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山中又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接近傍晚才停。雨水澆注著人們的活動熱情,也使人更加慵懶,陳宮嗣、陸竹喧天一黑就各自休息了。

林溪楓身上的過敏已經好清,全身再無瘢痕,心情暢快,沒有睡意,於是獨自坐在房舍前的小凳上,看著空山新雨後的景色神遊天外。

群山被淡淡的霧靄籠罩著,鬱鬱蔥蔥的樹木長草上綴滿了晶瑩剔透的水滴,穿行林中的山溪傳來歡快的歌聲,遠處幾縷黛青色炊煙在空中嫋嫋升起,一群大雁排成整齊的陣型優雅地在暮色中飛過,一輪圓月趟過山巒的羈絆,驕傲地掛在山頂的樹梢上微笑,將皎潔的清輝灑落在山坡上,一切都是那麼靜謐迷人。

林溪楓將自己完全融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一種天人合一的感應從大腦直接沁入心田,他立刻領悟到在城市中永遠感受不到的生命體驗,這種體驗或許只在夢中有過?對,是夢中,記得是在大學時期回王家莊幹農活的一個中午時間,午休的夢中,夢到自己神遊於一帶仙山之中,醒來興奮之餘,當時做了一曲詞牌《滿庭芳》,此時,《滿庭芳》中的句子立刻如流水般湧現在腦畔。

他情不自禁地低吟起來:

“大夢西東,逍遙南北,山光水色重重。

樵歌唱晚,仙樂繞雲松。

獨釣清流賞雪,更有那、丹鶴留蹤。

金烏起,紅霞似海,波動顯天宮。

天宮誰得住?高峰樵子,小島漁翁。

漫空旗,綸竿斧柄迎風。

高閣瓊樓綺麗,說不盡、換盞推盅。

憑欄嘯,人間天上,好個一般同!”

吟罷,尚不足以表達此時濃烈的情感,他返身進入房舍,從挎包中找到自己的竹笛,重新走到屋外,在月光下沿著山坡邊走邊將《滿庭芳》詞曲吹奏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笛聲在空曠的山野中聽起來非常清越,婉轉柔和時,或如行雲流水、旭日春風、花間鳥語,或似魚翔淺底,戀自由之生態,或似風雨潤澤,沛乎天地之玄德。悠揚激越時,或如金戈鐵馬、穿帛裂石、百川奔湧,或如大鵬扶搖,展萬里之志向,或如雷霆鼓盪,卷舒風雲之變化。

笛聲在雨後的山間綿綿悠悠,伴隨著月光的柔柔融融,聲色交織,直讓人如飲醇酒甘露,如臨神邸仙址。入睡的人在笛聲中會做個好夢,心神安寧;未眠的人則起身到戶外,靜聽默觀,藉助笛音和月色,讓身體和大山化為一體,體味修道的玄機。

一曲剛罷,林溪楓忽聽遠處西南角山坳方向傳來一聲雞啼,正自驚訝於初夜時段何來的雞鳴聲,突然又聽到兩聲蟲兒的鳴叫,他才聽出原來是柔和的簫聲。接著飄過來的是三聲蛙鳴、四聲犬吠。

林溪楓仔細聆聽,感覺這簫聲音色純正,吹簫人中氣充沛,對動物聲音的模仿惟妙惟肖,簡直可以以假亂真。這簫聲不斷地變換著不同動物的聲音,鳴叫的數量也迭次上升,讓林溪楓欽佩的心思也隨著上升:五聲鵲叫、六聲鶴唳、七聲獅吼、八聲虎嘯、九聲龍吟。

簫聲片刻間連續學了九種動物的叫聲,一時間終南山的夜晚成了鳥獸聚會的歡樂場,一座沒有人煙的化外天地。這是天地始分、鴻蒙初開的狀態嗎?如果再聽到兩聲人語,那該是怎樣的令人激動?

龍吟止歇瞬間,林溪楓正期盼間,忽而簫聲隨著微風送來幾聲嬰兒的啼哭聲,又飄來數聲老人蒼邁的笑聲,從嬰兒到老人,雖在慨嘆時光之匆匆,人生之短暫,卻充滿了人間的煙火味兒。

正驚喜沉思之間,俄而,簫聲抑揚頓挫地吹奏起不知名的曲子來,時而極細極低,時而極促極高;時而舒緩婉轉,時而激昂鏗鏘;時而若虛似幻,時而似濤若潮;時而微雨潤物綠柳拂水,時而風聲凜冽嘯聲滿天;時而霓裳羽衣雲氣逌暢,時而華車飛馳端節飛旃;時而月出丹淵天籟寂寂,時而日升海隅眾生喧喧。

