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在村子的西南角,這幾天下了雨,路上有些泥濘,好在現在有礦渣和煤球渣,墊平了不少的坑坑窪窪。

不過吳夢的輪椅就不好行進了,時不時陷在軟軟的泥渣地裡,智慧和林貴平兩人氣力甚大,兩人乾脆抬著吳夢向前走去。

劉家的灶屋裡冒著陣陣炊煙,大米飯的香味和著柴禾的煙燻味陣陣飄散開來。

劉吉聽到有人進門,趕緊跑了出來,他是個老實憨厚之人,一看來了許多人,侷促的兩手都不知道放在哪裡合適。

吳夢笑笑道:“劉兄,今日耽誤你賣煤球了,你也不必拘束,我等今日前來並非有要事,只是來你家吃頓農家飯,順便和你聊聊這農家活。”

劉吉忙道:“不打緊,不打緊,只是某這家裡飯食粗陋,怠慢各位貴客了。”

說罷雙手在衣襟上使勁擦了擦,和李五一起推著吳夢的輪椅進了堂屋。

進到屋內,林貴平眉頭皺了皺,只見劉吉家的堂屋狹小昏暗,正中供著一個祖宗牌位,四周就是些陳舊的破爛板凳,沒有幾樣看得過眼的傢俱,他不知道這吳夢又搞什麼花樣,來這窮巷陋室作甚。

劉吉憨厚的笑著請大家坐,智慧和尚毫不介意,大袖一揮隨便找了個板凳就坐下了。

林貴平見狀,也只好將就的找了個稍顯乾淨的凳子一屁股坐了下來。

吳夢笑著問道:“飯食好了嗎?”

劉吉有些尷尬的說道:“不知道有如此多的貴客上門,按照吳先生的吩咐只做了些平日裡的吃食,就是怕糟蹋各位貴客了。”

吳夢笑道:“說什麼話呢,做好了便端上來。”

劉吉連忙走到廚房問道:”娃子他娘,飯食做好了沒有。”

劉吉的渾家剛看到林貴平和智慧和尚一起前來,有些膽怯,說道:“這等飯食,如何能招待大師和林大掌櫃。”

“唉,吳先生就是如此說的,某也不好違拗他,先端上去吧,實在不行,再去市集裡買點肉食。”

劉吉說罷便將櫥櫃裡的碗筷洗了又洗才拿去堂屋。

吳夢看到飯食上桌,連忙反客為主吆喝道:“來來來,林掌櫃、大師、睿哥兒、李五上桌、吃飯。”

林貴平拿著板凳坐到矮桌旁,伸頭一看,不禁連搖其頭,桌上就是些乾飯,兩大碗煮熟的青菜,裡面淡淡的飄了些油星。

就這還是劉吉的渾家看到吳夢一行來了,才放了點油,他們自己吃的都是清水煮的。

劉吉看到林貴平的臉色不好看,忙拘謹的搓著手道:“吳先生,這等菜食太簡陋了,小的還是去市集買些肉食來。”

吳夢忙阻止道:“不必,不必,你也坐,我等邊吃邊聊。”

劉吉只好訕訕的坐了下來,端起碗吃飯,劉大郎午間都在學堂吃,渾家打了兩碗飯回裡屋陪小兒子去吃了。

吳夢、智慧和尚和李五還好些,端起碗來吃的順溜,林貴平和丁睿卻是邊吃邊皺眉頭,這青菜裡鹽也放得不多,和著飯吃實在難以下嚥。

吳夢邊吃邊問道:“劉兄,你家共有多少田啊,這去年打了多少穀子,就是沒按照某的法子積肥之前。”

劉父合計了一下,說道:“小人家中共有四十畝田,去年每畝田只能打個兩石多穀子,去了糠只能有一石三四的大米。”

“老劉,要交糧稅多少?其他賦稅和徭役多少?”

“糧稅每畝一斗,交糧時還得交支移腳錢、頭子倉耗這些,我等百姓粗略算了算,所有雜稅加在一起每畝實際得交兩鬥。差役如今倒是免了,徭役還得服,每歲一到兩月的日子要服徭役,官府只給飯吃,沒有工錢。”

吳夢算了算,說道:“那你家可以剩下七八十石稻穀,平日裡還有什麼科配雜稅麼?”

