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蘇州郊外,清粼粼的婁江,猶如銀色透明的紗巾蜿蜒流淌在吳郡之地,一條小船在這條紗巾上緩緩飄來。

初升的朝陽柔和斜照,幾個船頭的人影被拉的老長,這便是林貴平帶著吳夢、丁睿、李五從水路乘船去往蘇州城。

船隻慢慢接近蘇州城,遠處的蘇州城牆已是清晰可見。

吳夢初次來到蘇州的時候是逃難,根本沒心思去觀賞風景,前些日子去楓橋寺授課去的較晚,沒有見到日出時的蘇州水景。

如今一看江南水鄉清晨的靈秀畫卷,他不禁意氣風發,暗暗咬牙心道今生定要一展抱負,這等大好河山怎能被鐵蹄踐踏。

心胸一開啟,這瘸子也不管應不應景,放開歌喉唱道:“哎.......唱山歌也,這邊唱來那邊和...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險灘灣又多嘍,灣又多,唱山歌也,這邊唱來那邊和...那邊和...”

林貴平讚道:“吳先生這俚曲唱起來真是動聽。”

小丁睿呵呵笑著,站在後面學著唱起來,林貴平拍著船篷為兩人擊打節拍,三人說說笑笑唱唱,逐漸靠近了蘇州城的水門。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古城,當時正值春秋戰國爭霸時期,吳國在此建都。

至大宋太平祥符年間蘇州共有百姓十餘萬戶,人口有三十萬,已是江南的一座大城,蘇州城區由吳縣和長洲兩縣分治,兩縣縣衙共處一城。

古詩雲: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若是站在虎丘、獅子諸山眺望蘇州城,真可謂是:俯重湖之漂緲,煙景何窮,睇層城之紆餘,金剎相望。山水縈繞,亭榭錯落,煙靄濛濛,景緻如洗。

幾人乘坐的小船從城牆下的水門直接進入,吳夢是第一次進入北宋的大城市,坐著輪椅立於船頭放眼望去,發現古代的蘇州就是一座水城。

他看過後世的平江圖,知道蘇州城四面是寬闊的護城河環匝古城,城內有八座水門,即胥門,盤門,閶門,婁門,相門,葑門,平門,齊門,不過到北宋初期時只有五道水門了。

城內的河流縱橫交織稠密如棋盤,又如玲瓏碧翠的玉帶穿城而走,四處湖泊星羅密佈,八方小橋流水人家。

城中河道上共有橋樑二百餘座,四處是飛虹般的拱橋,人車行橋上,舟船遊河中。

船行向前,吳夢頓時目不暇接,只見這蘇州城裡是河街平行、前街後河,載人運貨的船隻如過江之鯽。

百姓住宅緊靠河流,日常貨物雜品如柴草、糧食、菜蔬等可由水路直接運抵宅前。

再往前走,又是一番景象,河畔細柳垂舞,兩側粉牆黛瓦,地上青青石板,四周園林美景。

自東向西行至一直河畔,船隻靠岸,幾人扶著吳夢上得岸來,李五扶著吳夢上了輪椅,推著向盛隆商鋪走去。

盛隆商鋪所在的地方是蘇州城最為熱鬧之處,不寬的青石街道兩旁,一側為白牆店鋪,一邊為低垂著青青楊柳枝的河道,街道上五花八門的招牌掛的到處都是。

吳夢看了看盛隆商鋪的大招牌和闊氣的門面,心道盛隆商鋪還真是實力雄厚,此處這般繁華,臨街的鋪面自是不便宜。

四人從人流中擠進了盛隆商鋪的大門,商鋪裡面不少顧客在挑選物什,進進出出的人流不少。

青衣小帽的小廝遠遠瞅見了林貴平,趕緊從人群中擠出,上前行禮道:“林掌櫃回來了。”

“嗯,大掌櫃可在。”林貴平拱拱手回了禮。

“稟林掌櫃,大掌櫃在後院飲茶。”小廝道。

商鋪後院天井處,林貴平一行四人魚貫而入。

張財神正在天井處悠閒的喝著茶水,眼見林貴平帶著三個人進來,裡面有個小孩和一個殘廢之人,心裡便有了數。

他那張彌勒佛般的經典笑容立時浮現在臉上,趕緊起身迎上前來打躬作揖。

吳夢瞅著這個張財神,怎麼看都像個財神爺,一臉的富態,笑的比彌勒佛還憨態可掬,抱拳的雙手肥的連關節窩都看不到,脖頸和腮上的肥肉走起路一顫一顫。

林貴平上前為雙方介紹,彌勒佛連聲大呼久仰久仰,熱情招呼後院的夥計看茶。

小丁睿從未見過張財神這般肥胖之人,好奇的抱拳問道:”張大掌櫃,你平日裡吃的什麼,怎生長出如此多肉,比我家的豬還要肥上幾分。”

他倒是童言無忌,一旁的林貴平和吳夢、李五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側邊侍候的小廝捂著嘴巴竊笑不已。