簫聲在清涼的夜晚如同醇酒老窖的味兒,沁人心脾,動人心弦,讓人品之又品,回味無窮。

林溪楓漫步到房舍附近的山溪邊,靜靜地聽著,完全陷入得遇知音的沉迷

狀態。

他聽出,這簫聲在傳達一種玄奧的哲思,一種大道至上的人生境界,如此純粹,如此灑脫,如此博大,如此深沉,如此高潔,如此悠遠,彷彿能看到吹簫人氣定神閒拂袖振衣、笑對明月捻鬚微笑的得道仙姿,雖閱遍世事、歷盡滄桑,但丹心不改、童心永駐。

林溪楓對著簫聲傳來的方向喉囀引聲,縱聲長嘯,表達著激賞和仰慕之意,謙卑得像西晉名士阮籍在蘇門山拜訪隱者蘇門先生那樣作嘯。

嘹亮的嘯聲在山谷間迴盪,近旁的一隻蒼鷹在睡夢中被驚醒,恓惶中從棲息的粗大樺樹上撲稜稜震翅飛起,天空中劃過一道灰色的暗影,打了一個旋兒,重又落回在樹梢上,在來回晃動的枝椏上仍不失王者之風,昂然地伸頸四望,一片羽毛隨風緩緩飄落。

少頃,對面山坳拐彎處有清遠的嘯聲作答,越過山巒林木綿綿而來。嘯聲廣博放逸、清亮優雅、渾厚溫和而又暖意融融,連被驚動的蒼鷹也安靜下來,斜轉利喙,側目凝神,似在仔細聆聽。

兩人心有靈犀,嘯聲應和,舒放胸臆,互致嚮往之情,彼此雖然沒有見面,卻都有登臨嘯臺之感,得遇知音之喜。

林溪楓極目享受著身邊“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腦畔縈繞著綿長甘美的簫音和嘯聲,山間清風拂來,渾身陣陣涼爽,立刻感到羽化登仙的神奇妙境。

他想,得聆如此簫音和嘯聲,即不虛此次終南山之行。同時,他也期盼著儘快看到吹簫人的真容。透過笛簫互奏,嘯聲互答,吹簫人卓爾不群的風姿偉儀,已經在其頭腦中清晰起來。

第二日吃過早飯,林溪楓攜著陸竹喧即向西南山坳方向訪去,一路上說起昨日的簫聲嘯聲,又和陸竹喧說些阮籍和蘇門山嘯臺的故事,也激起了陸竹喧尋仙訪道的濃烈興趣。雖然已經在山中多日,但因為林溪楓身體不適,二人並沒有縱情山水,所以山中很多去處還沒有登臨欣賞。

兩人下到山谷中,沿著山谷中的河水順流而下,但見繁花灼爍,長草蒙茸、蒹葭飛白。

走了有兩裡多路,水聲漸響,峰迴路轉,山勢陡低,左前方突然一片開闊。河水依著一塊大岩石飛騰而下,形成落差達數丈高的大瀑布,飛珠濺玉,洩入一片碧波盪漾的潭水。潭面開闊,大小猶如西安的曲江,潭水岸邊佈滿了青青翠竹,在錯落有致的群山環繞下,山環水,水含山,山水相映,在這裡達到了完美的結合。

看到這樣的美景,兩人都高興地大嚷大叫起來。

林溪楓拉著陸竹喧的手小心翼翼地沿著山石下到潭水岸邊,兩人高興地掬起潭水各自嘗了一口,又用水洗了洗臉,頓感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林溪楓縱目湖面,發現在潭水西南角岸邊竟然停有一隻竹筏,不覺大喜。兩人踏著長滿青苔的山石,穿過成片的幽篁修竹,來到竹筏邊,見竹筏被一條紅漆粗麻繩系在岸邊的一根樹樁上。

兩人在潭水岸邊向上仰望,只能透過竹林看到西南角山巒的腰身,放眼望去都是茂密青翠的樹林,無法看到上面是否住有人家。

兩人決定,先解下這竹筏在水中玩玩再說,如果有人對這竹筏主張權利,該給租金就給租金。既然是深山之中,估計竹筏主人也不會唯利是圖,倒是有可能透過竹筏,結交新朋友,進一步領略交友論道的樂趣。

竹筏用二十根大竹紮成,筏身前後被四根竹子牢牢捆住,系以鐵絲,牢固結實,足以容納五六人。筏面上有兩根竹竿擺放在那裡,隨時準備聽從撐筏者的召喚。

林溪楓解下系在樹樁上的繩索,先跳到竹筏上,然後再伸手拉著陸竹喧上了竹筏。兩人根據平衡原理,在竹筏前後分別坐定,一人一竿,向潭心劃去。

竹篙在碧玉般的潭水中划著,甩起一串串珍珠。

正划水間,林溪楓忽然聽到陸竹喧“咦”的叫了一聲,忙問緣由,陸竹喧停下划水,手中拿著撐筏的竹竿凝視,對林溪楓道:“竹竿上刻的有字!”

