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把生產線弄回去,看這情況似乎還有買一送一的節奏,買一套二手生產線還送大活人,這倒是讓汪正國想起幾十年後充話費送老婆的段子,今天自己似乎遇到了相似的情況。

首先要明確一點,蛤蟆鏡專案缺人嗎?這個問題很簡單,非常缺!甚至他已經和老張有過計劃,打算半個月之後就要再招募一批新的學徒,畢竟現在單日產量確實有些太低,生產方面還需要繼續擴大。

不過屠珍音肯定不可能去當學徒,好歹人家也算是透光廠的小領導,雖然沒有多大權力,平時看起來像花架子,但人家終究是不用在一線做生產工作,自然汪正國也不可能讓她去當學徒。

雖然這位還比不上透光廠的丁一博、廖偉華這些老油條,但做一位簡單的初級工廠管理者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反正現在蛤蟆鏡專案也剛開始,一切都是全新,可以提供足夠的平臺供她實踐,好好培養、鍛鍊,以後也是人才。

再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屠珍音啥也不會,就只是一個徹徹底底地花架子,現在也必須要答應她的條件,此時情況是透光廠鏡片生產線的出售必須要有這位鼎力相助才行,為了能成功拿下生產線,就必須要付出代價。

更何況這位也並不是什麼花架子,人家好歹也是青年人才,在透光廠這地方或許看起來還不夠老辣,但要說管理汪正國從蜀都所招募的那些甚至未成年學徒,就不要太簡單。

“屠書記打算屈尊我們這個新建的三產類單位,那我肯定沒的說,絕對舉雙手歡迎,現在也正是缺人手的時候,若你能來我們這裡,肯定對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大有幫助,現在就正缺少你這樣的人才。”

得到汪正國的承諾,願意接納自己到眼鏡專案當中,這也讓屠珍英多少松了一口氣,雖然它知道只要自己提出這個條件,對方十有八九都會答應,但沒有落實之前,誰知道最終會是什麼情況。

不過這時候的話又說回來,得到的承諾確實是她所希望,畢竟自己還可以繼續在鏡片生產這個領域發展,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但從小在1廠長大的屠珍英,現在要讓他走出1廠的範圍,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這也讓她突然有些猶豫。

皺著眉頭又仔細思考了幾秒,還是笑了笑,她並不打算全部豁出去,做事還是留一線為好,或許透光廠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之處,但終究是最後一塊穩定地安身立命之地,現在她想出去闖一闖,並不代表就完全放棄透光廠編制。

“你放心,我這次是去給你當免費勞動力,透光廠團高官職位我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辭,首先我父親那一關就過不了,我爭取在廠裡拉一支技術隊伍,由我帶隊去援助你們的鏡片生產工作,畢竟一鏡條片生產線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開動起來,沒有我們廠熟練工人前期帶領和培養,你把生產線買回去也沒用。”

不得不承認,隨著屠珍音這話說出來,汪正國終於認可這位團高官了,雖然她年紀輕輕就能在國營廠有這樣的成就,其中很大可能有家庭因素的關係,但這絕對不能否認她的能力,能夠迅速地考慮到生產線操作、工人培訓等細節方面,這就足以證明其才能。

這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剛才想那麼多實在是沒有必要,這樣的人才要是真能夠完全落到自己手上,就已經是天上掉餡兒餅,可笑剛才居然還在心裡扭扭捏捏,實在是不應該。

也暗自下定決心,這人他是要定了,雖然現在屠珍英還依舊選擇留在透光廠編制內不出來,但只要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他汪正國有的是時間和精力來把人留下。

“屠書記你這話說的很有道理,要是這次能拿下生產線,我們肯定也需要透光廠的技術支援和人員培訓,沒想到你是提前預計了這些,那我就先表示歡迎和感謝。”

話都已經說到了生產線後期安裝執行的問題,自然關於出售的事就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不用多說就知道屠珍英這次肯定會回去好好走一下1廠高層路線,想必以屠總師的為人,應該也不會反對透光廠正常的企業決策。

這樣一來,倒是免了之前他計劃的親自前往屠總師辦公室當說客的麻煩,他汪正國縱然說上大半天,把吐沫星子都說幹,可能都沒有人家做女兒的一句話管用。

“先不說這些,你現在需要先去確定廠房等配套裝置,需要招聘新的工人,這些都是要立刻就解決的問題,至於其它的,我都可以幫著解決,既然決定要把生產線交給你,透光廠這邊你就不用太擔心,我會以最快時間處理好,可能兩週之內就要全部拆除裝置並運到你指定的廠房。”