“那倒是不多,大中祥符五年還要交丁稅,每丁一年三、四百文,後來不用了。”

“全家每年有三十石米夠吃了吧,還能剩下五十石,折算成錢還能剩下七八貫。”

“吳先生,那還得留下稻種,喂牛、農具還得花錢,這些每年總要個兩貫錢。還要買鹽,鹽要五十文一斤,每年總得買上個八九斤鹽,也要半貫錢,還得買些布匹、針頭線腦、日用雜品這些。我等百姓一年下來能剩個兩三貫錢已是不錯,還得沒病沒災的。”劉父一股腦兒吐著苦水。

“現在不是準備種雙季了麼?”林貴平問道。

“大官人,雙季是明年才會種的,吳先生言道冬小麥收成不多,一畝就一石,早些日子王知縣來了村裡說暫不交糧賦,不過和買怕是免不了,以後啊,定是要收稅的。”

說罷他站起來向著丁睿和吳夢拱拱手道:“還得感謝丁員外和吳先生,吳先生又教大家積糞種冬小麥,現在糧食多了,某尋思過上幾年攢夠了錢,再蓋上兩間瓦房,好給大郎娶個媳婦。”

丁睿和吳夢連忙還禮。吳夢接著道:“老劉,某還見這村裡的百姓們都不願種佔城稻了,這是何故。”

劉成笑道:“先生,還不是丁員外的功勞,他把工坊搞起來,村裡不少百姓有了工做,來年又說種冬小麥,本來眾人就嫌那佔城稻不好吃,故來年還想種原來的水稻,糧食不夠了自然有冬小麥充數。”

吳夢心道這人的骨頭還真是賤,剛剛有了飽飯吃,就想吃的更好,佔城稻完全可以種兩季,無須種那勞什子小麥,大宋糧食能增產多少。

吳夢環顧四周道:“老劉啊,你不妨去那蘇州城裡賣賣煤球,也可增加些收入。”

劉吉道:“吳先生,小人還從未做過生意,不知煤球如何賣法。”

吳夢笑道:“改日你來某那小屋,細細說與你聽,諸位都吃飽了,那我等就回吧。”

林貴平哪裡吃飽了,他只是敷衍著吃了一碗飯。

回去的路上,吳夢再一次印證了自己的想法,江南畝產高,老百姓生活確實不成問題,稍微發展點手工業,經濟一下子就上去了。

到了住處,吳夢吩咐李五看茶,然後對著三人說道:“諸位吃了這頓飯有何感想。”

丁睿嘴快說道:“師傅,種地的百姓肚子能吃飽,但不像我等能吃上肉食。”

“呵呵,睿哥兒就知道吃,劉大郎家還是在富庶的江南,且自己有地,要沒有地,租佃地主的地,是與地主平分收成的,想想那些百姓一年能有多少糧食。北地更慘,每畝地只收個一石,交糧一斗,加上雜稅,一年下來又能收成多少?若是那佃戶,只怕到了青黃不接時只能吃糠。”吳夢苦笑道。

“吳先生的意思貧僧瞭然,欲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光靠種地真是不行,劉吉在吳山村算中等的,一年省吃儉用才剩下幾貫錢?”智慧和尚道。

“呵呵,大師說的是,不要說別的,如果丁員外不倒貼給村裡的百姓,就工坊的煤球他們都是用不起的。”吳夢笑道。

“吳施主,看來還是得多多弄些手工作坊,才能讓天下大治,種地收成太少了。”智慧和尚道。

“手工作坊是其一,提高畝產是其二,還有個要害之處,不知道兩位是否想到。”吳夢問道。

兩人齊齊搖頭。

“我大宋天下,要盡力減少不勞而獲的人群,諸位想想,大地主動則一兩萬畝地,收租可收多少?他們有的是手段避免稅賦,如此一年下來累積錢財多少?地主們還會用錢財賄賂吏員,隱沒田地,官員要完成賦稅就只能向百姓攤派。”

吳夢頓了頓又道:“如今天下太平,自然苛捐雜稅少,可萬一和契丹、党項發生戰爭,必然加稅,導致窮者愈窮,最後賣田賣地。然而這些田地又到哪裡去了,還不是被大地主收購,久而久之,貧者將無立錐之地。”

林貴平疑惑道:“某見那劉大郎家即便不去賣煤,吃飽穿暖還是不成問題的。”

吳夢哂笑道:“劉大郎家在大宋算是比較好過的,家中有田有地,蘇州收成又高,可要是碰上水旱災害,幾年的積蓄便毀於一旦,指不定還得賣掉田地給地主換來吃食,諸位再想想北地收成低的百姓,那不是就更加可憐?”

