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三年(1024年)的八月十五中秋過後,新組建的臺灣府住建務正式開門辦事,吏員們行色匆匆的進進出出,忙著勘測地形,設計規劃圖,營造基隆縣第一批住宅小區。

首批住宅將面向工廠的工匠們發售,從大宋本土請來的畫師將效果圖畫的惟妙惟肖,一群趁著午休時辰跑出來的工匠們簇擁在一起評頭論足。

古語云“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中國古代築城牆首先是為了護衛官府,次一級便是守衛百姓的財產,但是在基隆根本就沒有城牆。

十一世紀初的東海和南海海島逃亡的流民比海盜還多,根本用不著防衛,且吳夢對海防的想法是蒸汽戰船禦敵於海上,所以臺灣府只是在港口那邊有一些守衛海港的投石機和床弩的要塞。

沒有城牆的城市規劃起來就容易了,且基隆將來的定位是工業城市,農田是絕對不會再墾殖了,故吳夢完全是按照後世的模子來制定基隆的城市規劃,與後世不同的是城市綠地和百姓們活動場所將會大面積保留,絕對不會搞得滿城都是鋼筋水泥的叢林,高樓聳立絕對不是什麼現代化象徵,是人類自己把自己束縛住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吳夢坐在海邊小築內指點江山,用鉛筆一筆筆的勾勒出登陸基隆後的第二次大開發計劃。

經過數年的採掘,海港附近的淺表煤層已經發掘殆盡,此處瀕臨大海,地勢平坦,風景宜人,是規劃房地產小區的最好位置,吳夢看了看輿圖上的八斗子煤礦,大手一揮,將石炭礦場整體搬遷到八斗子島上。

此時的八斗子還未與臺灣島相連,隔著一個又窄又淺的海峽,填海是沒有可能的,直接在海峽兩端用蒸汽機絞盤拉動運煤的船舶是個最好的選擇。

現在圍繞基隆港四周都是挖的千瘡百孔的海邊煤場,可以重新平整後就作為住宅小區,再修建兩條鐵路,一條是沿著東邊八斗子到西邊寮山的東西向鐵路,一條是自基隆港穿過獅嶺隧道後延伸到基隆河碼頭的南北向鐵路,蒸汽機雖然動力不怎樣,沒有電氣化也不好排程,不過拖個一兩節木製車廂,拉上十噸上下的貨物還是能夠做到的。

至於住宅小區以四層的樓房為主,基隆不缺鋼材,吳夢就不會用那什麼竹筋水泥了,全部採用鋼筋水泥現澆主樑,樓層預制板來製作,小區的綠化會比蘇州和東京城裡搞得更好,透明的玻璃全是標配,第一期工程裡面暫時沒有別業,基隆百姓還沒有那個購買力。

建設好小區還得有配套的傢俱、裝潢、物業等等配套措施,成立幾個家具廠已經勢在必行、

如今臺灣府的傢俱都是百姓們自己去砍樹製作的簡易傢俱,別看基隆和淡水百姓口袋裡有錢,家裡的佈置實在是太差勁了,清一色粗糙不堪的桌椅板凳,坐上去搖搖晃晃嘎吱作響。

懶一點的人乾脆就鋸個樹墩子當作板凳,不少人家中歪七劣八的櫃子上面偏偏還掛著一面昂貴的玻璃鏡子,實在是不倫不類。

包括吳夢自己的海邊小築同樣是粗糙不堪,而府衙大堂上的案几活像個殺豬的案板,燕肅的知府椅便是幾塊木板用鋼釘打製的,只有李太後的行宮用的是大宋皇家的傢俱,顯得富麗堂皇。

如今建設新的住宅小區,當然不能再用那些土製的傢俱,總得搞些新鮮玩意出來,否則怎麼掏空臺灣百姓口袋裡的銀錢。

吳夢將司運參軍許彥先和周良史喚了過來問道:“大郎,如今的海運規模越來越大,也須成立幾個船隊了,船隊是官營的產業,置於司運衙門下面管轄,你的航海經驗是最豐富的的,就由你和許參軍來一起組建。某也要問問你日後的定位了,是立足於船場,還是著眼於海運?”

周良史抓耳撓腮好生為難,航海是他的愛好,可如今船場裡上了三臺蒸汽機,大量的木工機械上馬,他也愛不釋手,不想放棄。

許彥先笑道:“周都管,本官還是以為都管搞航海的好,呆在船場裡可是不能縱橫四海了,無趣的緊啊。”

周良史想了良久才見艱難的說道:“先生,這船場下官還是忍痛割愛吧,去船隊算了。”

吳夢知道他的為難,於是說道:“船場你不任都管了,並不意味著不理會船場,船隊是船場最大的主顧,你對海船有什麼建言都可以向船場提出。按某的意思,臺灣府將逐漸北方航運務、南方航運務、以福建路南北為界,南方航運務主司臺灣本島、福建路、廣南兩路、南洋海運,北方航運務主司大宋其他地界和遼國、高麗、日本、渤海國的海運。再組建一個內河航運務,負責島上各河流的航運。”

許彥先抱拳道:“先生,那幾個航運務的提舉用何人來任職為好。”

吳夢道:“內舉不避親吧,言福浩任南方航運務提舉,大郎任北方航運務提舉,仲安調往水軍,內河提舉大郎先兼任,找到合適的人手再說。大郎,某再給你個發財的機會,北方航運務明年改制為官督商辦,稱為北方航運公司,提舉改為掌櫃,公司掌櫃可拿出錢財來購買半成股份,你須得好好幹,幹得不好可別怪某換人。“

周良史又是一陣為難,他家中有的是錢,在臺灣府的俸祿又不低,不愁吃不愁喝,且臺灣府的風氣根本不是以財富論英雄,而是以知識技能和對社會和百姓的貢獻論英雄,優秀教師、學生、勞動模範才是萬人簇擁的物件,他哪裡還會想著賺錢。

他抱拳說道:“先生,某還是不幹這個提舉吧,在下對賺錢早就不感興趣了,還是弄些實在的事情好,不如和仲安換換,某去水軍如何?”

許彥先哈哈笑道:“都管怕是想揚名四海吧,說的也是,這錢財在臺灣府其實意義不大,生老病死都有府衙管了,沒有後顧之憂,誰不想弄個名垂青史。”

吳夢點頭道:“也罷,你去水軍可以,但是那三十幾個弟子受那佛理薰陶日久,似乎無人對錢財有太多興趣,何昌與應盛搞了幾年才算有點經濟意識,還是讓仲安去船場擔任都管,再兼任內河航運一陣,北方航務你且先監管一陣,找到合適的人再說。”

許彥先抱拳揶揄道:“日後可要換稱呼了,周將軍你說是吧。”

周良史給了許彥先一拳道:“參軍老爺,你少來寒磣某家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