透光廠之所以急著要將鏡片生產線拆除,根本原因就在於現在人家要趕時間,肯定就不可能等汪正國慢慢地找到廠房之後再進行拆除工作,因此現在說白了,也就是要搶時間。

兩人都明白現在時間緊迫,倒沒有多囉嗦,幾乎是前後同時離開透光廠。

汪正國需要去光學實驗室把情況同劉教授說一下,現在鏡片生產線已經準備拿下,甚至蛤蟆鏡都已經做出了成品、並出售,那就沒有道理不去教授那邊知會一聲;屠珍英自然是去處理生產線出售的問題,正好現在還是上班時間,她可以直接去找1廠的屠總師。

.......

距離上次離開光學實驗室又大概是半個月時間,再次踏進這熟悉的地方,發現實驗室內有多了兩個新人,一問才知道是教授從大二學生中找來的助手。

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已經逐漸繁忙起來,之前劉三石一個助手也忙不過來,加上教授也覺得單純讓這個能留校的潛力人才當助手,好像也有些浪費人才,因此也把一些普通試驗和測試交給出去由劉三石負責。

兩個新來的助手顯然不認識汪正國,不過他們是新來,也清楚實驗室的事他們都還不太清楚,倒也只是遠遠看了汪正國幾眼,之後就各自忙活工作去。

從相對繁忙的科研工作中稍微抽出身來,劉教授專門聽了汪正國的彙報,這段時間一直沒見到人影,教授原本還以為是到哪裡出差去了,沒想到這小子居然不聲不響都已經開始生產PMMA鏡片製作的眼鏡了。

“你這倒是挺有效率,不錯!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國內這批PMMA材料實際也只能做染色的蛤蟆鏡鏡片,經過我們這段時間的測試之後,發現確實在材料方面還有問題,鏡片時效處理之後會有些發黃,這意味著現在國內的PMMA材料並不適合做白光鏡片。”

對於自己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劉教授有些沮喪,原本以為找到了軍品材料之後,就不用再為材料問題而發愁,實驗室可以大膽地開始鏡片生產工藝研究,卻不想到最後還是在材料問題上除了紕漏。

好在汪正國臨時搞出來的染色蛤蟆鏡鏡片算是瞎貓遇到死老鼠,剛好染色鏡片能有效規避鏡片長時間使用會略微發黃的固有問題,要不然這次科研項目就真的算徹底失敗,將不會有任何實際成果,自然就沒法完成專案,更何談專案所帶來的後續獎勵。

劉教授在感慨現在專案遇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讓汪正國突然想起了什麼,實驗室現在使用的PMMA材料是國內老式座艙蓋使用的同等材料,存在時間長了會發黃的問題,最終導致光學效能下降。

而這似乎很大可能也是此次透光廠為什麼要引進英國技術的原因,肯定也是因為座艙蓋材料在光學質量上的不足,長時間使用之後發黃,最後沒法和平顯匹配有關。

那好,既然現在透光廠已經透過引進英國技術來解決,是不是到時候實驗室也可以繼續與透光廠合作,用透光廠新引進的技術來製造光學鏡片,想必這樣一來,新的鏡片在光學質量上會好很多。

想想就覺得靠譜,這就趕緊把最近透光廠所經歷的事說出來,也算給劉教授一個參考,說到底這軍用技術還真的是優先於民用技術發展,這道理確實沒錯,搞得現在光學實驗室就像一直跟在透光廠後面撿漏一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教授,關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一個不成熟的辦法:這次透光廠剛從英國引進了新的透光件生產技術,在光學質量上都有了全新的提高,若是我們有......”

等到前前後後把情況都說清楚,包括透光廠從英國引進的新技術,已胎死腹中的軍轉民專案,以及在廠子內部路線.鬥爭中失敗的丁一博,甚至生產線的購買等等,這些都一樣不少的說了。

眾多資訊突然一起擺出來,連汪正國都沒發現,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盡然已經發生了這麼多的事,真是一朝之間風雲際會,可能猜中了開頭,卻難以猜中結尾,誰又能想到最後成了現在這樣。

“這透光廠果然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短時間之內搞出這麼多事,還好你小子沒有和那丁一博有太多的交際,業務上也只是採購而並非深入合作,要不然你也被坑的骨頭都不剩,現在知道我說的厲害了吧?以後啊,你還要多學著點,這些事經歷了之後,自然就會明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