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屠正星還是得償所願,在84年的國慶節前夕,跟隨蜀都所派出的最後一批前往南非的設計人員一起上路,按照計劃,他需要到南非全程參與專案始終。

送別之際,還很有深意地留下一句:“別欺負我妹,現在你們已經認識足足有一年多時間,該辦的事兒也不能落下,大家年紀都不小。”

話說完則轉身跟上隊伍,前往處理個人登機事宜,只留下前來送別的人一臉懵比,而汪正國倒是挺想問一句。

“兄弟,你現在都一樣是單身,還有資格說別人?”

最終,那也是考慮到影響不太好,這送別的氣氛不能壞了,這才憋著沒說什麼,正好其他人也沒心思想這些,也便沒起到太大的風浪。

屠珍英則是喃喃道:“哎!我其實是知道他對飛機設計這一行的熱愛,這次之所以不遠萬里跑到南非去跟汪總師做專案,主要也是為了避嫌而為之。”

對於一個有心想要在飛機設計領域大展拳腳的人來說,出身飛機設計師世家,這固然有好的方面,但在共和國這地界兒,而且還是在國企謀發展,有的時候還是要懂得避嫌。

屠吉達當超七專案總師,再把兒子帶進單位用心培養,縱然是屠正星再有天賦,其它人依舊不免會說三道四,“X二代”這個詞彙雖然是新世紀才賦予其新內涵,但相同意思的思想卻早就在華人社會存在。

既不想被他人認為自己是靠著父親爬上去,要更好地證明自己,也為了不給屠總的超七專案添麻煩,不參與超七,是屠正星最好的選擇。

也就是這種考量之下,去南非投奔十號專案,在汪楠壽總師麾下開始自己的飛機設計生涯,這是屠正星最佳選擇。

而汪楠壽能夠帶領著蜀都所堅持殲九專案那麼多年,一直和屠吉達暗地裡爭了半輩子,對手之間其實也是互相尊敬,兩位總師自然都知道對方能力。

如此,屠總才會放心地讓自家兒子前去跟著做專案,好歹現在的1廠設計所和蜀都所都已經快合併了,再加上未來兩家八成還有可能結親,這也就更放心了。

“放心吧,到那邊之後都有專門的駐地,我爸之前寫的信也給你們看過,人那邊提供的環境條件比咱國內還要好很多,你哥過去之後,應該也虧不了。”

汪正國這話說的確實沒有錯,前不久老汪同志寄回了家書,裡面還有隨帶照片,從照片反映的情況來看,那是真心不錯。

看人都已經在走道的盡頭消失不見,這才回過頭,紅著眼睛:“希望吧,既然汪伯伯在那邊說可以,那應該也不會錯,我哥過去之後也算有個照應。”

話說的很有道理,實際汪正國又何嘗不知道,老汪同志這也是年紀不小,做兒子的汪正國卻不能在身邊盡孝,這次有個朋友過去給老汪當徒弟,老說話說得好,這一個徒弟半個兒嘛,多少還是能夠幫著盡一份心意。

至於說什麼時候去南非看看,這倒也不是難題:“沒事兒,什麼時候想你哥了,我們就去南非那邊看看,現在趕緊收拾心情,明天準備參加國慶大閱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是大革命之後的第一次國慶大閱兵,汪正國在上位面也只是聽說這次閱兵會各種震撼,卻萬萬沒想到,他這次他還有機會到現場看看。

84年這次大閱兵,普遍的評價都很高,分列式的克隆人方陣很有氣勢;都是從南疆戰場下來的兵,見過血、有殺氣、劈槍動作很帥。

這些評價到底有幾分可信,汪正國倒覺得大可不必太較真兒,聽聽就好。

首先,對越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是79年,而共和國基層士兵服役年限只有兩年,再加上八十年代的共和國還不停地裁軍,等到84年的時候,還能留下多少當年參與了79對越作戰的老兵在部隊?

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整個84年的閱兵方陣中,壓根兒就沒有來自南方的陸軍部隊,全都是帝都軍區、齊魯軍區就近派出部隊受閱,然後再加上一些諸軍兵種的軍事學院學生,這大概也就齊活了。

當年參與對越作戰的南方作戰部隊,那可是一個都沒有前往帝都參與閱兵,畢竟84年國慶的時候,南方正處於對越輪戰開始階段,部隊要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閱兵什麼的,自然就......

之所以84年受閱部隊精神抖擻,甚至能給人有殺氣的感覺,這還是因為此時的解放軍才剛打贏了越南,全軍上下都很有底氣、士氣高昂,這不管是南方、北方的部隊,大家都是一樣。

再者,84的大閱兵,屬於共和國第一次以電視直播方式把這閱兵展現給全國人民,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自然也更有感覺。

總體來說,中斷了十多年的國慶大閱兵再次組織起來,它本身值得關注和紀念的地方就太多,重生一次,有機會到現場看看,自然是高興的。

這次某人之所以有機會前往現場觀看,還是因為之前的軍用護目鏡在對越輪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反正前線的作戰傷亡統計結果是不會騙人的。

護目鏡地推出,可以非常有效地保護前線官兵的視力,再加上蜀航光學本身還又是創匯能手,汪正國本人家庭背景也說得過去。

如此,作為國慶閱兵的社會各界代表之一,汪正國和屠珍英都有拿到邀請函,天安門樓下那小塊兒閱兵觀禮區,這輩子能去一次就值了。

屠珍英當然也對閱兵很感興趣,這次還特意換上之前在美國購買的春秋裝,在一般的情況下,還真就見不到她穿出來。

“行,我知道了。明天肯定是高高興興,絕對不會壞了國慶節的氣氛,可惜我哥是看不到這次大閱兵就要出發,他肯定是很遺憾。不過還好,我們帶上了相機,明天得要多拍些照片,到時候我寄給他。”

相機這東西,在八十年代也算是一般的中等收入人群必備,要說普及率,在共和國還是挺高。

再加上蜀航光學要打算做相機鏡頭,因此公司裡的相機,那真就不要太少,屠珍英順手帶一具來拍照,倒也正常。(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