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來說,殲轟七這個專案到底有沒有必要繼續做下去,早前還是可以在圈子裡爭論很久的月經貼,畢竟本位面的環境變量已經不少,其它專案都能夠因為某人的蝴蝶翅膀而得到一些最佳化,難道殲轟七就不能?

西南動力機械公司在TF-41的基礎上同羅羅公司合作,要開發一款二代半大推力軍用渦扇,西飛方面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一款有著高達1噸推力的軍用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而且推重比還能夠以英國標準測算到6.5級別,這比起早前使用最大推力僅9噸,推重5級別的老斯貝而言,實在是好了太多、太多。

有了如此充沛地動力,維持殲轟七原有的航程、載彈指標等資料下,多出的富餘動力完全可以讓西飛設計人員激進一些,至少在氣動方面,說不定還能夠對空戰有更多的兼顧,整機推重比等等,也都將有巨大的飛躍。

所謂環境變量,從來都不是某一方單獨享受,特別是在共和國這種軍工體制下,只要政府、軍隊敲定了總設計單位,各方在大方向上博弈完成,最終到了機型詳細設計發展階段,通常都是舉全國之力完成。

像青城發動機這種好東西,真要是把殲轟七持續研製下去,那肯定是躲不掉,而現在的殲轟七之所以還是被迫下馬,這裡面所涉及的高層博弈就太多了,不好說........

殲轟7下馬是資源整合沒錯,但也不能完全把資源都整合到一個地方去。

蜀都所現在拿到十號專案、南非合作項目、1廠設計所拿到超七專案,所實話,整個航空系統的西南派系而言,這手裡的蛋糕已經夠多。

更何況,蜀都所已經和1廠設計所之間逐漸開始整合,以後新的蜀都飛機發展中心潛力更是沒的說,而高明地領導人從來都會避免一家獨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北方面至少在目前來說還是很聽話,雖然能力稍微比不上那個會折騰的小兒子,但在有時候,聽話的乖孩子還是很受家長看好,畢竟省心啊!

屠正星畢業之後就直接到南非參與專案設計,對國內航空界的道道並不是非常清楚,雖然他出生於飛機設計家庭,雖然現在的南非專案也給他很多經驗收穫,但終究還是差了一些見識。

有些不太理解道:“意思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南非專案幾乎不可能再拿回國內,要填補殲轟七下馬之後的需求是不可能?”

寬敞地別墅裡面坐著五人,大家幾乎都是和飛機研製打過交道,且不說汪正國和老汪同志這邊,就連平時在國內多聽說了一些訊息的屠珍英,她都要比消息閉塞的南非方面更清除當前國內局勢。

“那是當然了,這次殲轟七的下馬,可是奉天所那邊下了大力氣才搞定,為的就是給他們殲八大改爭取更多地生存空間,人家好不容易才把蛋糕搶過來,而我們上次已經搶走了新殲專案,有了前車之鑑,現在人家心裡肯定防範著。”

像虎口奪食這種事,能夠成功一次就算是幸運,要還想第二次故技重施,不說能不能從老虎的嘴裡把食物搶下來,恐怕旁邊動物飼養員都要看不過去。

情況不需要說的太明白,大家又不是傻子,屠正星雖然還依舊略帶著不甘,但最終也只能暫時熄了帶著南非多用途方案殺回國內大幹一番的想法。

不過年輕人嘛,腦袋靈活、思維敏捷,上一個話題才停下沒多久,立刻又有了新的想法,屠正星眼前一亮,他可以退而求其次。

“我們的南非方案回不到國內,但好歹配套的青城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正國你在國內搗鼓,要是真能夠在西飛那邊得到足夠地好處,我倒是覺得現在這時候更應該拉西飛一把,畢竟大家都是為國家幹活,也不能就這樣看著西飛設計所斷炊。”

足夠的好處?拉西飛一把?青城大推力渦扇?