張財神倒也不生氣,他故作一本正經的回答道:“小郎君,某家可是不比豬吃的少,一般的豬還遠不及某這般富態。”

一句話說的丁睿嘻嘻哈哈大笑不止,吳夢笑著拍了他一下道:“頑皮,怎可將張大掌櫃與豬相比,以後可不許如此無禮。”

張財神還是一臉微笑,抱拳道:“小郎君若是高興,,怎麼說都無妨。”

待丁睿笑夠了,林貴平對張財神道:“大掌櫃的,上次某帶回來的煤球爐可好用。”

“君烈老弟,那可真是個好物,連灶屋的廚子都說少操心許多,據說是吳先生之奇術,先生可真是神人下凡啊。”彌勒佛難得正經了一下。

“哪裡、哪裡,張掌櫃太誇讚了,張掌櫃是做生意的老手,依張掌櫃的眼光,煤球爐在蘇州城裡可否大賣。”吳夢拱拱手問道。

“那是自然,吳先生賺錢的法子甚妙,聽聞先生讓丁家已在潤州開礦,石炭礦一解決,哪怕只賺一頭都是黃橙橙的銅錢滾滾而來,更何況蘇州有運河,還可向沿河的州縣發賣。”張財神侃侃而談。

吳夢心忖這張財神到底是老狐狸,知道做生意的拓展之處無非就是從上下游挖掘潛力,煤球製作可以不賺錢,但上游的煤礦總是賺錢的。

“大掌櫃,吳先生有個不情之請,想拜託你給蘇州城裡的麗景樓、跨街樓、花月樓三家送上大煤球爐子和幾百個蜂窩煤球。”林貴平笑笑道。

“高招啊,意欲取之必先予之,佩服佩服,小事耳,稍坐片刻便帶幾位前去。那些酒樓的掌櫃與在下甚是熟識,此事包在某身上。”彌勒佛拱手說道。

吳夢真是佩服張財神做生意的本事,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想法。

品過茶後,張財神起身對著丁睿叉手行禮道:“小郎君也一起前去瞧瞧麼?”

丁睿笑嘻嘻的道:“張掌櫃,我隨師父和舅舅一起去見識見識大酒樓。”

“好好好,那便一同前去,哈哈哈。”彌勒佛笑的連眼睛都看不見了。

吳夢見張財神對丁睿執禮甚恭,剛才笑話他和豬一樣胖也毫不介意,不由心生詫異,看看林貴平神色平靜,便也不以為意。

當下張財神殷勤的吆喝幾聲,小廝們叫來了幾輛牛車,將爐子和煤球拉上,帶著四人直奔子城西北角的樂橋。

此處沿市河一帶有麗景樓、跨街樓、花月樓等久負盛名的酒樓,也有姑蘇客棧、望雲館、賓興館、高麗亭、黃鶴樓這些名聞遐邇的客棧。

附近還有谷市、米市、果子行、絲行、魚行、薦行、鵝鴨市場等。

牛車停在樂橋東南邊的麗景樓旁,張財神招呼大家下車。

吳夢下車坐上輪椅,抬頭一看,只見這酒樓上下兩層,雕簷畫梁,外牆上長滿了綠綠的藤蔓,在蘇州熱鬧的坊市中頗有鬧中取靜的悠閒。

仰面看時,酒樓傍邊豎著一銀望竿,懸掛著一個青布酒旆子,繡著“麗景酒樓”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

酒樓雕簷下一面牌額,上面亦是楷書的“麗景樓”三字。

門邊華表柱上兩面黑牌,上書一副金漆對聯,上聯:短牆披藤隔鬧市,世風千日暖。

下聯:小橋流水連酒家,麗景百花妍。

吳夢心忖這對聯還頗有些文風。

(注:淳熙十二年(1185年)郡學丘崇重建麗景樓,雄威甲於諸樓。)

門口的小廝對張財神頗為熟悉,一見便趕緊迎上前來叉手行禮道:“張掌櫃大駕光臨,鄙店真是蓬蓽生輝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說,好說,文掌櫃在店裡麼,某有好事說與他知。”張財神還是那副招牌式的笑臉。

“在、在,小的這就領張掌櫃進去。”小廝點頭哈腰說道。

眾人將牛車停於酒樓側面,隨著小廝進入店內,入其門後一直是主廊,約一二十步,分東西兩廊,擺著幾十張桌椅,此時正是早市,廳堂裡賓客盈門,人聲鼎沸。

小廝將一行人穿過主廊帶入後院,但見後院廊廡,花木森茂,幾座涼亭內酒座擺放的井井有條。

小廝將眾人讓於一座涼亭內安坐,他吆喝著僕婦們端來茶水,再向張財神告罪,前去通報。

吳夢喝著茶欣賞這這酒樓的秋景,一邊看一邊點頭,麗景樓的東家倒是挺有雅緻,一層是散座,二層估摸便是雅座,後院則是花園式的酒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