她接著念了起來:“歡迎使用,用後請歸原處。”

林溪楓將手中撐筏的竹竿端詳了一下,沒有發

現字跡,倒轉竹竿,果然見竹竿另一頭用遒勁瀟灑的行書刻了同樣的一行字,頗有顏體神韻。

他重新將竹竿劃入水中,沉思道:“如果竹竿上刻成“‘歡迎使用,祝君愉快’,效果會怎樣?”

陸竹喧道:“不好!因為這樣刻,使用人不知道使用的結果是怎樣的,在城市中商家也會用類似的方法招徠顧客,但最後顧客是要交費的。但是刻成‘用後請歸原處’就好多了,因為竹筏的主人在向你明示,放歸原處是唯一的要求,所以不要有使用上的負擔,更不會收費。這說明主人不但好客,樂於助人,而且心思細膩,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

林溪楓聽陸竹喧分析得細緻入微,連誇其說得有道理。小小竹排的主人這樣為他人著想,兩人不禁感嘆終南山風情人物果然與眾不同。

竹筏向潭心緩緩駛去,身後留下一串薄紗般的漣漪。六七只紫綠相間的野鴨三三兩兩地在水中自由地遊弋,鳧水捕魚,更增添了潭水的清幽。

林溪楓邊撐著筏子邊笑道:“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在曲江上放歌的情形,竹喧,你再唱一曲《曲江浣紗》吧!”

陸竹喧忙擺手道:“這裡山青水秀,世外桃源之地,不是爭芳鬥豔的場所,絕代佳人之類是絕對不能在這裡唱的。”

林溪楓道:“那唱什麼呢?”

陸竹喧笑道:“你才勝曹子建,能夠六步作詩,自然是現編現唱。”

林溪楓扮了個鬼臉,模仿陸竹喧的口吻道:“都是你和你的室友們捉弄,才逼出了個所謂的‘六步才子’。這裡山清水秀,世外桃源之地,不是恃才傲物的場所,現編現唱之類是絕對不能在這裡演的。”他逼真的模仿語氣將陸竹喧逗笑得花枝亂顫。

兩人在潭水中划動竹筏,從西劃到東,又從南玩到北,玩了兩個來回。林溪楓玩得興起,索性仰躺在竹筏上,在一片蟬叫蛙鳴中閉上眼睛假寐,進一步感悟這山中不同尋常的世外桃源生活,只覺身心俱醉,在竹筏中躺著的感覺真的比在最豪華的別墅中休息強上千萬倍。躺了一會兒,他從竹筏上爬起來,接過陸竹喧手中的竹篙,讓陸竹喧也仰躺在竹筏上,品味品味在幽谷深潭中休息的與眾不同。果然,陸竹喧躺在竹筏上,在偶爾射過來的陽光照射下,嬌態倍生,連稱大妙,真希望時間停滯下來,就這樣享受難得的美好的時刻。

倆人正玩得高興,忽聽西南角山巒的密林中傳來蒼蒼的吟誦聲,聲音不高,卻清晰入耳:

“幽人山裡度春秋,

一座茅庵藐相侯。

四海風雲眉底聚,

群峰精氣腹中收。……”

林溪楓驚喜不已,從聲音中已經聽出來,吟誦之人是位老者,老者吟誦的聲音和詩句均充滿了禪意玄機。聽吟誦的聲音,和昨晚的嘯聲極為相近,詩句中灑脫飄逸的意境也和昨晚的簫聲相符。

他斷定這老者就是昨晚吹簫長嘯之人,對著陸竹喧使了個眼色,生怕說話驚擾了老者吟誦,打了個向岸邊停靠的手勢,兩人舒展竹篙,將竹筏向潭水西南岸邊劃了回去,只聽得吟誦之聲繼續緩緩而來:

“清泉繞戶通天帶,

曉月臨窗化羽舟。

昨日西村行雨罷,

弄簫南澗有良儔。”

林溪楓邊划槳邊聽,幾乎入了迷,詩作採用比擬手法和誇張的語言,描述一個隱者結廬而居的生活,納山川精華,羽化通天,活脫脫老神仙風範,卻又不忘世事,觀四海風雲,西村行雨,彰顯濟世情懷,最後一句“弄簫南澗有良儔”,進一步印證了林溪楓的判斷,吟誦之人就是昨晚的吹簫老者,雖未謀面,這老者已將自己視為良儔,不由內心一陣溫暖。

二人希望老者一直吟誦下去,一直到得見老者的尊容。但是七言律詩很快吟誦結束了,頃刻間,山林中重又歸於寂靜。

林溪楓加快了划水的力度,急匆匆和陸竹喧向岸邊劃去,到了岸邊,將竹筏繫好,拉著陸竹喧的手便向西南山崗的密林中攀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