汪正國倒是能夠明白這話的意思,無非就是到時候從西飛手裡拿一些飛機外包設計、生產份額,不管機翼、機身分段、起落架這些,其實都可以分割出來,只要能夠往蜀都這邊多扒拉一些,肯定也沒人會嫌多。

“明白你的意思,就這事兒,所裡之前也不是沒想過,甚至屠總還專門去西飛私下有過接觸,但現在的軍方似乎統一了口徑,海空軍現在都挺看好殲八大改,英國人給出的條件很誘人,這次直接是英宇航出面同奉天所合作,聯合對殲八進行大改,而且還讓奉天所主導專案,所以......”

英宇航都直接參與殲八大改,而且還是讓奉天所為主導,屠正星和老汪兩人皆面面相覷,倒是能夠明白為什麼海空軍要統一口徑支援殲八大改了。

笑話,光聽這口風,說不好就直接是英宇航把狂風戰鬥機相關技術提供給殲八大改使用,而國內軍方肯定抵擋不住大餡兒餅的誘惑,海空軍之前就是對殲轟七再有想法,這次也都要煙消雲散了。

“這樣的話,那確實就沒辦法了,看來殲轟七很難再繼續做下去,我原本以為有了青城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之後,國內還能趁機會推出自己的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但現在看來,實在是......”

接著,在眾人的疑惑中,屠正星硬是跑回房間,拿出一堆略顯老舊的圖紙,但這“老舊”顯然不是隨著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老化,而是紙張長時間翻折、修改的結果。

鋪開圖紙:“這原本是南非的簡?凡?洛格倫伯格中將所提出的雙發設計方案,雖然我個人感覺南非是不需要這種重型制空戰鬥機,但還是利用業餘時間大概設計了一份草圖,設計也都是基於南非方案放大而來,類似於幻影000和幻影4000之間的關係。”

幻影4000戰鬥機在八十年代的影響力和地位,大概類似於上位面010年之後的奉天骨頭鷹專案。

兩款飛機都是原型機製造出來了,技術看起來也足夠先進,並且還在航展上頻頻露面,但就是國內軍方不買賬,雖然研製單位都想有外銷的想法,但事實是什麼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但不管幻影4000最後落得什麼結果,但它也算是給出了基於單發戰鬥機放大,從而改進出雙發重型的設計思路。

開放之後的共和國同法國航空製造業交流不算少,何況幻影4000本來就是對外公開的專案,屠正星知道這些卻也是正常。

往圖紙上湊過去,略微一看,也就大致明白這東西是個什麼設計,比起幻影4000繼承自幻影000的下單翼設計來說,自南非方案改進而來的多用途重戰,似乎看起來要順眼好多。

由於南非方案是機腹進氣的翼身融合設計,這種情況下做放大改進,自然還是機腹進氣方案靠譜一些,但某人明顯在進氣道設計上,還可以看到些米格9的套路。

同樣是機腹進氣的雙發設計,颱風選擇了左右進氣道合併於機腹下方的方案,而米格9、蘇7這些蘇系飛機則選擇了進氣道分離,拉大左右發動機間距,從而形成中央升力體。

很顯然,屠正星設計的南非雙大推重戰是走了發動機寬間距的蘇系路線,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不少,可以有更好的升力係數,更多的掛點,左右發動機之間互不干擾等優勢。

但發動機間距被拉寬,最大明顯的問題自然就是飛機橫滾能力下降,並且間距要是太寬,還會導致垂尾設計複雜化,寬間距的重型戰鬥機大都採用雙垂尾設計,這又和單發單垂尾的南非方案有了更大、更多的變化。

反正在汪正國看來,這款所謂南非方案放大方案和單發方案差距已經很大,所能夠通用的相似技術,恐怕也沒多少了。

不需要汪正國站出來,老汪同志就首先搖搖頭,倒不是他覺得這飛機的設計有問題。

“這方案要實現起來,恐怕並不容易,南非這邊有錢,但也無法支援一款重型戰鬥機的研發、採購、維護,至於國內,連殲轟七都已經徹底下馬了,這種雙大推的設計恐怕更難有市場。”

幻影4000戰鬥機早在80年就在巴黎航展公開展示,獲得了包括法國國防委員會50架的採購意向,再加上沙特、伊拉克當時的看好,本來這是大有前途的專案。

但現在的時間都已經到了85年的年底,除了五年前的巴黎航展上驚鴻一撇之外,之後幻影4000就因為各種原因,不僅國內的訂單沒了,外銷訂單也因為各種原因而丟掉,最終專案被迫放棄。

要說幻影4000的技術不夠好?