丁睿低著頭沉思了片刻,明白了當初劉大郎為什麼沒肉吃了。

林貴平點點頭道:“在下領悟了先生的意思,那是要搞古時的井田制了。”

智慧和尚搖頭道:“林施主此言謬矣,農田獲利甚低,不如興辦作坊。”

“辦作坊,說的容易,老百姓手裡沒錢,做出來的東西沒人要如何辦?”林貴平反駁道。

“林施主大謬,若是多開些作坊,老百姓做工的多了,不就有錢麼,如此淺顯的道理,林施主怎能想不到。”智慧和尚心平氣和的說道。

林貴平一時語塞,吳夢介面道:“大師的話有些道理,可是朝廷到處設卡收稅,東西一貴便賣不出去。林掌櫃說的也有道理,但井田制倒是不必搞,要搞的是土地全部歸朝廷所有,百姓們只能使用,不能隨意買賣。”

林貴平震驚道:“吳先生此言太過聳人聽聞,朝廷收如此之多的稅便是歲入不夠,如何有財力買回土地。”

吳夢心道就幾億畝土地,如今田地不過一兩貫一畝,要逐步贖買歸於朝廷並非不可能,只是大量購買土地必然導致價格上漲,沒有配套措施根本無法實施。

土地私有化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尤其是封建主義社會,隨著土地大量壟斷必然導致政權的顛覆。

而推翻暴政的農民並沒有得到實質的好處,結果封建王朝完全是週而復始的治亂迴圈,所以要維持一個穩定的社會,必須搞土地改革。

後世的某些網民根本不懂得土地在中國是稀缺資源,看著日美等國是永久產權,就認為自己的國家也應該搞永久產權。

這種思想觀念大錯特錯,他們只看到永久產權,卻沒看到美國高額的遺產稅。

不管在什麼時代,到了最後都是有錢的人大量購買房地產,導致房地產價格高漲,收割的是無房百姓的羊毛,對於後世的七十年產權,吳夢是高舉雙手擁護。

吳夢知道一下兩下他們還不能理解,便道:“土地問題是朝廷一定要解決的,不過不是當下。在下有些妙法,可以讓全天下百姓稍稍好過些。”

林貴平笑道:“就知道吳先生是當今的諸葛臥龍,吳先生不如投身朝廷,那才有用武之地。”

“山人自有妙計,不必投身朝廷也可做到,以後爾等必可見分曉。”

林貴平站起來躬身一禮道:“那在下替天下蒼生感謝吳先生了。”

智慧和尚雙手合什也行了個禮,說道:“阿彌陀佛,施主心懷天下蒼生,是大慈悲。”

吳夢被他們說的不好意思起來,忙還禮道:“過獎過獎,在下不過是個小人物,為天下百姓盡一份綿薄之力而已。”

他笑了笑又道:“君烈老弟,你還不去安吉州把那石炭場開起來,石炭的運價居高不下,你姐夫把褲子當掉都填不上這個窟窿。”

林貴平笑道:“某那姐夫有的是家底,斷不致如此。孫知州已曾修了書信給安吉州知州李餗,在下明日就去安吉州,會會那李知州。”

丁睿崇拜的望著吳夢,從算術、積肥、到煤球、格物,師傅真是會太多東西,自己一定要學好師父的本事,做一番大事業,成為頂天立地的偉人!

半月後林貴平方從湖州歸來,告訴吳夢已經談妥,安吉州知州李餗收到了孫冕的書信倒是無任何異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長興知縣王翊卻是對太湖對岸的丁家早就瞭若指掌,只恨自己縣內無石炭,聽到林貴平說長興可以開採出石炭,頓時大喜過望。

王翊說的很清楚,賦稅一文不收,且要人給人,要船給船,要地給地,同樣一文錢不收,完全是萬般配合。

但他卻死活要煤球工坊四成分子,丁家還須提供賣活魚的風機一套,工匠一名。

王翊的算盤打得賊精,長興離安吉州州城不遠,煤球鋪開一賣,再弄些魚檔,縣衙一年萬貫收入輕輕鬆鬆就來了,何苦勞神去收那點過稅和商稅。

吳夢聽後感到很有意思,蘇州城建設工商業怕是已經帶動了周邊官員和商賈的極大興趣,江南一帶的商賈和工坊必將大興。

天禧元年十二月初,丁家聘請了盛隆商鋪張財神的得力助手尤德才為長興石炭場掌櫃,從潤州石炭場抽出五十餘人前往長興縣,開發第二個石炭礦場。

丁家先期購買的五艘六百石沙船也同時下水試航,長興煤礦的開採帷幕就此拉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