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斯文教授做出第一臺工程樣機之後,實際他自己也看出以目前的CMOS圖形傳感器技術來說,各方面都還遠遠達不到可以挑戰傳統相機的時候。

倒是這次提出要把CMOS傳感器小型化,瞬間讓他感覺還相對可行,至少這東西要做出來,也只需要解決生產工藝,其它還真沒什麼太大的難處。

“不需要彩色畫素,沒有相片級高清晰要求,只要小型化、可靠性、降低生產成本,大致就是這樣,對吧?”

理解都很到位,再看白教授本人的表情,想來這些要求都是可以辦到,這樣,汪正國算是完全放心。

手掌磨砂著桌面,想想也感覺沒有其它的要求了:“沒錯,在光學滑鼠的CMOS傳感器部分,我們所要求的技術標準就是這些,若是你確認可以做,那就給一個專案計劃,後續科研資金就會投資到位。”

和現在看到這臺簡陋的數碼相機不一樣,這完全就是個技術驗證專案,各方面壓根兒就沒考慮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所以研發速度、成本都相對不是太高,但真要研發用於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最簡單的案例,實際早在81年的時候,帝都大學王選教授做出了激光照排技術,但真正將激光照排機推向市場,那都已經是85年的時候。

為什麼中間有4年的間隔?很簡單,這四年時間沒幹別的,全都是王選教授在做激光照排技術的工業化設計,81年的激光照排技術就和現在實驗室的CMOS傳感器一樣,都只是技術驗證機而已。

要實現技術驗證機到工業產品的轉變,必須要從各方面不斷投入,最簡單一點,那就是來自資金上的大規模支援。

教授這時候也不墨跡,確認自己在技術路線上沒有問題之後,直接開始提要求。

“我需要硬體方面支援,學校的光刻機、刻蝕機都完全落後於國際水平好幾代,這次要把CMOS傳感器做小、成本降低,全部都要靠硬體裝置來堆,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夠採購到國際最新的裝置。”

一上來就是要光刻機、刻蝕機這種高階裝置,就連汪正國都感覺陣陣頭疼。

再看旁邊倪光南,顯然這位同樣也是抱著支援態度,想來也是打算透過這次事件來看一看汪正國的能量,畢竟這要得是國際半導體行業最新、最關鍵的裝置,太重要了。

沒辦法,這就只能答應下來:“好,我會儘快想辦法採購一批裝置,如果能運回國內使用自然是最好,但要是不能,到時候我就在香江成立一家半導體芯片代工廠,這些相關試驗設備都放在那邊,到時候大家就到香江去做測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已經是汪正國目前能想到的最好方案,至於把專案試驗放在香江是否合適,完全不用擔心,這其實就是八十年代國內半導體行業最常用的手段。

上位面嚴援朝在做050CH漢顯的時候,那就是在電子工業部支援下,直接拉到香江完成全套設計工作,定型之後再把技術放在深川進行生產;乃至於後來WPS開發者求伯君,也同樣是走了這套路,可行性上完全沒問題。

“這些裝置之前都是國外對我們禁運,也就是我們改革開放之後才略微放鬆,但這次要的國際最新產品,我也不能保證能不能直接運到內陸。”

略微做些解釋還是很有必要,有的時候是真的沒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

“不過大家放心,只要我們瑤光電子能夠把現在這段時間挺過去,有了自己的持續盈利能力,基金的流動資金就會向半導體生產裝置方向投資,也讓國內相關裝置生產能力可以跟上國際水平。”

如同國內的機械製造業被高階機床產業所制約一樣,此時的微電子產業同樣也被高階加工裝置所制約,八十年代的西方國家對共和國禁運高階機床,那同樣重要的高階光刻、刻蝕裝置,當然也不能倖免。

有些事非人力所能解決,教授、倪光南兩人也都能理解:“道理是這樣,香江就香江吧,反正只要是屬於我們自己所能控制,都可以接受。”

高層同英國的談判已經啟動很久,目前的訊息是香江的租借時間一旦到期,這地兒就要收回來,把裝置安放在香江,大概也算是折中方案。

之後就沒什麼好說的,大體介紹了倪光南和白斯文教授認識,都知道對方的身份之後,無不是英雄相惜,至於瑤光電子的硬體總工程師是誰,這個有必要糾結嗎?

.....

同樣是支援高等院校的教授做專案,蜀都電訊工程學院這邊CMOS傳感器專案已經出了階段性成果,作為汪正國最早開始合作的物件,蜀大光學實驗室就相對要好了很多。

光學實驗室好歹也是經過了長達一年時間的高速發展,不僅試驗設備有大量添置,有關助手、學生這些人力資源,那就更不用說,靠著光學實驗室這塊招牌,此前只能算蜀大二等專業的應用光學專業,如今也一躍成為香饃饃。

本來嘛,年前的時候就沒有給自己恩師拜個年什麼,也都是84年的初春才回到蜀都,新年早就已經過完了,這才有時間跑到自家母校看看。

按照記憶中的路線走到底,小道盡頭就是光學實驗室所在,不過這次一眼看過去,實驗室的門居然都沒開,不僅如此,旁邊原先掛的光學實驗室牌子都沒了。

難道......

“咣...咣...咣....”

試著敲了敲門,沒有任何迴音,看來這次八成是換了地方,可能學校看光學實驗室的裝置、人才、資金雄厚,也不好再讓這實驗室偏居一隅。

隨便找了一個路過的學生,笑著問到:“同學!你知道原來這裡的光學實驗室搬到哪裡去了嗎?”

“你說這啊,前幾天剛搬了,就對面實驗樓二樓,那整整佔用了一層樓的空間,已經是學校重點實驗室!”

光學實驗室的搬遷並不是什麼小事兒,不說學校人盡皆知,但清楚有這樣一件事的學生絕對不少,這一問果真就對了。

至於剛才說光學實驗室已經搬到對面新修的實驗樓,這倒也應該,好歹是學校數一數二的重點實驗室了不是。

“好的,謝謝!”

既然都已經搬到了新實驗樓,那就更應該去體驗一番,想起自己當年要把光學實驗室建設成國內一流水準的夢想,如今果然又更進一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