,經常跟阮思澄講他老闆的事——t大畢業,鋼琴十級,畫畫不錯,足球踢的好籃球打的好滑雪滑冰滑的也好,今年30歲都倆娃了,娶妻生子全沒耽誤,老婆p大畢業,頂級醫院裡的醫生,也是升職像坐火箭。貝恆說,老闆錢納什麼都牛,連超市的優惠券兒都比自己用的明白,每回出差不僅僅把各項工作全做完美,還能製作旅遊攻略帶他們玩。阮思澄也只能第800次感慨,“牛人”永遠極端自控、高度集中、非常要強不甘落後,於是常常什麼都牛,“這方面強別的就弱”可能只是安慰人的。

現在,還有倆娃,又要創業了嗎……

啊,求帶飛。

…………

下午五點。

阮思澄偷溜出大樓,到星巴克,果然見到錢納、貝恆。

“思澄!”貝恆爪子一揮,阮思澄便過去。

錢納天生有白化病,膚色很白、頭髮也很白,眼瞳發紅,架著眼鏡,一指桌上中杯拿鐵,問:“點這個行嗎?”他是典型職場精英,聲音沉穩,氣度不凡,連微笑都恰到好處,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

“行行,謝謝。”阮思澄說,“聽說你們打算單幹?”

“對,”錢納回答,“還做醫療。我很看好這一塊兒,但在澎湃幹不了了。人員方面目前有我,貝恆,還有組裡幾個三四級的小孩兒。我和貝恆全都認為阮思澄你能力很強,想拉過來,所以問問你的意思。”

阮思澄點頭:“我是很有興趣。”

貝恆拍掌:“太好了!!”

ai醫療,是人工智慧研發領域第一熱門。ibm幾乎孤注一擲,成立watson ,全力押寶這個領域,五年投了150億美元。google遷自身醫療專案到子公司,同時收購deepmind,後者在圍棋上大放異彩以後主拼ai醫療,產品不斷且有創意。它們以外的大公司面對3萬億美元規模的市場也個個都不甘落後,蘋果投資睡眠跟蹤公司,亞馬遜投資癌症檢測公司,ge、三星、微軟也是厚積薄發。而在中國,三巨頭都在佈局,澎湃最早進入,揚清後來居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時,創業公司雨後春筍,產品研發如火如荼。2017年國內融資規模已經突破100億美元,2018年預計突破200億美元,預計5年後將有千億規模。一提ai,人們總是想到手機、siri……要知道,ai醫療絕不是吃素的!

“不過……”阮思澄又開口:“你們要做什麼專案?醫療影像?輔助診療?醫用機器人?虛擬助手?健康管理?還是別的?”

她列出的幾個分類是當今的五大熱點。

其中最大熱點便是醫療影像,各大公司都有這方面的產品。阮思澄的“眼疾診斷”便屬此類,邵君理的“腸-道腫瘤篩查”“胃部腫瘤篩查”還有“乳腺腫瘤篩查”也都是。它包含著圖像識別、深度學習這些技術,可以用來識別、標註患者病灶……

在2006年出現“多層神經網絡”以前,一臺機器是沒辦法辨認出來一張圖片裡面究竟有沒有貓的。即使用命令說“貓長這樣這樣”,它也不行。然而現在,機器可以自己學習。人給機器幾萬張圖,說“這是貓”,再給機器幾萬張圖,說“這不是貓”,機器便能透過卷積、池化,一層一層學會辨別,比如,放大區域性,透過色差找到邊緣,第二層用邊緣組合勾勒出來器官、紋路……第三層看全身顏色,第四層看整體形狀……最後給它新的圖片,它便會計算:這是貓的機率為……

這部分的前景巨大。用最火的“肺部影像”舉例來說,在目前中國的大醫院,放射科的醫生每天需要接待上百患者,每個患者又會產生上百影像,也就是說,一個醫生每天需要仔細閱讀幾萬個ct,非常疲憊,看得出看不出全靠一雙眼睛。而且,現在每年閱片量和放射醫生的增長分別是30%和4%。如果機器能幫看片、識別肺炎肺癌以及其他疾病,無疑是個好的訊息。如今,“肺部影像”的準確率以及速度已經遠遠超過醫生。

而第二熱點是輔助診療。ai學習醫療知識、模仿醫生思維,給出可靠診斷以及治療方案。其中ibm watson最為有名,可以診斷多種癌症,甚至曾經糾正被醫生誤診的罕見白血病等。

第三熱點是醫用機器人,其中一種是手術機器人,一種是智慧外骨骼——能夠讀取人類神經訊號的可穿戴機器人。

第四熱點是虛擬助手,比如醫院的導診機器人,幫忙初篩、分流。

第五熱點是健康管理,透過可穿戴裝置、電子病歷等等多資料整合,幫助提供個性化健康方案。

此外還有藥物研發等等方向……

聽到阮思澄問的關鍵問題,錢納喝了一口咖啡:“目前我有幾個方向。”

“能說說嗎?”

“行,”錢納並未藏著掖著,“第一個是腦部成像……第二個是心臟成像…第三個是骨骼成像……具體計劃咱們再看。我上星期跟朋友們提了想法,有幾個人確定投資,合著1500萬。另外,我和投行的也說了專案,他們估計a輪融資拿到3000萬問題不大。”

“都不錯哎!”