恐怕這也不見得,採用鴨式氣動設計方案,再加上雙發設計,再加上當年航展上吊打一堆三代機的小半徑轉彎機動,雖然因為是巴黎航展主場的原因,免不了會有些水分,但多少還是有些亮點。

連幻影4000都折戟成沙,現在還想要重新來一波相同的套路,而雙大推南非方案的啟動使用者甚至更少,這是真的很難有出路。

看著圖紙上的雙大推力鴨式氣動方案,汪正國似乎看到了上位面局座用來忽悠廣大吃瓜群眾的殲十雙發大改方案,這完全可以對上號嘛。

“這種雙大推多用途殲轟機確實很難在國內發展下去,如果就按照這方案來走,它的造價實在是太高了,海空軍要的只是一款大航程、大載彈量的超音速導彈載機,你給它弄再多的無關技術上去,只要不是急需,人家都不買賬。”

緊接著,汪正國也想到個之前得到的訊息,倒也不妨拉出來擺談擺談。

“當然,青城大推力軍用渦扇的效能擺在那裡,我們和羅羅公司聯合研製,實際它在技術上已經無限接近三代大推,遠超M-5、老斯貝這些貨色,在來之前我聽羅羅那邊傳回來的訊息,好像達索方面正在考察青城發動機,據說準備裝上幻影4000去中東騙銀子。”

給幻影4000換上效能更好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之後,這傢伙到底又能夠爆出多大的能量,就連汪正國一時間都不好說,至於為什麼這兩家會攪合到一起。

呵呵,反正全世界的飛機製造業就這麼大一個圈子,羅羅的斯貝項目部啟動一款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研製,而且還是斯貝項目部快要揭不開鍋的時候。

現在幻影4000戰鬥機要來試試新發動機,英法之間再次聯合起來,在八十年代這個歐洲戰鬥機產品空白期間取騙外銷市場訂單,這簡直不要太正常,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英法兩個天敵之間聯合起來也是什麼多稀罕的事。

“青城不是你們同羅羅合作研製的發動機嗎,怎麼還能再拿去同法國合作,這說出去恐怕也不太好吧,法國人又沒出一分錢,這英國人還真是一女嫁二夫不成?”

驟然聽到這話,汪正國首先是笑了,這事兒要說起來,西南動力機械公司還真說不了什麼,畢竟這發動機的研製終歸是羅羅公司挑大樑,技術掌握在人家的手頭,你哪還能多說什麼。

無奈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我們可以把技術研製出來之後轉手給南非,人家羅羅自然也可以使用並盈利,而且我們現在還是技術上有求於人,處於弱勢地位,哪還能要求那麼多。”

汪正國倒是看的很開,幻影4000去面對已經開始立項研製的歐洲雙風,這終歸還是遲了一步,既然本國的市場都拿不到,那國外市場就更難了,特別是這種雙大推重型機。

縱然達索現在又再次啟動了幻影4000專案,但汪正國實在是不怎麼看好這傢伙,即便是有了青城這種大推力渦扇也一樣,最終都逃不過悲劇命運。

“你這一說,那倒也有道理,我們目前在發動機技術上還依賴於羅羅的斯貝項目部,一時半會兒也不能撕破臉皮,只要專案能夠按時開發完成,我們這次就算是最大的成功了。”

老汪同志顯然要看的開一些,對他而言,現在只要能夠保證自己的南非方案有發動機可供使用就行,再多的,他也管不了。

“對了,你這次來南非,回去的時候順便可以把下半年交流資料帶回所裡,現在正是南非這邊的原型機製造關鍵時刻,雖然也面臨各種硬體問題,但我們預計在明年還是能夠下線。”

86年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這速度還算是相對可以,就怕很多方面會因為硬體裝置的原因,最終導致測試資料不足,這樣一來,原型機出問題的機率搞不好要大了很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