“你來的話,”錢納又道,“我們可以算你是聯合創始人。我、貝恆還有你,一共三個創始人,我是ceo,主管戰略,貝恆是cto,主管技術,你是總監。剩下小孩都是員工。至於股權,天使輪後三個投資人15%,幾個小孩兒和新聘員工5%,我45%,貝恆25%,你10%,行嗎。”

聯合創始人……10%股權……

老闆之一。

有自己的一家公司。

夢想忽然觸手可及。

她真不想再給人打工、再當螺絲釘了。拼命幹活不能升職的事還有整個專案都被砍掉的事讓阮思澄很受打擊,一年努力,不但沒有帶來任何獎勵,甚至沒有帶來最基本的成就感——產品根本不能launch。

錢納貝恆能力超強,剩下人也澎湃出身,專案靠譜,前景巨大,他們應當能做出來。天使輪有1500萬融資,a輪也要有3000萬。

即使最後創業失敗,她也能再出去應聘,甚至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現在這個年景,創過業不是劣勢而是優勢。而如果成功……依靠股份,她就可以起飛了!

機會難逢!!!

阮思澄的心臟狂跳,差點打翻桌上咖啡,一上頭,說:“好,我加入。”

“太好了。”錢納起身,伸出白到發青的手,“祝愉快。”

“祝愉快。”

偷偷摸摸聊完以後,阮思澄又回到組裡。邢笑佳、朱天球還在長吁短嘆,阮思澄一瞬間有了點兒愧疚。

“思澄!”朱天球一扭頭,“你幹什麼去了?”

“嗯……走走而已……”

朱天球:“走好久哦……”

…………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簽了聯合合夥協議,規定了股權份額、成熟機制、退出機制、轉讓條件、離婚繼承等等東西。

他們也常聚在一起討論專案。

亂七八糟討論出了好幾十個。

哪個說來都有前景,卻又沒有任何一個能讓他們感到已經非它不可。

他們希望自己公司有革-命性,有意義,能令更多的人不被疾病上身,能讓更多家庭不受疾病困擾,並在人類對抗惡魔的悲壯歷史上寫下那麼一劃。

某日,三人又在星巴克裡,圍著一張桌子。

“哎……”阮思澄手在本子上50個專案上面打圈,“掃描骨折……掃描……唔,總是覺得醫院並不迫切需要……”

貝恆:“嗯。”

那天在醫院裡,對於“眼疾診斷”,科室主任一句“來看眼的基本都是已經覺得不舒服了,這種情況我們醫生自己也能發現問題——有多少人閒著沒事過來查查?”讓阮思澄備受打擊。

原來,ai機器,最最有潛力的,不能光是比醫生早發現問題,也不能光是幫醫生節約時間,還不能光是比醫生多點準確……

很多主任醫生肯定是會覺得,我們也可以看啊,我們也可以治啊,工作忙一點兒就行了,看得認真一點兒就好了,醫術提升一點兒就ok了,又不是非要不可。

怎麼才能非要不可?

ai,一是快速,二是準確,三是資料庫大,最好都能做到極致。

忽然,彷彿閃電劈開夜空,電光石火間,一個念頭便轉出來,阮思澄她脫口而出:“急診!!!”

錢納、貝恆:“嗯???”

“急診,”阮思澄道,“ai根據過往病歷、實時症狀、呼吸脈搏血壓血氧血液資料,還有對頭部和身體的快速掃描、分析,迅速提供它的診斷,最可能的是什麼,其次可能的是什麼,第三可能的是什麼,還有該用哪種方法哪種藥物進行醫治。”

錢納、貝恆坐直身體,聚精會神,幾小時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阮思澄繼續說:“比如,如果患者腹痛,那就看看是否患有腸穿孔腸梗阻……如果頭痛,就查卒中,如果胸痛,就用人工智慧分析心電圖和心臟超聲!”

錢納貝恆開始琢磨是否可行:“可是這相當於幾個專案揉在一起,難度很大……”

“可是很有趣呀。”阮思澄說,“首先,急診無比複雜,醫生總有知識盲點。然而用大資料搜尋全國歷史案例就有可能避免悲劇。其次呢,急診要快,必須得快,這就逼迫醫院、醫生提高效率,使用ai。第三,對急診病患處置不利往往導致嚴重後果,大家就會希望更加準確!”

“……”

“再說,難才能有技術壁壘。”

“嗯——”錢納紅色眼睛閃著野獸般的勃勃野心,說,“好,試試急診。”

阮思澄:“嗯噠。”

“今天晚了,大家散吧,明天再來具體討論。”

“好,”阮思澄說,“我一回家就查資料。”

“謝了。”錢納一頓,“對了——”

他從包裡抽出兩張紙:“貝恆,思澄,那天看到這篇文章,列印出來送給你倆。”

“咦?”

她伸出手接過那紙,發現是《企業家宣言》,美國《企業家雜誌》的發刊詞:

我不要當普通的人,

如果可以,我想成為傑出的人。

我尋求機會,不尋求安穩,

不想當個有保障的國家公民。

……

我寧要充滿挑戰的人生,也不要萬無一失的生活;

寧要心滿意足的顫抖,也不要萎靡虛空的平靜。

……

我要自由地思考以及行動,

我要縱情於我創造的價值。

終有一天,我會面帶自豪,向全世界宣告:

我做到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